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香郁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
李鸿章那倔老头其实还是蛮可爱的。
他告诉玄祖舅:这一大笔款项他都给老佛爷讲了,老佛爷承诺:只要打败了小日本,这笔款项就从战争赔款中支出,而且到时候,论功行赏,老佛爷高兴了,赏给他一顶红帽子,再将军械厂收归国有,玄祖舅他也就像江南首富胡雪岩一样,也是红顶商人了,即使不能从战争赔款中支出,只要战争打赢了,大清国的海上主权将进一步加强,到时候就从海关的税收中支出,这北方的首富可是非他莫属了。
玄祖舅他是薰薰然,飘飘然,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怀着‘北方首富,红顶商人’的美好梦想,倾尽全部精力和财力经营着他的军械厂,不要国家一分钱,却将崭新的枪炮子弹送到了国家的军火库。不光是玄祖舅薰薰然,飘飘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还有玄祖父和他周围的那些朋友,他们把钱借给玄祖父,把原料赊给玄祖父,就是想跟着玄祖父,沾着玄祖舅这大富翁的光,和国家做一笔大生意,发一笔战争的横财。
他们的想法有错吗?没有,现在想一下,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战胜了,小日本狮子大张口,威逼大清国赔款两亿多两白银,如果是中国战胜了呢,中国是泱泱大国,宽容大度,不会像小日本那么的贪婪,少赔些,一亿两吧,用来还玄祖舅那区区的两千万两银子,还不是绰绰有余?
然而,事情完全出人意料,谁也不会想到战争失败了,大清国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先进的战舰折戟海上,勇敢的将士葬身鱼腹,大清国笼罩在恐怖哀痛之中,事情并没有完,小日本得陇望蜀,陈兵海上,扬言要趁胜追击,在陆地上打上一仗,会师北京和慈禧老佛爷见上一面,当然了,不是到老佛爷的新园子里为她祝寿,瞻仰她的威仪,而是想让她尝尝阶下囚的滋味。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战争就是这样的干脆利落,铁面无私,胜就是生,败就是死,没有调和得余地,关于这场战争的后果,那是尽人皆知,不用啰嗦了。
在这儿说的是玄祖舅,他从荣誉的巅峰掉到了罪恶的深渊,他进监狱了。
战争是失败了,李鸿章这倔老头也玩完了,被张之洞说中了,他遵照老佛爷的旨意,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全文如下: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开放通商口岸
这白纸黑字的条约,就是一根历史的耻辱柱,而李鸿章就永远钉在这根耻辱柱上了,无论他一生为大清国出过多少力,费了多少神,建了多大的功业,对不起,一笔购销,留在历史上的就只有六个字“卖国贼李鸿章”而和李鸿章一起为这场战争,陪葬的就是我的玄祖舅。
战争结束了,中日和平了,地割走了,银子也赔了,老佛爷坐在新园子里显得百无聊赖,她得寻点事做做,可是如今能引起的她兴趣的事情一件也没有了,洋务运动的成果消失殆尽,发展经济没有资金,发展教育没有人才,修铁路建码头都有外国人代劳了,连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老佛爷她都懒得过问,因为她觉得大清国有没有人才都一样,反正就是一个落后了得。
但是,她总得打发时间,不做一件事也实在不行,她要他的臣民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下一战中打败小日本,将割出去的地要回来,赔出去的款也要回来。实话实说,老佛爷做得这件事,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如果当时真的这样做了,找出了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发愤图强,大清国打败小日本,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重视不够,实力差距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实力已超过了日本,但事实并不如此:中国的北洋海军在1884年之前仍是“亚洲第一”,但过了1884年,由于清朝官员认为海军已经很强大,不懂得海军需要不断投入、持续更新,而是大大的消减海军军费开支。反观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地购买船只,上至天皇下至全国的人民都支持,加大军费开支,很快日本的海军就远远超越了北洋海军。
二、缺乏预见,准备不足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当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而尤其叫人不可思议的就是慈禧太后将用来给北洋海军... -->>
五
李鸿章那倔老头其实还是蛮可爱的。
他告诉玄祖舅:这一大笔款项他都给老佛爷讲了,老佛爷承诺:只要打败了小日本,这笔款项就从战争赔款中支出,而且到时候,论功行赏,老佛爷高兴了,赏给他一顶红帽子,再将军械厂收归国有,玄祖舅他也就像江南首富胡雪岩一样,也是红顶商人了,即使不能从战争赔款中支出,只要战争打赢了,大清国的海上主权将进一步加强,到时候就从海关的税收中支出,这北方的首富可是非他莫属了。
玄祖舅他是薰薰然,飘飘然,他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怀着‘北方首富,红顶商人’的美好梦想,倾尽全部精力和财力经营着他的军械厂,不要国家一分钱,却将崭新的枪炮子弹送到了国家的军火库。不光是玄祖舅薰薰然,飘飘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还有玄祖父和他周围的那些朋友,他们把钱借给玄祖父,把原料赊给玄祖父,就是想跟着玄祖父,沾着玄祖舅这大富翁的光,和国家做一笔大生意,发一笔战争的横财。
他们的想法有错吗?没有,现在想一下,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战胜了,小日本狮子大张口,威逼大清国赔款两亿多两白银,如果是中国战胜了呢,中国是泱泱大国,宽容大度,不会像小日本那么的贪婪,少赔些,一亿两吧,用来还玄祖舅那区区的两千万两银子,还不是绰绰有余?
然而,事情完全出人意料,谁也不会想到战争失败了,大清国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先进的战舰折戟海上,勇敢的将士葬身鱼腹,大清国笼罩在恐怖哀痛之中,事情并没有完,小日本得陇望蜀,陈兵海上,扬言要趁胜追击,在陆地上打上一仗,会师北京和慈禧老佛爷见上一面,当然了,不是到老佛爷的新园子里为她祝寿,瞻仰她的威仪,而是想让她尝尝阶下囚的滋味。
成者王侯败者寇,这句话一点都不错,战争就是这样的干脆利落,铁面无私,胜就是生,败就是死,没有调和得余地,关于这场战争的后果,那是尽人皆知,不用啰嗦了。
在这儿说的是玄祖舅,他从荣誉的巅峰掉到了罪恶的深渊,他进监狱了。
战争是失败了,李鸿章这倔老头也玩完了,被张之洞说中了,他遵照老佛爷的旨意,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全文如下:
●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台湾澎湖内中国居民,两年之内任便变卖产业搬出界外,逾期未迁者,将被视为日本臣民;
●条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两国派员赴台办理移交手续。
●开放通商口岸
这白纸黑字的条约,就是一根历史的耻辱柱,而李鸿章就永远钉在这根耻辱柱上了,无论他一生为大清国出过多少力,费了多少神,建了多大的功业,对不起,一笔购销,留在历史上的就只有六个字“卖国贼李鸿章”而和李鸿章一起为这场战争,陪葬的就是我的玄祖舅。
战争结束了,中日和平了,地割走了,银子也赔了,老佛爷坐在新园子里显得百无聊赖,她得寻点事做做,可是如今能引起的她兴趣的事情一件也没有了,洋务运动的成果消失殆尽,发展经济没有资金,发展教育没有人才,修铁路建码头都有外国人代劳了,连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老佛爷她都懒得过问,因为她觉得大清国有没有人才都一样,反正就是一个落后了得。
但是,她总得打发时间,不做一件事也实在不行,她要他的臣民反思战争失败的原因,总结一下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下一战中打败小日本,将割出去的地要回来,赔出去的款也要回来。实话实说,老佛爷做得这件事,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如果当时真的这样做了,找出了战争失败的真正原因,痛定思痛,卧薪尝胆,君臣一心,团结一致,发愤图强,大清国打败小日本,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重视不够,实力差距很多人认为中国在甲午战争前的军事实力已超过了日本,但事实并不如此:中国的北洋海军在1884年之前仍是“亚洲第一”,但过了1884年,由于清朝官员认为海军已经很强大,不懂得海军需要不断投入、持续更新,而是大大的消减海军军费开支。反观日本:19世纪90年代大量地购买船只,上至天皇下至全国的人民都支持,加大军费开支,很快日本的海军就远远超越了北洋海军。
二、缺乏预见,准备不足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怪胎,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1855年,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这笔钱虽然不算很多,但表达了最高统治者的决心,势必对全国产生很大激励。果然,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日本就像一架制作精良的战争机器,时刻不停地运转着,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毫不犹豫地诉诸武力。与之相比,清政府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就显得很不到位,对遭受侵略缺乏应有的预见和警惕。
当时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而尤其叫人不可思议的就是慈禧太后将用来给北洋海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