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落,至于高射机枪、并列机枪这些常规的东西,都没什么好说的。 值得一提的是,草原拖拉机厂的人自己讨论后,取消了航向机枪,原因很简单,影响防护,用处还不大。
特别是已经在规划步兵战车随坦克突击之后,这个东西就更是没什么用了。
硬火力之后,就是观瞄方面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日后“战场态势感知”这种时髦说法。
毫无疑问高振东很久前提出的不随炮动,独立的潜望镜式观瞄是不会改的,这东西好处太多了。
至于激光测距仪,高振东没提,这个时候,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还没造出来呢。
在他看来,现在能实现的各种测距手段中,对坦克来说,除了激光测距,其他都不行,激光测距仪恰好是日后二代坦克相关子项研制过程中,没出啥问题的装备之一,虽然出来得略晚,但是是跟上国际步伐的,自己就不多嘴了。
由此可见,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话,我们可不比别人差。哪怕是在科研实力最落后的那段时间,激光技术,也是我们比较拿得出手的一项。
但是观瞄可不止这一点,双稳不用多说,一定会上的,至于用哪一种,待何总那儿的双稳初步方案出来了再定。
但是夜战用什么,是有分歧的。
是上红外大灯,还是微光夜视仪,一开始没有达成统一。
红外大灯缺点很明显,效果差,目标明显,优点嘛,也很明显,那就是技术简单,基本完全掌握,没有技术风险。
实际上据高振东所知,后来的二代坦克,用的还是这玩意。
而微光夜视仪嘛,效果好,缺点也有,但是比起红外大灯来说,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但是有一个缺点没有办法,高情商来说是技术不成熟,低情商来说是搞不懂。
高振东手上有线扫红外热像仪,但是现在他没法提出来,他还暂时确定不了这东西实用化的进程,总不能靠他在系统里重复提取吧,那可就真是要出问题了。
最终,大家商量之下,确定微光夜视仪作为规划目标,红外大灯做备份,没办法,条件有限。
到了防护这里,就一马平川了,没什么好说的,用关总的话来说:“我这里就好办了,高总师基本上把事情都干完了,我就是调优,但是基本的东西不会变了。”
车体采用592装甲钢作为基甲,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暂时不上,等到明确威胁增大后,再考虑加挂爆反。
炮塔采用592装甲钢焊接,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同上。
至于593铸造装甲钢,就用在5DL上面了,新坦克不用了。
软防护方面,装备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热烟雾发生器、烟幕弹发射器。
并装备集体三防系统,这个是唯一高振东没有帮忙的地方,但是这也是日后长期没解决的问题。
这样看来,我还挺重要?高振东想道。
对于这套方案,高振东只提了一个建议:炮塔顶甲上,要预留加装爆反装甲的螺栓接口。
这个建议大家都有点奇怪,那地方一般来说根本打不着埃
高振东笑道:“正因为一般根本打不着,所以大家的天灵盖上都是没做防护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没准什么时候就有敌人看上这处弱点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一开始就考虑的话,防护面积和防护部位都能得到最大化的优化,这可比出了危胁临时加装要强多了。”
关总一听,连连点头:“这个问题还真有可能发生,那么明显的弱点大家不可能看不到,这和后方不同,我们在突击的时候,后方相对是难打一点的,但是顶甲没准就有办法。”
罗总笑道:“还是高总师看得长远,这个反正不费事,留下,留下。”
车体这块,高振东就没有多说了,这一块他的经验不太足,对于车体要多重多宽多高多长,单位压力多大,还得是实际搞这个东西的人才明白,最后定下来的指标和后来的二代坦克大差不差。
车体总体布局还是4人车组,草原拖拉机厂比后来的使用方要保守一些,使用方是正儿八经把自动装弹机给提出来并纳入规划的。然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搞成。
发动机后置也是没有疑问的,就没有哪个正儿八经的装甲大国是把主战坦克的发动机放在前面的,实际上对于防护并没有什么暖用。
当然,也不是没有,有些菜鸡互啄的地方,就不讲究这个逻辑了,实际上发动机前置,多半是搞不定防护的权宜之计。
体型、火力、防护都定了,剩下就是机动。
机动指标是现成的,比如最大速度、越野速度、最大行程这些,基本上比上一代略有增加就行,草原拖拉机厂并没有太激进。
传动、悬挂和行走方面,草原钢铁厂还是激进了一把的,三液!行星变速箱!都上!
其实也不能叫激进,毕竟三液这东西吧,看起来是不难的,液压设备这东西,难的不是原理,同样,行星变速箱也就是一堆齿轮嘛。
对此高振东没有意见,反正要是真搞不出来,换回扭杆悬挂加液力减震也挺快的,这两个东西是现成的,替代行星变速箱的离合器变速箱技术也基本成熟。
再说了,有自己这只小蝴蝶,没准以前搞不出来的东西就搞出来了呢。
到了发动机,就有那么一点问题了。
新坦克指标上去了,重量肯定也是要上去的,重量上去了,发动机功率就得上去,但是现在的技术能力吧,发动机功率上去了,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就得上去,总之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加了还不一定能做出来。
虽然这是规划和预研,有时间去做新发动机的研究,可是发动机那边的人还是觉得没多大把握。
这很正常,别说现在了,就是几十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动机这东西,是困扰基本全国各行各业的顽症,不止军用,民用也是,不止陆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是。
(本章完)
落,至于高射机枪、并列机枪这些常规的东西,都没什么好说的。 值得一提的是,草原拖拉机厂的人自己讨论后,取消了航向机枪,原因很简单,影响防护,用处还不大。
特别是已经在规划步兵战车随坦克突击之后,这个东西就更是没什么用了。
硬火力之后,就是观瞄方面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日后“战场态势感知”这种时髦说法。
毫无疑问高振东很久前提出的不随炮动,独立的潜望镜式观瞄是不会改的,这东西好处太多了。
至于激光测距仪,高振东没提,这个时候,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还没造出来呢。
在他看来,现在能实现的各种测距手段中,对坦克来说,除了激光测距,其他都不行,激光测距仪恰好是日后二代坦克相关子项研制过程中,没出啥问题的装备之一,虽然出来得略晚,但是是跟上国际步伐的,自己就不多嘴了。
由此可见,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的话,我们可不比别人差。哪怕是在科研实力最落后的那段时间,激光技术,也是我们比较拿得出手的一项。
但是观瞄可不止这一点,双稳不用多说,一定会上的,至于用哪一种,待何总那儿的双稳初步方案出来了再定。
但是夜战用什么,是有分歧的。
是上红外大灯,还是微光夜视仪,一开始没有达成统一。
红外大灯缺点很明显,效果差,目标明显,优点嘛,也很明显,那就是技术简单,基本完全掌握,没有技术风险。
实际上据高振东所知,后来的二代坦克,用的还是这玩意。
而微光夜视仪嘛,效果好,缺点也有,但是比起红外大灯来说,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但是有一个缺点没有办法,高情商来说是技术不成熟,低情商来说是搞不懂。
高振东手上有线扫红外热像仪,但是现在他没法提出来,他还暂时确定不了这东西实用化的进程,总不能靠他在系统里重复提取吧,那可就真是要出问题了。
最终,大家商量之下,确定微光夜视仪作为规划目标,红外大灯做备份,没办法,条件有限。
到了防护这里,就一马平川了,没什么好说的,用关总的话来说:“我这里就好办了,高总师基本上把事情都干完了,我就是调优,但是基本的东西不会变了。”
车体采用592装甲钢作为基甲,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暂时不上,等到明确威胁增大后,再考虑加挂爆反。
炮塔采用592装甲钢焊接,外挂复合装甲块作为主装甲,爆反同上。
至于593铸造装甲钢,就用在5DL上面了,新坦克不用了。
软防护方面,装备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热烟雾发生器、烟幕弹发射器。
并装备集体三防系统,这个是唯一高振东没有帮忙的地方,但是这也是日后长期没解决的问题。
这样看来,我还挺重要?高振东想道。
对于这套方案,高振东只提了一个建议:炮塔顶甲上,要预留加装爆反装甲的螺栓接口。
这个建议大家都有点奇怪,那地方一般来说根本打不着埃
高振东笑道:“正因为一般根本打不着,所以大家的天灵盖上都是没做防护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没准什么时候就有敌人看上这处弱点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一开始就考虑的话,防护面积和防护部位都能得到最大化的优化,这可比出了危胁临时加装要强多了。”
关总一听,连连点头:“这个问题还真有可能发生,那么明显的弱点大家不可能看不到,这和后方不同,我们在突击的时候,后方相对是难打一点的,但是顶甲没准就有办法。”
罗总笑道:“还是高总师看得长远,这个反正不费事,留下,留下。”
车体这块,高振东就没有多说了,这一块他的经验不太足,对于车体要多重多宽多高多长,单位压力多大,还得是实际搞这个东西的人才明白,最后定下来的指标和后来的二代坦克大差不差。
车体总体布局还是4人车组,草原拖拉机厂比后来的使用方要保守一些,使用方是正儿八经把自动装弹机给提出来并纳入规划的。然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没搞成。
发动机后置也是没有疑问的,就没有哪个正儿八经的装甲大国是把主战坦克的发动机放在前面的,实际上对于防护并没有什么暖用。
当然,也不是没有,有些菜鸡互啄的地方,就不讲究这个逻辑了,实际上发动机前置,多半是搞不定防护的权宜之计。
体型、火力、防护都定了,剩下就是机动。
机动指标是现成的,比如最大速度、越野速度、最大行程这些,基本上比上一代略有增加就行,草原拖拉机厂并没有太激进。
传动、悬挂和行走方面,草原钢铁厂还是激进了一把的,三液!行星变速箱!都上!
其实也不能叫激进,毕竟三液这东西吧,看起来是不难的,液压设备这东西,难的不是原理,同样,行星变速箱也就是一堆齿轮嘛。
对此高振东没有意见,反正要是真搞不出来,换回扭杆悬挂加液力减震也挺快的,这两个东西是现成的,替代行星变速箱的离合器变速箱技术也基本成熟。
再说了,有自己这只小蝴蝶,没准以前搞不出来的东西就搞出来了呢。
到了发动机,就有那么一点问题了。
新坦克指标上去了,重量肯定也是要上去的,重量上去了,发动机功率就得上去,但是现在的技术能力吧,发动机功率上去了,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就得上去,总之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加了还不一定能做出来。
虽然这是规划和预研,有时间去做新发动机的研究,可是发动机那边的人还是觉得没多大把握。
这很正常,别说现在了,就是几十年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动机这东西,是困扰基本全国各行各业的顽症,不止军用,民用也是,不止陆地上跑的,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