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盛世藏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也是为什么这五件赝品都是如此逼真的缘故,连四位专家都没能准确鉴定出来,其中的一位收藏界新秀大能,还一个劲儿的想要得到一件呢!
“好小子,你能找到这样的老制瓷师傅,也是你小子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那么说,你那里的瓷器,岂不是都属于精品?”就是知道谭越有个工艺瓷厂,杜连山也没有太留心,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五件赝品,顿时便羡慕起谭越能够找到这样一位高明的制瓷师傅了。
制陶重工,制瓷重艺,就眼前的五件仿品来说,可见谭越那个工艺瓷厂的生产工艺会高到何种程度!
“卢师傅平常可不出手,只有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才会亲自操作……”谭越笑道。
“好了,事情给小越也说开了,这样吧,你们三个,既然大老远的来了,我也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你们那串銮铃,最起码那只大铜铃是真的了,这样吧,我出五十万元内将其买下,再有呢,那个斗罐儿,也留下吧,这样子,你们觉得如何?”
还能如何,自然是他怎么说就怎么办了,别说还给钱,就是不给钱让他们就此滚蛋都不敢说一句怨言,谭越笑着看了看这哥仨,挥挥手说道:“去吧,出了这门就赶紧回家,可千万别再京都了呀!”
“不敢了不敢了,谭先生,这几件瓷器我们放这儿,等您啥时候回您的陶瓷厂帮我们给我贵德大哥带过去吧,我们……我们已经……”李贵海尴尬的说着,其实,能够获得五十万,这已经是他们心中顶天的大收获了,现在哪里还敢将瓷器拿走也,只要人平安的将钱带回家去,就阿弥陀佛啦!
既然如此,谭越也不推辞,与其让这几个家伙拿走继续去忽悠别人,还不如自己拿着,回去当个摆设呢,点了点头,便让三个家伙离开了。
虽然瓷器是赝品,但那銮铃的颈下响铃可是真品,自己将几人召集到自己这儿来,地主之谊还是要尽一下的,所以在那三个李家村人走后,杜连山便提议找个饭店请几人吃饭,别人当然愿意赴约,只是连胜国就尴尬了,那一阵他是那样的盛气凌人,可到最后呢,拿了多大的架子,便丢了多大的人,当五件他认为是真品的瓷器上俱都显露出北斗七星的时候,他都想从地上找条裂缝钻进去了,在杜连山提出邀请后,赶紧找了个由头,匆匆离开四合院。
“唉,过早成名反倒是让小连失去了应有的沉着呀,希望这次对他也造成个教训吧,我故意将那个斗罐留下给他,也是有这方面的意思”,连胜国走后,杜连山叹息道。
“杜哥,那个斗罐是干啥的?”谭越也不担心自己露怯,左右早就声明了,自己只懂一些金属质地的古董,甚至连金属古董都是半瓶醋,对于别的诸如字画瓷器,更是一窍不通,有什么不明白的,干脆就直接问出来。
“斗罐啊,那可是过去权贵子弟的最爱!”就在这时,故宫那位笑着将话茬接了过去。
说到斗罐,却要先说玩虫一族,斗蛐蛐,在我们这个国度也算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一直都兴盛不衰。
曾几何时,初秋的夜晚,徐徐凉风中孩童们逗弄着蟋蟀,这曾是乡村之夜独特的风景。
2500年前,《诗经》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诗句。宋代,斗蟋蟀更是被宫廷视为高雅的趣事。《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一段,讲述的就是斗蟋蟀的“奇缘。”
说到斗蛐蛐,自然离不了圈养蛐蛐的必备之物“蛐蛐盆。”蟋蟀盆,又称蛐蛐罐。其材质有陶、瓷、玉、石以及漆器和戗金器等材质。就收藏而言,目前多见陶质和瓷质两类蛐蛐罐。
1966年,江苏镇江一南宋墓考古发掘出土了三只陶质蟋蟀过笼。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圈养蛐蛐器皿。在国家级的馆藏中,历史博物馆有件清代“正斋主人制”彩瓷竹菊蛐蛐罐堪称稀有之物。该罐为一双对罐,形制相同。高10.7厘米,径11.4厘米。盖面周沿用青花“万”字纹饰,中有折枝黄菊绿竹彩饰;盖内正中方框内有端楷“正斋主人制”青花款识;器外周环有四组折枝黄菊绿竹彩饰;圈脚亦有一道青花“万”字纹饰;器底正中方框内,亦有端楷“正斋主人制”青花款识。该蛐蛐罐玲珑秀丽,色调淡雅,实乃瓷器蟋蟀罐之精品。
历朝的蟋蟀罐中,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故朝野上下亦玩虫日盛,宣德帝曾命御窑烧造了大量的蟋蟀罐。其蟋蟀罐工艺精良,纹饰新颖多样,然而传世无几。
1993年,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片复原一批蟋蟀罐。有云龙纹、双凤纹、松竹梅纹、鹰燕纹、瓜瓞纹等多种纹饰,均为官窑稀世珍品。这些蛐蛐罐彩绘精美,其中有14种不同的青花纹饰。其中一青花瓜瓞纹蟋蟀罐口沿及底部略为收敛。浅盘式盖,盖和罐体相扣合时,陷于罐的子口之中,形成“座盖式。”盖正中一小孔,可作系钮绳和通气之用。罐盖上绘制瓜瓞纹,茂盛的叶蔓缠绕着一大两小共3只果实。罐腹上绘两丛瓜瓞纹,叶蔓掩映,硕果累累,呈现一派盎然生机。纹饰用进口青料绘制,发色幽沉浓艳,深入胎骨,表面局部有凹凸不平的铁斑。青花在温润肥厚的釉层映衬之下愈加鲜艳夺目。
如今,太平盛世,昔日以蟋蟀相斗而赌博之陋习,早已被弃。养虫、玩虫,仅为如今“蟋蟀族”的养生消遣。然而“玩虫一秋,玩罐一世”,相对于其他藏品,存世量极少的精致古蛐蛐罐,在成为蟋蟀族“趋之若鹜”的可心之物之余,亦是古陶瓷爱好者寻觅和猎取的目标。
这人讲起古来是滔滔不绝,谭越最是爱听这些讲古了,因而听得更是津津有味,所谓收藏,并不单单是收藏器物,更有其历史底蕴和绵延流传之中的逸闻趣谈。
这也是为什么这五件赝品都是如此逼真的缘故,连四位专家都没能准确鉴定出来,其中的一位收藏界新秀大能,还一个劲儿的想要得到一件呢!
“好小子,你能找到这样的老制瓷师傅,也是你小子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那么说,你那里的瓷器,岂不是都属于精品?”就是知道谭越有个工艺瓷厂,杜连山也没有太留心,现在看到眼前的这五件赝品,顿时便羡慕起谭越能够找到这样一位高明的制瓷师傅了。
制陶重工,制瓷重艺,就眼前的五件仿品来说,可见谭越那个工艺瓷厂的生产工艺会高到何种程度!
“卢师傅平常可不出手,只有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才会亲自操作……”谭越笑道。
“好了,事情给小越也说开了,这样吧,你们三个,既然大老远的来了,我也不能让你们白跑一趟,你们那串銮铃,最起码那只大铜铃是真的了,这样吧,我出五十万元内将其买下,再有呢,那个斗罐儿,也留下吧,这样子,你们觉得如何?”
还能如何,自然是他怎么说就怎么办了,别说还给钱,就是不给钱让他们就此滚蛋都不敢说一句怨言,谭越笑着看了看这哥仨,挥挥手说道:“去吧,出了这门就赶紧回家,可千万别再京都了呀!”
“不敢了不敢了,谭先生,这几件瓷器我们放这儿,等您啥时候回您的陶瓷厂帮我们给我贵德大哥带过去吧,我们……我们已经……”李贵海尴尬的说着,其实,能够获得五十万,这已经是他们心中顶天的大收获了,现在哪里还敢将瓷器拿走也,只要人平安的将钱带回家去,就阿弥陀佛啦!
既然如此,谭越也不推辞,与其让这几个家伙拿走继续去忽悠别人,还不如自己拿着,回去当个摆设呢,点了点头,便让三个家伙离开了。
虽然瓷器是赝品,但那銮铃的颈下响铃可是真品,自己将几人召集到自己这儿来,地主之谊还是要尽一下的,所以在那三个李家村人走后,杜连山便提议找个饭店请几人吃饭,别人当然愿意赴约,只是连胜国就尴尬了,那一阵他是那样的盛气凌人,可到最后呢,拿了多大的架子,便丢了多大的人,当五件他认为是真品的瓷器上俱都显露出北斗七星的时候,他都想从地上找条裂缝钻进去了,在杜连山提出邀请后,赶紧找了个由头,匆匆离开四合院。
“唉,过早成名反倒是让小连失去了应有的沉着呀,希望这次对他也造成个教训吧,我故意将那个斗罐留下给他,也是有这方面的意思”,连胜国走后,杜连山叹息道。
“杜哥,那个斗罐是干啥的?”谭越也不担心自己露怯,左右早就声明了,自己只懂一些金属质地的古董,甚至连金属古董都是半瓶醋,对于别的诸如字画瓷器,更是一窍不通,有什么不明白的,干脆就直接问出来。
“斗罐啊,那可是过去权贵子弟的最爱!”就在这时,故宫那位笑着将话茬接了过去。
说到斗罐,却要先说玩虫一族,斗蛐蛐,在我们这个国度也算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一直都兴盛不衰。
曾几何时,初秋的夜晚,徐徐凉风中孩童们逗弄着蟋蟀,这曾是乡村之夜独特的风景。
2500年前,《诗经》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诗句。宋代,斗蟋蟀更是被宫廷视为高雅的趣事。《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一段,讲述的就是斗蟋蟀的“奇缘。”
说到斗蛐蛐,自然离不了圈养蛐蛐的必备之物“蛐蛐盆。”蟋蟀盆,又称蛐蛐罐。其材质有陶、瓷、玉、石以及漆器和戗金器等材质。就收藏而言,目前多见陶质和瓷质两类蛐蛐罐。
1966年,江苏镇江一南宋墓考古发掘出土了三只陶质蟋蟀过笼。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圈养蛐蛐器皿。在国家级的馆藏中,历史博物馆有件清代“正斋主人制”彩瓷竹菊蛐蛐罐堪称稀有之物。该罐为一双对罐,形制相同。高10.7厘米,径11.4厘米。盖面周沿用青花“万”字纹饰,中有折枝黄菊绿竹彩饰;盖内正中方框内有端楷“正斋主人制”青花款识;器外周环有四组折枝黄菊绿竹彩饰;圈脚亦有一道青花“万”字纹饰;器底正中方框内,亦有端楷“正斋主人制”青花款识。该蛐蛐罐玲珑秀丽,色调淡雅,实乃瓷器蟋蟀罐之精品。
历朝的蟋蟀罐中,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故朝野上下亦玩虫日盛,宣德帝曾命御窑烧造了大量的蟋蟀罐。其蟋蟀罐工艺精良,纹饰新颖多样,然而传世无几。
1993年,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片复原一批蟋蟀罐。有云龙纹、双凤纹、松竹梅纹、鹰燕纹、瓜瓞纹等多种纹饰,均为官窑稀世珍品。这些蛐蛐罐彩绘精美,其中有14种不同的青花纹饰。其中一青花瓜瓞纹蟋蟀罐口沿及底部略为收敛。浅盘式盖,盖和罐体相扣合时,陷于罐的子口之中,形成“座盖式。”盖正中一小孔,可作系钮绳和通气之用。罐盖上绘制瓜瓞纹,茂盛的叶蔓缠绕着一大两小共3只果实。罐腹上绘两丛瓜瓞纹,叶蔓掩映,硕果累累,呈现一派盎然生机。纹饰用进口青料绘制,发色幽沉浓艳,深入胎骨,表面局部有凹凸不平的铁斑。青花在温润肥厚的釉层映衬之下愈加鲜艳夺目。
如今,太平盛世,昔日以蟋蟀相斗而赌博之陋习,早已被弃。养虫、玩虫,仅为如今“蟋蟀族”的养生消遣。然而“玩虫一秋,玩罐一世”,相对于其他藏品,存世量极少的精致古蛐蛐罐,在成为蟋蟀族“趋之若鹜”的可心之物之余,亦是古陶瓷爱好者寻觅和猎取的目标。
这人讲起古来是滔滔不绝,谭越最是爱听这些讲古了,因而听得更是津津有味,所谓收藏,并不单单是收藏器物,更有其历史底蕴和绵延流传之中的逸闻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