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升官发财在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日前,汴京。
晴天朗日, 在安宁繁华、歌舞升平的帝都, 街上的熙攘宛无止歇。
车马与行人走在泾渭分明的道路上, 尽管拥挤, 却并不相扰:毕竟行人不敢拿性命去挤入车道,而但凡是敢在人道中策马驾车者,再轻也得吃‘笞五十’的惩罚。
然而在这样的宁日中, 在汴京城外,一道清晰透耳的尖啸倏然响起。
排成整齐队列,等候城门守兵对公验逐个进行查看, 好入城去的百姓们, 都感到错愕,纷纷回头, 循声看那来源。
——那是什么响动?
比他们的反应要快上许多的,自然是城门守兵。
在初始的诧异,和凝眉仔细倾听一阵,到解读出那越发接近的啸声象征着什么后, 他们脸色骤然一变, 迅速将两排入城队列往两侧强硬扩开, 眨眼就出现了一条可供双马并排进入的通道。
紧接着,十数名城门守兵一脸凝肃地手持兵戈, 站到这条临时开拓出的扣口子当头,抬眼往前看去,静静等候着。
距啸声初起仅是少顷, 五名身着戎装,胯’’下骑着高头骏马的兵士,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们那身风尘仆仆,以及冷峻神色,都让原是好奇看热闹的百姓感到凛凛之余,燃起了些许不安。
转瞬来到城门守兵前,一行人才急急勒马,精准地在距他们还有五步之遥的位置停下。
“秦州,急报。”
为首那人深知离开时战况已是一触即发,现定是十万火急,也顾不得下马客套了,径直在马上俯身,以沙哑的嗓音,言简意赅地撂下这么句。
与此同时,他将手伸入衣襟,很快取出一枚汗涔涔的、由陆辞亲手交到自己手上的令牌,以及一封由陆辞亲笔所书的紧急公文。
确定这行人身份后,守城将兵如何不知事态紧急,不敢有片刻耽搁,用力一颔首,便错身让开了一条道,供这五骑如闪电般疾掠而入。
直到一行人风驰电掣地进了城,策马直冲入大街小巷之中,宛若无人之地,城外看傻了的其他游人才慢慢回过神来。
不乏人窃窃私语:“刚才那莫不是……”
“定然是了,多年以前,倒听我爹爹说起过……”
“不好,究竟是哪处又不太平了?”
“听不出那军士口音。方向瞧着是北边来的。”
……
比他们知道得要多上一些的守城军士,则不得不强抑住心底不安,黑着脸训斥道:“瞎议论什么?还进不进城了?”
见众人噤声,他们才将两列人重新恢复了秩序,心不在焉地重新开始检看了。
这秦州五骑一路披星戴月,日以继夜地赶着路,马都换过好几批了,却不曾歇上一歇。
此时虽是身心俱疲,仍不敢有片刻松懈,硬是咬牙坚持到冲入宫廷大门,将秦州突然爆发的战事上报,确定庙堂知晓了,才轰然晕倒在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吐蕃的突然反叛,理所当然地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痛骂吐蕃狼子野心、猪狗不如,不久前还阿谀逢迎,现便觊觎中土的;有心怀鬼胎,趁机进曹玮谗言,道其镇守秦州多年,却对其动向知情不报的;有勃然大怒,毅然挺身而出,申请增兵出战的;有借机想铲除异己,向太子进言,力荐政敌出使吐蕃劝和的;也有提议联合西夏,令西夏出兵讨伐吐蕃的……
听得底下议论纷纷,群臣唾沫横飞,陈词慷慨激昂,争相各抒己见,代父监国的太子赵祯,却是自始至终都沉默着。
乍闻此讯时,他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心跳骤如擂鼓。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将不受控制地轻轻颤抖着双手完美地隐匿在袍袖之中,眼眸微敛,伪装出一副极其平静,认真倾听的模样。
就连随侍于四周的内侍都不曾发现半点端倪,更何况是离得更远的朝官们了。
唯有赵祯自己最为清楚,面对秦州突然爆发的战事,自己比起不知所措的慌乱,更多充斥在心里的,是深深的懊恼和后悔。
——小夫子。
赵祯眼底一片空茫。
他自是清楚,秦州守兵满打满算不过六千,城墙亦是久久未经修缮。
面对由奸猾狡诈、残忍暴虐的李立遵亲自率领的那三万早有准备的吐蕃精锐,又能抵挡上多久呢?
他不敢想。
尽管小夫子不久前还踌躇满志地递上奏疏,上陈策十数条,他也痛快地予以了批示……但这才过去多长时日?纵使小夫子有三头六臂,苦于人手匮乏,也难做出什么成效来。
以小夫子看似温和柔韧,实质刚烈的品性,也绝无丢下百姓、弃城而逃的可能,定要血战到底。
赵祯心头涌出一阵阵尖锐的刺痛,浓重的懊悔,让他口中一片发苦。
若不是他为护住姐姐,才顾不得小夫子,不得不顺着爹爹的坚持,将沙场老将曹玮召回颐养天年,再将从未经过战火的小夫子派去镇守边陲……
李立遵怕打开始就不敢轻举妄动,自然也就不会有今日横祸了。
若是在爹爹得了邪症、起身不得,无法理政后,他不曾顾虑重重,最后决定等个一两年做缓冲,而是当即将小夫子召回的话……
也不会有今日之痛。
他的安静和不表态,落在急脾气的寇准眼里,就成了懦弱和迟疑了。
莫不是太子文弱,被区区吐蕃吓傻了,要放弃秦州不成?
单是这个猜测,就让寇准吓得一身冷汗。
他素来是请缨出战的头一人,见太子半晌不做声,任由底下闹成一团,不免急得满头大汗。
他憋了一阵,实在憋不住了,顾不得自己已非三辅之一,而仅是枢密副使的身份,紧拧眉头向前大迈一步,中气十足地提醒赵祯道:“——兵贵神速,眼下秦州告急,恳请殿下即刻向临近郡县抽兵调将,驰援秦州!”
晏殊亦挺身出列,扬声附和:“倘若秦州城破,后果不堪设想。现战况火急,还请殿下速速增兵!”
赵祯被这两声近乎是喊出来的大嗓门惹得一愣,很快回神,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驰援,当然是要驰援的。
对于寇准增兵支援的提议,倒无人有意见。
若是当真被三万吐蕃兵吓得放弃秦州那一重要的西北重陲的话,那提出这一建议的,势必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
但具体调哪儿的兵,调多少,又用何人领兵……
一落实到细节上,就又能吵上三天三夜。
按理说,镇守秦州多年的曹玮名望经验兼具,无疑是最好人选。
但对曹玮看不过眼,或是自有私心的人大有人在,泼起‘其对吐蕃狼子野心早已知情、却一直不报’的脏水时不留余力。
甚至为了让曹玮不得这扬名的机会,还有人不惜将‘大名鼎鼎’的庸将张耆与杨崇勋都提了出来。
然而张耆与杨崇勋虽是武官,却是既无战功,也不懂军略,靠的不过是对裙带关系的投机,或是早年为赵恒东宫官,靠着拿那点情分做的经营,而换来的坐享高官厚禄罢了。
他们再要面子,也有着自知之明。
战场上刀枪无眼,他们养尊处优多年,大腹便便,贸然上去,且不说胜负,怕是小命都得没了,最后没准还落得吃力不讨好……说这话的人,到底是太‘瞧得起’他们,还是故意害他们哪!
正因如此,对自己被拎出来提名的烫手山芋,张耆与杨崇勋哪儿敢接。
简直对说话人恨得牙痒痒的,恨恨地记下了对方的名字。
&... -->>
十日前,汴京。
晴天朗日, 在安宁繁华、歌舞升平的帝都, 街上的熙攘宛无止歇。
车马与行人走在泾渭分明的道路上, 尽管拥挤, 却并不相扰:毕竟行人不敢拿性命去挤入车道,而但凡是敢在人道中策马驾车者,再轻也得吃‘笞五十’的惩罚。
然而在这样的宁日中, 在汴京城外,一道清晰透耳的尖啸倏然响起。
排成整齐队列,等候城门守兵对公验逐个进行查看, 好入城去的百姓们, 都感到错愕,纷纷回头, 循声看那来源。
——那是什么响动?
比他们的反应要快上许多的,自然是城门守兵。
在初始的诧异,和凝眉仔细倾听一阵,到解读出那越发接近的啸声象征着什么后, 他们脸色骤然一变, 迅速将两排入城队列往两侧强硬扩开, 眨眼就出现了一条可供双马并排进入的通道。
紧接着,十数名城门守兵一脸凝肃地手持兵戈, 站到这条临时开拓出的扣口子当头,抬眼往前看去,静静等候着。
距啸声初起仅是少顷, 五名身着戎装,胯’’下骑着高头骏马的兵士,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但他们那身风尘仆仆,以及冷峻神色,都让原是好奇看热闹的百姓感到凛凛之余,燃起了些许不安。
转瞬来到城门守兵前,一行人才急急勒马,精准地在距他们还有五步之遥的位置停下。
“秦州,急报。”
为首那人深知离开时战况已是一触即发,现定是十万火急,也顾不得下马客套了,径直在马上俯身,以沙哑的嗓音,言简意赅地撂下这么句。
与此同时,他将手伸入衣襟,很快取出一枚汗涔涔的、由陆辞亲手交到自己手上的令牌,以及一封由陆辞亲笔所书的紧急公文。
确定这行人身份后,守城将兵如何不知事态紧急,不敢有片刻耽搁,用力一颔首,便错身让开了一条道,供这五骑如闪电般疾掠而入。
直到一行人风驰电掣地进了城,策马直冲入大街小巷之中,宛若无人之地,城外看傻了的其他游人才慢慢回过神来。
不乏人窃窃私语:“刚才那莫不是……”
“定然是了,多年以前,倒听我爹爹说起过……”
“不好,究竟是哪处又不太平了?”
“听不出那军士口音。方向瞧着是北边来的。”
……
比他们知道得要多上一些的守城军士,则不得不强抑住心底不安,黑着脸训斥道:“瞎议论什么?还进不进城了?”
见众人噤声,他们才将两列人重新恢复了秩序,心不在焉地重新开始检看了。
这秦州五骑一路披星戴月,日以继夜地赶着路,马都换过好几批了,却不曾歇上一歇。
此时虽是身心俱疲,仍不敢有片刻松懈,硬是咬牙坚持到冲入宫廷大门,将秦州突然爆发的战事上报,确定庙堂知晓了,才轰然晕倒在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吐蕃的突然反叛,理所当然地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痛骂吐蕃狼子野心、猪狗不如,不久前还阿谀逢迎,现便觊觎中土的;有心怀鬼胎,趁机进曹玮谗言,道其镇守秦州多年,却对其动向知情不报的;有勃然大怒,毅然挺身而出,申请增兵出战的;有借机想铲除异己,向太子进言,力荐政敌出使吐蕃劝和的;也有提议联合西夏,令西夏出兵讨伐吐蕃的……
听得底下议论纷纷,群臣唾沫横飞,陈词慷慨激昂,争相各抒己见,代父监国的太子赵祯,却是自始至终都沉默着。
乍闻此讯时,他脑海中几乎一片空白,心跳骤如擂鼓。
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将不受控制地轻轻颤抖着双手完美地隐匿在袍袖之中,眼眸微敛,伪装出一副极其平静,认真倾听的模样。
就连随侍于四周的内侍都不曾发现半点端倪,更何况是离得更远的朝官们了。
唯有赵祯自己最为清楚,面对秦州突然爆发的战事,自己比起不知所措的慌乱,更多充斥在心里的,是深深的懊恼和后悔。
——小夫子。
赵祯眼底一片空茫。
他自是清楚,秦州守兵满打满算不过六千,城墙亦是久久未经修缮。
面对由奸猾狡诈、残忍暴虐的李立遵亲自率领的那三万早有准备的吐蕃精锐,又能抵挡上多久呢?
他不敢想。
尽管小夫子不久前还踌躇满志地递上奏疏,上陈策十数条,他也痛快地予以了批示……但这才过去多长时日?纵使小夫子有三头六臂,苦于人手匮乏,也难做出什么成效来。
以小夫子看似温和柔韧,实质刚烈的品性,也绝无丢下百姓、弃城而逃的可能,定要血战到底。
赵祯心头涌出一阵阵尖锐的刺痛,浓重的懊悔,让他口中一片发苦。
若不是他为护住姐姐,才顾不得小夫子,不得不顺着爹爹的坚持,将沙场老将曹玮召回颐养天年,再将从未经过战火的小夫子派去镇守边陲……
李立遵怕打开始就不敢轻举妄动,自然也就不会有今日横祸了。
若是在爹爹得了邪症、起身不得,无法理政后,他不曾顾虑重重,最后决定等个一两年做缓冲,而是当即将小夫子召回的话……
也不会有今日之痛。
他的安静和不表态,落在急脾气的寇准眼里,就成了懦弱和迟疑了。
莫不是太子文弱,被区区吐蕃吓傻了,要放弃秦州不成?
单是这个猜测,就让寇准吓得一身冷汗。
他素来是请缨出战的头一人,见太子半晌不做声,任由底下闹成一团,不免急得满头大汗。
他憋了一阵,实在憋不住了,顾不得自己已非三辅之一,而仅是枢密副使的身份,紧拧眉头向前大迈一步,中气十足地提醒赵祯道:“——兵贵神速,眼下秦州告急,恳请殿下即刻向临近郡县抽兵调将,驰援秦州!”
晏殊亦挺身出列,扬声附和:“倘若秦州城破,后果不堪设想。现战况火急,还请殿下速速增兵!”
赵祯被这两声近乎是喊出来的大嗓门惹得一愣,很快回神,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驰援,当然是要驰援的。
对于寇准增兵支援的提议,倒无人有意见。
若是当真被三万吐蕃兵吓得放弃秦州那一重要的西北重陲的话,那提出这一建议的,势必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
但具体调哪儿的兵,调多少,又用何人领兵……
一落实到细节上,就又能吵上三天三夜。
按理说,镇守秦州多年的曹玮名望经验兼具,无疑是最好人选。
但对曹玮看不过眼,或是自有私心的人大有人在,泼起‘其对吐蕃狼子野心早已知情、却一直不报’的脏水时不留余力。
甚至为了让曹玮不得这扬名的机会,还有人不惜将‘大名鼎鼎’的庸将张耆与杨崇勋都提了出来。
然而张耆与杨崇勋虽是武官,却是既无战功,也不懂军略,靠的不过是对裙带关系的投机,或是早年为赵恒东宫官,靠着拿那点情分做的经营,而换来的坐享高官厚禄罢了。
他们再要面子,也有着自知之明。
战场上刀枪无眼,他们养尊处优多年,大腹便便,贸然上去,且不说胜负,怕是小命都得没了,最后没准还落得吃力不讨好……说这话的人,到底是太‘瞧得起’他们,还是故意害他们哪!
正因如此,对自己被拎出来提名的烫手山芋,张耆与杨崇勋哪儿敢接。
简直对说话人恨得牙痒痒的,恨恨地记下了对方的名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