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西套平原 (2/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桓熙此时早已得到赵俱关于刘阏陋头野心的禀报,他拍着对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
“铁弗匈奴之主,当有德者而为之,真希望看到你能自己拿主意的一天。”
什么叫有德之人,当然是愿意与他桓熙合作之人,才能称得上有德之人。
刘阏陋头倍受鼓舞,其实在部族之中,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只不过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罢了。
桓熙又与刘阏陋头交谈一番,刘阏陋头先行离开,赶回后套平原报信去了。
而桓熙也率领着二万步骑徐徐向北而行,虽说救人如救火,但桓熙得知刘务桓退到了后套平原之后,是真的不着急。 苻雄赶着新年出兵,打了铁弗匈奴一个措手不及,而刘务桓放弃前套平原,退往后套,以空间换时间,终于能够召集部众。
桓熙又何必不顾将士的疲倦,匆匆赶赴战场,且让他们先相互消耗一阵再说。
刘阏陋头回到后套平原的时候,刘务桓已经与苻雄战过两场,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已经退到了后套平原西侧的狼山脚下。
当刘阏陋头向刘务桓说起桓熙的条件,刘务桓勃然大怒:
“这是抢劫!桓熙是在趁人之危!阿弟!你回去告诉他!别以为能够借此要挟我1
刘阏陋头顺着刘务桓的话劝慰道:
“是是是,兄长切莫动怒。”
说着,他话锋一转:
“只是我担心,若是拒绝了桓熙,盼望许久的援兵只怕会在顷刻间化为匪盗,与苻氏瓜分河套,前有狼,后有虎,如此,天下虽大,哪还有我们铁弗匈奴的立足之地。”
刘务桓闻言一惊,他终于冷静下来,可如果答应桓熙的要求,将西套平原交给桓熙驻军控制,也着实让刘务桓咽不下这口气,他道:
“莫非就没有别的法子了?”
刘阏陋头摇头道:
“桓熙心意已决,就算兄长不答应,我想,他也会趁着西套空虚而强占该地。
“兄长,依我之见,是否应当看得更长远些。
“过去伱时常朝贡代国,但拓跋什翼犍分明拥众十余万,却不肯施以援手。
“我们与晋人往来不多,而桓熙却不顾路途遥远,亲率大军来援。
“于情于礼,兄长都该许以厚利才是。
“留有前套、后套,足够我们铁弗部繁衍生息,不妨就将西套交给桓熙。
“正如桓熙所言,苻氏再寇河套,亦可从西套直接发兵救援。
“如果兄长不愿割舍,桓熙又怎么可能屡屡从长安驰援。
“舍一西套,而得一强援,还请兄长三思。”
刘务桓沉吟不语,但实际上,他早已被刘阏陋头说服,他叹息道:
“罢了,你去聚集各部头人,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刘阏陋头一听这话,就知道事情其实已经定了下来,西套平原的头人们大部分还留在部落中,这里基本都是前套、后套的部落头人。
对于他们来说,舍弃西套,换取桓熙的支持,以驱逐入侵的氐人,这根本就是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做出的选择。
毕竟西套平原部落的利益,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如今正是母羊产羔的季节,早早赶走苻雄,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刘务桓之所以让召集各部头人,只是不想自己一个人担起放弃西套的责任。
而事情也正如刘阏陋头所料,前套、后套的头人们尽皆附议,并非小部分西套平原的头人们所能反对。
刘阏陋头再度主动请缨,前往联系正在缓慢北上的晋军,与此同时,苻雄也得知了桓熙出兵救援铁弗匈奴的消息。
“他终究是来了。”
氐军大营,苻雄在帅帐中叹息道。
其实,桓熙出兵并没有出乎苻雄的意料。
他虽然不曾与桓熙打过照面,但也听说了对方的不少传闻,又怎敢掉以轻心。
一旦苻氏夺取河套,便能绕过潼关、蒲坂,沿着黄河溯流而上,直接威胁关中腹地,桓熙又怎么可能坐视他们吞并河套。
但早有预料的同时,难免也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夺取河套的战事能够简单些、顺利些。
苻苌见叔父对于桓熙出兵一事愁眉不展,他道:
“桓熙虽有盛名,但与其交手之人,不过是石苞、王擢、杨初、张重华之流,这些人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年老智昏,或者如张重华,更是初上战场,管不住麾下将士。
“叔父麾下有三万精兵,如今两胜匈奴,士气正盛,即使桓熙北上,又有何惧1
苻苌是苻健的嫡长子。
苻健派他同行,并非是不放心苻雄,而是苻苌善战,更兼智勇,苻健认为有苻苌随军,能够派上大用,助苻雄一臂之力。
苻雄闻言,微微颔首,他道:
“我并非惧怕桓熙,只是不喜欢这突发的变故。
“不过,苌儿不可轻敌,石苞等人虽然愚昧,但桓熙麾下的脱产战兵并非浪得虚名,此战,必将是一番恶战。”
说着,他又笑道:
“当然,若是能在后套平原击溃桓熙的精锐步骑,未尝不能长驱直入,乘胜经由西套入关。”
挑战与机遇并存,苻雄再度迸发了斗志。
而桓熙在得到刘阏陋头的报信后,也终于稍稍加快了行军速度。
途中,刘阏陋头突发奇想,问道:
“既然桓公将在北典农城故址新筑一城,不知可想好了名称?”
桓熙稍作寻思,笑道:
“当地水网密布,犹记阳光之下,波光粼粼,不如称为银川。”
就在桓熙与苻氏的首战即将打响的时候,以洛阳、许昌等地投降东晋的张遇却心生悔意。
究其原因在于,东晋不可能许张遇豫州刺史一职。
毕竟如今的豫州刺史,正是太后的亲娘舅谢尚,也是谢尚代表朝廷与张遇接触,使其纳土来降。
但问题是,张遇投靠东晋,目的是要以江东朝廷作为靠山,从而割据洛阳、许昌等地,如今谢尚想要接管这些地区,张遇又如何愿意放手。
第三章带到,两章三千,一章四千,今晚没有了,明天依旧是一万字。
(本章完)
p; 桓熙此时早已得到赵俱关于刘阏陋头野心的禀报,他拍着对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
“铁弗匈奴之主,当有德者而为之,真希望看到你能自己拿主意的一天。”
什么叫有德之人,当然是愿意与他桓熙合作之人,才能称得上有德之人。
刘阏陋头倍受鼓舞,其实在部族之中,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只不过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罢了。
桓熙又与刘阏陋头交谈一番,刘阏陋头先行离开,赶回后套平原报信去了。
而桓熙也率领着二万步骑徐徐向北而行,虽说救人如救火,但桓熙得知刘务桓退到了后套平原之后,是真的不着急。 苻雄赶着新年出兵,打了铁弗匈奴一个措手不及,而刘务桓放弃前套平原,退往后套,以空间换时间,终于能够召集部众。
桓熙又何必不顾将士的疲倦,匆匆赶赴战场,且让他们先相互消耗一阵再说。
刘阏陋头回到后套平原的时候,刘务桓已经与苻雄战过两场,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已经退到了后套平原西侧的狼山脚下。
当刘阏陋头向刘务桓说起桓熙的条件,刘务桓勃然大怒:
“这是抢劫!桓熙是在趁人之危!阿弟!你回去告诉他!别以为能够借此要挟我1
刘阏陋头顺着刘务桓的话劝慰道:
“是是是,兄长切莫动怒。”
说着,他话锋一转:
“只是我担心,若是拒绝了桓熙,盼望许久的援兵只怕会在顷刻间化为匪盗,与苻氏瓜分河套,前有狼,后有虎,如此,天下虽大,哪还有我们铁弗匈奴的立足之地。”
刘务桓闻言一惊,他终于冷静下来,可如果答应桓熙的要求,将西套平原交给桓熙驻军控制,也着实让刘务桓咽不下这口气,他道:
“莫非就没有别的法子了?”
刘阏陋头摇头道:
“桓熙心意已决,就算兄长不答应,我想,他也会趁着西套空虚而强占该地。
“兄长,依我之见,是否应当看得更长远些。
“过去伱时常朝贡代国,但拓跋什翼犍分明拥众十余万,却不肯施以援手。
“我们与晋人往来不多,而桓熙却不顾路途遥远,亲率大军来援。
“于情于礼,兄长都该许以厚利才是。
“留有前套、后套,足够我们铁弗部繁衍生息,不妨就将西套交给桓熙。
“正如桓熙所言,苻氏再寇河套,亦可从西套直接发兵救援。
“如果兄长不愿割舍,桓熙又怎么可能屡屡从长安驰援。
“舍一西套,而得一强援,还请兄长三思。”
刘务桓沉吟不语,但实际上,他早已被刘阏陋头说服,他叹息道:
“罢了,你去聚集各部头人,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刘阏陋头一听这话,就知道事情其实已经定了下来,西套平原的头人们大部分还留在部落中,这里基本都是前套、后套的部落头人。
对于他们来说,舍弃西套,换取桓熙的支持,以驱逐入侵的氐人,这根本就是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做出的选择。
毕竟西套平原部落的利益,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如今正是母羊产羔的季节,早早赶走苻雄,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刘务桓之所以让召集各部头人,只是不想自己一个人担起放弃西套的责任。
而事情也正如刘阏陋头所料,前套、后套的头人们尽皆附议,并非小部分西套平原的头人们所能反对。
刘阏陋头再度主动请缨,前往联系正在缓慢北上的晋军,与此同时,苻雄也得知了桓熙出兵救援铁弗匈奴的消息。
“他终究是来了。”
氐军大营,苻雄在帅帐中叹息道。
其实,桓熙出兵并没有出乎苻雄的意料。
他虽然不曾与桓熙打过照面,但也听说了对方的不少传闻,又怎敢掉以轻心。
一旦苻氏夺取河套,便能绕过潼关、蒲坂,沿着黄河溯流而上,直接威胁关中腹地,桓熙又怎么可能坐视他们吞并河套。
但早有预料的同时,难免也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夺取河套的战事能够简单些、顺利些。
苻苌见叔父对于桓熙出兵一事愁眉不展,他道:
“桓熙虽有盛名,但与其交手之人,不过是石苞、王擢、杨初、张重华之流,这些人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年老智昏,或者如张重华,更是初上战场,管不住麾下将士。
“叔父麾下有三万精兵,如今两胜匈奴,士气正盛,即使桓熙北上,又有何惧1
苻苌是苻健的嫡长子。
苻健派他同行,并非是不放心苻雄,而是苻苌善战,更兼智勇,苻健认为有苻苌随军,能够派上大用,助苻雄一臂之力。
苻雄闻言,微微颔首,他道:
“我并非惧怕桓熙,只是不喜欢这突发的变故。
“不过,苌儿不可轻敌,石苞等人虽然愚昧,但桓熙麾下的脱产战兵并非浪得虚名,此战,必将是一番恶战。”
说着,他又笑道:
“当然,若是能在后套平原击溃桓熙的精锐步骑,未尝不能长驱直入,乘胜经由西套入关。”
挑战与机遇并存,苻雄再度迸发了斗志。
而桓熙在得到刘阏陋头的报信后,也终于稍稍加快了行军速度。
途中,刘阏陋头突发奇想,问道:
“既然桓公将在北典农城故址新筑一城,不知可想好了名称?”
桓熙稍作寻思,笑道:
“当地水网密布,犹记阳光之下,波光粼粼,不如称为银川。”
就在桓熙与苻氏的首战即将打响的时候,以洛阳、许昌等地投降东晋的张遇却心生悔意。
究其原因在于,东晋不可能许张遇豫州刺史一职。
毕竟如今的豫州刺史,正是太后的亲娘舅谢尚,也是谢尚代表朝廷与张遇接触,使其纳土来降。
但问题是,张遇投靠东晋,目的是要以江东朝廷作为靠山,从而割据洛阳、许昌等地,如今谢尚想要接管这些地区,张遇又如何愿意放手。
第三章带到,两章三千,一章四千,今晚没有了,明天依旧是一万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