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崇祯窃听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都是一件大事。对他们来说,要是能不出宫,当然是最好不出宫了。
不过如今皇帝金口已开,他也不敢违背,便答应一声,紧急吩咐下去,为皇帝出宫做准备。
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便微服出宫,在同为便衣的锦衣卫护卫之下,开始在京师大街上逛了起来。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曾微服出宫,查看过民情。那个时候,建虏还在京畿之地肆虐,街头上冷清,还有难民什么的,可以说,传说中大明京师之繁华,实在让他有点失望。
不过这一次,崇祯皇帝出宫之后,便发现所见所闻,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了。
年关将近,大明的大街小巷上,全都是人,嗯,大部分所见,都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随处可见。
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也都是张灯结彩,一看就有年节气氛,伙计们在吆喝着,天南地北的货物,都能见到。
崇祯皇帝注意到,稍微有些门面的府邸,都会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一响,便有一群小孩子闻声而至,嘻嘻哈哈地好不热闹!
……
对于这些情况,崇祯皇帝看得很欣慰。大明就应该是这样的民情,要是像以前那样,做皇帝就太失职了。
看到皇帝的眉目之间,都是带着笑意,在边上伺候的方正化便带着笑容恭维道:“老爷,史书所载之盛世场景,也不过如此也!”
对于这个马屁,崇祯皇帝欣然接受,不过表面上,却是淡淡地说道:“还是和老爷我想着有差距啊!你且看,大部分百姓还穿不起绫罗绸缎!”
“……”方正化和周围的锦衣卫护卫一听,顿时无语,心中纷纷想着,皇上,你是要所有百姓都穿绫罗绸缎,这怎么可能?
心中如此想着,却没人会傻到扫皇帝的兴致,自然不敢当面否认,反而敷衍着,连连称是。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也看出来了,不过他没在意。绝大部分百姓都穿上绫罗绸缎,又有什么稀奇的呢?只要生产力提高了,物质丰富了,老百姓有钱了,穿个绫罗绸缎又算什么!
这么想着,他顺步就往前走着,继续看着眼前喜气洋洋的一幕。有些街头上,还有表演杂耍什么的,他也会驻足观看一会,觉得不错的,自然给出赏钱,出手大方,往往又引来一阵注目。
看完了一处耍猴的,又享受了一阵有钱人的感觉之后,他刚转身离开,准备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忽然有人拦在了他面前。边上扮成家丁的锦衣卫一见,立刻上前拦住。
“这位老爷,我乃西方神下使者,看贵人来年似有破财之兆,特来化解一二。”
崇祯皇帝闻声一看,只见一个明人,做西方传教士打扮,正一脸严肃地盯着他看,顿时就愣了下。如果在后世,这很常见,不过在这大明朝,还是有点稀罕的。
这人所说这话,有点危言耸听,不过要是换成一般有钱人的话,听到这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会问上一问,了解下情况。如此一来,便达到了这人说这种话的目的了。
对于这种伎俩,崇祯皇帝心中有数,不由得冷笑一下,你知道朕是谁么,也敢忽悠到朕的头上来?
不过此时,他的心情不错,也不想理这种人,抬腿便走,准备继续去看下一处。
那人一见崇祯皇帝不理他,顿时就急了。按照他们传教的惯例,一般都是先向官吏,富户下手。
官吏那边,这人还不够格,不过富户么,就可以碰碰运气了。
此时看到盯了多时的大肥羊似乎没兴趣,要走,就连忙提高了一点声音说道:“这位施主,点石成金之术,可有兴趣?”
点石成金之术?崇祯皇帝一听,便站住了脚步,转头看向那人,心中想着,你忽悠谁呢,竟然敢说点石成金,信不信朕做过的化学实验,比你们所有人加起来的都要多!
看到崇祯皇帝站住身子,那人不由得一喜。看来有钱人果然是对来钱感兴趣。于是,他连忙抓住机会,立刻化为神秘的表情,试图靠近崇祯皇帝,不过还是被便衣锦衣卫拦了下来,就只好远远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位施主,我们西方神的点石成金之术,那可是出了名的,如果你诚心,有神使大人考核可以入教的话,便可传授点石成金之术也!”
不出所料,危言耸听,又或者夸张利诱,都是为了这拉人入教。
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百姓还多是信佛道,其中大明皇帝,多是信道教,最为有名的,自然是想长生的嘉靖皇帝了,整天在宫里修炼。
这个西方教的,崇祯皇帝也想起来,那个传教士汤若望千方百计的靠近原本的崇祯皇帝,用西洋玩意为敲门砖,最终被封了一个钦天监的官,替大明在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并且替大明铸造过火炮,并以此功劳,还奏请原来的崇祯皇帝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教堂悬挂。
想起这个,崇祯皇帝就有点不喜了。他的眼光,当然不像大明的人,只局限于看到的东西。而是根据后世的记载,知道这个时代的西方传教士,更多的是西夷扩张的一种,精神上的扩张,和西夷的火枪火炮殖民相结合。
对世界有贡献么?是有,比如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但是,更多的,是带去了血与火!哪怕是在大明,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只是被大明给打趴下了,不敢再用强而已。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便皱了下眉头,心中不喜,转身便走,让那人非常地失望。感觉这些年来,大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传教大事就越来越难了,如此一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学到那点石成金之术呢?
崇祯皇帝才不管呢,继续逛了一会,忽然,方正化靠近他,低声奏道:“老爷,有熟人过来了。”
妙书屋
都是一件大事。对他们来说,要是能不出宫,当然是最好不出宫了。
不过如今皇帝金口已开,他也不敢违背,便答应一声,紧急吩咐下去,为皇帝出宫做准备。
没过多久,崇祯皇帝便微服出宫,在同为便衣的锦衣卫护卫之下,开始在京师大街上逛了起来。
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曾微服出宫,查看过民情。那个时候,建虏还在京畿之地肆虐,街头上冷清,还有难民什么的,可以说,传说中大明京师之繁华,实在让他有点失望。
不过这一次,崇祯皇帝出宫之后,便发现所见所闻,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了。
年关将近,大明的大街小巷上,全都是人,嗯,大部分所见,都是喜气洋洋,欢声笑语,随处可见。
不少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也都是张灯结彩,一看就有年节气氛,伙计们在吆喝着,天南地北的货物,都能见到。
崇祯皇帝注意到,稍微有些门面的府邸,都会燃放爆竹,噼里啪啦的声音一响,便有一群小孩子闻声而至,嘻嘻哈哈地好不热闹!
……
对于这些情况,崇祯皇帝看得很欣慰。大明就应该是这样的民情,要是像以前那样,做皇帝就太失职了。
看到皇帝的眉目之间,都是带着笑意,在边上伺候的方正化便带着笑容恭维道:“老爷,史书所载之盛世场景,也不过如此也!”
对于这个马屁,崇祯皇帝欣然接受,不过表面上,却是淡淡地说道:“还是和老爷我想着有差距啊!你且看,大部分百姓还穿不起绫罗绸缎!”
“……”方正化和周围的锦衣卫护卫一听,顿时无语,心中纷纷想着,皇上,你是要所有百姓都穿绫罗绸缎,这怎么可能?
心中如此想着,却没人会傻到扫皇帝的兴致,自然不敢当面否认,反而敷衍着,连连称是。
对于这个,崇祯皇帝也看出来了,不过他没在意。绝大部分百姓都穿上绫罗绸缎,又有什么稀奇的呢?只要生产力提高了,物质丰富了,老百姓有钱了,穿个绫罗绸缎又算什么!
这么想着,他顺步就往前走着,继续看着眼前喜气洋洋的一幕。有些街头上,还有表演杂耍什么的,他也会驻足观看一会,觉得不错的,自然给出赏钱,出手大方,往往又引来一阵注目。
看完了一处耍猴的,又享受了一阵有钱人的感觉之后,他刚转身离开,准备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忽然有人拦在了他面前。边上扮成家丁的锦衣卫一见,立刻上前拦住。
“这位老爷,我乃西方神下使者,看贵人来年似有破财之兆,特来化解一二。”
崇祯皇帝闻声一看,只见一个明人,做西方传教士打扮,正一脸严肃地盯着他看,顿时就愣了下。如果在后世,这很常见,不过在这大明朝,还是有点稀罕的。
这人所说这话,有点危言耸听,不过要是换成一般有钱人的话,听到这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会问上一问,了解下情况。如此一来,便达到了这人说这种话的目的了。
对于这种伎俩,崇祯皇帝心中有数,不由得冷笑一下,你知道朕是谁么,也敢忽悠到朕的头上来?
不过此时,他的心情不错,也不想理这种人,抬腿便走,准备继续去看下一处。
那人一见崇祯皇帝不理他,顿时就急了。按照他们传教的惯例,一般都是先向官吏,富户下手。
官吏那边,这人还不够格,不过富户么,就可以碰碰运气了。
此时看到盯了多时的大肥羊似乎没兴趣,要走,就连忙提高了一点声音说道:“这位施主,点石成金之术,可有兴趣?”
点石成金之术?崇祯皇帝一听,便站住了脚步,转头看向那人,心中想着,你忽悠谁呢,竟然敢说点石成金,信不信朕做过的化学实验,比你们所有人加起来的都要多!
看到崇祯皇帝站住身子,那人不由得一喜。看来有钱人果然是对来钱感兴趣。于是,他连忙抓住机会,立刻化为神秘的表情,试图靠近崇祯皇帝,不过还是被便衣锦衣卫拦了下来,就只好远远地对崇祯皇帝说道:“这位施主,我们西方神的点石成金之术,那可是出了名的,如果你诚心,有神使大人考核可以入教的话,便可传授点石成金之术也!”
不出所料,危言耸听,又或者夸张利诱,都是为了这拉人入教。
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百姓还多是信佛道,其中大明皇帝,多是信道教,最为有名的,自然是想长生的嘉靖皇帝了,整天在宫里修炼。
这个西方教的,崇祯皇帝也想起来,那个传教士汤若望千方百计的靠近原本的崇祯皇帝,用西洋玩意为敲门砖,最终被封了一个钦天监的官,替大明在译著历书,推步天文,制作仪器。并且替大明铸造过火炮,并以此功劳,还奏请原来的崇祯皇帝赐“钦褒天学”四字,制匾分送各地教堂悬挂。
想起这个,崇祯皇帝就有点不喜了。他的眼光,当然不像大明的人,只局限于看到的东西。而是根据后世的记载,知道这个时代的西方传教士,更多的是西夷扩张的一种,精神上的扩张,和西夷的火枪火炮殖民相结合。
对世界有贡献么?是有,比如传播西方的科学文化,但是,更多的,是带去了血与火!哪怕是在大明,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此,只是被大明给打趴下了,不敢再用强而已。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便皱了下眉头,心中不喜,转身便走,让那人非常地失望。感觉这些年来,大明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这传教大事就越来越难了,如此一来,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学到那点石成金之术呢?
崇祯皇帝才不管呢,继续逛了一会,忽然,方正化靠近他,低声奏道:“老爷,有熟人过来了。”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