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醉挽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后裔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59]
后世纪念
编辑
武侯祠
诸葛亮雕像
诸葛亮雕像(10张)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和武侯祠,1991年,经政府批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正式成立,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武侯祠(原为汉昭烈庙,昭烈为刘备死后的谥号)。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60]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是投魏之蜀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上修建而成的是纪念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61]
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沔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约50年),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隆中景区
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
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
隆中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襄城区,距襄阳市区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诸葛亮之墓武侯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诸葛亮墓,在陕西省勉县(沔县)定军山脚下,每年,勉县的人在清明节的那天都要去拜谒诸葛亮游览定军山;2008年10月,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63]
纪念馆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诸葛村,占地面积3360平方米,馆内有诸葛亮塑像,陈列着在阳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代表龙山文化、周代文化、汉代文化三个时期的重要文物5000余件和诸葛亮及其后裔的有关资料。[2]
诸葛亮广场
诸葛亮广场是湖北省襄阳市人民为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纪念三代下一人诸葛亮而建。襄阳市标志性景观之一,襄阳市政府塑诸葛亮铜像于广场。既彰显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又是中国最大的人像雕塑工程。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64]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
r />
后裔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59]
后世纪念
编辑
武侯祠
诸葛亮雕像
诸葛亮雕像(10张)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和武侯祠,1991年,经政府批准,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正式成立,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武侯祠(原为汉昭烈庙,昭烈为刘备死后的谥号)。武侯祠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明初与昭烈庙合并,为蜀中著名的历史旅游名胜之一。[60]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始建于魏晋时期,是投魏之蜀汉故将黄权在诸葛亮躬耕地卧龙岗上修建而成的是纪念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61]
陕西省汉中市武侯祠,位于勉县(沔县),始建于公元263年,为最早的武侯祠(早成都武侯祠约50年),故而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隆中景区
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
南阳郡邓县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境内)
隆中风景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襄城区,距襄阳市区13公里,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期在这里隐居长达十年之久。脍炙人口的《隆中对》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史事都发生在这里。
诸葛亮之墓武侯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诸葛亮墓,在陕西省勉县(沔县)定军山脚下,每年,勉县的人在清明节的那天都要去拜谒诸葛亮游览定军山;2008年10月,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63]
纪念馆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位于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诸葛村,占地面积3360平方米,馆内有诸葛亮塑像,陈列着在阳都故城遗址出土的代表龙山文化、周代文化、汉代文化三个时期的重要文物5000余件和诸葛亮及其后裔的有关资料。[2]
诸葛亮广场
诸葛亮广场是湖北省襄阳市人民为弘扬历史文化传统,纪念三代下一人诸葛亮而建。襄阳市标志性景观之一,襄阳市政府塑诸葛亮铜像于广场。既彰显我们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又是中国最大的人像雕塑工程。
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64]
蜀汉灭亡后,蜀主八剑一直下落不明。后来诸葛亮佩剑章武剑被李师古所得,李师古将此剑据为己有,并改名师古剑。
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在高承《事物纪原》中,有记载诸葛亮南征班师时,正遇风起,不能渡河,孟获说这是猖神作怪,只要用人头和牲畜祭祀,便会风平浪静。但诸葛亮觉得用人头太残忍了,于是用面粉搓成人头状,混上牛、羊等肉去替代,名为馒头。(又有一说,馒头乃张飞征蜀时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