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商界巅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那个姑娘想了一会儿,反问他:“如果我长得不漂亮,但是有内涵有气质,你当时第一眼会看上我吗?”
Spenser在香港从事金融行业。
他的助理,做事踏实仔细,不会犯错;但唯一让他感觉不满的就是:“明明长得很好看,但是打扮过于朴素,对自己的形象管理,只是按照邻家女孩的标准,而并非精致职场精英范儿。”
于是,他给助理下了死命令:“以后来见我或者跟我见客户的时候,必须画好精致的淡妆,绝对不允许素颜。”按他的说法,这是“妖艳贱货”的标准。
果然,助理怒了:“老板,我是正经做事的,你付我工资,是因为我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我的穿着打扮。”
Spenser很严肃的说:“你错了。”事实上,在很多行业,你的外在形象管理,你的举止谈吐,恰恰是你专业能力的一部分。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好看,意味着吸睛,意味着在人群中,人们会第一眼就看到你,你的客户、同事、老板会第一眼看到你,便留下很好的印象。
明白了吗?从经济学层面来说,颜值高,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当处在一个资源饱和的时代,谁能第一时间抓住别人的眼睛,谁就是赢家。
无论在工作、社交、学习,在各个领域,颜值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你打扮得平平常常,人们会在第一时间,把你从稀缺性范围中踢出去。
前段时间,一条新闻刷爆朋友圈,一家民办名牌小学,除了给孩子们进行了入学考试,也给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
最后的结果是:不少家长因为身材肥胖,孩子无法入读该名牌小学。
校方给出的原因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过度肥胖,说明没有自制力,也无法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
虽然指标苛刻,但还是有一定道理。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特特,她自称一个胃比脸重要的吃货,因为坚信胃第一,其它无所谓,每次碰到好吃的,都忍不住大吃大喝,她说“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工作五年,开始进去是专员后来是资深专员。基本上原地不动,除了人混得熟了一点。
她以为这是国企的固病,人员流动极其缓慢,而且一点不重视她的能力。于是,特特辞职了,
她想进入一家外企,在她的印象,外企是很注重能力,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关系的地方。于是她去面试一家外企,出乎意料地被刷了。
特特愤懑不平:“我明明业务测试是满分,为什么不要我?难道也是有人走了我的后门?”
我说:“会不会因为你太胖了?”这五年,特特几乎又胖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特特说:“怎么可能?哪家公司会因为胖刷人啊?”我说:“你试着减肥试一下。”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特特很担心,下定决心减肥,每天跑步,每次跑两个小时。两个月后,瘦成了一道闪电。完全变了一个人。
她再去面试那家外企,穿一身职业装,化着精致的淡妆,很顺利地通过面试。
同样一个人,两个月间产生两种结果,虽说职场不歧视“胖子”,但一定偏爱那些连身体都自律健康的人。
作家晚晴说:“你的身材,你的脸,你的服饰,统统都是你能力的体验。”
作家芭芭拉在《我在底层生活》一书中写道:“越是底层的人,越不在意自己的身材与脸面。”
有一句话,别相信外表邋遢的人有一颗高尚的灵魂,同样别相信身材走样的人有出众的管理能力。
你以为颜值是天上掉下来吗?
你以为好身材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你以为得体的服饰搭配,令人舒服的色调搭配是生来就有的吗?
那是需要不断地锻炼,每月至少50公里的跑步,需要对美食的克制,需要对放纵自己的克制。
正如形象管理大师科瑞克所说:“颜值,是管理出来的。”
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常人,但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能那么漂亮舒服。
因为他们拥有出众的颜值管理能力。
颜值管理能力,也即是自我管理能力:坚持锻炼,拒绝垃圾食品、早起早睡。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高颜值,也要看到别人为高颜值付出的自律。
颜值越高的人,自律性越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企业家褚时健讲过一个故事,当年印本国到东国卖苹果,是印本国赫赫有名的甜度极高的木村苹果,价格很高,利润空间极大。不少东国商人也想种,但都失败了。
只有一个商人成功了,其他人都纷纷说:这只是巧合而已。后来,那位商人把自己种植果树的经验公开:他亲自到印本去分析种苹果树的土壤构成,花了重金请印本果植师,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找到门道。
褚时健说了一句话:“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别人用心的结果。”
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因为在颜值管理上也是一样,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大众,长相都不会特别出众,但为什么身边总是会有些人特别吸睛?真的是因为天生丽质吗?
套用褚时健的那句话:“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天生丽质,不过是别人用心打扮的结果。”
真正的颜值,不是天生而丽质,是管理出来的,是用心浇灌出来的。
正如真正的财富,不是继承来的,是自己双手打拼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颜值来自基因,爹妈给了一幅好面孔,才需要好好珍惜,普通人,没有必要打扮得精致。于是他们自抛自弃,没有形象管理意识,没有身材管理意识。他们永远只会说:“颜值是爹妈给的,我们怎么管得了。”
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颜值管理能力呢?
多看一些时尚杂志,培养自己的基本美学观(亲测,真的有用);
女生务必学会化妆,在化妆上多用点心;
男生应该对化妆有基本了解;
尽可能多地尝试服饰搭配,找到符合自己风格的搭配;
每个人都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卫生;
一些小细节:皮鞋不要搭配白色袜子;指甲不要过长;头发不要起油等等。
颜值管理会和金钱管理、时间管理一样,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别再说“我只要能力强就好了,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这种话了,
把自己打扮得令人眼目一新,是一项绝对不亚于工作能力的能力,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认识高尚的灵魂。
那么,如果你觉得自己足够有内涵与才华,就不要让你的颜值,配不上你的才华。
以前,很多人都觉得知识懂得多,就代表一个人有文化。
现在,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已经不是单纯地由知识储备决定了。
王家卫说,怎么可以讲这样的话,应该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有人说,有文化的人所看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他们看见夕阳余晖和飞鸟时,想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我去,好多鸟,好好看。
他们陷入思念和忧愁时,想的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不是:蓝瘦,香菇,本来今天高高兴兴......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体现在这3个细节。
一,独立思考的能力。
好几年不曾联系的初中同学突然发来一条消息:“大家注意了,10月20日是腾讯老板马化腾的女儿(腾佳琪)的生日,也为回馈网友对腾讯的大力支持,只要转发这条说说后,你的QQ等级就会连升4级。转发10秒后看你的头像。”
且不说马化腾的女儿怎么会姓腾,这种类型的谣言传了这么多年,居然到现在还有人信以为真。
打开朋友圈,各种转发的文章中,充斥着满屏刺激性的言语、强词夺理的逻辑、煽动性的结论。
热点换了一波又一波,总有人来不及思考就急着站队、急着人云亦云。
生活中,频频听到这样的言论:
学语文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
学高数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
女孩子何必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还不如早点找个好老公,相夫教子。
985大学毕业出来有什么用?我儿子才念到高中,现在赚得比你还多。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没文化有多可怕?
低水平的认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煽动性的言论洗脑,这些只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叔本华说:独立思考比读书重要。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被谬论谣言洗脑。
二,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前段时间的《开学第一课》上,主持人董卿采访了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因为许老先生腿脚不便,只能坐着,而董卿站着采访,老先生需要抬头仰视她。
为了表示对老先生的尊敬,董卿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跪地三次,尽量保持和老先生平视或仰视的角度。
不仅如此,在老先生说话的时候,她会非常专注地侧耳倾听。
而每当要提问的时候,她会主动靠近老先生的耳边,用缓慢的语速向他提问。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优雅又不失谦卑,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自然流露。
梁晓声曾经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教养,让我们看到了董卿的文化气质。
反观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得多。
有海选时对着一个自称感冒、还未开唱的年轻女孩说:“那就不要唱了,滚吧”的评委;
有对着因暴雨天气而送餐晚了十几分钟的外卖小哥拳打脚踢、辱骂拒收的客人;
有因在地铁上没被让座,就伸手扒女生衣服的老人......
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实在不能说这样的人有文化。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三,学会独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安迪被典狱长关禁闭一个月,那是个暗无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连三天都无法忍受。
当他被释放出来后,瑞德看着他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挺过来了。”
安迪指着自己的脑袋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这让我想起导演费里尼曾说过: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
因为真正独处时,就只剩下自己可堪挖掘。
在浮躁和充斥着诱惑的娱乐圈中,有这样一位另类——陈道明。
剧组拍完戏,他就一个人待着。聚会不去、应酬不接。
更多的时间,他选择了独处。
他会弹钢琴、还会萨克斯、手风琴,在拍戏的间隙,他习惯用音乐获得内心的平静。
他爱看书,从鲁迅、胡适,读到李敖、北岛,被冯小刚称为“中国读书最多的演员”。
他喜欢画画、书法和下棋,在家拿着毛笔抄《道德经》,还经常为女儿做糖人、面人。
他明白,要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活得快乐,必须要学会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管环境如何浮躁或如何荒芜,有文化的人已然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并从中获得安宁。
他们习惯独处、懂得独处、渴望独处,在独处中思考、在独处中升华。
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畏惧独处,更喜欢在独处中默默提升自己。
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是一种人生的准则。它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
它会让你思想更丰盛、选择更高级、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满情趣,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好处。
只有保持谦逊,继续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内在力量更强大。
你的文化涵养,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
那个姑娘想了一会儿,反问他:“如果我长得不漂亮,但是有内涵有气质,你当时第一眼会看上我吗?”
Spenser在香港从事金融行业。
他的助理,做事踏实仔细,不会犯错;但唯一让他感觉不满的就是:“明明长得很好看,但是打扮过于朴素,对自己的形象管理,只是按照邻家女孩的标准,而并非精致职场精英范儿。”
于是,他给助理下了死命令:“以后来见我或者跟我见客户的时候,必须画好精致的淡妆,绝对不允许素颜。”按他的说法,这是“妖艳贱货”的标准。
果然,助理怒了:“老板,我是正经做事的,你付我工资,是因为我的专业能力,而不是我的穿着打扮。”
Spenser很严肃的说:“你错了。”事实上,在很多行业,你的外在形象管理,你的举止谈吐,恰恰是你专业能力的一部分。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好看,意味着吸睛,意味着在人群中,人们会第一眼就看到你,你的客户、同事、老板会第一眼看到你,便留下很好的印象。
明白了吗?从经济学层面来说,颜值高,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资源。
当处在一个资源饱和的时代,谁能第一时间抓住别人的眼睛,谁就是赢家。
无论在工作、社交、学习,在各个领域,颜值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你打扮得平平常常,人们会在第一时间,把你从稀缺性范围中踢出去。
前段时间,一条新闻刷爆朋友圈,一家民办名牌小学,除了给孩子们进行了入学考试,也给家长们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
最后的结果是:不少家长因为身材肥胖,孩子无法入读该名牌小学。
校方给出的原因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过度肥胖,说明没有自制力,也无法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
虽然指标苛刻,但还是有一定道理。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特特,她自称一个胃比脸重要的吃货,因为坚信胃第一,其它无所谓,每次碰到好吃的,都忍不住大吃大喝,她说“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工作五年,开始进去是专员后来是资深专员。基本上原地不动,除了人混得熟了一点。
她以为这是国企的固病,人员流动极其缓慢,而且一点不重视她的能力。于是,特特辞职了,
她想进入一家外企,在她的印象,外企是很注重能力,而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关系的地方。于是她去面试一家外企,出乎意料地被刷了。
特特愤懑不平:“我明明业务测试是满分,为什么不要我?难道也是有人走了我的后门?”
我说:“会不会因为你太胖了?”这五年,特特几乎又胖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特特说:“怎么可能?哪家公司会因为胖刷人啊?”我说:“你试着减肥试一下。”
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特特很担心,下定决心减肥,每天跑步,每次跑两个小时。两个月后,瘦成了一道闪电。完全变了一个人。
她再去面试那家外企,穿一身职业装,化着精致的淡妆,很顺利地通过面试。
同样一个人,两个月间产生两种结果,虽说职场不歧视“胖子”,但一定偏爱那些连身体都自律健康的人。
作家晚晴说:“你的身材,你的脸,你的服饰,统统都是你能力的体验。”
作家芭芭拉在《我在底层生活》一书中写道:“越是底层的人,越不在意自己的身材与脸面。”
有一句话,别相信外表邋遢的人有一颗高尚的灵魂,同样别相信身材走样的人有出众的管理能力。
你以为颜值是天上掉下来吗?
你以为好身材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你以为得体的服饰搭配,令人舒服的色调搭配是生来就有的吗?
那是需要不断地锻炼,每月至少50公里的跑步,需要对美食的克制,需要对放纵自己的克制。
正如形象管理大师科瑞克所说:“颜值,是管理出来的。”
我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常人,但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能那么漂亮舒服。
因为他们拥有出众的颜值管理能力。
颜值管理能力,也即是自我管理能力:坚持锻炼,拒绝垃圾食品、早起早睡。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高颜值,也要看到别人为高颜值付出的自律。
颜值越高的人,自律性越强,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企业家褚时健讲过一个故事,当年印本国到东国卖苹果,是印本国赫赫有名的甜度极高的木村苹果,价格很高,利润空间极大。不少东国商人也想种,但都失败了。
只有一个商人成功了,其他人都纷纷说:这只是巧合而已。后来,那位商人把自己种植果树的经验公开:他亲自到印本去分析种苹果树的土壤构成,花了重金请印本果植师,经过无数次失败才找到门道。
褚时健说了一句话:“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别人用心的结果。”
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因为在颜值管理上也是一样,事实上,我们都是普通大众,长相都不会特别出众,但为什么身边总是会有些人特别吸睛?真的是因为天生丽质吗?
套用褚时健的那句话:“很多时候,你所以为的天生丽质,不过是别人用心打扮的结果。”
真正的颜值,不是天生而丽质,是管理出来的,是用心浇灌出来的。
正如真正的财富,不是继承来的,是自己双手打拼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颜值来自基因,爹妈给了一幅好面孔,才需要好好珍惜,普通人,没有必要打扮得精致。于是他们自抛自弃,没有形象管理意识,没有身材管理意识。他们永远只会说:“颜值是爹妈给的,我们怎么管得了。”
其实,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颜值管理能力呢?
多看一些时尚杂志,培养自己的基本美学观(亲测,真的有用);
女生务必学会化妆,在化妆上多用点心;
男生应该对化妆有基本了解;
尽可能多地尝试服饰搭配,找到符合自己风格的搭配;
每个人都应该特别注重自己的卫生;
一些小细节:皮鞋不要搭配白色袜子;指甲不要过长;头发不要起油等等。
颜值管理会和金钱管理、时间管理一样,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别再说“我只要能力强就好了,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这种话了,
把自己打扮得令人眼目一新,是一项绝对不亚于工作能力的能力,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邋遢的外表,认识高尚的灵魂。
那么,如果你觉得自己足够有内涵与才华,就不要让你的颜值,配不上你的才华。
以前,很多人都觉得知识懂得多,就代表一个人有文化。
现在,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已经不是单纯地由知识储备决定了。
王家卫说,怎么可以讲这样的话,应该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我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
有人说,有文化的人所看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他们看见夕阳余晖和飞鸟时,想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我去,好多鸟,好好看。
他们陷入思念和忧愁时,想的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不是:蓝瘦,香菇,本来今天高高兴兴......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体现在这3个细节。
一,独立思考的能力。
好几年不曾联系的初中同学突然发来一条消息:“大家注意了,10月20日是腾讯老板马化腾的女儿(腾佳琪)的生日,也为回馈网友对腾讯的大力支持,只要转发这条说说后,你的QQ等级就会连升4级。转发10秒后看你的头像。”
且不说马化腾的女儿怎么会姓腾,这种类型的谣言传了这么多年,居然到现在还有人信以为真。
打开朋友圈,各种转发的文章中,充斥着满屏刺激性的言语、强词夺理的逻辑、煽动性的结论。
热点换了一波又一波,总有人来不及思考就急着站队、急着人云亦云。
生活中,频频听到这样的言论:
学语文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
学高数有什么用?买菜又用不上。
女孩子何必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还不如早点找个好老公,相夫教子。
985大学毕业出来有什么用?我儿子才念到高中,现在赚得比你还多。
《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句话:“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
没文化有多可怕?
低水平的认知,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被煽动性的言论洗脑,这些只会让一个人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叔本华说:独立思考比读书重要。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被谬论谣言洗脑。
二,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前段时间的《开学第一课》上,主持人董卿采访了著名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
因为许老先生腿脚不便,只能坐着,而董卿站着采访,老先生需要抬头仰视她。
为了表示对老先生的尊敬,董卿在短短的三分钟时间里,跪地三次,尽量保持和老先生平视或仰视的角度。
不仅如此,在老先生说话的时候,她会非常专注地侧耳倾听。
而每当要提问的时候,她会主动靠近老先生的耳边,用缓慢的语速向他提问。
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优雅又不失谦卑,是一个人良好修养的自然流露。
梁晓声曾经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教养,让我们看到了董卿的文化气质。
反观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得多。
有海选时对着一个自称感冒、还未开唱的年轻女孩说:“那就不要唱了,滚吧”的评委;
有对着因暴雨天气而送餐晚了十几分钟的外卖小哥拳打脚踢、辱骂拒收的客人;
有因在地铁上没被让座,就伸手扒女生衣服的老人......
连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实在不能说这样的人有文化。
一个有文化的人,具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三,学会独处。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安迪被典狱长关禁闭一个月,那是个暗无天日只有老鼠作伴的地方,普通人连三天都无法忍受。
当他被释放出来后,瑞德看着他说:“难以置信你竟然挺过来了。”
安迪指着自己的脑袋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
这让我想起导演费里尼曾说过:要拥有很多内在资源,才能享受独处。
因为真正独处时,就只剩下自己可堪挖掘。
在浮躁和充斥着诱惑的娱乐圈中,有这样一位另类——陈道明。
剧组拍完戏,他就一个人待着。聚会不去、应酬不接。
更多的时间,他选择了独处。
他会弹钢琴、还会萨克斯、手风琴,在拍戏的间隙,他习惯用音乐获得内心的平静。
他爱看书,从鲁迅、胡适,读到李敖、北岛,被冯小刚称为“中国读书最多的演员”。
他喜欢画画、书法和下棋,在家拿着毛笔抄《道德经》,还经常为女儿做糖人、面人。
他明白,要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活得快乐,必须要学会安放自己浮躁的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不管环境如何浮躁或如何荒芜,有文化的人已然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心,并从中获得安宁。
他们习惯独处、懂得独处、渴望独处,在独处中思考、在独处中升华。
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畏惧独处,更喜欢在独处中默默提升自己。
很多时候,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存在,是一种人生的准则。它也许看不到,但很重要。
它会让你思想更丰盛、选择更高级、做事更自主、生活更充满情趣,这些都是对自己的好处。
只有保持谦逊,继续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内在力量更强大。
你的文化涵养,决定了你的人生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