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朕在红楼搞事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贾环似被狼撵一般出了荣禧堂,贾政看向手臂,眼前是长子搀着自己说笑的样子,叹息一声,靠在椅背上——孩子们都在外头,今年要述职了,想来能回家吧?
永嘉帝这边,自也不负贾政期待。没过几日就颁下旨意,令贾珠年前回京述职,有话想问他。
贾珠自不晓得政老爹想他,若是知道,恐怕也得道一声奇。他眼下忙着另一事,却是秋收过后,附近百姓遭了饥荒,得知秦北大丰收,许多都往这儿跑。
得了消息,贾珠通知各县好生安置流民,来了尽量别放人走,给吃给住,上户籍给地,把人都变成治下百姓。
周边诸府因晓得去岁陛下申饬甘、山巡抚之事,眼下虽恨贾珠恨得牙痒痒,到底不敢怎样,只得开仓放粮、努力稳住百姓,不让他们跑去秦北。
因有开仓放粮一事,此番流失的百姓比去年少了许多,倒叫贾珠有些失望。
如今秦北人口慢慢上来了,因有榷场之功,许多商贾常往府城开店、居住,经贸往来频繁,这座偏远老城生机渐起,百姓们脸上也多了笑容。
日子好起来了,有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上日程——秦北连个举人都没有,文教实在太弱了!
拿府学来说,目前有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县、府、院三级考试取中的生员才能入学。其中廪生、增生、附生一共三十名,实在少的可怜!
自到这边,他一门心思都在增产增收、发展经济上,对科举的重视度的确不够。
说的市侩些,秦北治下若能出举人、进士,对自己的政绩亦有益处,至少文教的考评就得是上等。
只前头百废待兴,哪顾得上这头?好在现下开始亦不晚!
除了府学、县学,本朝太祖以来,各府、州、县皆立社学,算是更低一级的扫盲基础教育。
其中所学,涉及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和经史有关内容。
以往秦北人少,社学数量亦不多。再说了,饭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孩子读书?都在地里帮忙干活呢。现在条件上来了,也该发展发展教育。
把这事提上日程,贾珠便叫各州县官员过府议事,也令府学教授列席。
众人议了一天,贾珠拍板,令各县人口较多的乡都要有一所社学,以弥补过去社学多在县城,乡村孩童入学难的问题。当然,社学不收学费。
社学的社师,须文义通晓、行宜谨厚。各乡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有志读书的,都可入学肄业。凡是入学的,都可免除差役。
此外,他要求秦北治下所有社学,必须教授算学。这也是为学生们考虑,毕竟科举残酷,成功的太少。若有一技傍身,日后总不至饿死。
至于社学经费和社师束修,除了大力倡导当地豪族捐助,府、州、县衙门也要定期拨银子,算是专项花费,以免社学经营不下去。
为此府城这边,贾珠又把各大户、富商叫来议事,还算顺利地薅到了羊毛。
等一切就绪,各州县官员回去筹备社学,想到在榷场干了几个月的贾芸、宝玉,贾珠令人把他们叫回来,与贾芹一道,派往社学当教书先生。
因要增开社学,起初便缺社师。既如此,不如让这些小子过去帮忙。反正都在族学读了好几年,秀才举人教出来的,也不至于太差。
几人一听竟要当先生,面上表情各异。贾芸、贾芹当时脸就垮了,宝玉倒还好些,竟似松了口气。
待给其他两个安排去临近府城的两个乡教书一月,打发人走了,贾珠这才问及宝玉:“我记得你不爱上学,如今让当社师,你倒没有不愿,真是奇怪。”
宝玉不好意思笑了笑,面带几分羞赧:“榷场人来人往虽热闹,却总有人拉我吃酒,我又不认得他们,就不大想去。
次数多了,倒有人背地里说我架子大、派头足,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了!”
见贾珠吃吃笑,宝玉有些无奈:“我素不爱跟这些人一道,大哥不是不知道。哪怕让我写文书、教书,都比在那儿强。
要我说,榷场那边,芸哥儿就比我适合。那小子圆滑的紧,把事做了,旁人还觉得他是个好人呢!
如今看来,只要别让我跟那些人打交道,去乡下教书也不是不行。”
一听这话,贾珠既感意外,又觉情理之中。宝玉的喜恶太明显,榷场那边他不喜欢很正常。当初扔他过去,不过是缺人罢了。
想起刚来时,这位少爷习性,因嫌天气干燥,每日要抹两次面脂、手脂。嫌床太硬太小,就能失眠好几天。
如今这小子竟能心平气和接受下乡,倒叫他有些欣慰。
于是宝玉几个就这么当上了社师,因要教书,几个学渣到底心虚,课前预习许多遍,方忐忑不安授课去了。
俗话说,凡事只怕“认真”二字。贾珠本以为有人会找他诉苦,未料几个臭小子都咬牙挺住了。
尤其是宝玉,《诗经》讲的颇不错,期满离开那日,还有学生舍不得他,泪洒衣襟呢!
宝玉本就是个多情人,也陪着哭了一场。无奈贾珠要回京述职,贾母、王夫人亦思念宝玉,写信让把他带回来。
于宝玉而言,此一去山高水长,怕是再不会来秦北了。
怀着离愁别绪,宝玉一步三回头,蔫蔫回了城。与他不同,贾芸和贾芹则十分高兴——榷场干活、衙门打杂甚至种地,都比当夫子轻松,社师真是太难当了!
不过三两日,一大家子收拾停当,贾珠安顿好各项工作,便浩浩荡荡启程回京。
因要赶在腊月二十五前述职,时间不宽裕,众人一路疾行,顾不得辛苦,紧赶慢赶,方于二十三日回到京城。
进了宁荣街,归家心切的众人皆眉眼带笑。林之孝也从南面回来,听说大爷今天到家,下午便在府里等着了。
此时听见动静,忙指挥门房放门槛。车进了院子停下,又亲自扶贾珠下来。
见林之孝还是那副模样,贾珠... -->>
等贾环似被狼撵一般出了荣禧堂,贾政看向手臂,眼前是长子搀着自己说笑的样子,叹息一声,靠在椅背上——孩子们都在外头,今年要述职了,想来能回家吧?
永嘉帝这边,自也不负贾政期待。没过几日就颁下旨意,令贾珠年前回京述职,有话想问他。
贾珠自不晓得政老爹想他,若是知道,恐怕也得道一声奇。他眼下忙着另一事,却是秋收过后,附近百姓遭了饥荒,得知秦北大丰收,许多都往这儿跑。
得了消息,贾珠通知各县好生安置流民,来了尽量别放人走,给吃给住,上户籍给地,把人都变成治下百姓。
周边诸府因晓得去岁陛下申饬甘、山巡抚之事,眼下虽恨贾珠恨得牙痒痒,到底不敢怎样,只得开仓放粮、努力稳住百姓,不让他们跑去秦北。
因有开仓放粮一事,此番流失的百姓比去年少了许多,倒叫贾珠有些失望。
如今秦北人口慢慢上来了,因有榷场之功,许多商贾常往府城开店、居住,经贸往来频繁,这座偏远老城生机渐起,百姓们脸上也多了笑容。
日子好起来了,有个问题就不得不提上日程——秦北连个举人都没有,文教实在太弱了!
拿府学来说,目前有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县、府、院三级考试取中的生员才能入学。其中廪生、增生、附生一共三十名,实在少的可怜!
自到这边,他一门心思都在增产增收、发展经济上,对科举的重视度的确不够。
说的市侩些,秦北治下若能出举人、进士,对自己的政绩亦有益处,至少文教的考评就得是上等。
只前头百废待兴,哪顾得上这头?好在现下开始亦不晚!
除了府学、县学,本朝太祖以来,各府、州、县皆立社学,算是更低一级的扫盲基础教育。
其中所学,涉及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和经史有关内容。
以往秦北人少,社学数量亦不多。再说了,饭都吃不饱,谁还顾得上孩子读书?都在地里帮忙干活呢。现在条件上来了,也该发展发展教育。
把这事提上日程,贾珠便叫各州县官员过府议事,也令府学教授列席。
众人议了一天,贾珠拍板,令各县人口较多的乡都要有一所社学,以弥补过去社学多在县城,乡村孩童入学难的问题。当然,社学不收学费。
社学的社师,须文义通晓、行宜谨厚。各乡十二岁以上,二十岁以下有志读书的,都可入学肄业。凡是入学的,都可免除差役。
此外,他要求秦北治下所有社学,必须教授算学。这也是为学生们考虑,毕竟科举残酷,成功的太少。若有一技傍身,日后总不至饿死。
至于社学经费和社师束修,除了大力倡导当地豪族捐助,府、州、县衙门也要定期拨银子,算是专项花费,以免社学经营不下去。
为此府城这边,贾珠又把各大户、富商叫来议事,还算顺利地薅到了羊毛。
等一切就绪,各州县官员回去筹备社学,想到在榷场干了几个月的贾芸、宝玉,贾珠令人把他们叫回来,与贾芹一道,派往社学当教书先生。
因要增开社学,起初便缺社师。既如此,不如让这些小子过去帮忙。反正都在族学读了好几年,秀才举人教出来的,也不至于太差。
几人一听竟要当先生,面上表情各异。贾芸、贾芹当时脸就垮了,宝玉倒还好些,竟似松了口气。
待给其他两个安排去临近府城的两个乡教书一月,打发人走了,贾珠这才问及宝玉:“我记得你不爱上学,如今让当社师,你倒没有不愿,真是奇怪。”
宝玉不好意思笑了笑,面带几分羞赧:“榷场人来人往虽热闹,却总有人拉我吃酒,我又不认得他们,就不大想去。
次数多了,倒有人背地里说我架子大、派头足,拿着鸡毛当令箭,狐假虎威了!”
见贾珠吃吃笑,宝玉有些无奈:“我素不爱跟这些人一道,大哥不是不知道。哪怕让我写文书、教书,都比在那儿强。
要我说,榷场那边,芸哥儿就比我适合。那小子圆滑的紧,把事做了,旁人还觉得他是个好人呢!
如今看来,只要别让我跟那些人打交道,去乡下教书也不是不行。”
一听这话,贾珠既感意外,又觉情理之中。宝玉的喜恶太明显,榷场那边他不喜欢很正常。当初扔他过去,不过是缺人罢了。
想起刚来时,这位少爷习性,因嫌天气干燥,每日要抹两次面脂、手脂。嫌床太硬太小,就能失眠好几天。
如今这小子竟能心平气和接受下乡,倒叫他有些欣慰。
于是宝玉几个就这么当上了社师,因要教书,几个学渣到底心虚,课前预习许多遍,方忐忑不安授课去了。
俗话说,凡事只怕“认真”二字。贾珠本以为有人会找他诉苦,未料几个臭小子都咬牙挺住了。
尤其是宝玉,《诗经》讲的颇不错,期满离开那日,还有学生舍不得他,泪洒衣襟呢!
宝玉本就是个多情人,也陪着哭了一场。无奈贾珠要回京述职,贾母、王夫人亦思念宝玉,写信让把他带回来。
于宝玉而言,此一去山高水长,怕是再不会来秦北了。
怀着离愁别绪,宝玉一步三回头,蔫蔫回了城。与他不同,贾芸和贾芹则十分高兴——榷场干活、衙门打杂甚至种地,都比当夫子轻松,社师真是太难当了!
不过三两日,一大家子收拾停当,贾珠安顿好各项工作,便浩浩荡荡启程回京。
因要赶在腊月二十五前述职,时间不宽裕,众人一路疾行,顾不得辛苦,紧赶慢赶,方于二十三日回到京城。
进了宁荣街,归家心切的众人皆眉眼带笑。林之孝也从南面回来,听说大爷今天到家,下午便在府里等着了。
此时听见动静,忙指挥门房放门槛。车进了院子停下,又亲自扶贾珠下来。
见林之孝还是那副模样,贾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