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倾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站在高高的台阶下,文天祥微微眯眼抬头看着阳光下闪动着粼粼光芒的宫殿琉璃瓦。而他身后的脚步声接连响起,隐约可以听见六部大臣们低低的交谈声。这是殿下从北方归来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朝会,以弥补今年未召开的正旦大典。
这样的大朝会,来的不只是京中各部和御史台、翰林院的主管官员,包括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上殿,另外还有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赶回来的各路安抚使或者转运使以及各军的指挥使或者都虞候,总之即使是在外的州府和军队,也会派出一个主管大小事务的人入京。
也正是因为等待天南海北的官员赶来京城,所以这大朝会才会一直拖到叶应武归来将近一个月以后。
别说自大明建立以来,即使是前宋也已经有很久没有举行这样的大朝会了。因为这意味着在大朝会举行期间,整个王朝在外的各项事宜都会处于半停顿状态,对于随时都有可能和北方王朝爆发大战的南宋,这样的朝会一旦处置不好,很有可能会被人趁虚而入、伤及根本。
也就只有现在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在各处战线全部采取进攻的姿态,才有资格举行这样的大朝会。
也只有一个强盛的王朝,菜有胆量举行这样的大朝会,因为即使是天下官员云集京城,周围的国家也只能在他的虎虎雄威之下匍匐。
文天祥站在大殿下面,身后走进来的官员密密麻麻。在这一刻,一种骄傲和自豪的感觉发自心底升起。文天祥霍然回头,看着已经越来越近的苏刘义和陆秀夫,也看着那些脸上都带着喜色的文武官员。
大家一直在为了朝廷的大小事务南北奔波,别说几个月了,甚至一年到头都见不到面,这些曾经一起追随着叶应武吃冰卧雪、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领和官员,见面之后自然是格外的亲。王进、江镐他们早就已经勾肩搭背在一起不知道说着什么,而赵文义、郭昶、李叹等几个关系好的官员也是在一起说笑。
文天祥敢打保票,这群家伙十有八九是在侃大山。不过即使是想要让天下官员站在这一处大殿前侃大山,又岂是那么容易,这背后也是一个王朝强大国力和对于周围国度震慑力的象征。
苏刘义和陆秀夫的脸色也很好。
这一次大战,川蜀军、神策军,一支支大明的军队高歌猛进,打的甚是勇猛,也打出了大明的军魂,并且凭借几次血战,彻底扭转了军队在百姓心中无能的象征,并且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从军高潮,据说和从军有关的民谣就已经在短短一个月之间诞生了上百首,当真做到了家家传唱的地步。军队打胜了,兵部尚书张世杰脸上有光,主管军事的右丞相苏刘义自然也是与之共荣耀。毕竟这一场大胜,朝廷已经期待了太久、兵部已经期待了太久,百姓万民也已经期待了太久。
终于将从靖康以后直至今日百年的宏愿、百年的期盼,变为真实。
大明的赤色龙旗,此时就在河洛,就在山东,就在关中的土地上,骄傲的飘扬。而大明的铁蹄,在这面旗帜之下,所向无敌!
至于陆秀夫,高兴地理由也更简单了,虽然此次大战文天祥在川蜀、苏刘义在两淮,基本重担都落在他身上了,统协六部、调集翰林院和御史台抽调人手帮忙,可以说陆秀夫一个人承担了叶应武外加两个丞相所有的职责,短短两三个月,他已经整整瘦了两圈,而且黑眼圈也熬出来了,据说打赢之后这位参知政事在床榻上睡了十二个时辰才起来。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陆秀夫终于完成了自己那个虽然不得志但是却名垂青史的祖辈留下的遗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虽然王师已经不是大宋的王师,但是依旧是华夏的王师,依旧是赤旗飘扬下汉人的王师!
中原,收复了,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收复了!蒙古鞑子要是再想要夺回蒙古,那就要从每一个大明儿郎的尸体上踏过!
文天祥冲着大步而来的苏刘义和陆秀夫拱了拱手。
而其余的官员各自围聚在一起,看着脸上满满都是轻松和愉快神色的三位当朝相公,自己心中自然也随之彻底放松下来。
这一场大朝会,就是大明的祝捷大会,也是宣告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大会。
前几天南京百姓叩阙闹得沸沸扬扬,各地州府的百姓闻讯,劝进表也是如同雪花一样飞到京城当中,甚至就连一些常年隐遁山林的大儒都惊动了,吓得翰林院和学士院手忙脚乱的恭敬回复。这么大的事情大家自然也清楚,而且登基之前三进三辞的流程,熟读史书的文武百官也是会意。
文天祥带着文武百官请过一次,叶应武推辞。
叶应及和张世杰带着皇亲国戚又请过一次,叶应武推辞。
南京百姓带动天下万民、滚滚风潮再一次请叶应武登基,这一次叶应武已经没有任何能够推辞的借口和理由了。
除非他是真的不想要这个皇位了。
当然这不可能,因为就算是叶应武突发奇想、归隐山林,文天祥他们这些功勋臣子肯定也不愿意,大不了最后弟兄们也给明王殿下来一个黄袍加身,大家把他推上去做皇帝,容不得他拒绝了!
所以今天的大朝会,最重要的一件事,自然就是明王殿下登基。而对于这件注定的大事,礼部这些老头子带着一群小年轻已经摩拳擦掌很久了,只是开列出的各项仪仗、礼节和流程,就足足有两大厚本,看的文天祥他们都是眼花缭乱,恨不得将礼部这些人按在地上打一顿。不过想想也就忍了,毕竟礼部平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干,总算是轮到他们登场了,也得给人家表现的机会。
而负责起草祭文、檄文的翰林院和学士院,更是在刘辰翁和邓光荐这两位叶应武师兄的监督下,把各式各样的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而古往今来的史书和文集,也全都被翻了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参考。可以说对于云集了整个王朝学术大儒和文章高手的学士院和翰林院,在这几天已经完全陷入癫狂状态。
登基祭文,人一辈子差不多也就是写这么一次,这些平日里自视清高的大儒们,面对这样名传史册的机会,什么面子里子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宋瑞,别来无恙啊!”陆秀夫向前一步,笑眯眯的说着。
文天祥顿时翻了翻白眼,这个家伙自从叶应武长子出生之后,脾气就格外的好,天天笑眯眯的,即使是大战正酣的时候,累的浑身软瘫了,据说也没有见他抱怨或者埋汰过什么。
陆秀夫也不和文天祥计较,陆婉言身为叶应武明媒正娶的正妻,能够诞下长子,对于陆家来说绝对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陆婉言地位的愈发巩固。毕竟叶家后宅当中这三妻四妾的来路没有一个简单的,且不说被叶应武金屋藏娇的前朝信阳公主,单单就是王清惠这个小丫头,身后也有王安节统帅的两淮军,而杨絮身后还有杨风一手操办的六扇门和锦衣卫,在京城这等权贵云集的地方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出了南京城的门,那绝对是说一不二的主儿,谁敢得罪?
可以说这些当朝勋贵在相互制衡的同时,也通过和叶... -->>
站在高高的台阶下,文天祥微微眯眼抬头看着阳光下闪动着粼粼光芒的宫殿琉璃瓦。而他身后的脚步声接连响起,隐约可以听见六部大臣们低低的交谈声。这是殿下从北方归来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朝会,以弥补今年未召开的正旦大典。
这样的大朝会,来的不只是京中各部和御史台、翰林院的主管官员,包括大大小小的官吏全部上殿,另外还有从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赶回来的各路安抚使或者转运使以及各军的指挥使或者都虞候,总之即使是在外的州府和军队,也会派出一个主管大小事务的人入京。
也正是因为等待天南海北的官员赶来京城,所以这大朝会才会一直拖到叶应武归来将近一个月以后。
别说自大明建立以来,即使是前宋也已经有很久没有举行这样的大朝会了。因为这意味着在大朝会举行期间,整个王朝在外的各项事宜都会处于半停顿状态,对于随时都有可能和北方王朝爆发大战的南宋,这样的朝会一旦处置不好,很有可能会被人趁虚而入、伤及根本。
也就只有现在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在各处战线全部采取进攻的姿态,才有资格举行这样的大朝会。
也只有一个强盛的王朝,菜有胆量举行这样的大朝会,因为即使是天下官员云集京城,周围的国家也只能在他的虎虎雄威之下匍匐。
文天祥站在大殿下面,身后走进来的官员密密麻麻。在这一刻,一种骄傲和自豪的感觉发自心底升起。文天祥霍然回头,看着已经越来越近的苏刘义和陆秀夫,也看着那些脸上都带着喜色的文武官员。
大家一直在为了朝廷的大小事务南北奔波,别说几个月了,甚至一年到头都见不到面,这些曾经一起追随着叶应武吃冰卧雪、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将领和官员,见面之后自然是格外的亲。王进、江镐他们早就已经勾肩搭背在一起不知道说着什么,而赵文义、郭昶、李叹等几个关系好的官员也是在一起说笑。
文天祥敢打保票,这群家伙十有八九是在侃大山。不过即使是想要让天下官员站在这一处大殿前侃大山,又岂是那么容易,这背后也是一个王朝强大国力和对于周围国度震慑力的象征。
苏刘义和陆秀夫的脸色也很好。
这一次大战,川蜀军、神策军,一支支大明的军队高歌猛进,打的甚是勇猛,也打出了大明的军魂,并且凭借几次血战,彻底扭转了军队在百姓心中无能的象征,并且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从军高潮,据说和从军有关的民谣就已经在短短一个月之间诞生了上百首,当真做到了家家传唱的地步。军队打胜了,兵部尚书张世杰脸上有光,主管军事的右丞相苏刘义自然也是与之共荣耀。毕竟这一场大胜,朝廷已经期待了太久、兵部已经期待了太久,百姓万民也已经期待了太久。
终于将从靖康以后直至今日百年的宏愿、百年的期盼,变为真实。
大明的赤色龙旗,此时就在河洛,就在山东,就在关中的土地上,骄傲的飘扬。而大明的铁蹄,在这面旗帜之下,所向无敌!
至于陆秀夫,高兴地理由也更简单了,虽然此次大战文天祥在川蜀、苏刘义在两淮,基本重担都落在他身上了,统协六部、调集翰林院和御史台抽调人手帮忙,可以说陆秀夫一个人承担了叶应武外加两个丞相所有的职责,短短两三个月,他已经整整瘦了两圈,而且黑眼圈也熬出来了,据说打赢之后这位参知政事在床榻上睡了十二个时辰才起来。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陆秀夫终于完成了自己那个虽然不得志但是却名垂青史的祖辈留下的遗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虽然王师已经不是大宋的王师,但是依旧是华夏的王师,依旧是赤旗飘扬下汉人的王师!
中原,收复了,而且是彻彻底底的收复了!蒙古鞑子要是再想要夺回蒙古,那就要从每一个大明儿郎的尸体上踏过!
文天祥冲着大步而来的苏刘义和陆秀夫拱了拱手。
而其余的官员各自围聚在一起,看着脸上满满都是轻松和愉快神色的三位当朝相公,自己心中自然也随之彻底放松下来。
这一场大朝会,就是大明的祝捷大会,也是宣告一个新时代到来的大会。
前几天南京百姓叩阙闹得沸沸扬扬,各地州府的百姓闻讯,劝进表也是如同雪花一样飞到京城当中,甚至就连一些常年隐遁山林的大儒都惊动了,吓得翰林院和学士院手忙脚乱的恭敬回复。这么大的事情大家自然也清楚,而且登基之前三进三辞的流程,熟读史书的文武百官也是会意。
文天祥带着文武百官请过一次,叶应武推辞。
叶应及和张世杰带着皇亲国戚又请过一次,叶应武推辞。
南京百姓带动天下万民、滚滚风潮再一次请叶应武登基,这一次叶应武已经没有任何能够推辞的借口和理由了。
除非他是真的不想要这个皇位了。
当然这不可能,因为就算是叶应武突发奇想、归隐山林,文天祥他们这些功勋臣子肯定也不愿意,大不了最后弟兄们也给明王殿下来一个黄袍加身,大家把他推上去做皇帝,容不得他拒绝了!
所以今天的大朝会,最重要的一件事,自然就是明王殿下登基。而对于这件注定的大事,礼部这些老头子带着一群小年轻已经摩拳擦掌很久了,只是开列出的各项仪仗、礼节和流程,就足足有两大厚本,看的文天祥他们都是眼花缭乱,恨不得将礼部这些人按在地上打一顿。不过想想也就忍了,毕竟礼部平时基本上没有什么事干,总算是轮到他们登场了,也得给人家表现的机会。
而负责起草祭文、檄文的翰林院和学士院,更是在刘辰翁和邓光荐这两位叶应武师兄的监督下,把各式各样的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而古往今来的史书和文集,也全都被翻了出来,一个字一个字的参考。可以说对于云集了整个王朝学术大儒和文章高手的学士院和翰林院,在这几天已经完全陷入癫狂状态。
登基祭文,人一辈子差不多也就是写这么一次,这些平日里自视清高的大儒们,面对这样名传史册的机会,什么面子里子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宋瑞,别来无恙啊!”陆秀夫向前一步,笑眯眯的说着。
文天祥顿时翻了翻白眼,这个家伙自从叶应武长子出生之后,脾气就格外的好,天天笑眯眯的,即使是大战正酣的时候,累的浑身软瘫了,据说也没有见他抱怨或者埋汰过什么。
陆秀夫也不和文天祥计较,陆婉言身为叶应武明媒正娶的正妻,能够诞下长子,对于陆家来说绝对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陆婉言地位的愈发巩固。毕竟叶家后宅当中这三妻四妾的来路没有一个简单的,且不说被叶应武金屋藏娇的前朝信阳公主,单单就是王清惠这个小丫头,身后也有王安节统帅的两淮军,而杨絮身后还有杨风一手操办的六扇门和锦衣卫,在京城这等权贵云集的地方或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出了南京城的门,那绝对是说一不二的主儿,谁敢得罪?
可以说这些当朝勋贵在相互制衡的同时,也通过和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