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人格拟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嗨,你好!初次见面,请允许我做一个并不简短但却一定有趣的自我介绍。
我叫埃斯欧埃夫,你也可以称呼我的英文名:SoF——它是Spring of Fanaticism的缩写,意即这部小说中“狂泉症候群”的英文翻译。而所谓的“狂泉”,其实是一则古老的故事: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胜其苦,遂至狂泉所酌而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这段文言翻译成现代文便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汪泉水,号称叫“狂泉”。国里的人喝了这水,没有一个人不发狂的,只有国君打井取水饮用时,没有发狂。国人都疯了,反说国君不疯的才是真疯。因此国人就聚集起来谋划,抓住了国君,治疗国君发疯的病,用针灸,草药没有不用的。国君不能承受这种苦难,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国君臣民,都发疯了,国里的人都非常高兴。
怎样?这个故事你曾经听过吗?我最早听到它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它是我的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全班讲的一则寓言。当时的我当然不能理解它的内涵,但现在,“狂泉”已经深入了我的骨髓。
也许你会以为“狂泉”是在喻指全民都顺从的一种近乎疯狂思想,但在我看来,别有洞天。这则故事的核心直指“狂泉”的饮用与否,而“狂泉”导致的疯狂行为是我们认定它本身也疯狂的原因。然而细细回想,人生在世,经历的千般万种,又有哪一样不是疯狂的呢?就连现在,埃斯欧埃夫正在以这样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口吻与你交流,难道不也是疯狂的吗?
初次对“疯狂”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是在我接触到南希·麦克威廉斯女士的《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时。“疯狂的”,用一个更加专业的词语来形容,应该是“精神病性的”,“精神错乱的”,或者,“反社会型的”。如果你看过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你一定会惊叹于那些精神病人非凡的创造力与不可思议的语言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思考到极端抽象的地步,用一种近乎巅峰的带有哲学思维的语言体系来认识这个世界。
诚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思考本身的确是有可能导致精神病的。但正如这本书自己所形容的那样,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天才,而有的人成为了疯子呢?其实,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形成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混沌的-青涩的-理性的(前语言过程-初级思维过程-次级思维过程)。倘若过早地将达不到理性的思维暴露出来,那么它就有可能因为不被理解、无所适从而走向疯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天赋异禀,有人成为了天才,而有人成为了疯子。
一直令我深感困惑并且不解的是,为什么人们面对天才和面对疯子的差别有那么大,以至于当他们看到了“疯狂”时,会自然而然地咬定它的负性。其实,倘若能够深入地去理解疯子们,便可以很容易发掘出其中遍地繁星的闪光点。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疯子;而且直到今天,我也无法每时每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些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故事和创意总是会不分时间地点地侵扰我的思维,令我不由自主地跌入到另一个与现实何其相似却又大相径庭的世界里。我至今无法完全列出所有,但它们中的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发育,已经成为了足以令你耳目一新的鲜活。本作《人格拟态》,正是发生在浮坦希利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Fantasia)中的故事,作为一个开始。
请一定记得:我不是一名职业医师,更不是哲学家,我拥有的仅仅是你们也同样拥有的文字;但,这不是已经够了吗?因此,我开始书写,以期能够有一天让你也看到涌出地面的“狂泉”,体会到其中非凡的清冽与甘甜。
2017.12.5
嗨,你好!初次见面,请允许我做一个并不简短但却一定有趣的自我介绍。
我叫埃斯欧埃夫,你也可以称呼我的英文名:SoF——它是Spring of Fanaticism的缩写,意即这部小说中“狂泉症候群”的英文翻译。而所谓的“狂泉”,其实是一则古老的故事:
昔有一国,国有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一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故无恙。国人既狂,反谓国君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君,疗其狂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胜其苦,遂至狂泉所酌而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这段文言翻译成现代文便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汪泉水,号称叫“狂泉”。国里的人喝了这水,没有一个人不发狂的,只有国君打井取水饮用时,没有发狂。国人都疯了,反说国君不疯的才是真疯。因此国人就聚集起来谋划,抓住了国君,治疗国君发疯的病,用针灸,草药没有不用的。国君不能承受这种苦难,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国君臣民,都发疯了,国里的人都非常高兴。
怎样?这个故事你曾经听过吗?我最早听到它是在小学五年级时,它是我的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全班讲的一则寓言。当时的我当然不能理解它的内涵,但现在,“狂泉”已经深入了我的骨髓。
也许你会以为“狂泉”是在喻指全民都顺从的一种近乎疯狂思想,但在我看来,别有洞天。这则故事的核心直指“狂泉”的饮用与否,而“狂泉”导致的疯狂行为是我们认定它本身也疯狂的原因。然而细细回想,人生在世,经历的千般万种,又有哪一样不是疯狂的呢?就连现在,埃斯欧埃夫正在以这样一种连他自己都觉得可笑的口吻与你交流,难道不也是疯狂的吗?
初次对“疯狂”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是在我接触到南希·麦克威廉斯女士的《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时。“疯狂的”,用一个更加专业的词语来形容,应该是“精神病性的”,“精神错乱的”,或者,“反社会型的”。如果你看过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你一定会惊叹于那些精神病人非凡的创造力与不可思议的语言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每一样事物都思考到极端抽象的地步,用一种近乎巅峰的带有哲学思维的语言体系来认识这个世界。
诚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思考本身的确是有可能导致精神病的。但正如这本书自己所形容的那样,为什么有的人成为了天才,而有的人成为了疯子呢?其实,这是因为人的思维形成具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混沌的-青涩的-理性的(前语言过程-初级思维过程-次级思维过程)。倘若过早地将达不到理性的思维暴露出来,那么它就有可能因为不被理解、无所适从而走向疯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天赋异禀,有人成为了天才,而有人成为了疯子。
一直令我深感困惑并且不解的是,为什么人们面对天才和面对疯子的差别有那么大,以至于当他们看到了“疯狂”时,会自然而然地咬定它的负性。其实,倘若能够深入地去理解疯子们,便可以很容易发掘出其中遍地繁星的闪光点。
我自己也曾经是一个疯子;而且直到今天,我也无法每时每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些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故事和创意总是会不分时间地点地侵扰我的思维,令我不由自主地跌入到另一个与现实何其相似却又大相径庭的世界里。我至今无法完全列出所有,但它们中的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发育,已经成为了足以令你耳目一新的鲜活。本作《人格拟态》,正是发生在浮坦希利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Fantasia)中的故事,作为一个开始。
请一定记得:我不是一名职业医师,更不是哲学家,我拥有的仅仅是你们也同样拥有的文字;但,这不是已经够了吗?因此,我开始书写,以期能够有一天让你也看到涌出地面的“狂泉”,体会到其中非凡的清冽与甘甜。
20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