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草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未来的大局来引诱他。这个女子,深知”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条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就让她去胤禛身边鼓捣吧,嗯,应该是没问题的了,就是还需要再补上一个人,毕竟她本人是不可信的。
想清楚了关节,李肆招来罗堂远,一番布置不提,罗堂远却提到了另外一件事。
“孔尚任在潮州雇船,要直奔新会?”
听到这消息,李肆沉吟,心绪从刚才面对茹喜时那股诸事全盘掌握骤然退潮,他隐隐感觉,自己对此人来意的判断,似乎太过草率了些。
“不止读书人,很多官员都准备去新会迎接孔尚任,于大哥已经直奔新会,要亲自调度监控之事,我也在担心,那家伙是不是要闹出什么大动静,于哥和我都建议……”
罗堂远比划了个砍头的手势,这是很多人的心声,而且已不止一次表露。
李肆冷冷看住罗堂远,这小子赶紧低下了头。
“于汉翼越来越像锦衣卫,你是不是想当东厂督公啊?”
这事本就不该军情处管,李肆话说得有点重,罗堂远赶紧伏地请罪,同时心中大叫,于黑衣真是越来越狡诈了,走前让自己在天王面前多说一句。这下可好,被天王数落了,东厂督公……那不就是太监么?
孔尚任可不能随便杀,不管内里如何,至少人家表面上是来投奔英华的,这对英华也是有利的,李肆最鄙视的就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只要觉得对方有害就举刀的行为,那是极端的怯懦。
“他能有什么危害?至多不过是举着孔家店的牌子,重新招呼起一帮读书人,想要再行独尊儒术之事。若是一年前他来,我还真的要害怕,可现在已是时过境迁,老调重弹,大家早没兴趣了。”
管着中书厅的苏文采和管着尚书厅的李朱绶也来了,说的还是孔尚任这事,李肆这么回答道,让两人稍稍松了口气。
“可孔尚任南来,尚书厅很多官员都串联而起,三贤书院声势大噪,难保不轨之徒借机生事。”
李朱绶还是忧心不已,他对眼下形势非常敏感,这也是正常的。眼见英华大胜,这一国已到称帝门槛,他这宰相即将名副其实,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他当作要紧大事。
“三贤书院我知道,可屈明洪和屈承朔父子居首,的确有些奇怪……”
听到这对父子的名字,李肆皱眉,之前上表劝进,正是这对父子提出了最能融汇各方人心的方案,看得出他们的拥护之心也是最坚定的。
接着李肆笑了:“有时候只是方向分歧,并不一定要将异见之人当作政敌,再说了,他们挖一个大坑,不定是在我早已挖好的一个大坑上忙活。”
广州东关,黄埔之北,一座朴素庭院正在撤除脚手架,已大致装修停当的主厅外,照壁遮布刚刚揭去,这是副琉璃拼画,三个傲立儒生凌云沧海,气度非凡,照壁上方写着一行字:“三贤济三世”。
“梨州、亭林和船山先生也有不同识见,大家该求同存异,共谋大局为好……”
照壁前,一群人正纷纷攘攘吵闹着,既有红袍官员,也有儒衫布衣。争到热闹处,一人高声喊道。
此人红袍长须,年近五旬,正是天王府尚书厅礼科郎中屈明洪。科举之事,他是协助汤右曾主持之人,更是屈大均之子,名望颇高,这一声喊,众人终于平静下来,也由此而知,照壁上的三人,正是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孔东堂来英华,三贤书院该以一个声音发话,有什么相争细节,诸位最好先弃在一边,就如英华诸人应上满清之事一般,大家终需同仇敌忾。”
屈明洪说得稳重,众人都纷纷点头。
“还能有什么声音?孔东堂乃孔圣之后,我等读书人,自是要以其为儒教旗帜,卫儒争位!这英华,不能让邪魔外道霸持国政,惑乱人心!”
却还是有人不甘,扬声叫唤着,这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子,带着明显的福建口音。
“诸葛际盛,你是要学东林党,只为党争,不为国利么?”
另一人叱喝道,正是屈明宏的儿子,刑科主事屈承朔。
“东林党何耻!?何错!?不媚君不事权贵,争的是为国为民!三贤之倡,不正是东林遗风么!?”
诸葛际盛毫不示弱,甚至还语讽屈承朔是谄媚小人。
“诸位!我等皆读圣贤书,尊孔圣人,这点是没差的!如今英华胜国,这一国已是诸民之国,就该以权变之心,以天下舆论,循正道兴儒。天王虽不再尊儒,但也没有毁儒,诸事自有规矩,人心已定。若是我等另起波澜,怕不是利国利民,而是在祸国殃民!因此……”
屈明洪还是能镇住场子,这番话让那诸葛际盛不再言语。
“这不是血气之争,不能推着孔东堂跟天王治政相对。我等既奉三贤,就该求得孔东堂支持,让孔东堂也倡三贤,再以三贤所释儒理,激荡英华民心。天王最重民心,一国之民所尊,也该是他所尊!”
这新立的三贤书院,背后就是早前舆论之战中兴起的《士林》。因为尊奉黄顾王,虽书院还未落成,却已吸聚了众多读书人,甚至包括尚书厅诸多官员,隐隐跟倡导天主道的白城书院分庭抗礼。
“黄王顾倡的是虚君,真要借着孔尚任来英华推波助澜,不知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波……”
翰林院编修郑燮也在聚会之列,但他心中却闪着这样的思绪,之前在青浦迎接李肆时,他就已经感觉到了李肆所掌握的人心,李肆会任由治下再起人心风波么?
未来的大局来引诱他。这个女子,深知”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条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就让她去胤禛身边鼓捣吧,嗯,应该是没问题的了,就是还需要再补上一个人,毕竟她本人是不可信的。
想清楚了关节,李肆招来罗堂远,一番布置不提,罗堂远却提到了另外一件事。
“孔尚任在潮州雇船,要直奔新会?”
听到这消息,李肆沉吟,心绪从刚才面对茹喜时那股诸事全盘掌握骤然退潮,他隐隐感觉,自己对此人来意的判断,似乎太过草率了些。
“不止读书人,很多官员都准备去新会迎接孔尚任,于大哥已经直奔新会,要亲自调度监控之事,我也在担心,那家伙是不是要闹出什么大动静,于哥和我都建议……”
罗堂远比划了个砍头的手势,这是很多人的心声,而且已不止一次表露。
李肆冷冷看住罗堂远,这小子赶紧低下了头。
“于汉翼越来越像锦衣卫,你是不是想当东厂督公啊?”
这事本就不该军情处管,李肆话说得有点重,罗堂远赶紧伏地请罪,同时心中大叫,于黑衣真是越来越狡诈了,走前让自己在天王面前多说一句。这下可好,被天王数落了,东厂督公……那不就是太监么?
孔尚任可不能随便杀,不管内里如何,至少人家表面上是来投奔英华的,这对英华也是有利的,李肆最鄙视的就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只要觉得对方有害就举刀的行为,那是极端的怯懦。
“他能有什么危害?至多不过是举着孔家店的牌子,重新招呼起一帮读书人,想要再行独尊儒术之事。若是一年前他来,我还真的要害怕,可现在已是时过境迁,老调重弹,大家早没兴趣了。”
管着中书厅的苏文采和管着尚书厅的李朱绶也来了,说的还是孔尚任这事,李肆这么回答道,让两人稍稍松了口气。
“可孔尚任南来,尚书厅很多官员都串联而起,三贤书院声势大噪,难保不轨之徒借机生事。”
李朱绶还是忧心不已,他对眼下形势非常敏感,这也是正常的。眼见英华大胜,这一国已到称帝门槛,他这宰相即将名副其实,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他当作要紧大事。
“三贤书院我知道,可屈明洪和屈承朔父子居首,的确有些奇怪……”
听到这对父子的名字,李肆皱眉,之前上表劝进,正是这对父子提出了最能融汇各方人心的方案,看得出他们的拥护之心也是最坚定的。
接着李肆笑了:“有时候只是方向分歧,并不一定要将异见之人当作政敌,再说了,他们挖一个大坑,不定是在我早已挖好的一个大坑上忙活。”
广州东关,黄埔之北,一座朴素庭院正在撤除脚手架,已大致装修停当的主厅外,照壁遮布刚刚揭去,这是副琉璃拼画,三个傲立儒生凌云沧海,气度非凡,照壁上方写着一行字:“三贤济三世”。
“梨州、亭林和船山先生也有不同识见,大家该求同存异,共谋大局为好……”
照壁前,一群人正纷纷攘攘吵闹着,既有红袍官员,也有儒衫布衣。争到热闹处,一人高声喊道。
此人红袍长须,年近五旬,正是天王府尚书厅礼科郎中屈明洪。科举之事,他是协助汤右曾主持之人,更是屈大均之子,名望颇高,这一声喊,众人终于平静下来,也由此而知,照壁上的三人,正是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孔东堂来英华,三贤书院该以一个声音发话,有什么相争细节,诸位最好先弃在一边,就如英华诸人应上满清之事一般,大家终需同仇敌忾。”
屈明洪说得稳重,众人都纷纷点头。
“还能有什么声音?孔东堂乃孔圣之后,我等读书人,自是要以其为儒教旗帜,卫儒争位!这英华,不能让邪魔外道霸持国政,惑乱人心!”
却还是有人不甘,扬声叫唤着,这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子,带着明显的福建口音。
“诸葛际盛,你是要学东林党,只为党争,不为国利么?”
另一人叱喝道,正是屈明宏的儿子,刑科主事屈承朔。
“东林党何耻!?何错!?不媚君不事权贵,争的是为国为民!三贤之倡,不正是东林遗风么!?”
诸葛际盛毫不示弱,甚至还语讽屈承朔是谄媚小人。
“诸位!我等皆读圣贤书,尊孔圣人,这点是没差的!如今英华胜国,这一国已是诸民之国,就该以权变之心,以天下舆论,循正道兴儒。天王虽不再尊儒,但也没有毁儒,诸事自有规矩,人心已定。若是我等另起波澜,怕不是利国利民,而是在祸国殃民!因此……”
屈明洪还是能镇住场子,这番话让那诸葛际盛不再言语。
“这不是血气之争,不能推着孔东堂跟天王治政相对。我等既奉三贤,就该求得孔东堂支持,让孔东堂也倡三贤,再以三贤所释儒理,激荡英华民心。天王最重民心,一国之民所尊,也该是他所尊!”
这新立的三贤书院,背后就是早前舆论之战中兴起的《士林》。因为尊奉黄顾王,虽书院还未落成,却已吸聚了众多读书人,甚至包括尚书厅诸多官员,隐隐跟倡导天主道的白城书院分庭抗礼。
“黄王顾倡的是虚君,真要借着孔尚任来英华推波助澜,不知又是一番怎样的风波……”
翰林院编修郑燮也在聚会之列,但他心中却闪着这样的思绪,之前在青浦迎接李肆时,他就已经感觉到了李肆所掌握的人心,李肆会任由治下再起人心风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