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聊斋先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怕人笑话。于是便将两只水桶一甩,学挑夫利用重物惯性,让担子从左肩转换到右肩上。然而由于操作不熟练,担杖离开了肩膀,将两只水桶摔翻在地上,招来路人一阵哄堂大笑。
文秀见状,又心疼又好笑!关切地问:“怎么啦?碰着没有?”
蒲松龄摔了水桶浅了身泥,沮丧地说:“不挑了,咱们回家吧。”
文秀却说:“挑,往家捎水浇树不费工夫。一天捎一担,十天灌一遍”说完,接过丈夫手中的担杖,勾起倒在地上的水桶,回到井上灌了水,挑起来往家走。
蒲松龄在后面跟着,看着妻子踮着小脚蹒跚走路的样子,十分心疼。于是,追上又要替她挑,文秀再也没让给他。
也许是地里干活的人们还没回村,街上空空荡荡,死气沉沉。文秀说:“除满井附近的庄稼外,远处浇不上水的都旱坏了。人们见秋收没指望,多半逃荒要饭去了,只留下老弱残疾看守门户。大伙都说,要是蒲老善人健在。情况完全两样!”
蒲松龄感慨道:“老人行了一辈子好,作为后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文秀叹口气说:“我们没有先父的本事,尽力而为吧!”
进庄不远,见一个白发老奶奶背靠大槐树坐着,两手抱着拐杖打瞌睡。听见有人走来,慢慢抬起头来,见是蒲松龄夫妇,挣扎着起身打招呼。
蒲松龄急忙上前扶住她:“大娘,您可好啊?”
“好!好!”老人干瘪的嘴唇吃力地蠕动着,声音沙哑而微弱:“渴死了!快扚瓢凉水给我喝!”
蒲松龄上前安慰她:“大娘,喝凉水会闹肚子的,来,我搀扶您上俺家喝水、吃点东西吧。”
“不,不!”老人无力的摇摇头:“都走了,我得看家。”
文秀放下水桶,也过来搀扶她:“大娘,穷家没人偷,上俺家去吧,我做饭给你吃。”
“不,我不能去。”老人极力挣脱。
“为啥不去?俺哥后晌能回来?”
“不,他回不来,他去远处逃荒,十天半月不回来!”
“那你在家等啥?有人给你送饭?”
“没有!”
“家里没吃没喝,俺哥走了放心?”
“他是用顶小的孩子换了二升粮食留下走的,当夜就被耗子倒登了一半。唉!我是该饿死的命啊。”说着,轻轻啜泣起来。
蒲松龄宽慰她:“大娘,上俺家去吧,俺家有吃的。”
“不,我不能去!”老人摇摇头,眼含热泪说:“你哥临走时嘱咐我,在家实在没法活,呌我去找你们,说你们祖祖辈辈行善。”可是,我想了想,又改变了主意,眼下没饭吃的人多着呢,都去找你们,你们咋治?你们如今比不上你爹在世时日子宽裕。读书人有心无钱,爱莫能助呀!再说,我老了,啥也不能做,去了,白白拖累了你们。”
丈夫说服不了老人,文秀放下担子,伏在老人肩上,用腮亲着她干核桃皮似的脸,柔声道:“大娘,你不会拖累我们的。你侄儿在城里读书,闪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家,四周树木狼林,夜里听见夜猫子叫,吓得睡不着觉。您上俺家和我做个伴儿,啦呱解闷儿。白天我下地,你看家;我做饭,您烧火。做中了,咱娘俩一块吃,婆婆媳妇似的一块过日子挺好的吗?等年成好了,大哥大嫂回了家,再把您送过来,您说这样行不行?大娘到了俺家,我就把‘大’字去了,叫你娘好啦。”
热心衷肠话,像一阵春风把老人冰冻的心田吹暖了,脸上布满了灿烂的阳光,双手合十念起佛来:“阿弥陀佛,我老婆子一辈子养了三个儿子,可没一个儿媳妇亲亲热热的叫我一声娘。如今老天爷又赐给我一个孝顺闺女,我老婆子真是福大命大呀!”
文秀如获至宝,高兴的对丈夫说:“大娘答应了,你扶老人慢慢走,我先回去做饭。”
蒲松龄搀扶着老人一进家门,只见院里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没有一点干旱的迹象。阵阵花香沁人肺腑。勤快的妻子,把干旱笼罩下的家园,浇灌成了一方凉爽温馨的绿洲!
老人见文秀正在做饭,挣脱开蒲松龄的搀扶,要去帮文秀烧火。锅开了,文秀先沏了碗滚热的鸡蛋汤,搀扶老人坐下慢慢喝。然后,给丈夫沏上茶水放在葡萄架下石板桌上……
蒲松龄由衷地笑了,深深感觉到勤劳的妻子给这个宅院带来的富足和舒适。
“啊,好舒服!”他双手高举伸个懒腰。然后,搬个杌扎在老人身边坐下来,仰脸看着黑紫透亮的葡萄串儿,伸手摘了一穗往老人手里塞:“大娘吃葡萄吧,一点儿不酸。”
文文秀推开丈夫的手道“娘喝鸡蛋哩!空腹吃生冷东西要闹肚子的!”
蒲松龄吃完一穗葡萄,觉得还是口渴。于是茶,坐在葡萄架下上慢慢品茶,茶叶是妻子从娘家带来的上等茉莉,经新鲜的满井水一沏,清香四溢。喝下去,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时,他才感悟到妻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挑回一担新鲜井水的良苦用心。他喝着香茶,禁不住由衷慨叹:“贤哉,我妻也!”
文秀不明白他的意思,嗔道:“喝茶吃咸菜,你算哪路神仙?”
蒲松龄扑哧一笑,将一口茶喷出去:“谁要吃咸菜啦?”
“你呀,刚才不是说,‘咸菜,我吃些吗’?”
“真是瞎子会摸索。聋子会揪作!刚才我说的是:“贤哉!我妻也!”
文秀红着脸笑道:“你呀,咬文嚼字,刘敬斋第二!”说罢,将一头大蒜往丈夫面前一放:“拤蒜泥,我去檊面条”
“要吃凉面?”
“天这么热,吃凉面舒服”!
老人伸手把蒜头抓去:“你只管喝茶,我剥吧。”
蒲松龄说:“您扒蒜皮我来拤。”
于是,老人扒蒜,蒲松龄便去捣蒜泥。三人一齐忙,不一会儿,文秀将用鲜凉水浸着一盆面条,调和好的麻汁水儿、椿芽咸菜末儿,刚从架上摘得黄瓜丝儿统统端来放在石板桌上。将蒜泥用醋调和,做凉面的配料齐全了。于是,一家三口人开始吃入夏来第一顿凉面。
文秀盛上一碗,调和好了,放在老人面前。
老人真是饿极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文秀急忙把筷子按住,告诉她:“人饿极了,更得慢慢吃。一来吃急了容易呛着;二来囫囵吞下肚里会导致消化不良”。于是,不让老人动手,自己用筷子夹起面条往老人嘴里喂,吃了大半碗,就不再让她吃了。告诉她:人越是饿极了,越不能多吃,面条是‘死面’,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伤胃。老人虽没吃饱,可觉得文秀说的在理,也就不再强吃。不一会便打起瞌睡来。
蒲松龄催文秀扶老人进屋休息,文秀却白他一眼道:“刚吃完饭睡觉,容易压住食生病的。亏你还自称是‘半拉郎中’,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一行说着,伸出食指在老人的手背上轻轻一戳:“虫子!”
老人一惊,睡意烟消云散,慌忙满身上找:“虫子在哪里?”
“没有虫子,我是怕你刚吃完饭睡觉压住食,给您老混盹呢!”
“那就干点什么混混,你这里有啥活儿?”
文秀说:“明日匠人来‘牵布’,咱娘儿俩络‘约子’吧。”
老人说:“好,你快往外拿线穗儿。”
两个人络了一会儿“约子”,文秀觉得老人吃的东西消化的差不多了,于是去床边放下蚊帐,服侍老人睡下。同时觉得丈夫在学堂睡惯了午觉,也应该休息一下,于是在天井里葡萄架下铺上箔席,点上蚊香驱赶蚊蝇,让蒲松龄安安静静睡午觉。
蒲松龄被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的不知说啥好,问文秀:“你知道‘举案齐眉’这个典故吗?”
“是‘刘女错举梁鸿案’吧?”
蒲松龄心中一愣,下意识地问:“谁告诉你的?”
“听你说梦话呗!”文秀嫣然一笑。
“我啥时说过这样的梦话?”
“淑卿妹子刚走不久,晚上你睡了,我在灯下做针线。你睡梦中翻了个身,嘴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背诗,一共说了七八句,有的没听清,有的没记住。只记得两句:‘“刘女错举梁鸿案,方信银河是天堑。’当时我虽不知道这个典故,但联想下句,猜测你念念不忘陈姑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正想提醒你,这次去省城赶考,那里汇集了各地的学子,务必打听一下小卿的下落。”
又怕人笑话。于是便将两只水桶一甩,学挑夫利用重物惯性,让担子从左肩转换到右肩上。然而由于操作不熟练,担杖离开了肩膀,将两只水桶摔翻在地上,招来路人一阵哄堂大笑。
文秀见状,又心疼又好笑!关切地问:“怎么啦?碰着没有?”
蒲松龄摔了水桶浅了身泥,沮丧地说:“不挑了,咱们回家吧。”
文秀却说:“挑,往家捎水浇树不费工夫。一天捎一担,十天灌一遍”说完,接过丈夫手中的担杖,勾起倒在地上的水桶,回到井上灌了水,挑起来往家走。
蒲松龄在后面跟着,看着妻子踮着小脚蹒跚走路的样子,十分心疼。于是,追上又要替她挑,文秀再也没让给他。
也许是地里干活的人们还没回村,街上空空荡荡,死气沉沉。文秀说:“除满井附近的庄稼外,远处浇不上水的都旱坏了。人们见秋收没指望,多半逃荒要饭去了,只留下老弱残疾看守门户。大伙都说,要是蒲老善人健在。情况完全两样!”
蒲松龄感慨道:“老人行了一辈子好,作为后人,我们该怎么办呢?”
文秀叹口气说:“我们没有先父的本事,尽力而为吧!”
进庄不远,见一个白发老奶奶背靠大槐树坐着,两手抱着拐杖打瞌睡。听见有人走来,慢慢抬起头来,见是蒲松龄夫妇,挣扎着起身打招呼。
蒲松龄急忙上前扶住她:“大娘,您可好啊?”
“好!好!”老人干瘪的嘴唇吃力地蠕动着,声音沙哑而微弱:“渴死了!快扚瓢凉水给我喝!”
蒲松龄上前安慰她:“大娘,喝凉水会闹肚子的,来,我搀扶您上俺家喝水、吃点东西吧。”
“不,不!”老人无力的摇摇头:“都走了,我得看家。”
文秀放下水桶,也过来搀扶她:“大娘,穷家没人偷,上俺家去吧,我做饭给你吃。”
“不,我不能去。”老人极力挣脱。
“为啥不去?俺哥后晌能回来?”
“不,他回不来,他去远处逃荒,十天半月不回来!”
“那你在家等啥?有人给你送饭?”
“没有!”
“家里没吃没喝,俺哥走了放心?”
“他是用顶小的孩子换了二升粮食留下走的,当夜就被耗子倒登了一半。唉!我是该饿死的命啊。”说着,轻轻啜泣起来。
蒲松龄宽慰她:“大娘,上俺家去吧,俺家有吃的。”
“不,我不能去!”老人摇摇头,眼含热泪说:“你哥临走时嘱咐我,在家实在没法活,呌我去找你们,说你们祖祖辈辈行善。”可是,我想了想,又改变了主意,眼下没饭吃的人多着呢,都去找你们,你们咋治?你们如今比不上你爹在世时日子宽裕。读书人有心无钱,爱莫能助呀!再说,我老了,啥也不能做,去了,白白拖累了你们。”
丈夫说服不了老人,文秀放下担子,伏在老人肩上,用腮亲着她干核桃皮似的脸,柔声道:“大娘,你不会拖累我们的。你侄儿在城里读书,闪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在家,四周树木狼林,夜里听见夜猫子叫,吓得睡不着觉。您上俺家和我做个伴儿,啦呱解闷儿。白天我下地,你看家;我做饭,您烧火。做中了,咱娘俩一块吃,婆婆媳妇似的一块过日子挺好的吗?等年成好了,大哥大嫂回了家,再把您送过来,您说这样行不行?大娘到了俺家,我就把‘大’字去了,叫你娘好啦。”
热心衷肠话,像一阵春风把老人冰冻的心田吹暖了,脸上布满了灿烂的阳光,双手合十念起佛来:“阿弥陀佛,我老婆子一辈子养了三个儿子,可没一个儿媳妇亲亲热热的叫我一声娘。如今老天爷又赐给我一个孝顺闺女,我老婆子真是福大命大呀!”
文秀如获至宝,高兴的对丈夫说:“大娘答应了,你扶老人慢慢走,我先回去做饭。”
蒲松龄搀扶着老人一进家门,只见院里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没有一点干旱的迹象。阵阵花香沁人肺腑。勤快的妻子,把干旱笼罩下的家园,浇灌成了一方凉爽温馨的绿洲!
老人见文秀正在做饭,挣脱开蒲松龄的搀扶,要去帮文秀烧火。锅开了,文秀先沏了碗滚热的鸡蛋汤,搀扶老人坐下慢慢喝。然后,给丈夫沏上茶水放在葡萄架下石板桌上……
蒲松龄由衷地笑了,深深感觉到勤劳的妻子给这个宅院带来的富足和舒适。
“啊,好舒服!”他双手高举伸个懒腰。然后,搬个杌扎在老人身边坐下来,仰脸看着黑紫透亮的葡萄串儿,伸手摘了一穗往老人手里塞:“大娘吃葡萄吧,一点儿不酸。”
文文秀推开丈夫的手道“娘喝鸡蛋哩!空腹吃生冷东西要闹肚子的!”
蒲松龄吃完一穗葡萄,觉得还是口渴。于是茶,坐在葡萄架下上慢慢品茶,茶叶是妻子从娘家带来的上等茉莉,经新鲜的满井水一沏,清香四溢。喝下去,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这时,他才感悟到妻子拖着疲惫的身体,坚持挑回一担新鲜井水的良苦用心。他喝着香茶,禁不住由衷慨叹:“贤哉,我妻也!”
文秀不明白他的意思,嗔道:“喝茶吃咸菜,你算哪路神仙?”
蒲松龄扑哧一笑,将一口茶喷出去:“谁要吃咸菜啦?”
“你呀,刚才不是说,‘咸菜,我吃些吗’?”
“真是瞎子会摸索。聋子会揪作!刚才我说的是:“贤哉!我妻也!”
文秀红着脸笑道:“你呀,咬文嚼字,刘敬斋第二!”说罢,将一头大蒜往丈夫面前一放:“拤蒜泥,我去檊面条”
“要吃凉面?”
“天这么热,吃凉面舒服”!
老人伸手把蒜头抓去:“你只管喝茶,我剥吧。”
蒲松龄说:“您扒蒜皮我来拤。”
于是,老人扒蒜,蒲松龄便去捣蒜泥。三人一齐忙,不一会儿,文秀将用鲜凉水浸着一盆面条,调和好的麻汁水儿、椿芽咸菜末儿,刚从架上摘得黄瓜丝儿统统端来放在石板桌上。将蒜泥用醋调和,做凉面的配料齐全了。于是,一家三口人开始吃入夏来第一顿凉面。
文秀盛上一碗,调和好了,放在老人面前。
老人真是饿极了,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文秀急忙把筷子按住,告诉她:“人饿极了,更得慢慢吃。一来吃急了容易呛着;二来囫囵吞下肚里会导致消化不良”。于是,不让老人动手,自己用筷子夹起面条往老人嘴里喂,吃了大半碗,就不再让她吃了。告诉她:人越是饿极了,越不能多吃,面条是‘死面’,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伤胃。老人虽没吃饱,可觉得文秀说的在理,也就不再强吃。不一会便打起瞌睡来。
蒲松龄催文秀扶老人进屋休息,文秀却白他一眼道:“刚吃完饭睡觉,容易压住食生病的。亏你还自称是‘半拉郎中’,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一行说着,伸出食指在老人的手背上轻轻一戳:“虫子!”
老人一惊,睡意烟消云散,慌忙满身上找:“虫子在哪里?”
“没有虫子,我是怕你刚吃完饭睡觉压住食,给您老混盹呢!”
“那就干点什么混混,你这里有啥活儿?”
文秀说:“明日匠人来‘牵布’,咱娘儿俩络‘约子’吧。”
老人说:“好,你快往外拿线穗儿。”
两个人络了一会儿“约子”,文秀觉得老人吃的东西消化的差不多了,于是去床边放下蚊帐,服侍老人睡下。同时觉得丈夫在学堂睡惯了午觉,也应该休息一下,于是在天井里葡萄架下铺上箔席,点上蚊香驱赶蚊蝇,让蒲松龄安安静静睡午觉。
蒲松龄被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的不知说啥好,问文秀:“你知道‘举案齐眉’这个典故吗?”
“是‘刘女错举梁鸿案’吧?”
蒲松龄心中一愣,下意识地问:“谁告诉你的?”
“听你说梦话呗!”文秀嫣然一笑。
“我啥时说过这样的梦话?”
“淑卿妹子刚走不久,晚上你睡了,我在灯下做针线。你睡梦中翻了个身,嘴中念念有词,好像在背诗,一共说了七八句,有的没听清,有的没记住。只记得两句:‘“刘女错举梁鸿案,方信银河是天堑。’当时我虽不知道这个典故,但联想下句,猜测你念念不忘陈姑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正想提醒你,这次去省城赶考,那里汇集了各地的学子,务必打听一下小卿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