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科技之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萨蒂亚·纳德拉语气还是很客气的。都是老狐狸,谁也不比谁更纯洁,他相信帕特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微软可以选择不合作,当然也可以选择合作。
对于一家产品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的软件公司而言,微软有足够的资本跟全世界所有硬件厂商合作。所以英特尔如果要获得微软百分之百的支持,当然应该给予微软应得的待遇。
不管两家公司的合作有多么亲密无间,但毕竟是两家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好像英特尔也曾经为了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去支持Linux、支持苹果一样。
如果有另一家的操作系统跟微软有同样的影响力,那么英特尔的话语权就能更大,需要做妥协的时候,就是微软而不是英特尔了。
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英特尔不止一次因为微软的意见而做出妥协。
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英特尔为了推动奔腾tm系列CPU在全球的销售,曾经推出过NSP平台技术标准,这一系列技术在当时的技术环境来看,是极为先进的,且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奔腾tm系列CPU的能力。如果当时英特尔能坚持使用这套技术标准,不说没USB技术什么事了,起码USB技术标准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速。
当时就是因为微软考虑到奔腾tm系列CPU虽然性能的确很好,但售价太过昂贵,搭配NSP平台技术,会直接制约个人电脑在世界市场的普及速度,所以坊间传说比尔·盖茨亲自打电话给了当时刚刚开始掌舵英特尔的克雷格·巴雷特,在一番威胁之后,让英特尔不得不放弃了专业的NSP技术平台,转而开始发展对赛扬486/586系列同样能完美支持USB技术标准。
而说到这段历史故事,在当时还有一个细节。英特尔决定放弃NSP平台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改为支持USB技术标准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而是专门派遣了高级副总裁来,大张旗鼓的来到华夏,表示英特尔将免费授权华夏软件开发者使用其基于奔腾TM处理器的主体信号处理NSP平台技术标准。
九十年代啊,英特尔免费将自家公司辛苦开发的环境跟应用给予华夏开发者,而且还是绕过了传统的欧洲盟友跟日岛狗腿,最先免费提供给华夏开发者,可以说是直接释放了成吨的善意,当然也收获了华夏的善意,比如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拿到了许多来自于华夏奔腾系列的订单。
只是在半年之后英特尔便又宣布暂时放弃对NSP平台技术标准的支持,可以想象这在给了当时那些刻苦学习NSP平台技术平台的程序员们多大打击。
要知道那个时代的程序员跟现在的程序员可是完全不同的生态。那个时代的程序员要解决问题编程用的都是C或者C++,同时还需要配合汇编语言跟硬件描述类语言VHDL之类来完成基础开发。
怎么说呢,相对于现在的各类高级语言来说,Java速成班,三个月就能让一个普通人拥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但如果换成C++,别说三个月,三年能不能速成都要打个问号。如果换成汇编的话,那就更可怕了,虽然说汇编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难,但是汇编语言里没有指针,这也就意味着学习汇编时所有的变量,函数都由栈或是堆上的偏移地址所代替……
极其复杂且效率极低,虽然执行效率能把Java,Python这些高级语言甩出几百条街,但敲打代码的速度却能被现代的高级语言甩出几千条街。
可想而知当年的程序员是多么苦逼了,免费的环境,学了半年,没了,无限期停摆了,以后说不定都不支持了。这也就是当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加上当年学电脑程序属于极为小众的群体,九五年那会,华夏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个人PC。
所以即便吃了哑巴亏,也就只能被这个小众群体默默消化了,甚至浪花都没能溅起来一个。说白了,还是吃了信息差的亏,不过到了这个时代这种事情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
这大概也是帕特·基尔辛格不得不去华夏拜访宁为的原因。
只可惜,先辈的荣耀着实很难找到了。
当然也包括此时。
……
“纳德拉先生,感谢你通知我这个消息,不过我们都知道做CPU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工程师尝试着使用过他们的极简EDA,不瞒你说,起码就现在来说,这种最为基础的芯片设计软件应该还不具备设计大型集成电路的能力,而如果使用我们的技术,还没有配套的三维布线技术可以使用,所以你难道没有问问那位宁教授,他们是不是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
帕特·基尔辛格的语气同样很放松,似乎对于这通电话包含的内容不屑一顾。
可惜的是萨蒂亚·纳德拉其实很清楚英特尔对于现在三维芯片制造技术其实非常紧张。从理论上能继续延续摩尔定律的新技术,正撞上已经将摩尔定律进行到极致的旧有技术,注定会爆发出激烈的火花。从哲学上来说,这是生产力进步后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
“非常好,帕特,真的,我一直看好你这种不畏惧任何竞争的精神。那么你肯定也不会介意微软未来会像配合英特尔一样配合华夏的半导体公司,在软件层面支持他们的新芯片,对吗?”萨蒂亚·纳德拉用略微带着一丝调侃的语气说道。
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是不太看得上帕特·基尔辛格的,即便这位曾经在英特尔效力过三十年的工程师。真要说起来,当年两人还是竞争者关系,因为鲍威尔退休之前,帕特·基尔辛格同样也被纳入过微软董事会的视线,当时也有人期望能聘用当时还在担任VMware公司CEO帕特来掌舵微软。
但很显然,持这种意见的董事失败了,最终萨蒂亚·纳德拉在鲍威尔的支持下登上了微软CEO的宝座。谁能想到多年后帕特又重新迂回到了英特尔成为,成为这家半导体巨头的领头者。
对此萨蒂亚只能感慨世事无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帕特·基尔辛格给他的感觉稍微傲慢了些,但也比英特尔上一位CEO要更有能力。他真的不知道英特尔股东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把一位财务出身的高管推上CEO的位置来应对全球化的竞争,难道是看中了那位鲍勃兄弟的理财能力?
……
“萨蒂亚,这么说就不对了,英特尔一直把微软当成最为重要的伙伴。伙伴当然要共进退,当然我不介意微软跟华夏人虚与委蛇,但我相信不管微软跟华夏签署何种协议,一定会保证跟英特尔之间最亲密的伙伴关系,对吗?”
显然帕特·基尔辛格还是怂了。
跟上任CEO不同,帕特是电气工程师出生,自从他拿到三维硅通管芯片完整技术报告那天,就已经明白未来芯片的趋势掌控在谁的手中。
他从华夏回来的第一时间就召开了一次技术高管的会议,并且告诉了所有英特尔技术层面的高管,最最乐观的估计,在大型通用芯片设计跟生产制造领域,英特尔最多还能坚持十年的绝对优势。
十年之后,如果英特尔目前的芯片制造技术不能突破,未来将属于华夏的三维硅通管技术。这绝对新世纪英特尔掌舵者最为悲观的预测,毕竟英特尔已经领先全世界近半个世纪。
当然,这也并不是帕特·基尔辛格绝对英特尔一定会在这场竞争中输掉,这也是萨蒂亚打这个电话的原因。虽然说华夏人的技术的确很先进,但却不具备稳定的生态。
在生态壁垒越来越强大的现代,这往往能掐住竞争者的命脉,当然这就需要微软的支持了。
是的,这一刻,帕特·基尔辛格发现不管他怎么去考虑,但是在萨蒂亚·纳德拉面前,... -->>
萨蒂亚·纳德拉语气还是很客气的。都是老狐狸,谁也不比谁更纯洁,他相信帕特能听懂自己的意思。
微软可以选择不合作,当然也可以选择合作。
对于一家产品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的软件公司而言,微软有足够的资本跟全世界所有硬件厂商合作。所以英特尔如果要获得微软百分之百的支持,当然应该给予微软应得的待遇。
不管两家公司的合作有多么亲密无间,但毕竟是两家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这就好像英特尔也曾经为了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去支持Linux、支持苹果一样。
如果有另一家的操作系统跟微软有同样的影响力,那么英特尔的话语权就能更大,需要做妥协的时候,就是微软而不是英特尔了。
事实上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英特尔不止一次因为微软的意见而做出妥协。
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英特尔为了推动奔腾tm系列CPU在全球的销售,曾经推出过NSP平台技术标准,这一系列技术在当时的技术环境来看,是极为先进的,且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奔腾tm系列CPU的能力。如果当时英特尔能坚持使用这套技术标准,不说没USB技术什么事了,起码USB技术标准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速。
当时就是因为微软考虑到奔腾tm系列CPU虽然性能的确很好,但售价太过昂贵,搭配NSP平台技术,会直接制约个人电脑在世界市场的普及速度,所以坊间传说比尔·盖茨亲自打电话给了当时刚刚开始掌舵英特尔的克雷格·巴雷特,在一番威胁之后,让英特尔不得不放弃了专业的NSP技术平台,转而开始发展对赛扬486/586系列同样能完美支持USB技术标准。
而说到这段历史故事,在当时还有一个细节。英特尔决定放弃NSP平台的一系列技术标准,改为支持USB技术标准的时候并没有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而是专门派遣了高级副总裁来,大张旗鼓的来到华夏,表示英特尔将免费授权华夏软件开发者使用其基于奔腾TM处理器的主体信号处理NSP平台技术标准。
九十年代啊,英特尔免费将自家公司辛苦开发的环境跟应用给予华夏开发者,而且还是绕过了传统的欧洲盟友跟日岛狗腿,最先免费提供给华夏开发者,可以说是直接释放了成吨的善意,当然也收获了华夏的善意,比如以非常优惠的条件拿到了许多来自于华夏奔腾系列的订单。
只是在半年之后英特尔便又宣布暂时放弃对NSP平台技术标准的支持,可以想象这在给了当时那些刻苦学习NSP平台技术平台的程序员们多大打击。
要知道那个时代的程序员跟现在的程序员可是完全不同的生态。那个时代的程序员要解决问题编程用的都是C或者C++,同时还需要配合汇编语言跟硬件描述类语言VHDL之类来完成基础开发。
怎么说呢,相对于现在的各类高级语言来说,Java速成班,三个月就能让一个普通人拥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但如果换成C++,别说三个月,三年能不能速成都要打个问号。如果换成汇编的话,那就更可怕了,虽然说汇编并没有很多人想的那么难,但是汇编语言里没有指针,这也就意味着学习汇编时所有的变量,函数都由栈或是堆上的偏移地址所代替……
极其复杂且效率极低,虽然执行效率能把Java,Python这些高级语言甩出几百条街,但敲打代码的速度却能被现代的高级语言甩出几千条街。
可想而知当年的程序员是多么苦逼了,免费的环境,学了半年,没了,无限期停摆了,以后说不定都不支持了。这也就是当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加上当年学电脑程序属于极为小众的群体,九五年那会,华夏百分之九十的普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个人PC。
所以即便吃了哑巴亏,也就只能被这个小众群体默默消化了,甚至浪花都没能溅起来一个。说白了,还是吃了信息差的亏,不过到了这个时代这种事情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
这大概也是帕特·基尔辛格不得不去华夏拜访宁为的原因。
只可惜,先辈的荣耀着实很难找到了。
当然也包括此时。
……
“纳德拉先生,感谢你通知我这个消息,不过我们都知道做CPU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们的工程师尝试着使用过他们的极简EDA,不瞒你说,起码就现在来说,这种最为基础的芯片设计软件应该还不具备设计大型集成电路的能力,而如果使用我们的技术,还没有配套的三维布线技术可以使用,所以你难道没有问问那位宁教授,他们是不是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
帕特·基尔辛格的语气同样很放松,似乎对于这通电话包含的内容不屑一顾。
可惜的是萨蒂亚·纳德拉其实很清楚英特尔对于现在三维芯片制造技术其实非常紧张。从理论上能继续延续摩尔定律的新技术,正撞上已经将摩尔定律进行到极致的旧有技术,注定会爆发出激烈的火花。从哲学上来说,这是生产力进步后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
“非常好,帕特,真的,我一直看好你这种不畏惧任何竞争的精神。那么你肯定也不会介意微软未来会像配合英特尔一样配合华夏的半导体公司,在软件层面支持他们的新芯片,对吗?”萨蒂亚·纳德拉用略微带着一丝调侃的语气说道。
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是不太看得上帕特·基尔辛格的,即便这位曾经在英特尔效力过三十年的工程师。真要说起来,当年两人还是竞争者关系,因为鲍威尔退休之前,帕特·基尔辛格同样也被纳入过微软董事会的视线,当时也有人期望能聘用当时还在担任VMware公司CEO帕特来掌舵微软。
但很显然,持这种意见的董事失败了,最终萨蒂亚·纳德拉在鲍威尔的支持下登上了微软CEO的宝座。谁能想到多年后帕特又重新迂回到了英特尔成为,成为这家半导体巨头的领头者。
对此萨蒂亚只能感慨世事无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帕特·基尔辛格给他的感觉稍微傲慢了些,但也比英特尔上一位CEO要更有能力。他真的不知道英特尔股东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把一位财务出身的高管推上CEO的位置来应对全球化的竞争,难道是看中了那位鲍勃兄弟的理财能力?
……
“萨蒂亚,这么说就不对了,英特尔一直把微软当成最为重要的伙伴。伙伴当然要共进退,当然我不介意微软跟华夏人虚与委蛇,但我相信不管微软跟华夏签署何种协议,一定会保证跟英特尔之间最亲密的伙伴关系,对吗?”
显然帕特·基尔辛格还是怂了。
跟上任CEO不同,帕特是电气工程师出生,自从他拿到三维硅通管芯片完整技术报告那天,就已经明白未来芯片的趋势掌控在谁的手中。
他从华夏回来的第一时间就召开了一次技术高管的会议,并且告诉了所有英特尔技术层面的高管,最最乐观的估计,在大型通用芯片设计跟生产制造领域,英特尔最多还能坚持十年的绝对优势。
十年之后,如果英特尔目前的芯片制造技术不能突破,未来将属于华夏的三维硅通管技术。这绝对新世纪英特尔掌舵者最为悲观的预测,毕竟英特尔已经领先全世界近半个世纪。
当然,这也并不是帕特·基尔辛格绝对英特尔一定会在这场竞争中输掉,这也是萨蒂亚打这个电话的原因。虽然说华夏人的技术的确很先进,但却不具备稳定的生态。
在生态壁垒越来越强大的现代,这往往能掐住竞争者的命脉,当然这就需要微软的支持了。
是的,这一刻,帕特·基尔辛格发现不管他怎么去考虑,但是在萨蒂亚·纳德拉面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