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92zw.net,[综]天生反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乔衡一手持着剑,剑身自然地垂在身侧,剑尖上犹带着一缕殷红。他无动于衷地看着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的瞎子,任他们的身体因疼痛偶尔抽搐几下。
他一身气质沉寂似夜,偏又生得俊眉修目,即使在这布满血腥气的场景中,也彰显出一副清孤出尘姿态。
他听到身侧传来的脚步以及呼唤声,微微侧头,向脚步声传来的方向看去。与他对视的瞬间,来人的目光仿佛浸入了两潭淼淼秋水,清冷无垢,平和天然。
这种恬静的神情,与地面上那三个满脸鲜血神情凄厉痛楚的元兵,形成了再鲜明不过的对比。
“父亲。”
宋远桥看到眼前这副场景,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是,纵然他拥有几十年的江湖经验,见多识广,见到此情此景也不免顿了一下脚步。明明身处于烈日骄阳之下,他却无端地感到了一种森冷。
同时,他也实在不记得江湖中有哪种剑法,可以在毫无内力的情况下修炼,一出手便专刺他人双眼窍穴,阴毒狠辣至斯。最后的最后,他才带着几分犹疑的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上,他想起屠狮大会上峨眉派周掌门所使的功夫,青书当日也使出了一脉相承的招式,若是这剑法出自那无比邪门的《九阴真经》的话,就说得通了。
峨眉派、周芷若、莫声谷、陈友谅这四个名字早已因为种种阴差阳错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提及哪个,都是宋远桥心中不可触及的逆鳞所在。
想他武当也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派,他视为武当继承人的儿子,居然叛离了武当,去学习这等阴邪至极的他派武功,这让他心里如何不又恨又痛。
这种无法排解的情绪在心底积压了不知多久,宋远桥看着地面上三个形容凄惨狼狈的鞑子兵,说:“这等畜生不如的家伙死不足惜。”话一说出口,他挽了一个剑花,随着“咔”的一声响,长剑就收回了剑鞘,躺在地上的三者随即失去了生命的气息,唯有脖颈处多出一条细细的血线。
宋远桥看着三者血肉模糊的双眼,眸色有些暗沉。
他说:“这剑法你以后还是不要再练了吧。”《九阴真经》阴气太盛,其中的剑法又会好到哪里去?在没有内力护体的情况下,再练这上面的剑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乔衡听到这话,心也随之静静地沉了下去。
宋远桥的想法他大致上能猜得出来,无非就是觉得他的手段太过残怖了,人死不过头点地,他这样做实有刻意折磨俘虏之嫌。但是如今他以普通人之身——说得再直白点,他就是一介废人,在面对能威胁自己生命的敌人时,他有法子能挣得一命活下来已是实属不易,哪还容自己在之前挑三拣四呢?
也许随之而来的就是宋远桥因此对自己生出的罅隙猜忌,熟于应对这种局面的他,除了从心底蔓延而出的深深无力感,已无心再多辩解什么。
所以,他只说了一句:“父亲说笑了,除了这套剑法,我还能练什么?”就像是这次,如果他不会这套剑法,想来此时此刻的他,早已进入了又一次的轮回转世之中。
宋远桥闻言怔然,他想,是了,刚才说那话时他只顾着这剑法太过阴邪,寒意深深,对经脉凝涩丹田残破的身体负担太大,却忘记如今青书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这种剑法还能练什么呢?至少以他之能,委实想不出第二套不需要内力支撑就能具有如斯威力的剑法。
身为一名父亲,宋远桥自然清楚自己儿子绝不屈于人后的性格,让他不再练这套剑法,恐难于上青天。
宋远桥只好半妥协地道:“此事……以后再议。”有他在身边,自然不会再让青书有出手的机会,如此,希望能减缓这套剑法中的阴寒之气对本就残破的经脉的侵蚀。
当然,宋远桥没有说出口的是,当他听到乔衡执意要练这套剑法时,他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昔日屠狮大会中的一幕幕。
当日,青书已叛出了武当,他以峨眉弟子的身份与丐帮掌钵龙头相斗,峨眉的掌法他用得还不甚熟练,即将落败之际,他不知不觉使出了武当掌法,气得殷六弟怒道:“宋青书!你反出武当,如何还用武当派的功夫救命?你不要你爹爹,怎地却要你爹爹所传的武功?”
到了今日,青书已然真的不再用武当的武功对敌,然而他心中却毫无当初设想中的快意。
……
宋远桥内力极为浑厚,一身功夫深不可测,加之这一两年他一直在闭关深造,武功更上一层楼。而张无忌的功力就更不用说了,放眼整个江湖,或许除了张三丰还能将其拦上一拦,他的实力足以傲视所有的武林人士。
有这两人在,这一队突如其来的鞑子骑兵,别说是铩羽而归,便是想归也归不了,尽数折在两人的手下。
一场屠戮就这样迅速地平息了,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既然这里能有鞑子闯进来,就证明这里已不再是曾经独避风雨之外的桃花源,更何况这一整支骑兵都折在此处,还死了一个千户官,不出十日,上边定有人下令彻查此事,到那时候,这里就会迎来第二队鞑子兵。而那个时候,可不一定还会那么巧,有武林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帮村民们解决掉这些鞑子。
刘家村的村长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决定搬迁村落。除了一些故土难离不舍得远走的村民,大部分村民都同意了。搬迁村落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怕是绝无可能的,不过要是遇到大旱、饥荒、战乱这几种状况,地方官员们就是想管只怕也管不过来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搬到何处好呢?
外界元兵嚣张猖狂,义军势大,两方冲突频繁,屠戮迭起,硝烟战火不断,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若是想参军,早离村而去了,何苦等到现在还迟迟不见动静?于是他们不仅要避开元兵,还要防止被义军的人强抓去当兵,最后还要寻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
不过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天下虽大,但是真的有那等可以让他们安顿下来的地方吗?
然而老村长很清楚,即使前路再... -->>
乔衡一手持着剑,剑身自然地垂在身侧,剑尖上犹带着一缕殷红。他无动于衷地看着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的瞎子,任他们的身体因疼痛偶尔抽搐几下。
他一身气质沉寂似夜,偏又生得俊眉修目,即使在这布满血腥气的场景中,也彰显出一副清孤出尘姿态。
他听到身侧传来的脚步以及呼唤声,微微侧头,向脚步声传来的方向看去。与他对视的瞬间,来人的目光仿佛浸入了两潭淼淼秋水,清冷无垢,平和天然。
这种恬静的神情,与地面上那三个满脸鲜血神情凄厉痛楚的元兵,形成了再鲜明不过的对比。
“父亲。”
宋远桥看到眼前这副场景,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是,纵然他拥有几十年的江湖经验,见多识广,见到此情此景也不免顿了一下脚步。明明身处于烈日骄阳之下,他却无端地感到了一种森冷。
同时,他也实在不记得江湖中有哪种剑法,可以在毫无内力的情况下修炼,一出手便专刺他人双眼窍穴,阴毒狠辣至斯。最后的最后,他才带着几分犹疑的联想到了另一件事上,他想起屠狮大会上峨眉派周掌门所使的功夫,青书当日也使出了一脉相承的招式,若是这剑法出自那无比邪门的《九阴真经》的话,就说得通了。
峨眉派、周芷若、莫声谷、陈友谅这四个名字早已因为种种阴差阳错联系在了一起,无论提及哪个,都是宋远桥心中不可触及的逆鳞所在。
想他武当也是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名门大派,他视为武当继承人的儿子,居然叛离了武当,去学习这等阴邪至极的他派武功,这让他心里如何不又恨又痛。
这种无法排解的情绪在心底积压了不知多久,宋远桥看着地面上三个形容凄惨狼狈的鞑子兵,说:“这等畜生不如的家伙死不足惜。”话一说出口,他挽了一个剑花,随着“咔”的一声响,长剑就收回了剑鞘,躺在地上的三者随即失去了生命的气息,唯有脖颈处多出一条细细的血线。
宋远桥看着三者血肉模糊的双眼,眸色有些暗沉。
他说:“这剑法你以后还是不要再练了吧。”《九阴真经》阴气太盛,其中的剑法又会好到哪里去?在没有内力护体的情况下,再练这上面的剑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乔衡听到这话,心也随之静静地沉了下去。
宋远桥的想法他大致上能猜得出来,无非就是觉得他的手段太过残怖了,人死不过头点地,他这样做实有刻意折磨俘虏之嫌。但是如今他以普通人之身——说得再直白点,他就是一介废人,在面对能威胁自己生命的敌人时,他有法子能挣得一命活下来已是实属不易,哪还容自己在之前挑三拣四呢?
也许随之而来的就是宋远桥因此对自己生出的罅隙猜忌,熟于应对这种局面的他,除了从心底蔓延而出的深深无力感,已无心再多辩解什么。
所以,他只说了一句:“父亲说笑了,除了这套剑法,我还能练什么?”就像是这次,如果他不会这套剑法,想来此时此刻的他,早已进入了又一次的轮回转世之中。
宋远桥闻言怔然,他想,是了,刚才说那话时他只顾着这剑法太过阴邪,寒意深深,对经脉凝涩丹田残破的身体负担太大,却忘记如今青书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这种剑法还能练什么呢?至少以他之能,委实想不出第二套不需要内力支撑就能具有如斯威力的剑法。
身为一名父亲,宋远桥自然清楚自己儿子绝不屈于人后的性格,让他不再练这套剑法,恐难于上青天。
宋远桥只好半妥协地道:“此事……以后再议。”有他在身边,自然不会再让青书有出手的机会,如此,希望能减缓这套剑法中的阴寒之气对本就残破的经脉的侵蚀。
当然,宋远桥没有说出口的是,当他听到乔衡执意要练这套剑法时,他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昔日屠狮大会中的一幕幕。
当日,青书已叛出了武当,他以峨眉弟子的身份与丐帮掌钵龙头相斗,峨眉的掌法他用得还不甚熟练,即将落败之际,他不知不觉使出了武当掌法,气得殷六弟怒道:“宋青书!你反出武当,如何还用武当派的功夫救命?你不要你爹爹,怎地却要你爹爹所传的武功?”
到了今日,青书已然真的不再用武当的武功对敌,然而他心中却毫无当初设想中的快意。
……
宋远桥内力极为浑厚,一身功夫深不可测,加之这一两年他一直在闭关深造,武功更上一层楼。而张无忌的功力就更不用说了,放眼整个江湖,或许除了张三丰还能将其拦上一拦,他的实力足以傲视所有的武林人士。
有这两人在,这一队突如其来的鞑子骑兵,别说是铩羽而归,便是想归也归不了,尽数折在两人的手下。
一场屠戮就这样迅速地平息了,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既然这里能有鞑子闯进来,就证明这里已不再是曾经独避风雨之外的桃花源,更何况这一整支骑兵都折在此处,还死了一个千户官,不出十日,上边定有人下令彻查此事,到那时候,这里就会迎来第二队鞑子兵。而那个时候,可不一定还会那么巧,有武林中数一数二的高手帮村民们解决掉这些鞑子。
刘家村的村长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决定搬迁村落。除了一些故土难离不舍得远走的村民,大部分村民都同意了。搬迁村落不是一件小事,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怕是绝无可能的,不过要是遇到大旱、饥荒、战乱这几种状况,地方官员们就是想管只怕也管不过来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他们搬到何处好呢?
外界元兵嚣张猖狂,义军势大,两方冲突频繁,屠戮迭起,硝烟战火不断,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若是想参军,早离村而去了,何苦等到现在还迟迟不见动静?于是他们不仅要避开元兵,还要防止被义军的人强抓去当兵,最后还要寻一个安全的地方安顿下来。
不过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这天下虽大,但是真的有那等可以让他们安顿下来的地方吗?
然而老村长很清楚,即使前路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