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明朝那些事儿(全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234),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
他们认为,十年之内必然灭宋。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
在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他们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
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
南宋开庆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
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
他们决心找出答案。
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
1279年,在经历了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昺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
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人叫文天祥。
道义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在元的监狱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战败后被俘。
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元朝统治者们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
于是,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个个都来劝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绝不投降。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
这样东西叫做道义。
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蒙古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一个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
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
但文天祥软硬不吃。
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
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
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难的。
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
文天祥拒绝了他。
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
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
好好地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个道义就那么重要?
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
成全了你吧。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今北京)的刑场,他到达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被处死。
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
他向南方跪拜行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地对行刑的人说:
我的事结束了。
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整个国家机器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中,这也是他的遗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肉体可以被征服,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元朝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了解自己统治下的这些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想了解,而文天祥却作为一个楷模,成为了被统治者的精神偶像。
这样的统治是不会牢固的。
蒙古贵族们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们不接受汉化,不与汉人通婚(梦想娶赵敏的人就放弃吧),他们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达成共识。时不时又出来几个贵族叫嚣着把汉人都赶走,拿农田去养牛羊,幸好当时的丞相脱脱阻止,这个愚蠢的主意才没有得以实现。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脱脱不是后来的那个脱脱。这个元初的脱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就是因为他的建议,元朝军队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没有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而是不断向农耕文明发展,此人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元朝的大家庭里,家长对家庭成员似乎没有什么感情,看中了什么就抢什么,仿佛这个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双方越看对方越不顺眼,既然过不拢,就分家吧。
可问题是这个家里干活的都是家庭成员,离开了他们,这些蒙古贵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一方要分,一方不让分,就只好使用家庭暴力了。
可是这些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已经在享乐的生活中沉沦了,有的连马都不会骑了,他们除了欺负家里那些手无寸铁的下人外,并无其他本事。
而等到这些下人们拿起了平时干活的菜刀和锄头反抗时,曾经的统治者就将手足无措。
比如蒙古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阿速军,这支部队即使在强悍的蒙古军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曾立下大功。当起义爆发时,他们被派去镇压,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去抢了一把老百姓。
但是运气不好,在抢劫回来后,正好碰到了起义军,刚看到对方的旗帜,领队的首领便大叫“阿卜,阿卜”(快跑),这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就是这样败退的,退回去后还反复强调自己是遭遇数倍于自己的起义军才败退的。
就是这样的军队素质,才使得元朝军队在起义初期显得不堪一击。
但随着起义的扩大,元朝统治者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成吉思汗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里复苏过来,他们重新整编了部队,恢复了战斗力,四处镇压起义。
跨上马,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这些子孙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儿。
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太拗口了,就叫王保保吧。
王保保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敌人。
这个名字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目标,元!
234),蒙古人做好了一切准备,进攻南宋。
他们认为,十年之内必然灭宋。
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一仗打了近五十年,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命。
在屠城的威胁下,这些柔弱的南人似乎并不害怕,从两淮到襄阳再到四川,他们无不遇到激烈的抵抗。
他们在合州遭受到了最大的挫折。
南宋开庆元年(1259)二月,大汗蒙哥亲自带领军队攻击四川合州,这一仗打了五个月。守将王坚坚守合州钓鱼城,不但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还在战斗中击伤了大汗蒙哥。
发生的这一切,让蒙古贵族们很不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持着这些柔弱的人,让他们如此坚强呢?
他们决心找出答案。
虽然南宋进行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还是无法挡住蒙古军队的铁骑。
1279年,在经历了激烈抵抗后,南宋最后一个战时丞相陆秀夫在海上向幼年的皇帝赵昺行礼,说出了最后的话:
“国家到了这个地步,陛下也只好以身许国了。”
然后他背着皇帝,跳入了大海中。
南宋灭亡了,但蒙古贵族们心中的谜团始终没有解开。
此时,他们发现自己有可能从一个人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人叫文天祥。
道义
此时的文天祥已经在元的监狱里待了很久,他是在南宋最危急的时刻起兵的,组织义兵抗元,战败后被俘。
这样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正是元朝统治者们理想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支持着他去做这样一件根本没有可能达成的事呢?
于是,从投降的宋朝丞相到皇帝,再到元朝的丞相、皇帝,个个都来劝降,但他们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
绝不投降。
在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蒙古贵族们认识到,这个人心中有一样东西在支持着他。
这样东西叫做道义。
道义是个什么玩意儿?
看不见也摸不着,但蒙古贵族们还是把握住了一点,那就是只要降伏了这个人,就能树立一个典型,道义是可以被打败的。
于是他们换着法子折磨文天祥,从舒适的暖房到臭气熏天的黑牢,从软到硬,无所不用。
但文天祥软硬不吃。
文天祥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写下了千古名篇——《正气歌》。
其中有两句话,是他内心的写照: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一个人的气节和尊严,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出来的。
蒙古贵族们没有办法了,只好让忽必烈出场。
忽必烈是一个接受过长时间汉化教育的人,他深知,杀掉文天祥很简单,但要征服他心中的信念是困难的。
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对文天祥说,你是真正的人才,留在我这里做个宰相吧。
文天祥拒绝了他。
忽必烈反复劝说,都没有效果,他实在无法了,只好对文天祥说:你想干什么,自己说吧。
文天祥昂头说道:只求一死!
好好地活着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死呢,那个道义就那么重要?
他佩服这个人,但也不理解他。
成全了你吧。
1283年,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今北京)的刑场,他到达刑场时,周围围着无数百姓,他们将看着这个英勇不屈的人被处死。
文天祥提出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问题,南是哪个方向,立刻有百姓指给了他。
他向南方跪拜行礼,然后坐下,从容不迫地对行刑的人说:
我的事结束了。
这一天,文天祥是真正的胜利者。
他以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告诉了所有的人,在这场以个人对抗整个国家机器的战争中,他才是不折不扣的胜利者。
他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
元朝的统治者们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其实答案就藏在文天祥的衣带中,这也是他的遗书——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肉体可以被征服,道义是不会被征服的。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元朝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统治。他们不了解自己统治下的这些人在想些什么,也不想了解,而文天祥却作为一个楷模,成为了被统治者的精神偶像。
这样的统治是不会牢固的。
蒙古贵族们很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们不接受汉化,不与汉人通婚(梦想娶赵敏的人就放弃吧),他们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法达成共识。时不时又出来几个贵族叫嚣着把汉人都赶走,拿农田去养牛羊,幸好当时的丞相脱脱阻止,这个愚蠢的主意才没有得以实现。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脱脱不是后来的那个脱脱。这个元初的脱脱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就是因为他的建议,元朝军队在攻陷很多城市后,没有大肆屠杀当地居民,而是不断向农耕文明发展,此人实在是功不可没。
在元朝的大家庭里,家长对家庭成员似乎没有什么感情,看中了什么就抢什么,仿佛这个家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双方越看对方越不顺眼,既然过不拢,就分家吧。
可问题是这个家里干活的都是家庭成员,离开了他们,这些蒙古贵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一方要分,一方不让分,就只好使用家庭暴力了。
可是这些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已经在享乐的生活中沉沦了,有的连马都不会骑了,他们除了欺负家里那些手无寸铁的下人外,并无其他本事。
而等到这些下人们拿起了平时干活的菜刀和锄头反抗时,曾经的统治者就将手足无措。
比如蒙古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阿速军,这支部队即使在强悍的蒙古军队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曾立下大功。当起义爆发时,他们被派去镇压,这支部队接到命令后,立刻出发,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去抢了一把老百姓。
但是运气不好,在抢劫回来后,正好碰到了起义军,刚看到对方的旗帜,领队的首领便大叫“阿卜,阿卜”(快跑),这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就是这样败退的,退回去后还反复强调自己是遭遇数倍于自己的起义军才败退的。
就是这样的军队素质,才使得元朝军队在起义初期显得不堪一击。
但随着起义的扩大,元朝统治者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成吉思汗的血液在他们的血管里复苏过来,他们重新整编了部队,恢复了战斗力,四处镇压起义。
跨上马,就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这些子孙中最优秀的一个,叫做扩廓帖木儿。
他还有个为人所熟知的名字:王保保。
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太拗口了,就叫王保保吧。
王保保是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的外甥,也是他的养子,在察罕被杀后,他承担起了守护元朝的使命,并成为了明朝的主要敌人。
这个名字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目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