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明朝锦衣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努尔哈赤征叶赫,取大小屯寨二十余及蒙古游牧畜产。时四方援辽之师大集,恐师老财匮,廷议催辽东经略杨镐进兵。杨镐乃会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等定议,以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
然而这些大事,身在蓟州游击将军赵定坤府邸的季桓之并不知道。
他已经在将军府养伤养了一个多月。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他自诩经常受伤,早就成了“猪皮狗骨”,加上急着去永平探望三姐——信使虽然是假冒的,但是信使带给他的信的确是熊广泰的笔迹不假。而且他肯定,首先没有人知道他这位蓬莱伯二哥会到了永平,其次更没有人会去花那闲工夫模仿熊广泰的字迹骗人——因此季桓之断定,二哥的确着急叫自己过去,只不过真正的信使早就在路上遇害,被湖广潇湘社的人冒替了。
想到湖广潇湘社——
湖广……咦,那不是二哥的老家吗?
季桓之仔细思考:二哥是湖广江夏人不假,但他从不拉帮结派——当年北镇抚司十三太保里的小集团姑且不算数,也不加入某个党派。而其他湖广出身的官吏,多属于楚党,归属在户科给事中官应震【*】的麾下。
季桓之忽然想明白了,去年九月的时候,因为辽师军饷匮乏,有司请发各省税银,不理。所以援引征倭、征播的例子,诏加天下田赋每亩三厘五毫。而这显然就损害了以楚党、齐党【**】等派系官吏为代表的大地主的利益。
由于历经二十多年风雨,季桓之早就明白,江湖上的势力不可能与官僚势力毫无瓜葛,否则就如空中楼阁,根基虚浮,难以长久。而这个潇湘社既然是湖广的社团,其利益自然与楚党紧密相连。潇湘社尽管名义上是商会,但富户不可能没有田产,朝廷加征田赋,他们一定十分不满,所以必定会想方设法地将损失的利益捞回来,并同时狠狠地给另外几个党派摆上一道。
然而季桓之感到很是无辜:他们党争,关老子屁事!
但猛然间,季桓之就懂了——
他是浙江义乌人,在别人眼里,他是和内阁首辅方从哲一伙的浙党!
“妈的,我真是冤呐!”季桓之不由得叫屈,他在京师负责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视方从哲,结果别人竟然会因为他经常在方阁老府邸周围闲晃,就认定他是和方从哲关系密切的浙党成员!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东林党的人会那么厌恶自己。在别人眼里,他这个左都督就是个替浙党监视其他党派官吏的特务头子,尽管他麾下锦衣卫们的监视不仅限于某一个派系。
难怪自己的名声会越来越臭,因为话语权总是掌握在这帮喜欢打嘴炮的文人手里,他们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你说功绩?援朝鲜、使日本、平天极……等等,不存在的!没有!季桓之就是个罪大恶极、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想明白这些,季桓之倒产生了一种对方首辅的感激之情。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阁老,三言两语就能引导皇帝的想法,明明被他派人日夜监视,却从未说过他的一句坏话,真是个厚道人呐!
季桓之弄清楚一系列事情的缘由后,王嫽正带着丫鬟给他送早茶来了。
过去可以叫王娘子,现在得叫赵夫人了,季桓之感慨世事无常,用了早点,对王嫽道谢:“赵夫人,季某在此养伤多日,对夫人和赵将军十分感激。但恐怕要以后才能报答这份人情——”
“怎么,季大人要走?”
“正是,”季桓之道,“我本来就是有要事在身,如今在赵府滞留月余,就怕已经耽误了。”
“既然都已经耽误了,还何必在乎多留几日?”
“可……”
王嫽又含笑道:“季大人不必担心,早在您刚刚醒来时,说了要去永平办理要务。奴家也担心季大人耽误了公事,所以已经请夫君代为通知,告诉了京师方面,季大人因公受伤的事。”
“什么!”季桓之被吓得不轻:“您让赵将军告诉了朝廷我出事的事?”
“怎么,难道不妥当吗?”王嫽显得很诧异。
“妥当、妥当……”季桓之努力平复下心情,又问:“那朝廷怎么说?”
“知道了。”
“什么?”
“朝廷说‘知道了’。”
“就这三个字?”
王嫽摇摇头,一摊手说:“没了。”
季桓之怔了片刻,心中暗想:糟糕,他们不会派人去了永平吧?不行,我得赶紧去一趟,瞧个究竟!想罢,他立刻收拾行装,掖好手臼炮,披上软猬甲,挂起佩刀,就要出门。
王嫽叫住他:“季大人这就要走?”
“是啊。”
“你忘了一样东西。”
“什么——”
王嫽返身回屋,稍后捧着一只破旧的香囊出来,对季桓之说:“这个。”
“是这个。”季桓之接过装有鳌心的香囊,脑中闪现着那段惨痛记忆的碎片,他至今仍未能忘怀。就连他都没能释怀,更不用说作为蒋潇潇好姐妹的王嫽了。不论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总之季桓之神情落寞,低着头对王嫽说了句:“对不起。”
“都已经过去的事了,”王嫽劝慰道,“更何况你后来不是也... -->>
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努尔哈赤征叶赫,取大小屯寨二十余及蒙古游牧畜产。时四方援辽之师大集,恐师老财匮,廷议催辽东经略杨镐进兵。杨镐乃会蓟辽总督汪可受、辽东巡抚周永春等定议,以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
然而这些大事,身在蓟州游击将军赵定坤府邸的季桓之并不知道。
他已经在将军府养伤养了一个多月。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他自诩经常受伤,早就成了“猪皮狗骨”,加上急着去永平探望三姐——信使虽然是假冒的,但是信使带给他的信的确是熊广泰的笔迹不假。而且他肯定,首先没有人知道他这位蓬莱伯二哥会到了永平,其次更没有人会去花那闲工夫模仿熊广泰的字迹骗人——因此季桓之断定,二哥的确着急叫自己过去,只不过真正的信使早就在路上遇害,被湖广潇湘社的人冒替了。
想到湖广潇湘社——
湖广……咦,那不是二哥的老家吗?
季桓之仔细思考:二哥是湖广江夏人不假,但他从不拉帮结派——当年北镇抚司十三太保里的小集团姑且不算数,也不加入某个党派。而其他湖广出身的官吏,多属于楚党,归属在户科给事中官应震【*】的麾下。
季桓之忽然想明白了,去年九月的时候,因为辽师军饷匮乏,有司请发各省税银,不理。所以援引征倭、征播的例子,诏加天下田赋每亩三厘五毫。而这显然就损害了以楚党、齐党【**】等派系官吏为代表的大地主的利益。
由于历经二十多年风雨,季桓之早就明白,江湖上的势力不可能与官僚势力毫无瓜葛,否则就如空中楼阁,根基虚浮,难以长久。而这个潇湘社既然是湖广的社团,其利益自然与楚党紧密相连。潇湘社尽管名义上是商会,但富户不可能没有田产,朝廷加征田赋,他们一定十分不满,所以必定会想方设法地将损失的利益捞回来,并同时狠狠地给另外几个党派摆上一道。
然而季桓之感到很是无辜:他们党争,关老子屁事!
但猛然间,季桓之就懂了——
他是浙江义乌人,在别人眼里,他是和内阁首辅方从哲一伙的浙党!
“妈的,我真是冤呐!”季桓之不由得叫屈,他在京师负责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监视方从哲,结果别人竟然会因为他经常在方阁老府邸周围闲晃,就认定他是和方从哲关系密切的浙党成员!
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东林党的人会那么厌恶自己。在别人眼里,他这个左都督就是个替浙党监视其他党派官吏的特务头子,尽管他麾下锦衣卫们的监视不仅限于某一个派系。
难怪自己的名声会越来越臭,因为话语权总是掌握在这帮喜欢打嘴炮的文人手里,他们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你说功绩?援朝鲜、使日本、平天极……等等,不存在的!没有!季桓之就是个罪大恶极、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想明白这些,季桓之倒产生了一种对方首辅的感激之情。这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阁老,三言两语就能引导皇帝的想法,明明被他派人日夜监视,却从未说过他的一句坏话,真是个厚道人呐!
季桓之弄清楚一系列事情的缘由后,王嫽正带着丫鬟给他送早茶来了。
过去可以叫王娘子,现在得叫赵夫人了,季桓之感慨世事无常,用了早点,对王嫽道谢:“赵夫人,季某在此养伤多日,对夫人和赵将军十分感激。但恐怕要以后才能报答这份人情——”
“怎么,季大人要走?”
“正是,”季桓之道,“我本来就是有要事在身,如今在赵府滞留月余,就怕已经耽误了。”
“既然都已经耽误了,还何必在乎多留几日?”
“可……”
王嫽又含笑道:“季大人不必担心,早在您刚刚醒来时,说了要去永平办理要务。奴家也担心季大人耽误了公事,所以已经请夫君代为通知,告诉了京师方面,季大人因公受伤的事。”
“什么!”季桓之被吓得不轻:“您让赵将军告诉了朝廷我出事的事?”
“怎么,难道不妥当吗?”王嫽显得很诧异。
“妥当、妥当……”季桓之努力平复下心情,又问:“那朝廷怎么说?”
“知道了。”
“什么?”
“朝廷说‘知道了’。”
“就这三个字?”
王嫽摇摇头,一摊手说:“没了。”
季桓之怔了片刻,心中暗想:糟糕,他们不会派人去了永平吧?不行,我得赶紧去一趟,瞧个究竟!想罢,他立刻收拾行装,掖好手臼炮,披上软猬甲,挂起佩刀,就要出门。
王嫽叫住他:“季大人这就要走?”
“是啊。”
“你忘了一样东西。”
“什么——”
王嫽返身回屋,稍后捧着一只破旧的香囊出来,对季桓之说:“这个。”
“是这个。”季桓之接过装有鳌心的香囊,脑中闪现着那段惨痛记忆的碎片,他至今仍未能忘怀。就连他都没能释怀,更不用说作为蒋潇潇好姐妹的王嫽了。不论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总之季桓之神情落寞,低着头对王嫽说了句:“对不起。”
“都已经过去的事了,”王嫽劝慰道,“更何况你后来不是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