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升官发财在宋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要查账核对时,不还得按着你的来才看得懂?我可学不来。那还不如由着他们照着那老笨的法子理账,虽是慢上一些,但至少他们轻松了,我也能看得懂账簿,不至于睁眼一抹黑。”
陆辞固然意外,但听了娘亲这通解释后,也觉有些道理,遂不再勉强了。
然而陆母实在是看不惯他成天在家里闷着,又忍了几天后,就再忍不住了,开始在自己每天出门前,光明正大地把他往外撵:“你自己是成天闷得住,怎不替狄郎想想?他千里迢迢陪你来此,总得在外逛上几圈吧。”
陆辞原也有此打算,正要欣然应允,被维护的狄青就先急了:“我不觉闷,真的一点不觉闷。”
倒不如说,除了在每日几回的小考时才颇感紧张,生怕表现不好叫陆辞失望外,这样唯有两人朝夕相对的神仙日子,他可是再乐意不过的了。
陆母是真纳闷了:“他整天拘着你念书,枯燥得很,以往除了他,也只有朱郎受得住了。而柳郎钟郎滕郎他们可叫苦不迭,你真的不觉闷?”
她清楚陆辞那般严格,是为将一道赶赴贡举的友人们好,遂从不发表什么意见。但狄青年岁要小上不少,还已错过了今年参加童子试的时机,下一回贡举,多半就在三年后了,又是难得来密州一趟,她才特意与陆辞提了一提。
哪知最不答应的,却会是狄青本人。
狄青摇头如拨浪鼓。
陆辞欣慰地揉了揉狄青脑袋,笑道:“娘亲既然都这么说了,今日就带你出趟门吧,也当奖励你这些天里刻苦懂事了。”
陆母这才放了心,自顾自地去店铺里了。
陆辞则先领着狄青和两名下仆,戴上避寒遮脸的兜帽,往集市上逛了一圈,出来时,健仆手里已拎满了大包小包的东西。
零碎至柴米油盐、大件儿些的御寒用的衣物手炉、以及滋补身体用的药材,应有尽有。
马背两侧,也早就挂满了陆辞从汴京带来的手信。
狄青虽很轻易地瞧出公祖是要去拜访谁的迹象,但却跟没有任何好奇心似的,除老实帮忙拎包外,根本不曾问过半嘴。
还是陆辞在几人上山途中,笑着与他主动解释道:“先带你去南都书院,拜访我旧日师长,也好让你接受一下书院的书香气的熏陶。”
李夫子原本是准备好要亲自送易庶进京赶考,顺道在他最得意的弟子陆辞家里小住一段时日的。
不料到了临出门那几日,他偶感风寒,却没将这点小咳嗽放在心上,照常去书院上课,结果转日就加重了病情。
等到了启程那天,他正是病得最厉害的时候,烧得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迷糊中还念叨着要去京里的事儿,叫他妻子是又气又好笑。
哪怕明知道李夫子在病好些后,肯定与擅作主张的她生闷气,那时她都毫不犹豫地让人送信给不知该不该等下去的易庶,让其自个儿出发,不能指望这发烧的顽固老头了。
又因陆辞回密州后,这几天都在家中深居简出,上集市时也带着斗篷,因此知道他已回来的消息的人并不算多。
陆母倒是当天就有心给李夫子递信去,却被陆辞阻止了,准备亲自登门拜访,给李夫子一个惊喜。
腊月初,山下已下起了绵绵细雪,地面湿滑,陆辞为安全起见,索性也不骑马了,与狄青肩并肩地走在前头,背后跟着下仆,有说有笑。
狄青显然对这条陆辞曾走过多年的路充满了好奇,禁不住东看西看,问东问西,这破天荒的兴奋劲儿,直让陆辞都有些意外了。
因二人一路闲聊着上山来,到南都书院门前时,好像就是眨眼功夫。
看门的老汉穿着厚厚的冬衣,挨着门柱靠在窄窄的门檐下,正打着瞌睡。
忽听到些许动静,顿时惊醒,再抬眼一看,见远处有一行人影渐渐行来,便赶紧起了身:“你们是……”
在询问时,他很自然地就忽略过了其他三人,一个劲儿地盯着为首的陆辞瞧。
陆辞见对方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原先那位,便客客气气道:“我曾在书院中就读,现略有小成,又得了空,特来看望李先生。”
“噢,又是李先生啊!”
那人原只惊叹陆辞生得好,听了这话后,更是疑心尽释。
他瞧着陆辞身后的大包小包,忍不住嘀咕这可不似‘略有小成’,就这架势,怕是有大出息了。
这李先生别看脾气厉害,教书也是顶好的,前头教出来个连中三元、还在京里做大官的陆辞,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出人头地的学生。
还肯专程买这么多东西上山来探望恩师,显然是个知恩图报的。
他乐呵呵道:“他今日也没来给学生们上课,这会儿肯定还在自个儿屋里养病哩。我这就带你去。”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运气特别差,导致心情也很不好,写文的状态也跟着不咋地了,不好意思。
欠下的2更会慢慢还的啦……保证在猪年里还清(沧桑脸)
我要查账核对时,不还得按着你的来才看得懂?我可学不来。那还不如由着他们照着那老笨的法子理账,虽是慢上一些,但至少他们轻松了,我也能看得懂账簿,不至于睁眼一抹黑。”
陆辞固然意外,但听了娘亲这通解释后,也觉有些道理,遂不再勉强了。
然而陆母实在是看不惯他成天在家里闷着,又忍了几天后,就再忍不住了,开始在自己每天出门前,光明正大地把他往外撵:“你自己是成天闷得住,怎不替狄郎想想?他千里迢迢陪你来此,总得在外逛上几圈吧。”
陆辞原也有此打算,正要欣然应允,被维护的狄青就先急了:“我不觉闷,真的一点不觉闷。”
倒不如说,除了在每日几回的小考时才颇感紧张,生怕表现不好叫陆辞失望外,这样唯有两人朝夕相对的神仙日子,他可是再乐意不过的了。
陆母是真纳闷了:“他整天拘着你念书,枯燥得很,以往除了他,也只有朱郎受得住了。而柳郎钟郎滕郎他们可叫苦不迭,你真的不觉闷?”
她清楚陆辞那般严格,是为将一道赶赴贡举的友人们好,遂从不发表什么意见。但狄青年岁要小上不少,还已错过了今年参加童子试的时机,下一回贡举,多半就在三年后了,又是难得来密州一趟,她才特意与陆辞提了一提。
哪知最不答应的,却会是狄青本人。
狄青摇头如拨浪鼓。
陆辞欣慰地揉了揉狄青脑袋,笑道:“娘亲既然都这么说了,今日就带你出趟门吧,也当奖励你这些天里刻苦懂事了。”
陆母这才放了心,自顾自地去店铺里了。
陆辞则先领着狄青和两名下仆,戴上避寒遮脸的兜帽,往集市上逛了一圈,出来时,健仆手里已拎满了大包小包的东西。
零碎至柴米油盐、大件儿些的御寒用的衣物手炉、以及滋补身体用的药材,应有尽有。
马背两侧,也早就挂满了陆辞从汴京带来的手信。
狄青虽很轻易地瞧出公祖是要去拜访谁的迹象,但却跟没有任何好奇心似的,除老实帮忙拎包外,根本不曾问过半嘴。
还是陆辞在几人上山途中,笑着与他主动解释道:“先带你去南都书院,拜访我旧日师长,也好让你接受一下书院的书香气的熏陶。”
李夫子原本是准备好要亲自送易庶进京赶考,顺道在他最得意的弟子陆辞家里小住一段时日的。
不料到了临出门那几日,他偶感风寒,却没将这点小咳嗽放在心上,照常去书院上课,结果转日就加重了病情。
等到了启程那天,他正是病得最厉害的时候,烧得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迷糊中还念叨着要去京里的事儿,叫他妻子是又气又好笑。
哪怕明知道李夫子在病好些后,肯定与擅作主张的她生闷气,那时她都毫不犹豫地让人送信给不知该不该等下去的易庶,让其自个儿出发,不能指望这发烧的顽固老头了。
又因陆辞回密州后,这几天都在家中深居简出,上集市时也带着斗篷,因此知道他已回来的消息的人并不算多。
陆母倒是当天就有心给李夫子递信去,却被陆辞阻止了,准备亲自登门拜访,给李夫子一个惊喜。
腊月初,山下已下起了绵绵细雪,地面湿滑,陆辞为安全起见,索性也不骑马了,与狄青肩并肩地走在前头,背后跟着下仆,有说有笑。
狄青显然对这条陆辞曾走过多年的路充满了好奇,禁不住东看西看,问东问西,这破天荒的兴奋劲儿,直让陆辞都有些意外了。
因二人一路闲聊着上山来,到南都书院门前时,好像就是眨眼功夫。
看门的老汉穿着厚厚的冬衣,挨着门柱靠在窄窄的门檐下,正打着瞌睡。
忽听到些许动静,顿时惊醒,再抬眼一看,见远处有一行人影渐渐行来,便赶紧起了身:“你们是……”
在询问时,他很自然地就忽略过了其他三人,一个劲儿地盯着为首的陆辞瞧。
陆辞见对方不是自己所熟悉的原先那位,便客客气气道:“我曾在书院中就读,现略有小成,又得了空,特来看望李先生。”
“噢,又是李先生啊!”
那人原只惊叹陆辞生得好,听了这话后,更是疑心尽释。
他瞧着陆辞身后的大包小包,忍不住嘀咕这可不似‘略有小成’,就这架势,怕是有大出息了。
这李先生别看脾气厉害,教书也是顶好的,前头教出来个连中三元、还在京里做大官的陆辞,现在又冒出来一个出人头地的学生。
还肯专程买这么多东西上山来探望恩师,显然是个知恩图报的。
他乐呵呵道:“他今日也没来给学生们上课,这会儿肯定还在自个儿屋里养病哩。我这就带你去。”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运气特别差,导致心情也很不好,写文的状态也跟着不咋地了,不好意思。
欠下的2更会慢慢还的啦……保证在猪年里还清(沧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