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大明之纵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早学后,王老将讲义还给自己,李毅拿回讲义看了一遍,讲义从头到末都被王老用朱笔改过一遍了,不仅批改增删错漏之处,连错别字,文法不周之处也给李毅订正过来。
在王老身上感受到这种治学的一丝不苟后,李毅也觉得这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先生。
李毅的日子,就如此在忙碌和紧张中过着,他也没有留意其他,只是专注于读书之事。下面的几日来,李毅每天都是读到最先到到达学院,多背一些文章。
如此王老将孟子五篇,讲了整整五日,李毅也是记了五日的讲义,将整本孟子和孟子集注都给背下了。
第二日,王老开始给李毅出了试题,让其尝试做一下。
卷子卷子帖经题十道,墨义题五道,最后是制艺文一篇。
首先是帖经题十道吗,第一道,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后面留白。
李毅不假思索地写上……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李毅笔上不停,一口作气,连写十道。对于孟子一书滚瓜烂熟的李毅而言,这根本不是难度啊。
这是基本题目,只要安心背过书都不是很难,想来其他同窗也不会在这种题目上答错,帖经题是最基本的,若是一般乡村社学里的学童,可能还会失误,但对于书院弟子来说,写错一道,真的是要拿来打屁股了。
下面是墨义题五道,这里就有点开始不太行了。
李毅认真审卷,第一道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一句话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出处。
李毅想起孟子集注里,朱子对这一句话的解读,当下写到,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
这已是现成了答案,最好一个字都不能改。当然这也是李毅这几天来背熟的内容,以他过目不忘加倒背如流,丝毫难度也没有。
五道墨义题写完,李毅擦了擦手,这才费了不到一个时辰,剩下有大把时间来作制艺题。
题目是,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李毅看到这里,迅速想到,这句话出自梁惠王下。原文大意,是邹国和鲁国征战,死了不少官吏,但百姓却无动于衷。邹国国君要惩罚,孟子说不可,你如何待别人,别人如何待你,百姓不过将官吏原先待他的,报复回官吏罢了,所以说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合下一句是君无尤焉,是孟子让国君不要怪罪百姓。
这样题目是小题,八股文格式,四书文限定三百字以上。
李毅只能拿着卷子苦笑,八股文是这样,题目从四书中出,答题代圣人口气立言,从朱子集注中阐发,这都是靠读书背书就能搞定的,但是写文第一步如何破题,这就不是靠知识积累,而看个人悟性了。
李毅也不做冥思苦想的呆头之状,索性趴在那眯着眼,打腹稿。待眯了大半个时辰后,李毅心底想得差不多了,于是提笔磨墨开始写。
王老看着李毅的答卷,皱着眉头道:“子正,你的时文卷子咱们且不提,你看上面的帖经,墨义,竟是没有一处错处,这说明你读书十分认真,就算放到县试里,这种文能够一处不错的也是十分罕见的。
无论书院,社学,对于帖经要求,是不能错一字,而墨义就放宽了一些,当然能将朱子集注,一字不错背下最好,但判题时,学生能答对主要几点意思,个别词字上的疏漏,先生也不太会故意判错。
李毅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墨义题,就如打小抄般,和朱子集注上写的一字不易,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读书还是十分有效果的,达到自己到一个字都不能错的地步。
次日,李毅起床,发觉天已是开始热了许多,不知不觉他已在书院坚持十天了,要不了多久就该参加县试了。
今天开始讲论语。
四书里孟子最难,论语地位最高,记载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孔子可是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尊为至圣先师。
读论语里最有名即是满篇,子曰。子是对老师尊称,论语成书于曾子门人,所以整篇里即孔,曾二人以子称呼。
王老讲论语前,语气中对论语极为推崇,告诫李毅:“你看论语孟子,要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获益。”
然后王老又说了自己读论语心得:“我自七八岁发蒙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但年纪越长,读之愈久,越觉意味深长。”
接着又联系之前教的孟子,和论语比较,王老道:“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汝等要记住。”
林燎这一番话,深入浅出,恰好将读论语的重要道出,符合书院以读书育人为主,举业为末流的精神。
李毅在下面正襟危坐,知道今日要教论语头两篇,李毅早是温习过了,对论语并不陌生,古文的生涩,还是不能够太懂。
他之前已经看过《论语注疏》,这一次正好讲的乃是朱子注的《论语章句》,也可以说好做些。
王老才开始教论语第一篇《学而》。朱子集注里说,称这一篇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论语乃是科举的重点,其中变化可是很多,王老都能够一一详细的说出来,所以其在上面介绍,李毅在下面一字不漏的听着,手里笔头也是不停。
天气有些热,李毅全身都是汗,心里也是渐渐急躁下来,只能靠着水来驱赶热意。
但即便如此,李毅读书的专注之意,却丝毫未减,他早出晚归的事情也被学子看到,每次想到这一幕,连其他弟子也不得不佩服李毅学习的认真。
五天之后,李毅将王老讲的《学而》和《为政》两篇,一并背下。论语二十篇,王老已经在五天的时间全部教给李毅。
大学之重,不用多提。读说中庸,中庸乃《礼记》一篇,为子思所作。
朱子在序论里说,尧传位给舜时,传授了‘允执厥中’一言,这句话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
舜传禹时,将四字添为十六字,合起来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本一句话已是够了,舜多添了三句,就让尧这一句浅显,让天下人容易明白。
十六字即理学推崇儒家心传,先王之学,圣人之教尽在这十六字里。
至于道尽先王之学的,十六字心传,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读书人尝试着解释,但李毅觉得朱熹说得很到位了。朱熹道,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
这句话意思,即在上的圣贤之人虽智慧,而不可失了人性之本,而在下的凡人,虽然凡愚,但是却不能不以智慧约束自己。慧心与真性情二者夹杂与方寸之间,一时不慎,身居高位的圣贤,会越高越危,微末的凡人,越低越是微小。、
【作者题外话】:外出时万更真的受不了,现在回来了,这月恢复两更,之前欠的也会补上,开始好好码字,前段时间不稳定,抱歉了!!
早学后,王老将讲义还给自己,李毅拿回讲义看了一遍,讲义从头到末都被王老用朱笔改过一遍了,不仅批改增删错漏之处,连错别字,文法不周之处也给李毅订正过来。
在王老身上感受到这种治学的一丝不苟后,李毅也觉得这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先生。
李毅的日子,就如此在忙碌和紧张中过着,他也没有留意其他,只是专注于读书之事。下面的几日来,李毅每天都是读到最先到到达学院,多背一些文章。
如此王老将孟子五篇,讲了整整五日,李毅也是记了五日的讲义,将整本孟子和孟子集注都给背下了。
第二日,王老开始给李毅出了试题,让其尝试做一下。
卷子卷子帖经题十道,墨义题五道,最后是制艺文一篇。
首先是帖经题十道吗,第一道,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后面留白。
李毅不假思索地写上……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李毅笔上不停,一口作气,连写十道。对于孟子一书滚瓜烂熟的李毅而言,这根本不是难度啊。
这是基本题目,只要安心背过书都不是很难,想来其他同窗也不会在这种题目上答错,帖经题是最基本的,若是一般乡村社学里的学童,可能还会失误,但对于书院弟子来说,写错一道,真的是要拿来打屁股了。
下面是墨义题五道,这里就有点开始不太行了。
李毅认真审卷,第一道题,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一句话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出处。
李毅想起孟子集注里,朱子对这一句话的解读,当下写到,人君能与民同乐,则人皆有此乐;不然,则下之不得此乐者,必有非其君上之心。明人君当与民同乐,不可使人有不得者,非但当与贤者共之而已也。
这已是现成了答案,最好一个字都不能改。当然这也是李毅这几天来背熟的内容,以他过目不忘加倒背如流,丝毫难度也没有。
五道墨义题写完,李毅擦了擦手,这才费了不到一个时辰,剩下有大把时间来作制艺题。
题目是,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李毅看到这里,迅速想到,这句话出自梁惠王下。原文大意,是邹国和鲁国征战,死了不少官吏,但百姓却无动于衷。邹国国君要惩罚,孟子说不可,你如何待别人,别人如何待你,百姓不过将官吏原先待他的,报复回官吏罢了,所以说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合下一句是君无尤焉,是孟子让国君不要怪罪百姓。
这样题目是小题,八股文格式,四书文限定三百字以上。
李毅只能拿着卷子苦笑,八股文是这样,题目从四书中出,答题代圣人口气立言,从朱子集注中阐发,这都是靠读书背书就能搞定的,但是写文第一步如何破题,这就不是靠知识积累,而看个人悟性了。
李毅也不做冥思苦想的呆头之状,索性趴在那眯着眼,打腹稿。待眯了大半个时辰后,李毅心底想得差不多了,于是提笔磨墨开始写。
王老看着李毅的答卷,皱着眉头道:“子正,你的时文卷子咱们且不提,你看上面的帖经,墨义,竟是没有一处错处,这说明你读书十分认真,就算放到县试里,这种文能够一处不错的也是十分罕见的。
无论书院,社学,对于帖经要求,是不能错一字,而墨义就放宽了一些,当然能将朱子集注,一字不错背下最好,但判题时,学生能答对主要几点意思,个别词字上的疏漏,先生也不太会故意判错。
李毅回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墨义题,就如打小抄般,和朱子集注上写的一字不易,这说明什么,说明自己读书还是十分有效果的,达到自己到一个字都不能错的地步。
次日,李毅起床,发觉天已是开始热了许多,不知不觉他已在书院坚持十天了,要不了多久就该参加县试了。
今天开始讲论语。
四书里孟子最难,论语地位最高,记载是孔子和他弟子言行。
孔子可是读书人的精神领袖,尊为至圣先师。
读论语里最有名即是满篇,子曰。子是对老师尊称,论语成书于曾子门人,所以整篇里即孔,曾二人以子称呼。
王老讲论语前,语气中对论语极为推崇,告诫李毅:“你看论语孟子,要熟读玩味。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获益。”
然后王老又说了自己读论语心得:“我自七八岁发蒙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但年纪越长,读之愈久,越觉意味深长。”
接着又联系之前教的孟子,和论语比较,王老道:“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汝等要记住。”
林燎这一番话,深入浅出,恰好将读论语的重要道出,符合书院以读书育人为主,举业为末流的精神。
李毅在下面正襟危坐,知道今日要教论语头两篇,李毅早是温习过了,对论语并不陌生,古文的生涩,还是不能够太懂。
他之前已经看过《论语注疏》,这一次正好讲的乃是朱子注的《论语章句》,也可以说好做些。
王老才开始教论语第一篇《学而》。朱子集注里说,称这一篇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论语乃是科举的重点,其中变化可是很多,王老都能够一一详细的说出来,所以其在上面介绍,李毅在下面一字不漏的听着,手里笔头也是不停。
天气有些热,李毅全身都是汗,心里也是渐渐急躁下来,只能靠着水来驱赶热意。
但即便如此,李毅读书的专注之意,却丝毫未减,他早出晚归的事情也被学子看到,每次想到这一幕,连其他弟子也不得不佩服李毅学习的认真。
五天之后,李毅将王老讲的《学而》和《为政》两篇,一并背下。论语二十篇,王老已经在五天的时间全部教给李毅。
大学之重,不用多提。读说中庸,中庸乃《礼记》一篇,为子思所作。
朱子在序论里说,尧传位给舜时,传授了‘允执厥中’一言,这句话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
舜传禹时,将四字添为十六字,合起来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尧本一句话已是够了,舜多添了三句,就让尧这一句浅显,让天下人容易明白。
十六字即理学推崇儒家心传,先王之学,圣人之教尽在这十六字里。
至于道尽先王之学的,十六字心传,千百年来已经有无数读书人尝试着解释,但李毅觉得朱熹说得很到位了。朱熹道,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
这句话意思,即在上的圣贤之人虽智慧,而不可失了人性之本,而在下的凡人,虽然凡愚,但是却不能不以智慧约束自己。慧心与真性情二者夹杂与方寸之间,一时不慎,身居高位的圣贤,会越高越危,微末的凡人,越低越是微小。、
【作者题外话】:外出时万更真的受不了,现在回来了,这月恢复两更,之前欠的也会补上,开始好好码字,前段时间不稳定,抱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