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四十四章 赤果果的诱惑 (1/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明末之领主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萧毅在宝应城停了一天之后,便率领大军向淮安城进发了。宝应城原本的三千守军已经被定北军筛选改编。其中的青壮被抽调出来编入了定北军作为杂兵,也就是后勤兵,协助运送粮草辎重等物。那些老弱病残的则是每人发放了一些遣散费打发回去了。
宝应城因为距离淮安较近,又有城池掩护,便被萧毅选做了大军的临时仓库,存储粮草武器等辎重物。萧英的第二营被留下来担任宝应城的守卫任务。但是第二营的两千骑兵却被萧毅带走了,只剩下三千步卒守城。有萧英坐镇,三千步卒守城绰绰有余。而且鞑子要想攻击宝应,必须得先突破淮安城下萧毅的大军才能攻击宝应。所以,宝应城基本上安全的。但是战场之上,请示瞬息万变,小心谨慎总是无大错的。
几乎在萧毅率领大军刚从滁州出征的同时,辎重营已经在汪家的帮助下调动了近千辆大车,从琅琊山大营运输粮草辎重随后而行。留守的刘肇基为了安全起见,派做事周全的乙邦才率三千士兵护送。
因为辎重车比较笨重,再加上天气炎热,在萧毅率军离开宝应向淮安进发的时候,辎重车队才堪堪到达宝应城。一车车的粮食武器铠甲连绵不断的送进了宝应城,这让那些看热闹围观的老百姓一个个也是心中啧啧羡慕。
根据萧毅的指示,萧英此次坐镇宝应不仅仅是守城,还要同时肩负起征兵的责任。由于系统的限制,萧毅的嫡系精锐仅仅只有两万人马,这对地盘越来越大,需要镇守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的萧毅来说显然是捉襟见肘。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萧毅善以奇兵致胜,觉得他用兵诡诈狡猾。但是萧毅也是无奈。他要是手上有个雄兵十万的话,他也想摆开堂堂正正的阵势,跟鞑子来一场大决战,一举击溃鞑子主力,从此倒也省事了。但是没办法,兵力太少,只能出奇制胜了。所以,很多时候兵法都是逼出来的。
虽然滁州的城东大营中已经有一万新兵在训练,但是他们成军时日尚短,而且人数也少,目前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只能继续加紧训练。
所以在和尤条深谈之后,萧毅就定了一路打,一路征兵的策略。但是萧毅毕竟是从后世而来的具有前瞻性眼光人,他的征兵是要走精兵路线,并非像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一路裹挟普通百姓,动辄就号称大军几十万,其实真正的能战之兵最多也就万把人,其他的基本上就是老弱妇孺,最多能起到壮壮声势的目的。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当兵的,很多士兵基本都是官方强行抽调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当兵的社会地位低;另一个就是当兵的报酬太低。本来很多当兵的就粮饷就很少,还经常不按时发放。这也都罢了,关键是很多带兵的将领还贪墨首先的粮饷。本来十成的粮饷到了士兵手中可能都不足五成,甚至更低。平时的军饷都这样,更何况说战死之后的抚恤金之类就更没影了。这种事情在一个朝代的末期尤为的严重,明朝尤其如此。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很多卫所的士兵都是纷纷逃亡,大多数的卫所都是名存实亡了。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出现一个能够按时足量发放甚至说能够将军饷发到七八成的将领,都会获得士兵极大的拥戴,就能获得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名声。戚继光之所以是一代名将,能带出战斗力彪悍的戚家军,不仅与他个人的练兵能力有关,也与他不太克扣士兵军饷有关。
萧毅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很有信心能够招到较好的新兵苗子。定北军的优势有二:第一,定北军的风头在如今的天下那即使不说第一,也是第二第三。若是在江淮一带,那绝对的首屈一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声就是最好的招兵招牌。
定北军充足的粮草储备。要让马儿跑,要让马儿饱。这些源源不断运进宝应城的粮草除了给萧毅大军准备的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为了招兵而准备的。
再加上清军南下,兵荒马乱,市面上涨价最快的无非是粮食了。如今的江南米价已经涨到了四两银子一石了。很多富豪士绅家庭都在拼命的屯粮,那些升斗小民,贫困百姓很多家里都没有存粮了。每次到米店去都是买上一点点的大米,全家人只要能饿不死就烧高香了。在山东京畿一带早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江淮一带能好一些,但是也仅仅是饿不死而已。再往长江以南,条件就更好一些,米价也相对便宜一些,那也在二两银子一石了。
所以在运量的的车队进程的时候,萧英并没有刻意的让人驱赶那些围观的百姓... -->>
萧毅在宝应城停了一天之后,便率领大军向淮安城进发了。宝应城原本的三千守军已经被定北军筛选改编。其中的青壮被抽调出来编入了定北军作为杂兵,也就是后勤兵,协助运送粮草辎重等物。那些老弱病残的则是每人发放了一些遣散费打发回去了。
宝应城因为距离淮安较近,又有城池掩护,便被萧毅选做了大军的临时仓库,存储粮草武器等辎重物。萧英的第二营被留下来担任宝应城的守卫任务。但是第二营的两千骑兵却被萧毅带走了,只剩下三千步卒守城。有萧英坐镇,三千步卒守城绰绰有余。而且鞑子要想攻击宝应,必须得先突破淮安城下萧毅的大军才能攻击宝应。所以,宝应城基本上安全的。但是战场之上,请示瞬息万变,小心谨慎总是无大错的。
几乎在萧毅率领大军刚从滁州出征的同时,辎重营已经在汪家的帮助下调动了近千辆大车,从琅琊山大营运输粮草辎重随后而行。留守的刘肇基为了安全起见,派做事周全的乙邦才率三千士兵护送。
因为辎重车比较笨重,再加上天气炎热,在萧毅率军离开宝应向淮安进发的时候,辎重车队才堪堪到达宝应城。一车车的粮食武器铠甲连绵不断的送进了宝应城,这让那些看热闹围观的老百姓一个个也是心中啧啧羡慕。
根据萧毅的指示,萧英此次坐镇宝应不仅仅是守城,还要同时肩负起征兵的责任。由于系统的限制,萧毅的嫡系精锐仅仅只有两万人马,这对地盘越来越大,需要镇守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的萧毅来说显然是捉襟见肘。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萧毅善以奇兵致胜,觉得他用兵诡诈狡猾。但是萧毅也是无奈。他要是手上有个雄兵十万的话,他也想摆开堂堂正正的阵势,跟鞑子来一场大决战,一举击溃鞑子主力,从此倒也省事了。但是没办法,兵力太少,只能出奇制胜了。所以,很多时候兵法都是逼出来的。
虽然滁州的城东大营中已经有一万新兵在训练,但是他们成军时日尚短,而且人数也少,目前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只能继续加紧训练。
所以在和尤条深谈之后,萧毅就定了一路打,一路征兵的策略。但是萧毅毕竟是从后世而来的具有前瞻性眼光人,他的征兵是要走精兵路线,并非像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一路裹挟普通百姓,动辄就号称大军几十万,其实真正的能战之兵最多也就万把人,其他的基本上就是老弱妇孺,最多能起到壮壮声势的目的。
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当兵的,很多士兵基本都是官方强行抽调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当兵的社会地位低;另一个就是当兵的报酬太低。本来很多当兵的就粮饷就很少,还经常不按时发放。这也都罢了,关键是很多带兵的将领还贪墨首先的粮饷。本来十成的粮饷到了士兵手中可能都不足五成,甚至更低。平时的军饷都这样,更何况说战死之后的抚恤金之类就更没影了。这种事情在一个朝代的末期尤为的严重,明朝尤其如此。所以在明朝中后期,很多卫所的士兵都是纷纷逃亡,大多数的卫所都是名存实亡了。
在这种情况下但凡出现一个能够按时足量发放甚至说能够将军饷发到七八成的将领,都会获得士兵极大的拥戴,就能获得一个爱兵如子的好名声。戚继光之所以是一代名将,能带出战斗力彪悍的戚家军,不仅与他个人的练兵能力有关,也与他不太克扣士兵军饷有关。
萧毅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所以很有信心能够招到较好的新兵苗子。定北军的优势有二:第一,定北军的风头在如今的天下那即使不说第一,也是第二第三。若是在江淮一带,那绝对的首屈一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名声就是最好的招兵招牌。
定北军充足的粮草储备。要让马儿跑,要让马儿饱。这些源源不断运进宝应城的粮草除了给萧毅大军准备的以外,其余大部分都是为了招兵而准备的。
再加上清军南下,兵荒马乱,市面上涨价最快的无非是粮食了。如今的江南米价已经涨到了四两银子一石了。很多富豪士绅家庭都在拼命的屯粮,那些升斗小民,贫困百姓很多家里都没有存粮了。每次到米店去都是买上一点点的大米,全家人只要能饿不死就烧高香了。在山东京畿一带早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江淮一带能好一些,但是也仅仅是饿不死而已。再往长江以南,条件就更好一些,米价也相对便宜一些,那也在二两银子一石了。
所以在运量的的车队进程的时候,萧英并没有刻意的让人驱赶那些围观的百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