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一个人的明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谓平贼将军,是一个将军的称号。大明的军事体系非常复杂,有平时日常管理的卫所体系,从下到上依次是卫指挥使,统帅一省卫所的都指挥使,到中央的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大明几乎所有的军官的军籍都挂在卫所体系里,例如左良玉的本官就是都督佥事,属于都督府的三把手。
太祖、成祖时期,国力军力鼎盛,时常命令大将统军征战四方,于是就有了征戍体系。都督府里的公候大将授命为“征虏大将军、左副将军、右副将军”等将军称号,从卫所抽调部队统军出征。例如太祖时徐达统军北伐,徐达任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同时为了配合徐达常遇春大军,又遣邓愈为征南将军从襄阳北上配合作战。与此同时,太祖皇帝还派遣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由福建海道入广东,等等。
同样是统帅大军作战,有大将军、征东征西征南等不同的将军号,高下之分一目了然。而这些将军只是临时差遣并不常任,将领出征,皇帝赐予将军印信,征伐结束回朝要缴还印信。徐达结束北伐任务还朝,征虏大将军也就结束了,直到下一次战争的来临。
进入明朝中叶之后,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大明主要的战争形态成为与蒙古、南蛮、倭寇等边境地区的中小规模战斗,几乎很少在需要委派大将军、征南将军之类的将领统军出阵,反而只是需要将领常驻边境,贼寇来掠袭时快速反应加以抵抗打击。因此原有的卫所军制已经不能满足边防需要,大明逐渐发展出营兵制的兵制,即主要从卫所中抽调精锐士卒组成常备机动部队驻防边境,由总兵官统领,一直相沿至今。
但是随着明末战事频仍,朝廷设置总兵越来越多,总兵官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总兵与总兵又差别很大。例如辽东总兵,麾下有副总兵一人、参将五人、游击将军五人,其他守备、备御无数,辽东不设布政司,由总兵官充任都指挥使统帅整个辽东都司,李成梁任总兵时可以说是整个辽东地区土霸王,麾下仅仅家丁都有数千人之多。即使现任的辽东总兵祖大寿,虽然因为辽东陷落而含金量大损,但是麾下依然有祖家军近两万人。
而相形之下,左良玉这个援剿总兵也是总兵,却不过是个临时差遣,麾下部队总数不过三千;曾经号称大明第一良将的曹文诏职务是临洮总兵官,可是却只能统帅三千人作战,结果陷入二十万流寇重围之中,战死疆场。
那么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总兵是否佩将军印,佩将军印者,即视为朝廷正式任命的大将,而没有佩将军印者,就被认为只是临时差遣或者不重要的边镇。所以,同样为总兵,祖大寿佩征辽前锋将军印充任辽东总兵,被视为大明柱石;而他左良玉奋战数年百战辛劳,援剿总兵只被视为老军,总督、巡抚乃至兵备道都能随意指挥。
随着总兵数量的增多,在同一战场上可能集结数名总兵,这时候,大家约定俗成的认为佩印总兵高于不佩印总兵,临战可以指挥不佩印总兵。
所以,当刘重元拿出平贼将军印以及增加发饷军额数量两大诱饵之后,左良玉终于动心,下定决心完成此次任务。
因此接下来两天,左良玉和刘重元躲在书房内,详细的讨论了此次行动的方略。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左良玉才真正认识到刘重元的可怕。
发挥在职方司的经验,刘重元早已命令麾下参军幕僚,通过各种方式秘密的绘制了谷城及其周边地区详细的地图,并依比例制作了精细的沙盘模型,当左良玉看到栩栩如生的沙盘,山川河流恍若亲至,张献忠所部详细的军事部署有如透明,显然这位年轻的总理大人对这次的行动不是一拍脑袋而已,而是思虑周全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前,左良玉不懂什么叫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看到这幅沙盘,他才真正明白,才平生第一次深深地折服。
回到眼前,左良玉领取军令之后,大步走出屋外,院子里,左军几员大将副总兵金声桓、参将卢光祖、李国英、刘世昌、夏国基以及游击、都司二十多人,将小院挤得严严实实。
“诸位,此战我三千之众深入张贼巢穴,若不能一往无前的奋战,定然死无葬身之地。此战良玉要冲在第一个,我儿梦庚跟在我身后,尔等若还顾念良玉的一丝情分,自当奋勇冲杀,以擒拿张贼为要!”左良玉刷的拔出佩剑,割破手掌,反手涂抹在脸上。
“... -->>
所谓平贼将军,是一个将军的称号。大明的军事体系非常复杂,有平时日常管理的卫所体系,从下到上依次是卫指挥使,统帅一省卫所的都指挥使,到中央的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大明几乎所有的军官的军籍都挂在卫所体系里,例如左良玉的本官就是都督佥事,属于都督府的三把手。
太祖、成祖时期,国力军力鼎盛,时常命令大将统军征战四方,于是就有了征戍体系。都督府里的公候大将授命为“征虏大将军、左副将军、右副将军”等将军称号,从卫所抽调部队统军出征。例如太祖时徐达统军北伐,徐达任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同时为了配合徐达常遇春大军,又遣邓愈为征南将军从襄阳北上配合作战。与此同时,太祖皇帝还派遣廖永忠为征南将军,朱亮祖为副将军,由福建海道入广东,等等。
同样是统帅大军作战,有大将军、征东征西征南等不同的将军号,高下之分一目了然。而这些将军只是临时差遣并不常任,将领出征,皇帝赐予将军印信,征伐结束回朝要缴还印信。徐达结束北伐任务还朝,征虏大将军也就结束了,直到下一次战争的来临。
进入明朝中叶之后,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大明主要的战争形态成为与蒙古、南蛮、倭寇等边境地区的中小规模战斗,几乎很少在需要委派大将军、征南将军之类的将领统军出阵,反而只是需要将领常驻边境,贼寇来掠袭时快速反应加以抵抗打击。因此原有的卫所军制已经不能满足边防需要,大明逐渐发展出营兵制的兵制,即主要从卫所中抽调精锐士卒组成常备机动部队驻防边境,由总兵官统领,一直相沿至今。
但是随着明末战事频仍,朝廷设置总兵越来越多,总兵官的含金量也越来越低,总兵与总兵又差别很大。例如辽东总兵,麾下有副总兵一人、参将五人、游击将军五人,其他守备、备御无数,辽东不设布政司,由总兵官充任都指挥使统帅整个辽东都司,李成梁任总兵时可以说是整个辽东地区土霸王,麾下仅仅家丁都有数千人之多。即使现任的辽东总兵祖大寿,虽然因为辽东陷落而含金量大损,但是麾下依然有祖家军近两万人。
而相形之下,左良玉这个援剿总兵也是总兵,却不过是个临时差遣,麾下部队总数不过三千;曾经号称大明第一良将的曹文诏职务是临洮总兵官,可是却只能统帅三千人作战,结果陷入二十万流寇重围之中,战死疆场。
那么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于总兵是否佩将军印,佩将军印者,即视为朝廷正式任命的大将,而没有佩将军印者,就被认为只是临时差遣或者不重要的边镇。所以,同样为总兵,祖大寿佩征辽前锋将军印充任辽东总兵,被视为大明柱石;而他左良玉奋战数年百战辛劳,援剿总兵只被视为老军,总督、巡抚乃至兵备道都能随意指挥。
随着总兵数量的增多,在同一战场上可能集结数名总兵,这时候,大家约定俗成的认为佩印总兵高于不佩印总兵,临战可以指挥不佩印总兵。
所以,当刘重元拿出平贼将军印以及增加发饷军额数量两大诱饵之后,左良玉终于动心,下定决心完成此次任务。
因此接下来两天,左良玉和刘重元躲在书房内,详细的讨论了此次行动的方略。而随着讨论的深入,左良玉才真正认识到刘重元的可怕。
发挥在职方司的经验,刘重元早已命令麾下参军幕僚,通过各种方式秘密的绘制了谷城及其周边地区详细的地图,并依比例制作了精细的沙盘模型,当左良玉看到栩栩如生的沙盘,山川河流恍若亲至,张献忠所部详细的军事部署有如透明,显然这位年轻的总理大人对这次的行动不是一拍脑袋而已,而是思虑周全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从前,左良玉不懂什么叫做“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看到这幅沙盘,他才真正明白,才平生第一次深深地折服。
回到眼前,左良玉领取军令之后,大步走出屋外,院子里,左军几员大将副总兵金声桓、参将卢光祖、李国英、刘世昌、夏国基以及游击、都司二十多人,将小院挤得严严实实。
“诸位,此战我三千之众深入张贼巢穴,若不能一往无前的奋战,定然死无葬身之地。此战良玉要冲在第一个,我儿梦庚跟在我身后,尔等若还顾念良玉的一丝情分,自当奋勇冲杀,以擒拿张贼为要!”左良玉刷的拔出佩剑,割破手掌,反手涂抹在脸上。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