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92zw.net,重生第一女状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十三站在大殿的一角,想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然并卵,但凡有眼的人,都会冲他所在的方向颔首示意。
好丢人,十三内心已经无力吐槽,等熬过了这三十天,一定要叫舒晴岚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不错,十三被他爹禁足了,每天上午跟兄弟们一同念书学习,下午就来勤政殿“罚站”,美其名曰:熟悉政务。不过这些都不算难熬,十三觉得最痛苦的莫过于每天晚上,总结一天的所学所听所想所思汇报给父皇,还要充当“中书舍人”的职责,给景泰帝念奏折,关键是还得分析折子上的各层含义,每层还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着实废了他不少脑细胞。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宫里换了一位新厨子,手艺嘛,勉强能入口。
(勉强能入口你吃那么多!朕以前天天吃的是猪饲料嘛!?)
大臣们误以为皇上已经敲定了皇储人选(大臣们不瞎,五皇子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就目前来看),不日(五皇子的长子诞生)就会宣布,故而让十三皇子来“听壁角”,为其日后参政做准备,所以“老油条们”皆在十三皇子面前谨言慎行,即使说话也是打官腔“俚语”,让“功课在身”的十三苦不堪言。
猛然间被拎到台面上受到各方的关注,这不是李十三愿意看到的,不过眼下,他庆幸自己在场。
“忠义二字如何?”
此时殿中只有景泰帝和朝中几位肱骨大臣,讨论的是给义老将军的封号。
老实说,给义老将军封侯这件事在元启帝在位的时候就这个打算,但元启帝更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来加封,更加彰显皇恩浩荡。不想到了建隆一朝,建隆帝本人身体并不太好,义老将军又远在东北守着北大门,责任重大不能调回。还没来得及封,建隆帝就早早归天,这事儿便搁置下来。后来换了景泰帝,等他坐稳了皇位四海安定的时候,却迟迟找不出能顶替义老将军守门的人来,很多年轻将领根本不愿意呆在东北,守边岂是儿戏,所以一直拖到了去年冬上。
义老将军突发旧疾来势汹汹,景泰帝下令必须医好老将军,开什么玩笑,若老将军还没受封就这么死了,老百姓得骂死朕:看吧,把人给活生生给累死了,天寒地冻的给你们老李家卖命,生前没捞着一丁点儿好。什么,追封?人死都死了,追封有啥用!
况且寒了军士们的心,以后哪还有武将心甘情愿的给皇家卖命!
好在老天保佑,义老将军身体逐渐转好,可还没等景泰帝将封侯的事提上议程,又被小儿子的几句话给搅和了!
京城那么大,你干啥非去他老人家面前凑热闹呢,这下可好,裤裆上染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
景泰帝听说十三将昏迷不醒的义老将军抬出戏院的时候,吓得当场心脏都快不跳了,若老将军就此...那百姓的唾沫星子还不得把皇宫给淹了!
到时候大家说什么的都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没用了就撇一边不管人家死活”,甚至“亲儿子将人给气死了”的话就全出来了...反正皇家没啥好名声就是了。
好在祖宗显灵(景泰帝才不承认他为这事给祖宗们上过香呢),义老将军再一次挺了过来。
大臣们无一反对。都是一屋子人精,这种走走过场的事儿,没有必要得罪人。
接下来需要商议的,便是爵位的时间。
铁帽子——世袭罔替,只要潘家不谋逆,丹书铁卷那是妥妥的。
不过铁帽子不是谁都能得的,大顺开国至今,世袭罔替的勋贵也只有四家。
内阁大臣们含蓄的表示,论功绩,忠义候还配不上铁帽子的爵。
在这一点儿上十三非常不赞同,义老将军救了自己曾祖父的命,就凭这一份功劳,足够给义老将军封个铁帽子侯爷了。更何况几十年来,义老将军尽忠职守,替大顺守着最艰苦地区的东北,东有女真朝鲜等越境骚扰,北有红毛子南下抢金,还要时不时的支援西边,防止鞑靼等部的不安分,同时还要保证东北大粮仓的供给,想想都心疼义老将军。这么些年下来,老人家容易吗!
景泰帝也是这么想的,但理智告诉他,不应该给义老将军这个铁帽子爵。义家军是皇祖父一手建立起来的,义老将军威望虽盛,但潘家后继无将。亲子战死,义子再好也不是亲的,身边只有一个孙儿,如今赵戟又得到重用,义家军早晚还是得姓李。
所以封他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候,不划算。
有厚道点儿的大臣,提出世袭七代,那些不厚道的,则言世袭三代。也就是说,爵位仅到苹果脸这一代。
缺德,十三忍不住腹诽,但他心里也承认,三代是最划算、最附和朝廷利益的。
景泰帝面色不愉。
义老将军可是救过朕的祖父啊!没有祖父哪来的朕,哪来的大顺!你们这帮势利眼儿!
严嵩所在的位置十分巧妙,正好能兼顾景泰帝和十三皇子的神情,看这爷俩,似乎是对爵位三代而斩的事很不满意啊。他刚想开口,却被林国公抢先一步。
“臣以为,”林国公(林胤飞他爹)拱手进言道:“三世而斩实在不妥,恐辜负了皇上的美意。”
严嵩瞬间心情不太美妙,这本该是他的台词儿啊!不过景泰帝的下一句话,又让他庆幸刚才开口的不是自个儿。
景泰帝听了林国公的话,眉毛终于平复下来。环视了一周,景泰帝沉吟道:“还是林国公深知朕心呐。”
一句话听得林国公脊梁骨陡然一缩,林家的爵位世袭罔替,实在是不该多这一句嘴。可大家都是武将,战场上是兄弟,义老将军给予林家军的帮助也不是一星半点儿,不替义老将军做点什么,他实在是心中难安。
“那依林国公看,几代合适啊?”景泰帝压根儿没打算放过他,直接抛出这个难题。
七代?五代?若真说了这样的话,岂不是打自己的嘴巴。但皇上已经问了哪能不回答,林国公瞬间影帝附身,表情精彩,“圣上,义老将军年事已高,沉珂冗重,实不能再回那苦寒之地了。”
除了十三,景泰帝和大臣们都听懂了。
“拟:”景泰帝话音一起,立马有伏案在旁的文书开始记录,“义家军将领潘基桓,忠心护国......封忠义候,世袭罔替... -->>
李十三站在大殿的一角,想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然并卵,但凡有眼的人,都会冲他所在的方向颔首示意。
好丢人,十三内心已经无力吐槽,等熬过了这三十天,一定要叫舒晴岚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不错,十三被他爹禁足了,每天上午跟兄弟们一同念书学习,下午就来勤政殿“罚站”,美其名曰:熟悉政务。不过这些都不算难熬,十三觉得最痛苦的莫过于每天晚上,总结一天的所学所听所想所思汇报给父皇,还要充当“中书舍人”的职责,给景泰帝念奏折,关键是还得分析折子上的各层含义,每层还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着实废了他不少脑细胞。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宫里换了一位新厨子,手艺嘛,勉强能入口。
(勉强能入口你吃那么多!朕以前天天吃的是猪饲料嘛!?)
大臣们误以为皇上已经敲定了皇储人选(大臣们不瞎,五皇子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就目前来看),不日(五皇子的长子诞生)就会宣布,故而让十三皇子来“听壁角”,为其日后参政做准备,所以“老油条们”皆在十三皇子面前谨言慎行,即使说话也是打官腔“俚语”,让“功课在身”的十三苦不堪言。
猛然间被拎到台面上受到各方的关注,这不是李十三愿意看到的,不过眼下,他庆幸自己在场。
“忠义二字如何?”
此时殿中只有景泰帝和朝中几位肱骨大臣,讨论的是给义老将军的封号。
老实说,给义老将军封侯这件事在元启帝在位的时候就这个打算,但元启帝更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来加封,更加彰显皇恩浩荡。不想到了建隆一朝,建隆帝本人身体并不太好,义老将军又远在东北守着北大门,责任重大不能调回。还没来得及封,建隆帝就早早归天,这事儿便搁置下来。后来换了景泰帝,等他坐稳了皇位四海安定的时候,却迟迟找不出能顶替义老将军守门的人来,很多年轻将领根本不愿意呆在东北,守边岂是儿戏,所以一直拖到了去年冬上。
义老将军突发旧疾来势汹汹,景泰帝下令必须医好老将军,开什么玩笑,若老将军还没受封就这么死了,老百姓得骂死朕:看吧,把人给活生生给累死了,天寒地冻的给你们老李家卖命,生前没捞着一丁点儿好。什么,追封?人死都死了,追封有啥用!
况且寒了军士们的心,以后哪还有武将心甘情愿的给皇家卖命!
好在老天保佑,义老将军身体逐渐转好,可还没等景泰帝将封侯的事提上议程,又被小儿子的几句话给搅和了!
京城那么大,你干啥非去他老人家面前凑热闹呢,这下可好,裤裆上染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
景泰帝听说十三将昏迷不醒的义老将军抬出戏院的时候,吓得当场心脏都快不跳了,若老将军就此...那百姓的唾沫星子还不得把皇宫给淹了!
到时候大家说什么的都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没用了就撇一边不管人家死活”,甚至“亲儿子将人给气死了”的话就全出来了...反正皇家没啥好名声就是了。
好在祖宗显灵(景泰帝才不承认他为这事给祖宗们上过香呢),义老将军再一次挺了过来。
大臣们无一反对。都是一屋子人精,这种走走过场的事儿,没有必要得罪人。
接下来需要商议的,便是爵位的时间。
铁帽子——世袭罔替,只要潘家不谋逆,丹书铁卷那是妥妥的。
不过铁帽子不是谁都能得的,大顺开国至今,世袭罔替的勋贵也只有四家。
内阁大臣们含蓄的表示,论功绩,忠义候还配不上铁帽子的爵。
在这一点儿上十三非常不赞同,义老将军救了自己曾祖父的命,就凭这一份功劳,足够给义老将军封个铁帽子侯爷了。更何况几十年来,义老将军尽忠职守,替大顺守着最艰苦地区的东北,东有女真朝鲜等越境骚扰,北有红毛子南下抢金,还要时不时的支援西边,防止鞑靼等部的不安分,同时还要保证东北大粮仓的供给,想想都心疼义老将军。这么些年下来,老人家容易吗!
景泰帝也是这么想的,但理智告诉他,不应该给义老将军这个铁帽子爵。义家军是皇祖父一手建立起来的,义老将军威望虽盛,但潘家后继无将。亲子战死,义子再好也不是亲的,身边只有一个孙儿,如今赵戟又得到重用,义家军早晚还是得姓李。
所以封他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候,不划算。
有厚道点儿的大臣,提出世袭七代,那些不厚道的,则言世袭三代。也就是说,爵位仅到苹果脸这一代。
缺德,十三忍不住腹诽,但他心里也承认,三代是最划算、最附和朝廷利益的。
景泰帝面色不愉。
义老将军可是救过朕的祖父啊!没有祖父哪来的朕,哪来的大顺!你们这帮势利眼儿!
严嵩所在的位置十分巧妙,正好能兼顾景泰帝和十三皇子的神情,看这爷俩,似乎是对爵位三代而斩的事很不满意啊。他刚想开口,却被林国公抢先一步。
“臣以为,”林国公(林胤飞他爹)拱手进言道:“三世而斩实在不妥,恐辜负了皇上的美意。”
严嵩瞬间心情不太美妙,这本该是他的台词儿啊!不过景泰帝的下一句话,又让他庆幸刚才开口的不是自个儿。
景泰帝听了林国公的话,眉毛终于平复下来。环视了一周,景泰帝沉吟道:“还是林国公深知朕心呐。”
一句话听得林国公脊梁骨陡然一缩,林家的爵位世袭罔替,实在是不该多这一句嘴。可大家都是武将,战场上是兄弟,义老将军给予林家军的帮助也不是一星半点儿,不替义老将军做点什么,他实在是心中难安。
“那依林国公看,几代合适啊?”景泰帝压根儿没打算放过他,直接抛出这个难题。
七代?五代?若真说了这样的话,岂不是打自己的嘴巴。但皇上已经问了哪能不回答,林国公瞬间影帝附身,表情精彩,“圣上,义老将军年事已高,沉珂冗重,实不能再回那苦寒之地了。”
除了十三,景泰帝和大臣们都听懂了。
“拟:”景泰帝话音一起,立马有伏案在旁的文书开始记录,“义家军将领潘基桓,忠心护国......封忠义候,世袭罔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