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穿越农家乐悠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上回刘氏狼狈的被驱赶回去以后,天儿也变得越来越凉快了,林小桥躲在家里避暑,已经避的全身儿都快要长蘑菇了。
虽说老在家里头呆着有些无聊,好在陈学文时常的回家,都会登门给她带些小玩意儿和简单一些的话本,供她消遣消遣。
林小桥觉得,陈学文对她的宠溺和关心,比她的两个亲哥哥还要细腻。
每每她要是有什么要求,两个哥哥有些推托不愿帮她的,她总是去第一时间去找学文哥哥,因为学文哥哥从不拒绝她的任何要求,哪怕这个要求在别人看来是很无理的。
因此,林小桥常常故意会“昧着良心”的对着大郎两兄弟感慨,要是学文哥哥是她的亲哥哥就好了。
此话说的林家众人群情激愤,均骂她是个“小没良心”的,大郎二郎两兄弟对她平时的袒护宠爱,大家可都是有目共睹,瞧在眼里的。
由于一个夏天都闷在家里头,没有出去晒到太阳,再加上郑寡妇教了她们一些美白的法子,林小桥姐妹俩的皮肤,相较于以前,已经变白了许多,脸上也养了些肉肉。
现在,姐妹俩人再不是从前的黑瘦小土妞了,这一点是林小桥颇为得意的。
倒是她们的老爹林二牛,这一个月来瘦了许多,也黑了许多。
因为他从六月初开始,便每天去捣鼓那新买的十亩地了,也没有请些短工,自个儿一天一天的忙活着施肥,播种,把那十亩地都种上玉米了。
林小桥总是暗地里头,感叹着他爹就是个劳碌的命,不会享福哟!
现在日子已经进入了七月份,林小桥最近好似挺忙碌的,总是一整天儿的呆在厨房捣鼓着她的新吃食——馓子,好像已经做的有模有样,打算过几天便拿到镇上去卖着试试了。
在这之前,林小桥也曾怂恿着两个哥哥放假的时候,带她上了一回山,几人在山上遇到了一条花斑的大粗蛇,吓得三人够呛。
林小桥便不怎么敢随意的上山了,但是她还是有些收获的,那回上山她发现山上的福果儿树上已经长了好些圆圆的嫩嫩的小果子了,估计深秋时节应该就可以采摘了。
她原本也是有些奇怪,记得那福果儿树好像是秋天才会结果实的,怎么初春时节还能让他们捡到那么多的果子咧?
后来,她发现那片儿野生的福果儿树,都是生长在山上的一片沙地之中的,可能是因为那些福果儿掉落在了沙子里头,反而让它们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林小桥前世曾经听说过,板栗用沙子来保存的话会不容易腐烂,保存时间长久一些。
当时的林小桥一心只想着赚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
后来,林小桥暗自庆幸,老天爷真是帮了她,如果没有那笔卖福果儿的钱,她们或许分家以后就要睡草棚了。
再说说那笔银子,现在已经被她们花的七七八八,只剩下一百多两了,林小桥自然不能在家等着坐吃山空了。
于是她便开始研究起了自个儿的新吃食——馓子,打算用它再赚上些银钱,多买些田地,也试试做上一回小地主婆的滋味。
说起这馓子,它也叫“细环饼”,“寒具”,具历史记载,始于北朝,历史非常悠久。原是安徽一带儿的特色小吃,用来过节时分,祭祖和馈赠好友之用的。后来便被广为流传,各地都有,老少皆宜,成为一种大为流行的食品。
林小桥去了镇上几次都没有见过,也向李氏,郑寡妇等人打听了一番,这馓子在这个不知名的朝代,应该还未曾出现过。
这馓子是用水和面,搓成细条,牛结成环钏形状,油炸而成的。它的口感很好,馓条纤细,酥脆可口,咸淡适中。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写诗赞美馓子的做法,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寒具诗”把馓子的风味特色,形态特征描写的淋漓尽致。咏的如此清妙深婉,足以可见它的历史多么久远,其传承的文化传统又是多么的深远……
由于馓子似有一定的药用效果,所以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馓子的做法: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
前世的林小桥便较为好这一口,几乎看到就会买,也曾经自个儿在家里试着炸过,感觉味儿还是不错的,就是卖相上头有些对不起观众。
所以,这回她就着重于尝试着把那卖相做好看一些。
这馓子的做法说简单也挺简单的,说难可是它也是有些难度,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点,便可以说是成功了。
其一便是色泽,一定得炸成金黄色,这就需要火候的掌握了。
其二便是形状,馓条必须得纤细整齐,无明显搭头和并条,一定得是细细的一条一条的。
其三便是馓条的条身,断面有孔,条身没有面快和杂质。
其四,也是最后一点,便是它的口感,必须要香味纯正,酥脆爽口。
林小桥经历了数次实验,糟蹋了几乎十来斤面粉,挨了李氏多次数落之后,终于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馓子。
于是,她献宝似的拿去给众人一一尝了,包括陈学文母子二人也送去了一些,大家吃完之后,均说口感酥脆很好,卖相也是十分不错。
得到众人的肯定之后,林小桥便跟李氏等人说了自个儿打算做着,去镇上卖卖试试。
众人都没有提出啥子反对意见,李氏便要求跟着林小桥一起去卖,因为她不太放心她们两个女孩子。
林小桥想想也是,她和林小溪毕竟只是小丫头,难免会受到排挤,如果李氏也在场的话,旁人多少会忌惮一些吧,便点头欣然同意。
于是母女三人便一块儿商议了价钱,准备在中秋节之后去西街集市上卖馓子!
不过在这之前,她准备多炸上一些馓子,送到云来酒楼,让那个“好吃鬼”少爷——秦业也尝尝自个儿的新吃食……
第二天,林小桥就带着自个儿昨天炸好的馓子,去了云来酒楼找秦业。
刚一进门,就有个热情的伙计迎上来跟她打招呼,林小桥说明了来意,小伙计便引着她找了个偏僻的位子坐下,随后去请秦业。
不晓得这是周掌柜的吩咐,还是因为秦业的缘故,现在云来酒楼的伙计们再不复从前的眼高于顶的模样儿,看到林小桥更是热情万分,每回她来,这些伙计招待的都挺周到的。
林小桥坐下不到片刻,秦业便风风火火的走过来了,依然面若冠玉,唇红齿白,一身白衣长袍,嘴角荡漾着的笑容,显示他此刻心情极好,一派意气风发的模样。
一见到林小桥,便是双眼明亮,笑容更甚,不待坐下,便嬉皮笑脸的主动打着招呼:“小桥妹妹,总算想起来找我了啊?是不是又带了什么好吃的了,速速交出来啊!”
林小桥看他那耍猴的样,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嗔道:“原来你是要我的好吃的啊,看你那猴急的样,哪里还像个大家少爷啊?没有好吃的,就不许我过来找你玩了啊!不过啊,我这回还真的是给你送新鲜吃食来的,你帮我尝尝看啊,给我提点啥子意见,这吃食我打算拿到镇上来卖的。”说着便拿出自个儿新做的馓子。
秦业一看到那馓子,稍微扫了扫,就确定自个儿以前没有吃过,所以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根放到嘴里尝尝,吃完了一根便又去拿了一根嚼着。
林小桥瞅着他的面色,也瞧不出来他是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
只得出声问道:“秦业哥哥,这馓子味道如何啊?”
秦业看了她一眼,实诚的说道:“这叫馓子啊?名儿真挺奇怪的!口感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个给那些闺阁小姐或是小孩子吃吃还不错,像我这样的男主顾,就不太适合了。”
说完看着林小桥有些失落的样子,又紧接着说道:“其实,所有的吃食,并不是能够让每个人都喜欢的,所以你的这个馓子,应该还是挺有市场的。”
听完秦业的话,林小桥微微一笑,说道:“我也猜着,你可能不会十分喜欢,毕竟你吃过的精细吃食太多,嘴也太刁了嘛。不过,我用这个馓子,做几道菜,给你尝尝,你再评论评论,咋样?”
秦业眼神一亮,便催促着说道:“那还等什么呢?快去,快去!小爷我就在这儿等着品尝了啊。”
林小桥听着他那副少爷腔调,也不跟他多做计较,便叫了个伙计,自个儿去后厨做菜了。
此次做的菜肴都比较简单,林小桥不到半个时辰便端了几碟子菜出来了。
林小桥一一的介绍了菜名,秦业拿起筷子便迫不及待的尝了尝,每道菜都尝了一遍,便点了点头,表示味道不错。
他指着那道‘皮蛋拌馓子’,说道:“这道皮蛋拌馓子,味儿还真挺奇特的。此菜咸鲜清爽,口味麻辣却不过激,馓子的酥脆和皮蛋的软嫩在口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香菜的口味儿冲,味道真是特别又出众啊,不失为一道好吃的凉菜。”
林小桥听他品的倒是很在点上,便指着那道‘绿豆芽炒馓子’,问道:“那这道菜味道咋样?”
秦业瞥了瞥林小桥,然后笑着回道:“这菜光是色泽就很让人赏心悦目了,再加上这独特的搭配,口感清淡又香酥,是一道好吃的素菜,可以向那些夫人小姐们多推荐推荐,相信她们应该都会喜欢。”
听他说的头头是道,林小桥又指着那道‘馓子煨牛肉’,并未开口询问,而是眼神示意味道咋样?
秦业随意的用筷子指着那道菜说道:“这菜可作为招牌菜上桌了,味浓醇香,风味独特啊。”
接着便自己指着面前的‘炒鸡蛋馓子’,说道:“这道菜,原料非常简单,有些农家乡土气息,不过色泽好看,味道也是别具一格。对于那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老爷夫人来说,此菜也是值得一荐啊!”
秦业品评完了四道菜肴,便挑了挑眉毛,笑眯眯的看着林小桥不语。
但他那晶亮的眼神就是在告诉坐在对面的小女孩,看吧,我说的都对吧,快点儿夸爷两句。
林小桥看了便“噗嗤”一笑,边笑边打趣着说:“秦业哥哥,太厉害了,居然说的那么好!你不做厨子真是太亏了!”
秦业起初听了还越发得意,但后来听到林小桥说自个儿不做厨子就太亏了,立马脸就耷拉了一下,提高声调的说道:“哥哥我会吃就行了,怎么能去做厨子呢。”
林小桥看他认真的模样,便不再逗他,正了正色,说道:“秦业哥哥,我想把这馓子,销到你们云来酒楼咋样?”
秦业面容恢复正常,早知这小丫头不会无缘无故的让自己给她试菜,于是便叫过一个小伙计,让他去把周掌柜请来。
然后对着林小桥说道:“等周掌柜过来,你问问他吧。我自己嘛,倒是觉得不错!待会儿让他也尝尝这四道菜,顺带着把这菜方子也卖了!哥哥给你考虑的不错吧。”
林小桥连连点头称是,又说了好一通言语道谢,才让这秦大少爷稍稍满意了。
等到周掌柜过来,与他寒暄一番,便进入了正题,待他尝过馓子菜系,点头表示满意。
林小桥便跟秦业两人眼神交流,轮番上阵,拿下了云来酒楼的馓子销路,并快速的卖掉了四个菜方。最终协商完毕,以八十文钱一斤的价钱暂时每天供应云来酒楼二十斤的馓子,又从周掌柜手里抠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的菜方钱。
林小桥知道菜方子卖的价钱是有些高了,毕竟那几道菜里头,只能有一道可以作为主菜推出,其余均是配菜。
不过这回谈判,谁让她有秦业这个少爷在旁边做说客,一路保驾护航咧,因此周掌柜也不好意思太显精明本性,过于压价了,只得吃点儿小亏喽。
对于云来酒楼每天二十斤的馓子供应,虽说每天只有一千六百文,扣除面粉钱和油盐钱,估计也就能落到一两银子的样子,但是细水长流,按此推算,一个月就有三十两银子了。
林小桥做这个馓子,可并不是光指着云来酒楼帮她销货的,等她打出名声以后,相信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找她的。
不过她也晓得,这馓子,做法并不难,很容易就被效仿,她也只能小打小闹,赚个先机钱,其实她真正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老少皆宜的吃食,推广开来。
跟周掌柜谈完生意,林小桥便怀揣着一百二十两银子告辞离开了。这回进镇,还是跟两个哥哥一起来的,她打算四处去逛逛等着哥哥们下学,一起回家。
于是,林小桥便拉着秦业,两人不停的穿梭于安平镇的大街小巷,吃吃小吃,买买小玩意。
当然这些几乎都是秦业帮着付钱,林小桥也不矫情,晓得这点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而且她买的这些东西都不是啥子贵重的东西。
林小桥一路吃吃逛逛,中途还到酒楼吃了一顿颇为丰盛的午饭,休息了半个时辰。
下午,便直奔卖布的铺子和卖文房四宝的店面打算买上东西便到哥哥的学堂门口等他们一起回去。
这是林小桥头一回在没有家人的陪同下出来买东西,她先去卖文房四宝的铺子,买了些中等的宣纸和毛笔。
然后,又在秦业的帮助下,选了一支还算上等的毛笔,打算送给学文哥哥,因为他快要参加秀才考试了。
然后又跑到卖布的铺子,买了一匹藕荷色的棉布,一匹粉色牡丹底的棉布,两匹青色的棉布和一匹灰色的棉布。
林小桥现在颇有些有钱挥霍着花的感觉,她不想像李氏那样几尺布,几尺布的买。
更何况其实一匹棉布也不是很贵,也就一两银子不到,所以五匹布也就才花了五两银子左右。
再加上在书店花的八两银子,林小桥今儿个总共花了十三两银子。
买完所有的东西,林小桥便打算自个儿去学堂附近转转,然后等大郎二郎下学。
但是,秦业却偏偏坚持,要陪着她一块儿去,她也就没做多少推辞。
看着他整整一天都在陪着自个儿,却并未露出半点大少爷的脾气,一直都是颇有耐心,想到他独自一人在这安平镇,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
林小桥便客气邀请了他一下,中秋去她们家过节,没想到秦业半点推托都没有,一口便答应了。
回到家以后,林小桥便交给了李氏一百两银子,并解释了银子的来源。然后,在李氏的同意之下,藏起了七两银子的私房钱。
转眼便至八月十五,这天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早就数日前,林家就诚意邀请了郑寡妇母子与他们共度中秋佳节。
郑寡妇原本多番推辞,觉得太过麻烦林家,且此举也不符合礼数。
... -->>
自上回刘氏狼狈的被驱赶回去以后,天儿也变得越来越凉快了,林小桥躲在家里避暑,已经避的全身儿都快要长蘑菇了。
虽说老在家里头呆着有些无聊,好在陈学文时常的回家,都会登门给她带些小玩意儿和简单一些的话本,供她消遣消遣。
林小桥觉得,陈学文对她的宠溺和关心,比她的两个亲哥哥还要细腻。
每每她要是有什么要求,两个哥哥有些推托不愿帮她的,她总是去第一时间去找学文哥哥,因为学文哥哥从不拒绝她的任何要求,哪怕这个要求在别人看来是很无理的。
因此,林小桥常常故意会“昧着良心”的对着大郎两兄弟感慨,要是学文哥哥是她的亲哥哥就好了。
此话说的林家众人群情激愤,均骂她是个“小没良心”的,大郎二郎两兄弟对她平时的袒护宠爱,大家可都是有目共睹,瞧在眼里的。
由于一个夏天都闷在家里头,没有出去晒到太阳,再加上郑寡妇教了她们一些美白的法子,林小桥姐妹俩的皮肤,相较于以前,已经变白了许多,脸上也养了些肉肉。
现在,姐妹俩人再不是从前的黑瘦小土妞了,这一点是林小桥颇为得意的。
倒是她们的老爹林二牛,这一个月来瘦了许多,也黑了许多。
因为他从六月初开始,便每天去捣鼓那新买的十亩地了,也没有请些短工,自个儿一天一天的忙活着施肥,播种,把那十亩地都种上玉米了。
林小桥总是暗地里头,感叹着他爹就是个劳碌的命,不会享福哟!
现在日子已经进入了七月份,林小桥最近好似挺忙碌的,总是一整天儿的呆在厨房捣鼓着她的新吃食——馓子,好像已经做的有模有样,打算过几天便拿到镇上去卖着试试了。
在这之前,林小桥也曾怂恿着两个哥哥放假的时候,带她上了一回山,几人在山上遇到了一条花斑的大粗蛇,吓得三人够呛。
林小桥便不怎么敢随意的上山了,但是她还是有些收获的,那回上山她发现山上的福果儿树上已经长了好些圆圆的嫩嫩的小果子了,估计深秋时节应该就可以采摘了。
她原本也是有些奇怪,记得那福果儿树好像是秋天才会结果实的,怎么初春时节还能让他们捡到那么多的果子咧?
后来,她发现那片儿野生的福果儿树,都是生长在山上的一片沙地之中的,可能是因为那些福果儿掉落在了沙子里头,反而让它们都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林小桥前世曾经听说过,板栗用沙子来保存的话会不容易腐烂,保存时间长久一些。
当时的林小桥一心只想着赚钱,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现象。
后来,林小桥暗自庆幸,老天爷真是帮了她,如果没有那笔卖福果儿的钱,她们或许分家以后就要睡草棚了。
再说说那笔银子,现在已经被她们花的七七八八,只剩下一百多两了,林小桥自然不能在家等着坐吃山空了。
于是她便开始研究起了自个儿的新吃食——馓子,打算用它再赚上些银钱,多买些田地,也试试做上一回小地主婆的滋味。
说起这馓子,它也叫“细环饼”,“寒具”,具历史记载,始于北朝,历史非常悠久。原是安徽一带儿的特色小吃,用来过节时分,祭祖和馈赠好友之用的。后来便被广为流传,各地都有,老少皆宜,成为一种大为流行的食品。
林小桥去了镇上几次都没有见过,也向李氏,郑寡妇等人打听了一番,这馓子在这个不知名的朝代,应该还未曾出现过。
这馓子是用水和面,搓成细条,牛结成环钏形状,油炸而成的。它的口感很好,馓条纤细,酥脆可口,咸淡适中。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写诗赞美馓子的做法,写道: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寒具诗”把馓子的风味特色,形态特征描写的淋漓尽致。咏的如此清妙深婉,足以可见它的历史多么久远,其传承的文化传统又是多么的深远……
由于馓子似有一定的药用效果,所以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馓子的做法: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索索扭捻成钏之形,油煎食之。
前世的林小桥便较为好这一口,几乎看到就会买,也曾经自个儿在家里试着炸过,感觉味儿还是不错的,就是卖相上头有些对不起观众。
所以,这回她就着重于尝试着把那卖相做好看一些。
这馓子的做法说简单也挺简单的,说难可是它也是有些难度,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点,便可以说是成功了。
其一便是色泽,一定得炸成金黄色,这就需要火候的掌握了。
其二便是形状,馓条必须得纤细整齐,无明显搭头和并条,一定得是细细的一条一条的。
其三便是馓条的条身,断面有孔,条身没有面快和杂质。
其四,也是最后一点,便是它的口感,必须要香味纯正,酥脆爽口。
林小桥经历了数次实验,糟蹋了几乎十来斤面粉,挨了李氏多次数落之后,终于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馓子。
于是,她献宝似的拿去给众人一一尝了,包括陈学文母子二人也送去了一些,大家吃完之后,均说口感酥脆很好,卖相也是十分不错。
得到众人的肯定之后,林小桥便跟李氏等人说了自个儿打算做着,去镇上卖卖试试。
众人都没有提出啥子反对意见,李氏便要求跟着林小桥一起去卖,因为她不太放心她们两个女孩子。
林小桥想想也是,她和林小溪毕竟只是小丫头,难免会受到排挤,如果李氏也在场的话,旁人多少会忌惮一些吧,便点头欣然同意。
于是母女三人便一块儿商议了价钱,准备在中秋节之后去西街集市上卖馓子!
不过在这之前,她准备多炸上一些馓子,送到云来酒楼,让那个“好吃鬼”少爷——秦业也尝尝自个儿的新吃食……
第二天,林小桥就带着自个儿昨天炸好的馓子,去了云来酒楼找秦业。
刚一进门,就有个热情的伙计迎上来跟她打招呼,林小桥说明了来意,小伙计便引着她找了个偏僻的位子坐下,随后去请秦业。
不晓得这是周掌柜的吩咐,还是因为秦业的缘故,现在云来酒楼的伙计们再不复从前的眼高于顶的模样儿,看到林小桥更是热情万分,每回她来,这些伙计招待的都挺周到的。
林小桥坐下不到片刻,秦业便风风火火的走过来了,依然面若冠玉,唇红齿白,一身白衣长袍,嘴角荡漾着的笑容,显示他此刻心情极好,一派意气风发的模样。
一见到林小桥,便是双眼明亮,笑容更甚,不待坐下,便嬉皮笑脸的主动打着招呼:“小桥妹妹,总算想起来找我了啊?是不是又带了什么好吃的了,速速交出来啊!”
林小桥看他那耍猴的样,忍不住“噗嗤”笑出了声,嗔道:“原来你是要我的好吃的啊,看你那猴急的样,哪里还像个大家少爷啊?没有好吃的,就不许我过来找你玩了啊!不过啊,我这回还真的是给你送新鲜吃食来的,你帮我尝尝看啊,给我提点啥子意见,这吃食我打算拿到镇上来卖的。”说着便拿出自个儿新做的馓子。
秦业一看到那馓子,稍微扫了扫,就确定自个儿以前没有吃过,所以便迫不及待的拿了一根放到嘴里尝尝,吃完了一根便又去拿了一根嚼着。
林小桥瞅着他的面色,也瞧不出来他是喜欢吃,还是不喜欢吃。
只得出声问道:“秦业哥哥,这馓子味道如何啊?”
秦业看了她一眼,实诚的说道:“这叫馓子啊?名儿真挺奇怪的!口感还是不错的,不过——。这个给那些闺阁小姐或是小孩子吃吃还不错,像我这样的男主顾,就不太适合了。”
说完看着林小桥有些失落的样子,又紧接着说道:“其实,所有的吃食,并不是能够让每个人都喜欢的,所以你的这个馓子,应该还是挺有市场的。”
听完秦业的话,林小桥微微一笑,说道:“我也猜着,你可能不会十分喜欢,毕竟你吃过的精细吃食太多,嘴也太刁了嘛。不过,我用这个馓子,做几道菜,给你尝尝,你再评论评论,咋样?”
秦业眼神一亮,便催促着说道:“那还等什么呢?快去,快去!小爷我就在这儿等着品尝了啊。”
林小桥听着他那副少爷腔调,也不跟他多做计较,便叫了个伙计,自个儿去后厨做菜了。
此次做的菜肴都比较简单,林小桥不到半个时辰便端了几碟子菜出来了。
林小桥一一的介绍了菜名,秦业拿起筷子便迫不及待的尝了尝,每道菜都尝了一遍,便点了点头,表示味道不错。
他指着那道‘皮蛋拌馓子’,说道:“这道皮蛋拌馓子,味儿还真挺奇特的。此菜咸鲜清爽,口味麻辣却不过激,馓子的酥脆和皮蛋的软嫩在口感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香菜的口味儿冲,味道真是特别又出众啊,不失为一道好吃的凉菜。”
林小桥听他品的倒是很在点上,便指着那道‘绿豆芽炒馓子’,问道:“那这道菜味道咋样?”
秦业瞥了瞥林小桥,然后笑着回道:“这菜光是色泽就很让人赏心悦目了,再加上这独特的搭配,口感清淡又香酥,是一道好吃的素菜,可以向那些夫人小姐们多推荐推荐,相信她们应该都会喜欢。”
听他说的头头是道,林小桥又指着那道‘馓子煨牛肉’,并未开口询问,而是眼神示意味道咋样?
秦业随意的用筷子指着那道菜说道:“这菜可作为招牌菜上桌了,味浓醇香,风味独特啊。”
接着便自己指着面前的‘炒鸡蛋馓子’,说道:“这道菜,原料非常简单,有些农家乡土气息,不过色泽好看,味道也是别具一格。对于那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老爷夫人来说,此菜也是值得一荐啊!”
秦业品评完了四道菜肴,便挑了挑眉毛,笑眯眯的看着林小桥不语。
但他那晶亮的眼神就是在告诉坐在对面的小女孩,看吧,我说的都对吧,快点儿夸爷两句。
林小桥看了便“噗嗤”一笑,边笑边打趣着说:“秦业哥哥,太厉害了,居然说的那么好!你不做厨子真是太亏了!”
秦业起初听了还越发得意,但后来听到林小桥说自个儿不做厨子就太亏了,立马脸就耷拉了一下,提高声调的说道:“哥哥我会吃就行了,怎么能去做厨子呢。”
林小桥看他认真的模样,便不再逗他,正了正色,说道:“秦业哥哥,我想把这馓子,销到你们云来酒楼咋样?”
秦业面容恢复正常,早知这小丫头不会无缘无故的让自己给她试菜,于是便叫过一个小伙计,让他去把周掌柜请来。
然后对着林小桥说道:“等周掌柜过来,你问问他吧。我自己嘛,倒是觉得不错!待会儿让他也尝尝这四道菜,顺带着把这菜方子也卖了!哥哥给你考虑的不错吧。”
林小桥连连点头称是,又说了好一通言语道谢,才让这秦大少爷稍稍满意了。
等到周掌柜过来,与他寒暄一番,便进入了正题,待他尝过馓子菜系,点头表示满意。
林小桥便跟秦业两人眼神交流,轮番上阵,拿下了云来酒楼的馓子销路,并快速的卖掉了四个菜方。最终协商完毕,以八十文钱一斤的价钱暂时每天供应云来酒楼二十斤的馓子,又从周掌柜手里抠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的菜方钱。
林小桥知道菜方子卖的价钱是有些高了,毕竟那几道菜里头,只能有一道可以作为主菜推出,其余均是配菜。
不过这回谈判,谁让她有秦业这个少爷在旁边做说客,一路保驾护航咧,因此周掌柜也不好意思太显精明本性,过于压价了,只得吃点儿小亏喽。
对于云来酒楼每天二十斤的馓子供应,虽说每天只有一千六百文,扣除面粉钱和油盐钱,估计也就能落到一两银子的样子,但是细水长流,按此推算,一个月就有三十两银子了。
林小桥做这个馓子,可并不是光指着云来酒楼帮她销货的,等她打出名声以后,相信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找她的。
不过她也晓得,这馓子,做法并不难,很容易就被效仿,她也只能小打小闹,赚个先机钱,其实她真正的目的,就是想把这种老少皆宜的吃食,推广开来。
跟周掌柜谈完生意,林小桥便怀揣着一百二十两银子告辞离开了。这回进镇,还是跟两个哥哥一起来的,她打算四处去逛逛等着哥哥们下学,一起回家。
于是,林小桥便拉着秦业,两人不停的穿梭于安平镇的大街小巷,吃吃小吃,买买小玩意。
当然这些几乎都是秦业帮着付钱,林小桥也不矫情,晓得这点钱对他来说不算什么,而且她买的这些东西都不是啥子贵重的东西。
林小桥一路吃吃逛逛,中途还到酒楼吃了一顿颇为丰盛的午饭,休息了半个时辰。
下午,便直奔卖布的铺子和卖文房四宝的店面打算买上东西便到哥哥的学堂门口等他们一起回去。
这是林小桥头一回在没有家人的陪同下出来买东西,她先去卖文房四宝的铺子,买了些中等的宣纸和毛笔。
然后,又在秦业的帮助下,选了一支还算上等的毛笔,打算送给学文哥哥,因为他快要参加秀才考试了。
然后又跑到卖布的铺子,买了一匹藕荷色的棉布,一匹粉色牡丹底的棉布,两匹青色的棉布和一匹灰色的棉布。
林小桥现在颇有些有钱挥霍着花的感觉,她不想像李氏那样几尺布,几尺布的买。
更何况其实一匹棉布也不是很贵,也就一两银子不到,所以五匹布也就才花了五两银子左右。
再加上在书店花的八两银子,林小桥今儿个总共花了十三两银子。
买完所有的东西,林小桥便打算自个儿去学堂附近转转,然后等大郎二郎下学。
但是,秦业却偏偏坚持,要陪着她一块儿去,她也就没做多少推辞。
看着他整整一天都在陪着自个儿,却并未露出半点大少爷的脾气,一直都是颇有耐心,想到他独自一人在这安平镇,身边连个亲人都没有。
林小桥便客气邀请了他一下,中秋去她们家过节,没想到秦业半点推托都没有,一口便答应了。
回到家以后,林小桥便交给了李氏一百两银子,并解释了银子的来源。然后,在李氏的同意之下,藏起了七两银子的私房钱。
转眼便至八月十五,这天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早就数日前,林家就诚意邀请了郑寡妇母子与他们共度中秋佳节。
郑寡妇原本多番推辞,觉得太过麻烦林家,且此举也不符合礼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