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快穿)反派也是有尊严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trong>既然已经定下行程,接下来两人再怎么耳鬓厮磨,也到了即将回京的返程。
萧时贵为皇帝,许多事情正等着他紧急处理,哪怕他再不情愿,也只得依依不舍地先行启程。
不过令人所料不及的是,他竟然把萧群给一块儿带回京城了!
要知道这位跟皇帝差不了几年的皇子可是从他那已经故去的皇帝爹开始,可一直不受重视的,更何况他天生有疾,除了他那个同胞哥哥外,其余皇子都与他不亲厚,而皇子成年以后去往封地是不成文的规定,想要留在京城,没有皇帝陛下特别优待,那是根本没有机会的,所以能得此殊荣,必定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兄弟了。
大家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这皇帝吃错了什么药。
不过要是大家知道皇帝是为了防止乘他不在的时候被撬墙角,故而才将萧群一块打包带走,估计会吓疯一堆人!
总之,在众望所归下,皇帝仍然回宫了,还阵仗颇大。上到朝堂重臣,下到普通百姓,好像才刚看清楚皇帝的真面目一样。
诚然,皇帝年纪尚轻,或许朝中还有些权臣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有敷衍的接着敷衍,推卸的依然推卸,直到渐渐发现皇帝的手腕,逐渐等到他羽翼渐丰,再回过头来,不知有多少人后悔不跌。
萧时一回宫中,暗地里提拔新人寒生,明着给他那几个放出宫外看似浑人的伴读们谋差事。现在他有手握重兵的冯将军的支持,武将那里根本没有敢跟他唱反调,文臣那边倒是有几个倚老卖老的,可一看皇帝的那些个伴读身后的势力,也就噤声了。
开玩笑,没看到站在最前面的赵丞相和刘太尉都站得稳稳的,一句话都没有吗?那还有其他人什么事?!
赵、刘二人作为政敌,两人能够在皇朝几十年屹立不倒,也不是没有门道的。
别看皇帝那几个伴读看起来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他们的劳资还真不是吃素的,损人不利己的事他们不干,也懒得干,何必惹得一身腥呢。
就是看出他们的心思,萧时才能不动声色地逐步渗入,所以不论朝堂还是民间,看似蒸蒸日上,一派万象更新,假以时日,“明君”的形象便能深入人心了……
然而哪有如此简单,默不作声的摄政王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萧时安安静静当个好皇帝,他不是没有作为,只是等着借机发难而已。
他等待时机的同时,曾有一度怀疑皇太后是不是被萧时抓住了什么把柄,不然何至于在这个时候归还政权?皇太后明明是和他一样的人,叫她不问世事,只待在自己的寝宫混吃等死显然不符合这样的人设,所以他不得不怀疑,皇太后身怀孽种的事定然已经叫萧时知道了!
这么一想,他一下又气皇太后实在是妇人之仁,区区一个孽种,早些处理掉也就罢了,她却偏要留着,这么大一个把柄,眼睁睁看着落到了萧时的手里,现在被拘在皇陵……女人就是女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萧辰安潜心等待,一直等到皇太后回京,觉得机会终于要来了!
不论如何,皇太后怀孕生子是宫闱秘辛,说出来就是皇室丑闻,就算是萧时都恨不能藏着捂着,万不能叫旁人知道了,所以萧辰安断定萧时就算揪住了太后的小辫子,除了软禁,还真不敢对皇太后怎么样,他就是把人拘禁在皇陵,一年半载也罢了,时日一久,必定有人起疑,为保万全,萧时也要牵太后出来溜溜,要让大家知道,太后就算只是一介深宫妇人,不再对朝政指手画脚了,他这个皇帝也是宅心仁厚,他们母子依然母慈子孝。
唐诗也没有料到摄政王日盼夜盼,就等着她回京,看看怎么收拾她便宜儿子。
这趟皇陵之行,先是生子,再来选后,可以说从头至尾她都鲜有片刻的安宁,早就把仍在京城正“痴痴地”等待她的美大叔摄政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也对,就算对美人再宽容,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她的同盟,但比起她的爱人,这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事实上,别说区区一个摄政王,就连晋江君这破系统都早就被她抛到九霄云外了。她现在已经不光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她要为萧时扫清障碍。
在离行之前,已经让秋蝉早作了安排,将亲生儿子托付给信得过的宫人,置办了些许田产,让她暗地里带着尚未能说话的婴孩离开行宫。
这些,都是在萧时的默许下做的,她知道,只要一开始萧时就没有要他命的打算,那以后他也不会找自个儿儿子的麻烦,不然他们母子也不会在行宫过得这样舒心了。
可唐诗并不知道,她放那宫人离开之后,自有一队人暗地里跟随,日日夜夜守护,将养在市井农舍的小小婴孩每日事无巨细一一禀报皇宫里的年轻帝王。
其实,就算这些暗卫都不知道这孩子的来历,也不敢随意猜测,但观皇帝陪着皇太后在行宫住了这么长久,又对这来历不明的孩子如此关怀,隐约也能联想到这是怎么回事。搞不好这孩子可是整个皇城最高贵的两个人的血统,在皇帝尚未大婚,也没有一子半女前提下,这孩子或许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这种事不知道还好,一经猜测,侍卫长都两股颤颤,万万不敢怠慢了,随更加经心,连这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话,何时喊了声爹,都一字不漏地回禀上去了。
比起萧时暗搓搓培植的势力,唐诗这个从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可就不思进取多了。
将儿子安排好之后,她就心大的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宫了。
皇宫里,太后的慈安宫每日都有专人洒扫,哪怕久旷,也无人胆敢怠慢。唐诗一回宫,自然而然回到慈安宫,就算她已经许久没有回来了,但与她离开的时候却并无二致,熟悉感也就一下子回来了。
唐诗悄悄地回宫,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却也有不少人关注。
念及她风尘仆仆,兴许没什么兴致见人,摄政王耐心等了一夜,第二天才寻机进了一趟宫。
入宫之前,萧辰安想到骤然失去依仗的皇太后事如何的惹人怜惜,又有把柄被萧时小儿握在手里,定然寝食难安,此时他伸出橄榄枝,太后一定不会拒绝。总之他设想过种种,却决然没有预料到红光满面的皇太后,正在皇帝的伺候下,舒服地享用着丰富地早餐。
整个宫廷现在都在萧时地掌控下,一切早已今非昔比了,萧辰安前头决定觐见太后,萧时后脚就知道了。
他也没慌,尤其在知道萧辰安不过单方面地对太后有意,两个人压根没有以前他以为地□□,早就放了心。
萧辰安当年再富有盛名又如何,现在他早就人老珠黄了,还敢肖想母后?!何况还有自己这般英俊不凡的参照对比,这种货色又岂能入母后的眼?想想他长袍底下皱巴巴的皮,老得都快掉渣了就该安安分分地待着,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半分!
所以唐诗一回宫就乏累得躺下休憩,皇帝陛下见月色撩人,心中荡漾着,就荡漾到慈安宫去了。
>
</strong>既然已经定下行程,接下来两人再怎么耳鬓厮磨,也到了即将回京的返程。
萧时贵为皇帝,许多事情正等着他紧急处理,哪怕他再不情愿,也只得依依不舍地先行启程。
不过令人所料不及的是,他竟然把萧群给一块儿带回京城了!
要知道这位跟皇帝差不了几年的皇子可是从他那已经故去的皇帝爹开始,可一直不受重视的,更何况他天生有疾,除了他那个同胞哥哥外,其余皇子都与他不亲厚,而皇子成年以后去往封地是不成文的规定,想要留在京城,没有皇帝陛下特别优待,那是根本没有机会的,所以能得此殊荣,必定是皇帝非常信任的兄弟了。
大家面面相觑,实在不知道这皇帝吃错了什么药。
不过要是大家知道皇帝是为了防止乘他不在的时候被撬墙角,故而才将萧群一块打包带走,估计会吓疯一堆人!
总之,在众望所归下,皇帝仍然回宫了,还阵仗颇大。上到朝堂重臣,下到普通百姓,好像才刚看清楚皇帝的真面目一样。
诚然,皇帝年纪尚轻,或许朝中还有些权臣压根就没把他当回事,有敷衍的接着敷衍,推卸的依然推卸,直到渐渐发现皇帝的手腕,逐渐等到他羽翼渐丰,再回过头来,不知有多少人后悔不跌。
萧时一回宫中,暗地里提拔新人寒生,明着给他那几个放出宫外看似浑人的伴读们谋差事。现在他有手握重兵的冯将军的支持,武将那里根本没有敢跟他唱反调,文臣那边倒是有几个倚老卖老的,可一看皇帝的那些个伴读身后的势力,也就噤声了。
开玩笑,没看到站在最前面的赵丞相和刘太尉都站得稳稳的,一句话都没有吗?那还有其他人什么事?!
赵、刘二人作为政敌,两人能够在皇朝几十年屹立不倒,也不是没有门道的。
别看皇帝那几个伴读看起来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他们的劳资还真不是吃素的,损人不利己的事他们不干,也懒得干,何必惹得一身腥呢。
就是看出他们的心思,萧时才能不动声色地逐步渗入,所以不论朝堂还是民间,看似蒸蒸日上,一派万象更新,假以时日,“明君”的形象便能深入人心了……
然而哪有如此简单,默不作声的摄政王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萧时安安静静当个好皇帝,他不是没有作为,只是等着借机发难而已。
他等待时机的同时,曾有一度怀疑皇太后是不是被萧时抓住了什么把柄,不然何至于在这个时候归还政权?皇太后明明是和他一样的人,叫她不问世事,只待在自己的寝宫混吃等死显然不符合这样的人设,所以他不得不怀疑,皇太后身怀孽种的事定然已经叫萧时知道了!
这么一想,他一下又气皇太后实在是妇人之仁,区区一个孽种,早些处理掉也就罢了,她却偏要留着,这么大一个把柄,眼睁睁看着落到了萧时的手里,现在被拘在皇陵……女人就是女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萧辰安潜心等待,一直等到皇太后回京,觉得机会终于要来了!
不论如何,皇太后怀孕生子是宫闱秘辛,说出来就是皇室丑闻,就算是萧时都恨不能藏着捂着,万不能叫旁人知道了,所以萧辰安断定萧时就算揪住了太后的小辫子,除了软禁,还真不敢对皇太后怎么样,他就是把人拘禁在皇陵,一年半载也罢了,时日一久,必定有人起疑,为保万全,萧时也要牵太后出来溜溜,要让大家知道,太后就算只是一介深宫妇人,不再对朝政指手画脚了,他这个皇帝也是宅心仁厚,他们母子依然母慈子孝。
唐诗也没有料到摄政王日盼夜盼,就等着她回京,看看怎么收拾她便宜儿子。
这趟皇陵之行,先是生子,再来选后,可以说从头至尾她都鲜有片刻的安宁,早就把仍在京城正“痴痴地”等待她的美大叔摄政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也对,就算对美人再宽容,而且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她的同盟,但比起她的爱人,这差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事实上,别说区区一个摄政王,就连晋江君这破系统都早就被她抛到九霄云外了。她现在已经不光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她要为萧时扫清障碍。
在离行之前,已经让秋蝉早作了安排,将亲生儿子托付给信得过的宫人,置办了些许田产,让她暗地里带着尚未能说话的婴孩离开行宫。
这些,都是在萧时的默许下做的,她知道,只要一开始萧时就没有要他命的打算,那以后他也不会找自个儿儿子的麻烦,不然他们母子也不会在行宫过得这样舒心了。
可唐诗并不知道,她放那宫人离开之后,自有一队人暗地里跟随,日日夜夜守护,将养在市井农舍的小小婴孩每日事无巨细一一禀报皇宫里的年轻帝王。
其实,就算这些暗卫都不知道这孩子的来历,也不敢随意猜测,但观皇帝陪着皇太后在行宫住了这么长久,又对这来历不明的孩子如此关怀,隐约也能联想到这是怎么回事。搞不好这孩子可是整个皇城最高贵的两个人的血统,在皇帝尚未大婚,也没有一子半女前提下,这孩子或许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了!
这种事不知道还好,一经猜测,侍卫长都两股颤颤,万万不敢怠慢了,随更加经心,连这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会说话,何时喊了声爹,都一字不漏地回禀上去了。
比起萧时暗搓搓培植的势力,唐诗这个从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可就不思进取多了。
将儿子安排好之后,她就心大的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宫了。
皇宫里,太后的慈安宫每日都有专人洒扫,哪怕久旷,也无人胆敢怠慢。唐诗一回宫,自然而然回到慈安宫,就算她已经许久没有回来了,但与她离开的时候却并无二致,熟悉感也就一下子回来了。
唐诗悄悄地回宫,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却也有不少人关注。
念及她风尘仆仆,兴许没什么兴致见人,摄政王耐心等了一夜,第二天才寻机进了一趟宫。
入宫之前,萧辰安想到骤然失去依仗的皇太后事如何的惹人怜惜,又有把柄被萧时小儿握在手里,定然寝食难安,此时他伸出橄榄枝,太后一定不会拒绝。总之他设想过种种,却决然没有预料到红光满面的皇太后,正在皇帝的伺候下,舒服地享用着丰富地早餐。
整个宫廷现在都在萧时地掌控下,一切早已今非昔比了,萧辰安前头决定觐见太后,萧时后脚就知道了。
他也没慌,尤其在知道萧辰安不过单方面地对太后有意,两个人压根没有以前他以为地□□,早就放了心。
萧辰安当年再富有盛名又如何,现在他早就人老珠黄了,还敢肖想母后?!何况还有自己这般英俊不凡的参照对比,这种货色又岂能入母后的眼?想想他长袍底下皱巴巴的皮,老得都快掉渣了就该安安分分地待着,哪里比得上自己的半分!
所以唐诗一回宫就乏累得躺下休憩,皇帝陛下见月色撩人,心中荡漾着,就荡漾到慈安宫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