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蛮荒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章前世今生
又聊了一些乡试的趣闻后,眼看外面日头尚早,姜大维便让姜尚离去读书了,在姜大维看来,乡试可是天大的事情,姜尚离温习的时间自然是越长越好。
姜尚离父母先后逝世,田亩便被族内收了回去,只将房产留给了姜尚离,紧邻姜大维的屋子,姜尚离从小寄养在姜大维家中。
直到入村学后,在姜尚离的坚持下,才搬回原宅住,不过当初考虑到姜尚离的年纪,姜大维便将两家相邻的院墙打通,这条路一直保存到现在,所以姜尚离直接从侧园开辟的通道,回到了自己的宅子。
姜尚离的宅子并不大,满打满算就三间房子,一间盛放杂物,一间作为正厅招待客人,另外一间则是姜尚离的卧室和书房了,至于吃饭,姜尚离则是和姜大维一家一起的。
不大的卧室里面,到处都是书,一眼望去,至少有几百本,并没有井然的摆成一摞一摞的,相反,这些书看着就像是随意摆放的一般,床头两三本,床位三四本,书架上这边两本,那边一本,桌子上几个不同的位置,也都放置着不同的书。
这就是村学里面的书了,村中老夫子逝世后,村学荒废,原本这些书是在村学之中放置的,后来翻修时,这些书就被暂时搁置在姜尚离屋子里面了。
等到学堂修好之后,因为姜尚离不时教导村中蒙童识字,身份算起来也算得上半个先生,族人便默认将这些书放在了姜尚离这里。
或许,这样的摆放对外人来说,是非常杂乱的。
但是对姜尚离来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摆放,每一本书的位置,都刻在了姜尚离的脑海之中,若是一摞一摞的摆放的话,反而会让姜尚离感到不适。
熟稔的将竹篓挂在墙上,从里面拿出茶具,走了一路,在山上煮好的茶早就凉透了,姜尚离也不以为意,两三口将茶水饮尽,然后走到桌子前,将茶壶放在桌子上,自己则是连看都不用看,顺手拿起了旁边的书,便躺在了旁边的躺椅上。
不一会儿,朗朗的读书声就响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屋子里面,随着读书声的响起,姜尚离身上逐渐浮出了一层浓郁的白色才气,如牛奶一般,将他整个人笼罩了起来,这才气,比之澜江之侧诸学子齐心合力引来的才气,还要浓郁数倍。
不过,这般奇景,恐怕世上不会有多少人知道。
前面,听到读书声的姜大维,顿时对着儿子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这是姜大维立下的规矩,只要姜尚离在读书,家里面就不许吵闹,不许有杂音。
闺房里面正在缝制衣衫的姜月,听到姜尚离的读书声后,原本有些悸动有些烦躁的心,也逐渐静了下来,侧着耳朵听着读书声,脸上浮现出会意的笑容,手上穿针引线的动作,比之刚才却是快上了三分。
“十七郎,你六兄在读书,好好听着。”姜大维将姜虎抱到了椅子上面,丝毫不顾及姜虎刚三岁的年纪。
不过天下父母都是这个样子,恨不得让儿女接受最好的教育,懂得最多的知识。
听了一阵子读书的声音,姜大维和林媛压低了声音商议了一下,林媛便朝着后院走去,后院有自家种的青菜,而姜大维则是朝着外面走去。
小家并不富裕,平时的日子里,晚饭不过是稀饭馒头,最多凉拌上几个青菜,偶尔有些肉菜开开荤,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不过还有半个月就要乡试了,在吃食上或许远远比不上钟鸣鼎食的大家族的水平,但是姜大维夫妇商议了一下,总不能委屈了姜尚离。
所以商议之后,姜大维决定去河中打上几条鱼,而林媛则是去后院采摘青菜,晚上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至于说十七郎,年纪还小,不会到处乱跑的,再加上周围都是乡里乡亲,姜大维夫妇丝毫不担心小家伙会出事情。
乡学之中,在整个稽原乡都数一数二的学正,此刻就像是面对先生的蒙童一般,颇有些坐立不安,整个屁股只是稍微占了点边,眼睛耷拉着,看着地面,不敢抬头直视。
坐在上位的有两个人,一为年纪约五十岁的老者,两鬓长发已经略带斑白星点,此刻正坐在正中的椅子上,而旁边则坐着一个少女,年约二八,一身鹅黄色的长裙,肤若凝脂,白嫩无暇,似乎能够一掐就能掐出来水。
“白色的小狐狸?”听完学正的汇报,少女幻想了一下狐狸的样子,眼中便开始冒出来小星星,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对于可爱的小东西,是没有一点抵抗能力的。
看出少女跃跃欲试的样子,老者有些头疼。
“是,只是暂时不清楚是妖还是灵,下官明日便遣人去查探。”学正低着头说道。
女孩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扭头看着老者,眼睛转了两圈,狡黠的说道:“先生,为了一方安宁,您是不是出手将那狐狸擒来?”
“是不是擒来之后,再交给你处置?”老者丝毫不为所动:“真正的灵物为天地所生,岂是那么容易擒来的?老夫可以寻妖,却未必能够寻觅到灵物踪迹。”
少女脸上难得的红了一下,随即辩解道:“我可没说是灵物,万一那是妖呢?如果是妖,岂不是会为祸一方?”
“这个时候,妖物岂敢现身?”老者没好气的看了少女一眼,说道:“三月、六月、九月,均为大试之期,国朝大儒均散落各地选拔学子,这个时候,但凡妖物,哪个敢在人前出现?”
“那先生你不帮我了……”女孩低着头嘟囔了两句,再抬头的时候,眼睛里面已经有了些许晶莹:“先生,娘亲都舍不得我受委屈……”
老者脸色一变,最后化为一丝苦笑,无力的摇了摇手臂:“罢了罢了,真是怕了你这小花招了……明天我这把老骨头就进山,给你寻寻那只小狐狸。”
“我就知道,先生最好了!”女孩顿时雀跃道,刚才还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现在却看不出一丝伤心的样子,伸手挽住老者的胳膊。
老者溺爱了看了女孩一眼,然后扭头说道:“王学正,晚上的迎接宴就不用举行了,晚上随便做些素食便可,我们今晚留宿在乡学即可。”
整个谈话过程中,学正的目光一直落在地上,一副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现在听到老者开口叫自己,学正这才抬起了头,目光游移到老者胸口后,便不再往上看去,相反目光又拉低了几分,说道:“一切都听宋学士吩咐……”
于姜尚离而言,这片大陆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
陌生的是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历史人文,熟悉的却是这里的经史子集,比如手中的《论语》,同样是煌煌二十篇,同样是圣人孔子弟子晚辈记载其言行。
这里的圣人可不像前世那般,仅仅是加于万世师表的孔子身上的名誉,同样代表着,孔子有着圣人一样的力量。
冥冥之中,这里与前世似乎有着说不出的关系,那些在前世历史上留下浓墨记载的人,同样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比如孟子,比如墨子,比如韩非子,每个人都同样在这个世界取得了耀眼的成就,每个人才气都能够冲破云霄。
因为历朝历代大儒的存在,能够正人心、诛邪祟、驱奸佞、养圣贤,所以这里的王朝存在的时间,都得到了大大的延续,如果不是夏桀商纣那般残暴的时代,王朝更替是很少见的事情。
从两千年前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之后,一时间儒门大兴,天下才气十分,儒门独占其九,其他各家加起来占取了剩余的一分。
不过这也为之后买下了隐患,历史在千年前开了一个玩笑,延续一千六百年的汉王朝,终于因为帝王无道,再加上各种学派之间理念的斗争,冲突发生了。
庞然大物的汉王朝,顷刻间分崩离析,天下三分,各种学派粉墨登场,文人贤士因为秉承的理念不同而相互攻伐,以笔做剑,以文为刃,天下大乱。
姜尚离熟悉的历史,从这里彻底彻底画上了句号。
三国灭其一,位于三国正中间的陈朝腹背受敌,最先除名,只留下两个王朝,一曰魏,一曰晋,两国划江而治,分别汲取了大汉王朝南方和北方的精华,所以对外号称是汉朝正统,若是加上汉朝历史的话,国祚数千年也不是太夸张。
不过就当魏晋两朝准备决一雌雄的时候,妖族对人族发起了攻击,原本还有冲突的魏晋两朝顿时放下争执,通力合作驱逐妖族,百家携手,狂儒名士层出不穷。
战争延续百年,终于将妖族驱赶了出去,人族和妖族也签订了互不攻击的条约。而经过了这百年的对外战争,百家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秉承的理念可以不同,但是最终的大道却是相同的。
只要可以安民治国,何必一定要罢黜百家?大道三千,何必将自己的道强加在别人身上?
相逢一笑泯恩仇,百家之间放弃了争斗,人族也迅速恢复了安定,这种大度的胸襟,后来被称之为魏晋风度。
也许是魏晋两个大国要保留一个缓冲的地带,原来的陈国土地两个大国都没有占取,任由其发展成现在的九个小国,大周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发生了变化,同样,文化也随之改变。
现在的儒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吸纳了百家精华的儒学,只不过因为儒学势大,为了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才冠之以儒学的名义。
而因为大陆承平,不若前世那般王朝更替,没有了社会动荡,文化的变化也放缓了脚步。
譬如,这里的诗词更多的是雍容华贵,一如前世魏晋那般,名士更多的是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寄情山水。
所以这里虽然同样衍生了诗词,但是更多却是清淡婉约,少有激昂澎湃之作,更别提比得上巅峰时期道尽人间的唐诗宋词了。
脑中诸多忘却不了的诗词,以及那些后世发展的儒家学说,在这个世界上都尚未出现过,正是这些抹除不了的记忆,时时刻刻的提醒着姜尚离,他只是一个过客。
不知不觉的,姜尚离有些痴了,读书的声音也逐渐的低了下来,最终沉寂了下来。
第四章穷则变
更新时间2014-12-1911:39:44字数:3574
“吱呀”一声轻响,将姜尚离从恍惚中惊醒过来,扭头一看,虎头虎脑的十七郎伸着
脑袋,趴在门槛上,不安分的抬头看着姜尚离。
“十七郎,过来。”姜尚离对着小家伙招了招手,小家伙脸上顿时挤出了开心的笑容,乌溜溜的眼睛转了好几圈,然后伸出了两只瘦小的胳膊,等着姜尚离来抱。
姜尚离放下手中的《论语》,然后起身来到门前,擦了一下小家伙嘴角流了不少的口水,抱着小家伙便回到了藤椅前,将小家伙放好后,刚才莫名的思绪也消散的差不多了。
既来之,则安之,姜尚离哂笑了一下,拿起读至一半的《论语》,抑扬顿挫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才气悄无声息的便开始汇聚在姜尚离的身边,天地才气不但有诛邪辟恶的作用,更是在无形之中便通达智慧、洗涤身心,静心凝气,达到那种天人合一的状态。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读至书中最后一段,姜尚离身上的才气在那一刻浓郁到了极点,大部分白色的才气最终从姜尚离天灵盖涌入体内,小部分则是消散在了天地之间。
躺在姜尚离怀里,小家伙也受到了些许才气的润泽,早就舒适的睡着了,涎水都将姜尚离的胸口浸湿了一片。
似乎是约定好了一半,等姜尚离将这些才气纳入体内,刚将小家伙嘴边的涎水擦掉,林媛的声音便在前厅传了过来:“六郎,吃饭了。”
“知道了。”姜尚离将书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竟是与之前拿起的位置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动,显然是对这个位置了然于胸了。
晃醒了姜虎,姜尚离便从藤椅上起身,带着还有些迷迷糊糊的姜虎,朝着前厅走去。
刚走到前厅,一股带着淡淡腥味的清香就沁入了鼻翼,刚才还睡眼朦胧的姜虎,眼睛立马瞪圆了,挣脱开被姜尚离握住的小手,一溜烟的跑到饭桌面前,盯着中间被大碗扣住的瓷盆,这就要伸手去扒拉。
“十七郎!”姜大维略带喝止意味的声音响起,姜虎的小手立马收了回来,怯生生的看着自己父亲。
“二叔,你怎么受伤了?”姜尚离很敏锐的发现,姜大维脸上有些青肿和擦伤,身上也有些湿淋淋的。
“不碍事,吃饭。”姜大维摆了摆手说道,然后呼喊妻女出来吃饭,小家小户倒是没有朱门大户那般规矩森严,一家人都习惯了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每人分了一碗稀饭后,林媛这才将桌子上用碗扣住的瓷盆给掀了开来,散发淡淡清香的菜品,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四条巴掌大的鲫鱼,被煮成了清汤,汤面上还飘着些许的葱花。
看着鲫鱼汤,再看看姜大维脸上的擦伤还有尚未干透的衣服,姜尚离又岂会猜不出究竟是怎么回事。
分明是姜大维出去捕鱼,然后不小心滑倒后受了伤。
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临近黄昏的河水,还是相当清凉的,想来姜大维还是吃了不小苦头的,一想到这里,姜尚离心里就有些暖暖的。
围着桌子坐好后,坐在上方的姜大维伸出了筷子,给姜月面前的碗里放了一条,然后给林媛和姜虎母子两个面前也放了一条,最后两条却全部放在了姜尚离面前的碗里。
“都开始吃吧。”姜大维满脸笑意,夹了两根青菜放在了碗里,配着稀汤喝了下去,姜虎人小,倒是直接伸手抓起了鱼,然后可怜兮兮的举到母亲面前。
他虽然小,但是也知道,鱼肉是有刺的,林媛微笑着接过儿子手里的鲫鱼,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剔去鱼刺,然后喂进儿子嘴里。
至于姜月和姜尚离,看到姜大维和林媛碗里除了青菜外空空如也,却是下不了口去吃,尤其是姜尚离,他的面前可是足足两条鱼的。
“都吃啊,我都吃过了。”姜大维笑着说道,至于事实上究竟有没有吃,姜尚离自然能够猜出来的。
姜月可没有姜尚离两世为人的经验,再加上小肚子饿了,所以听到姜大维的解释,倒是不疑有他,直接低头开始大口朵颐了起来。
姜尚离微微皱了一下眉,心里还是有种食不下咽的感觉,姜大维也看出一丝端倪了,他知道,这件事恐怕是瞒不住姜尚离的。
敲了一下桌子,姜大维虎着脸说道:“六郎,快吃吧,这几天好好补补,到时候一举考中秀才,甚至是进……举人,来给我姜家光耀门槛。”
一说到秀才和举人,姜大维的脸上有些说不出的庄重:“百年前,西姜村八太爷可是一路过关斩将,直接高中进士的,现在整个西姜村都发达了,大都落户在帝都了。”
说起这件事,也是东姜村众人心中永远的痛,东西姜村本就是一个祖先,后来家大业大,就分成了东村和西村,本来两村发展相差无几的,但是百年前,西姜村一位先辈直接考中了进士,整个西姜村都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大都搬到了帝都居住。
帝都和稽原乡的教育和生活水平简直是天差地别,就像是西姜村的人,到了帝都,即便是天资不行读不了书,但是至少眼界开阔了,不会像东姜村的人这般,读不了书就只能种一辈子的田。
而东姜村虽然没能随之搬迁到帝都,但是也是享受到一些余荫的,比如村学里面那些书,不然的话,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怎么可能有数以百计的书籍?
骨子里面,东姜村对西姜村的遭遇还是有一种深深的羡慕的,所以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后辈们,同样出来那么一个人才,让整个村子的命运都发生改变。
刚才,姜大维其实想说的是进士,不过想到姜尚离一直以来表现的平平庸庸的,就改口成举人了。当然,在姜大维心里,姜尚离能够考上秀才,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感受到姜大维一瞬间的热切,姜尚离心中也有了些许触动,一直以来,自己貌似只顾过自己喜欢的平淡生活,却忽视了亲人的感受,忽视了他们的想法,不是每个人都是甘于平淡的。
“举人吗?进士吗?也未尝不可啊。”姜尚离心中下了个决定,想起这个不凡的世界,一直以来甘于平淡的心,在那一瞬间也有了触动,他一直以来都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但是现在想来,这简直是另一种对心性的压抑!
再这么平淡下去的话,说不定整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废了。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不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的风土人情,岂不是白走这么一遭了?
心结解开,姜尚离此刻感觉身体里充满了活力,夹起面前一条鱼直接放在姜虎的碗里,笑着说道:“行,那就先考个举人!咱家十七郎将来不但要考举人,还要考进士!”
“进士!进士!”姜虎懵懂,还不懂这些,只觉得这个很有趣,就拍着巴掌叫了起来,犹豫的看了一眼面前的鱼,最后还是将碗推到了姜大维的面前,擦了把口水,说道:“爹,吃鱼。”
小家伙也看出来了,阿姐面前有鱼,六兄面前有鱼,自己和娘亲面前也有鱼,唯独姜大维面前没有鱼。
姜大维看了姜尚离一眼,又看了姜虎一眼,伸手在姜虎脑袋上摸了一下:“既然是六郎给你的,那你就吃吧,爹刚才吃过了。”
姜虎歪了歪脑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还是丝毫不怀疑姜大维说的话的,所以被姜大维拒绝后,将碗拉了回来,然后抬头看着林媛,细声道:“娘,你吃鱼。”
“娘也已经吃过了。”林媛温婉的笑道。
“唔,阿姐和六兄都有了,那我就吃了。”姜虎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的说了一遍,然后才将鱼交由母亲剔刺。
“古有孔融让梨,今有十七郎让鱼,他日必成美谈。”姜尚离笑着说道,引起了屋子里一阵会心的笑声。
晚饭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结束,姜大维便打发姜尚离去休息了,姜大维年幼时也参加过乡试,不过屡试不中,最后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再加上年龄见长,才放弃科举。
但是毕竟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姜大维也算得上“有经验”的过来人了,当然知道按时休息是很重要的,至于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事情,姜大维可没有想过。
一则是家里穷,没有灯油钱;二则是姜尚离也没有夜读书的习惯。
第二天一早,姜大维便出去劳作了,乡试过后中秀才的学子,便要启程去阳澄县,去县学进修两个月,然后择其优者,参加六月份整个学道内的府试。
当然,科考和姜大维没什么关系,姜大维只是被征集去修路,因为是事关科考的“义举”,所以没有工钱,不过中午管一顿饭,姜大维早上去修路,吃完午饭便可回来了,也不耽误农活。
其他的人,也各有各的活计,林媛在屋子内给姜尚离缝衣服,姜尚离第一次参加科考,总不能穿着一身旧衣服吧?所以林媛和姜月母女两个就轮流工作,赶在乡试前,给姜尚离缝出来一件新衣衫。
姜月背着竹篓,去外面采一些新鲜的野菜,姜尚离则是带着姜虎待在河边的沙滩,以沙为纸、以棍为笔,在温习的同时,教授姜虎一些简单的字。
这倒不是姜尚离不愿意拿纸笔教授,原因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穷。
以前倒还不觉得,但是昨晚一顿晚饭解开心结后,姜尚离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认为平淡的日子,原来过得这么艰辛。
若是一个人的话,苦就这么苦着吧,苦中作乐未尝不可;但是身边还有一大家子呢,本来有本领能让一家人过得很好的,结果却故意藏拙,让一家人都陪着过苦日子,这已经不是苦中作乐了,这简直就是脑袋秀逗的问题。
还好,半个月后,就是乡试,三个半月后,就是府试。
过乡试中秀才,乡中奖励纹银五两,村中同样五两;若是过府试中举人,单单学道就会奖励银百两,作为安家和车马费用……
一想到这里,以往对科考有些躲避的姜尚离,眼里第一次冒出了熊熊的火焰。
第五章君不如登徒子甚矣
更新时间2014-12-1911:41:09字数:2759
上游,一叶扁舟顺着水流徐徐而下,上面坐着一披斗笠者,身边酒一壶,笛子一支,除此之外,别无长物。
眼下这条河的尽头,便是澜江,再顺流而下,不须多时,便能进入群山之中了。
正是准备进山寻找灵狐的宋默然。
宋默然,斑白白发看起来如同老者,其实白发是有原因的,事实上,宋默然真实年龄不过四十岁。
二十年前,还是翩翩佳公子的宋默然经历乡试、府试、会试和殿试,位列当年殿试前三甲,赐国朝进士,入太学三年后,受命巡守边境,在边境上屡次出手震慑他国宵小,闯出了赫然的威名。
不过自十五年前,宋默然从边疆回归帝都之后,一夜华发,随后辞掉所有官职,在京赋闲,一赋便是十年。平时素来不喜与人交流,因此人称默然公子,一称便是十年,所有人提起他来便是宋默然学士,甚至久而久之,连他的本命都忘记了。
五年前先帝崩殂,新帝登基,宋默然这才再次入朝为官,不过却只愿做一闲散官员尔,所以执教太学。
如今乡试在即,国朝太学中儒士便纷纷由帝都而出,代表国朝来监督各地科考,以示公正,宋默然负责的正是登州府。
而阳澄县,不过是登州府下辖三十县之一,稽原乡更只是阳澄县十八乡中教育水平排倒数的乡,两百年来阳澄县仅出过一个进士,就是百年前西姜村考中的进士,可以说,整个稽原乡甚至说整个阳澄县,就是一块科举荒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默然才会好奇的来到阳澄县,想要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能够培养出一位进士来。
所以宋默然才会来到稽原乡,不然的话,他一个执教太学的学士,又岂会来到稽原乡这个穷乡僻壤?
也算是巧,宋默然来到稽原乡的时候,刚和学正没说上几句话,李荣便带着两三个学子赶到了乡学,将白狐这件事禀告给了学正,这才有了今日宋默然孤舟入山的举动。
宋默然这次出来可是为了寻灵狐的,而非如昨日李荣他们那般,出行是为了游山,所以宋默然就选择了方便快捷水路。
水有急有缓,毕竟只是一条澜江的支流,又不是真正的澜江,在平缓处,顺流而下的船速自然就会慢上不少。
眼看着这日头就要升起来了,宋默然抬头忘了一眼东方初升的太阳,然后伸手拉斗笠遮了一下阳光,不经意间,一道人影便闯入了眼帘之中。
一如记忆中那般清纯,背着竹篓,在河边采着野菜,相遇在山花烂漫间,如今悠悠二十载过去,昔日佳人已经不在,却是没有想到,在这无名河畔,当年初遇的场景,竟然会这般完美的再现。
不过可惜的是,斯人已不在,哪怕是场景再相似,也回不到二十载前那青衫薄的时光了,他,也不是当年风光依在的宋进士了。
也就愣神了片刻,宋默然便恢复了清明,看着河畔那道与记忆中重叠的身影,手中的笛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放在了嘴边。
笛声本来清亮,此刻却被宋默然吹出了一种婉转的思念,仿若刻入到骨子里一般,飘荡在这无名河畔之上。
才气从天地之间逸出,缠绕在宋默然的笛子之上,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幻化出了两只乳白色的鸟儿,依偎在一起,偶尔发出一种姜月没听过的鸣叫声,配合着笛曲。
下游,正在沙滩上练字的姜尚离,在笛声传过来的时候,手上的动作突然停了下来,听了开头一段韵律,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宋默然手中才气幻化的场景,不过却不影响他认出这首曲子来。
轻轻叩击着手中的树枝,姜尚离低声的诵读声便响了起来。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
一曲凤求凰,吹尽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道尽多少情事,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只不过在稽原乡之中,姜尚离却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动人的曲子。
良久,笛声尽,宋默然笛子上的两只鸟儿齐齐鸣叫了一声,然后便一起朝着天空飞去,绕着宋默然飞了三圈,这才又化作才气,消散在天地之间。
对着岸边已经听的有些痴了的女子抱了抱拳,宋默然便坐回了船上,脑海中却回荡着二十年前那一幕。
少年春风得意,偶遇女子,相识相知,不过却被遣往边疆镇边,等到回来的时候,物是人已非,徒留两行清泪成空。
小船悄无声息的闯入,又悄无声息的离开,岸边的姜月还没有回过神来,她只是觉得这首曲子非常的好听,但是又听得她心里有些难受。
姜月读书少,不知道凄婉哀怨这样的话来形容,甚至连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是她知道,这首曲子是极好极好的。
曾经,姜月也听过李荣吹笛,但是比之刚才这首曲子来说,差别就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更不要说如宋默然这般,曲出引才气,幻化为物形。
等姜月回过神来后,她才发现,刚才沉浸在笛声之中,她竟然不记得那个吹笛的斗笠客长的是什么样子了,唯一记得的便是那双清亮的眼睛了,即便是隔了老远,姜月也看到了那双眼睛。
有些失神的采了几颗野菜,姜月咬了咬嘴唇,便提起竹篓,朝着下游走去。
下游,姜尚离依旧在练着字,动作平稳,一丝不苟。
刚才宋默然经过的时候,姜尚离并未开口,仅是对着小舟抱了抱拳,权当感谢宋默然给他耳朵带来的享受。
宋默然同样抱拳回了一礼,如同对知己的酬谢,从始至终两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字。
难得知音,相逢何必相认?
所以,宋默然离开后,姜尚离又感受了一阵空气中似乎还没有散尽的余韵,便继续开始在沙滩上笔走龙蛇了起来。
“沙沙”的声音响了起来,姜月回来了。
姜虎迎面朝着姜月小跑而去,姜尚离持树枝的动作却没有停,依旧在认真的写着字,一笔一划。
安抚下小家伙,姜月走到姜尚离身后,看着姜尚离将一句话写完,踌躇了一下,这才问道:“哥,你会吹笛子吗?”
“嗯?”姜尚离的动作停滞了一下,有些不解。
“刚才有个人在我面前吹笛子,吹的挺好听的,我也想学吹……”姜月话语之中带着一丝兴奋。
“咔嚓”,姜尚离手里的木棍被握断了,姜月诉说的声音也戛然而止,看着脸色有些难看的姜尚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说,刚才船上那人是对你吹曲子的?”姜尚离眉头跳了一下,道。
“是啊,有问题吗?”姜月有些奇怪的问道,那么好听的曲子,不应该有问题啊。
当然有问题!没问题才怪了!
当年司马相如以《凤求凰》追求卓文君,后人依此事编曲,流传至今,这曲子就是用来表白的曲子,若是吹曲的是青年才俊还好,姜尚离就当这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了,可是吹曲的偏偏是一个看起来五六十的小老头,比姜大维年纪还大!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曲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凤求凰》吹的那么好,要说彼时小老头没有别的心思的话,打死姜尚离都不信。
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宋默然只是思及往事罢了,没有姜尚离想的那么龌龊。
姜尚离可不知道宋默然只是触景生情,再加上宋默然是在姜月面前吹的曲子,姜尚离心下当即认定,宋默然对姜月动了小心思。
“登徒子!”姜尚离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随即想到宋默然的年纪,顿时觉得这几个字来骂宋默然有些太文雅了,嘴中立马跟着道:“君不如登徒子甚矣!堪堪一老**尔!”
第六章乡试开始
更新时间... -->>
第三章前世今生
又聊了一些乡试的趣闻后,眼看外面日头尚早,姜大维便让姜尚离去读书了,在姜大维看来,乡试可是天大的事情,姜尚离温习的时间自然是越长越好。
姜尚离父母先后逝世,田亩便被族内收了回去,只将房产留给了姜尚离,紧邻姜大维的屋子,姜尚离从小寄养在姜大维家中。
直到入村学后,在姜尚离的坚持下,才搬回原宅住,不过当初考虑到姜尚离的年纪,姜大维便将两家相邻的院墙打通,这条路一直保存到现在,所以姜尚离直接从侧园开辟的通道,回到了自己的宅子。
姜尚离的宅子并不大,满打满算就三间房子,一间盛放杂物,一间作为正厅招待客人,另外一间则是姜尚离的卧室和书房了,至于吃饭,姜尚离则是和姜大维一家一起的。
不大的卧室里面,到处都是书,一眼望去,至少有几百本,并没有井然的摆成一摞一摞的,相反,这些书看着就像是随意摆放的一般,床头两三本,床位三四本,书架上这边两本,那边一本,桌子上几个不同的位置,也都放置着不同的书。
这就是村学里面的书了,村中老夫子逝世后,村学荒废,原本这些书是在村学之中放置的,后来翻修时,这些书就被暂时搁置在姜尚离屋子里面了。
等到学堂修好之后,因为姜尚离不时教导村中蒙童识字,身份算起来也算得上半个先生,族人便默认将这些书放在了姜尚离这里。
或许,这样的摆放对外人来说,是非常杂乱的。
但是对姜尚离来说,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摆放,每一本书的位置,都刻在了姜尚离的脑海之中,若是一摞一摞的摆放的话,反而会让姜尚离感到不适。
熟稔的将竹篓挂在墙上,从里面拿出茶具,走了一路,在山上煮好的茶早就凉透了,姜尚离也不以为意,两三口将茶水饮尽,然后走到桌子前,将茶壶放在桌子上,自己则是连看都不用看,顺手拿起了旁边的书,便躺在了旁边的躺椅上。
不一会儿,朗朗的读书声就响了起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屋子里面,随着读书声的响起,姜尚离身上逐渐浮出了一层浓郁的白色才气,如牛奶一般,将他整个人笼罩了起来,这才气,比之澜江之侧诸学子齐心合力引来的才气,还要浓郁数倍。
不过,这般奇景,恐怕世上不会有多少人知道。
前面,听到读书声的姜大维,顿时对着儿子做了一个噤声的动作,这是姜大维立下的规矩,只要姜尚离在读书,家里面就不许吵闹,不许有杂音。
闺房里面正在缝制衣衫的姜月,听到姜尚离的读书声后,原本有些悸动有些烦躁的心,也逐渐静了下来,侧着耳朵听着读书声,脸上浮现出会意的笑容,手上穿针引线的动作,比之刚才却是快上了三分。
“十七郎,你六兄在读书,好好听着。”姜大维将姜虎抱到了椅子上面,丝毫不顾及姜虎刚三岁的年纪。
不过天下父母都是这个样子,恨不得让儿女接受最好的教育,懂得最多的知识。
听了一阵子读书的声音,姜大维和林媛压低了声音商议了一下,林媛便朝着后院走去,后院有自家种的青菜,而姜大维则是朝着外面走去。
小家并不富裕,平时的日子里,晚饭不过是稀饭馒头,最多凉拌上几个青菜,偶尔有些肉菜开开荤,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不过还有半个月就要乡试了,在吃食上或许远远比不上钟鸣鼎食的大家族的水平,但是姜大维夫妇商议了一下,总不能委屈了姜尚离。
所以商议之后,姜大维决定去河中打上几条鱼,而林媛则是去后院采摘青菜,晚上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至于说十七郎,年纪还小,不会到处乱跑的,再加上周围都是乡里乡亲,姜大维夫妇丝毫不担心小家伙会出事情。
乡学之中,在整个稽原乡都数一数二的学正,此刻就像是面对先生的蒙童一般,颇有些坐立不安,整个屁股只是稍微占了点边,眼睛耷拉着,看着地面,不敢抬头直视。
坐在上位的有两个人,一为年纪约五十岁的老者,两鬓长发已经略带斑白星点,此刻正坐在正中的椅子上,而旁边则坐着一个少女,年约二八,一身鹅黄色的长裙,肤若凝脂,白嫩无暇,似乎能够一掐就能掐出来水。
“白色的小狐狸?”听完学正的汇报,少女幻想了一下狐狸的样子,眼中便开始冒出来小星星,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对于可爱的小东西,是没有一点抵抗能力的。
看出少女跃跃欲试的样子,老者有些头疼。
“是,只是暂时不清楚是妖还是灵,下官明日便遣人去查探。”学正低着头说道。
女孩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然后扭头看着老者,眼睛转了两圈,狡黠的说道:“先生,为了一方安宁,您是不是出手将那狐狸擒来?”
“是不是擒来之后,再交给你处置?”老者丝毫不为所动:“真正的灵物为天地所生,岂是那么容易擒来的?老夫可以寻妖,却未必能够寻觅到灵物踪迹。”
少女脸上难得的红了一下,随即辩解道:“我可没说是灵物,万一那是妖呢?如果是妖,岂不是会为祸一方?”
“这个时候,妖物岂敢现身?”老者没好气的看了少女一眼,说道:“三月、六月、九月,均为大试之期,国朝大儒均散落各地选拔学子,这个时候,但凡妖物,哪个敢在人前出现?”
“那先生你不帮我了……”女孩低着头嘟囔了两句,再抬头的时候,眼睛里面已经有了些许晶莹:“先生,娘亲都舍不得我受委屈……”
老者脸色一变,最后化为一丝苦笑,无力的摇了摇手臂:“罢了罢了,真是怕了你这小花招了……明天我这把老骨头就进山,给你寻寻那只小狐狸。”
“我就知道,先生最好了!”女孩顿时雀跃道,刚才还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现在却看不出一丝伤心的样子,伸手挽住老者的胳膊。
老者溺爱了看了女孩一眼,然后扭头说道:“王学正,晚上的迎接宴就不用举行了,晚上随便做些素食便可,我们今晚留宿在乡学即可。”
整个谈话过程中,学正的目光一直落在地上,一副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
现在听到老者开口叫自己,学正这才抬起了头,目光游移到老者胸口后,便不再往上看去,相反目光又拉低了几分,说道:“一切都听宋学士吩咐……”
于姜尚离而言,这片大陆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
陌生的是这里的风土人情,这里的历史人文,熟悉的却是这里的经史子集,比如手中的《论语》,同样是煌煌二十篇,同样是圣人孔子弟子晚辈记载其言行。
这里的圣人可不像前世那般,仅仅是加于万世师表的孔子身上的名誉,同样代表着,孔子有着圣人一样的力量。
冥冥之中,这里与前世似乎有着说不出的关系,那些在前世历史上留下浓墨记载的人,同样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比如孟子,比如墨子,比如韩非子,每个人都同样在这个世界取得了耀眼的成就,每个人才气都能够冲破云霄。
因为历朝历代大儒的存在,能够正人心、诛邪祟、驱奸佞、养圣贤,所以这里的王朝存在的时间,都得到了大大的延续,如果不是夏桀商纣那般残暴的时代,王朝更替是很少见的事情。
从两千年前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之后,一时间儒门大兴,天下才气十分,儒门独占其九,其他各家加起来占取了剩余的一分。
不过这也为之后买下了隐患,历史在千年前开了一个玩笑,延续一千六百年的汉王朝,终于因为帝王无道,再加上各种学派之间理念的斗争,冲突发生了。
庞然大物的汉王朝,顷刻间分崩离析,天下三分,各种学派粉墨登场,文人贤士因为秉承的理念不同而相互攻伐,以笔做剑,以文为刃,天下大乱。
姜尚离熟悉的历史,从这里彻底彻底画上了句号。
三国灭其一,位于三国正中间的陈朝腹背受敌,最先除名,只留下两个王朝,一曰魏,一曰晋,两国划江而治,分别汲取了大汉王朝南方和北方的精华,所以对外号称是汉朝正统,若是加上汉朝历史的话,国祚数千年也不是太夸张。
不过就当魏晋两朝准备决一雌雄的时候,妖族对人族发起了攻击,原本还有冲突的魏晋两朝顿时放下争执,通力合作驱逐妖族,百家携手,狂儒名士层出不穷。
战争延续百年,终于将妖族驱赶了出去,人族和妖族也签订了互不攻击的条约。而经过了这百年的对外战争,百家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秉承的理念可以不同,但是最终的大道却是相同的。
只要可以安民治国,何必一定要罢黜百家?大道三千,何必将自己的道强加在别人身上?
相逢一笑泯恩仇,百家之间放弃了争斗,人族也迅速恢复了安定,这种大度的胸襟,后来被称之为魏晋风度。
也许是魏晋两个大国要保留一个缓冲的地带,原来的陈国土地两个大国都没有占取,任由其发展成现在的九个小国,大周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发生了变化,同样,文化也随之改变。
现在的儒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学,而是吸纳了百家精华的儒学,只不过因为儒学势大,为了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才冠之以儒学的名义。
而因为大陆承平,不若前世那般王朝更替,没有了社会动荡,文化的变化也放缓了脚步。
譬如,这里的诗词更多的是雍容华贵,一如前世魏晋那般,名士更多的是率直任诞、清俊通脱、寄情山水。
所以这里虽然同样衍生了诗词,但是更多却是清淡婉约,少有激昂澎湃之作,更别提比得上巅峰时期道尽人间的唐诗宋词了。
脑中诸多忘却不了的诗词,以及那些后世发展的儒家学说,在这个世界上都尚未出现过,正是这些抹除不了的记忆,时时刻刻的提醒着姜尚离,他只是一个过客。
不知不觉的,姜尚离有些痴了,读书的声音也逐渐的低了下来,最终沉寂了下来。
第四章穷则变
更新时间2014-12-1911:39:44字数:3574
“吱呀”一声轻响,将姜尚离从恍惚中惊醒过来,扭头一看,虎头虎脑的十七郎伸着
脑袋,趴在门槛上,不安分的抬头看着姜尚离。
“十七郎,过来。”姜尚离对着小家伙招了招手,小家伙脸上顿时挤出了开心的笑容,乌溜溜的眼睛转了好几圈,然后伸出了两只瘦小的胳膊,等着姜尚离来抱。
姜尚离放下手中的《论语》,然后起身来到门前,擦了一下小家伙嘴角流了不少的口水,抱着小家伙便回到了藤椅前,将小家伙放好后,刚才莫名的思绪也消散的差不多了。
既来之,则安之,姜尚离哂笑了一下,拿起读至一半的《论语》,抑扬顿挫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才气悄无声息的便开始汇聚在姜尚离的身边,天地才气不但有诛邪辟恶的作用,更是在无形之中便通达智慧、洗涤身心,静心凝气,达到那种天人合一的状态。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读至书中最后一段,姜尚离身上的才气在那一刻浓郁到了极点,大部分白色的才气最终从姜尚离天灵盖涌入体内,小部分则是消散在了天地之间。
躺在姜尚离怀里,小家伙也受到了些许才气的润泽,早就舒适的睡着了,涎水都将姜尚离的胸口浸湿了一片。
似乎是约定好了一半,等姜尚离将这些才气纳入体内,刚将小家伙嘴边的涎水擦掉,林媛的声音便在前厅传了过来:“六郎,吃饭了。”
“知道了。”姜尚离将书放在旁边的桌子上,竟是与之前拿起的位置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动,显然是对这个位置了然于胸了。
晃醒了姜虎,姜尚离便从藤椅上起身,带着还有些迷迷糊糊的姜虎,朝着前厅走去。
刚走到前厅,一股带着淡淡腥味的清香就沁入了鼻翼,刚才还睡眼朦胧的姜虎,眼睛立马瞪圆了,挣脱开被姜尚离握住的小手,一溜烟的跑到饭桌面前,盯着中间被大碗扣住的瓷盆,这就要伸手去扒拉。
“十七郎!”姜大维略带喝止意味的声音响起,姜虎的小手立马收了回来,怯生生的看着自己父亲。
“二叔,你怎么受伤了?”姜尚离很敏锐的发现,姜大维脸上有些青肿和擦伤,身上也有些湿淋淋的。
“不碍事,吃饭。”姜大维摆了摆手说道,然后呼喊妻女出来吃饭,小家小户倒是没有朱门大户那般规矩森严,一家人都习惯了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每人分了一碗稀饭后,林媛这才将桌子上用碗扣住的瓷盆给掀了开来,散发淡淡清香的菜品,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四条巴掌大的鲫鱼,被煮成了清汤,汤面上还飘着些许的葱花。
看着鲫鱼汤,再看看姜大维脸上的擦伤还有尚未干透的衣服,姜尚离又岂会猜不出究竟是怎么回事。
分明是姜大维出去捕鱼,然后不小心滑倒后受了伤。
虽然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临近黄昏的河水,还是相当清凉的,想来姜大维还是吃了不小苦头的,一想到这里,姜尚离心里就有些暖暖的。
围着桌子坐好后,坐在上方的姜大维伸出了筷子,给姜月面前的碗里放了一条,然后给林媛和姜虎母子两个面前也放了一条,最后两条却全部放在了姜尚离面前的碗里。
“都开始吃吧。”姜大维满脸笑意,夹了两根青菜放在了碗里,配着稀汤喝了下去,姜虎人小,倒是直接伸手抓起了鱼,然后可怜兮兮的举到母亲面前。
他虽然小,但是也知道,鱼肉是有刺的,林媛微笑着接过儿子手里的鲫鱼,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剔去鱼刺,然后喂进儿子嘴里。
至于姜月和姜尚离,看到姜大维和林媛碗里除了青菜外空空如也,却是下不了口去吃,尤其是姜尚离,他的面前可是足足两条鱼的。
“都吃啊,我都吃过了。”姜大维笑着说道,至于事实上究竟有没有吃,姜尚离自然能够猜出来的。
姜月可没有姜尚离两世为人的经验,再加上小肚子饿了,所以听到姜大维的解释,倒是不疑有他,直接低头开始大口朵颐了起来。
姜尚离微微皱了一下眉,心里还是有种食不下咽的感觉,姜大维也看出一丝端倪了,他知道,这件事恐怕是瞒不住姜尚离的。
敲了一下桌子,姜大维虎着脸说道:“六郎,快吃吧,这几天好好补补,到时候一举考中秀才,甚至是进……举人,来给我姜家光耀门槛。”
一说到秀才和举人,姜大维的脸上有些说不出的庄重:“百年前,西姜村八太爷可是一路过关斩将,直接高中进士的,现在整个西姜村都发达了,大都落户在帝都了。”
说起这件事,也是东姜村众人心中永远的痛,东西姜村本就是一个祖先,后来家大业大,就分成了东村和西村,本来两村发展相差无几的,但是百年前,西姜村一位先辈直接考中了进士,整个西姜村都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大都搬到了帝都居住。
帝都和稽原乡的教育和生活水平简直是天差地别,就像是西姜村的人,到了帝都,即便是天资不行读不了书,但是至少眼界开阔了,不会像东姜村的人这般,读不了书就只能种一辈子的田。
而东姜村虽然没能随之搬迁到帝都,但是也是享受到一些余荫的,比如村学里面那些书,不然的话,一个穷乡僻壤的村子,怎么可能有数以百计的书籍?
骨子里面,东姜村对西姜村的遭遇还是有一种深深的羡慕的,所以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后辈们,同样出来那么一个人才,让整个村子的命运都发生改变。
刚才,姜大维其实想说的是进士,不过想到姜尚离一直以来表现的平平庸庸的,就改口成举人了。当然,在姜大维心里,姜尚离能够考上秀才,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感受到姜大维一瞬间的热切,姜尚离心中也有了些许触动,一直以来,自己貌似只顾过自己喜欢的平淡生活,却忽视了亲人的感受,忽视了他们的想法,不是每个人都是甘于平淡的。
“举人吗?进士吗?也未尝不可啊。”姜尚离心中下了个决定,想起这个不凡的世界,一直以来甘于平淡的心,在那一瞬间也有了触动,他一直以来都努力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但是现在想来,这简直是另一种对心性的压抑!
再这么平淡下去的话,说不定整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废了。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不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的风土人情,岂不是白走这么一遭了?
心结解开,姜尚离此刻感觉身体里充满了活力,夹起面前一条鱼直接放在姜虎的碗里,笑着说道:“行,那就先考个举人!咱家十七郎将来不但要考举人,还要考进士!”
“进士!进士!”姜虎懵懂,还不懂这些,只觉得这个很有趣,就拍着巴掌叫了起来,犹豫的看了一眼面前的鱼,最后还是将碗推到了姜大维的面前,擦了把口水,说道:“爹,吃鱼。”
小家伙也看出来了,阿姐面前有鱼,六兄面前有鱼,自己和娘亲面前也有鱼,唯独姜大维面前没有鱼。
姜大维看了姜尚离一眼,又看了姜虎一眼,伸手在姜虎脑袋上摸了一下:“既然是六郎给你的,那你就吃吧,爹刚才吃过了。”
姜虎歪了歪脑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还是丝毫不怀疑姜大维说的话的,所以被姜大维拒绝后,将碗拉了回来,然后抬头看着林媛,细声道:“娘,你吃鱼。”
“娘也已经吃过了。”林媛温婉的笑道。
“唔,阿姐和六兄都有了,那我就吃了。”姜虎像个小大人一样,认真的说了一遍,然后才将鱼交由母亲剔刺。
“古有孔融让梨,今有十七郎让鱼,他日必成美谈。”姜尚离笑着说道,引起了屋子里一阵会心的笑声。
晚饭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中结束,姜大维便打发姜尚离去休息了,姜大维年幼时也参加过乡试,不过屡试不中,最后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再加上年龄见长,才放弃科举。
但是毕竟当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姜大维也算得上“有经验”的过来人了,当然知道按时休息是很重要的,至于红袖添香夜读书的事情,姜大维可没有想过。
一则是家里穷,没有灯油钱;二则是姜尚离也没有夜读书的习惯。
第二天一早,姜大维便出去劳作了,乡试过后中秀才的学子,便要启程去阳澄县,去县学进修两个月,然后择其优者,参加六月份整个学道内的府试。
当然,科考和姜大维没什么关系,姜大维只是被征集去修路,因为是事关科考的“义举”,所以没有工钱,不过中午管一顿饭,姜大维早上去修路,吃完午饭便可回来了,也不耽误农活。
其他的人,也各有各的活计,林媛在屋子内给姜尚离缝衣服,姜尚离第一次参加科考,总不能穿着一身旧衣服吧?所以林媛和姜月母女两个就轮流工作,赶在乡试前,给姜尚离缝出来一件新衣衫。
姜月背着竹篓,去外面采一些新鲜的野菜,姜尚离则是带着姜虎待在河边的沙滩,以沙为纸、以棍为笔,在温习的同时,教授姜虎一些简单的字。
这倒不是姜尚离不愿意拿纸笔教授,原因很简单,只有一个字,穷。
以前倒还不觉得,但是昨晚一顿晚饭解开心结后,姜尚离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认为平淡的日子,原来过得这么艰辛。
若是一个人的话,苦就这么苦着吧,苦中作乐未尝不可;但是身边还有一大家子呢,本来有本领能让一家人过得很好的,结果却故意藏拙,让一家人都陪着过苦日子,这已经不是苦中作乐了,这简直就是脑袋秀逗的问题。
还好,半个月后,就是乡试,三个半月后,就是府试。
过乡试中秀才,乡中奖励纹银五两,村中同样五两;若是过府试中举人,单单学道就会奖励银百两,作为安家和车马费用……
一想到这里,以往对科考有些躲避的姜尚离,眼里第一次冒出了熊熊的火焰。
第五章君不如登徒子甚矣
更新时间2014-12-1911:41:09字数:2759
上游,一叶扁舟顺着水流徐徐而下,上面坐着一披斗笠者,身边酒一壶,笛子一支,除此之外,别无长物。
眼下这条河的尽头,便是澜江,再顺流而下,不须多时,便能进入群山之中了。
正是准备进山寻找灵狐的宋默然。
宋默然,斑白白发看起来如同老者,其实白发是有原因的,事实上,宋默然真实年龄不过四十岁。
二十年前,还是翩翩佳公子的宋默然经历乡试、府试、会试和殿试,位列当年殿试前三甲,赐国朝进士,入太学三年后,受命巡守边境,在边境上屡次出手震慑他国宵小,闯出了赫然的威名。
不过自十五年前,宋默然从边疆回归帝都之后,一夜华发,随后辞掉所有官职,在京赋闲,一赋便是十年。平时素来不喜与人交流,因此人称默然公子,一称便是十年,所有人提起他来便是宋默然学士,甚至久而久之,连他的本命都忘记了。
五年前先帝崩殂,新帝登基,宋默然这才再次入朝为官,不过却只愿做一闲散官员尔,所以执教太学。
如今乡试在即,国朝太学中儒士便纷纷由帝都而出,代表国朝来监督各地科考,以示公正,宋默然负责的正是登州府。
而阳澄县,不过是登州府下辖三十县之一,稽原乡更只是阳澄县十八乡中教育水平排倒数的乡,两百年来阳澄县仅出过一个进士,就是百年前西姜村考中的进士,可以说,整个稽原乡甚至说整个阳澄县,就是一块科举荒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默然才会好奇的来到阳澄县,想要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能够培养出一位进士来。
所以宋默然才会来到稽原乡,不然的话,他一个执教太学的学士,又岂会来到稽原乡这个穷乡僻壤?
也算是巧,宋默然来到稽原乡的时候,刚和学正没说上几句话,李荣便带着两三个学子赶到了乡学,将白狐这件事禀告给了学正,这才有了今日宋默然孤舟入山的举动。
宋默然这次出来可是为了寻灵狐的,而非如昨日李荣他们那般,出行是为了游山,所以宋默然就选择了方便快捷水路。
水有急有缓,毕竟只是一条澜江的支流,又不是真正的澜江,在平缓处,顺流而下的船速自然就会慢上不少。
眼看着这日头就要升起来了,宋默然抬头忘了一眼东方初升的太阳,然后伸手拉斗笠遮了一下阳光,不经意间,一道人影便闯入了眼帘之中。
一如记忆中那般清纯,背着竹篓,在河边采着野菜,相遇在山花烂漫间,如今悠悠二十载过去,昔日佳人已经不在,却是没有想到,在这无名河畔,当年初遇的场景,竟然会这般完美的再现。
不过可惜的是,斯人已不在,哪怕是场景再相似,也回不到二十载前那青衫薄的时光了,他,也不是当年风光依在的宋进士了。
也就愣神了片刻,宋默然便恢复了清明,看着河畔那道与记忆中重叠的身影,手中的笛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放在了嘴边。
笛声本来清亮,此刻却被宋默然吹出了一种婉转的思念,仿若刻入到骨子里一般,飘荡在这无名河畔之上。
才气从天地之间逸出,缠绕在宋默然的笛子之上,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幻化出了两只乳白色的鸟儿,依偎在一起,偶尔发出一种姜月没听过的鸣叫声,配合着笛曲。
下游,正在沙滩上练字的姜尚离,在笛声传过来的时候,手上的动作突然停了下来,听了开头一段韵律,虽然没有亲眼见到宋默然手中才气幻化的场景,不过却不影响他认出这首曲子来。
轻轻叩击着手中的树枝,姜尚离低声的诵读声便响了起来。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
一曲凤求凰,吹尽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慕,道尽多少情事,千百年来为人所传颂,只不过在稽原乡之中,姜尚离却是第一次听到如此动人的曲子。
良久,笛声尽,宋默然笛子上的两只鸟儿齐齐鸣叫了一声,然后便一起朝着天空飞去,绕着宋默然飞了三圈,这才又化作才气,消散在天地之间。
对着岸边已经听的有些痴了的女子抱了抱拳,宋默然便坐回了船上,脑海中却回荡着二十年前那一幕。
少年春风得意,偶遇女子,相识相知,不过却被遣往边疆镇边,等到回来的时候,物是人已非,徒留两行清泪成空。
小船悄无声息的闯入,又悄无声息的离开,岸边的姜月还没有回过神来,她只是觉得这首曲子非常的好听,但是又听得她心里有些难受。
姜月读书少,不知道凄婉哀怨这样的话来形容,甚至连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但是她知道,这首曲子是极好极好的。
曾经,姜月也听过李荣吹笛,但是比之刚才这首曲子来说,差别就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更不要说如宋默然这般,曲出引才气,幻化为物形。
等姜月回过神来后,她才发现,刚才沉浸在笛声之中,她竟然不记得那个吹笛的斗笠客长的是什么样子了,唯一记得的便是那双清亮的眼睛了,即便是隔了老远,姜月也看到了那双眼睛。
有些失神的采了几颗野菜,姜月咬了咬嘴唇,便提起竹篓,朝着下游走去。
下游,姜尚离依旧在练着字,动作平稳,一丝不苟。
刚才宋默然经过的时候,姜尚离并未开口,仅是对着小舟抱了抱拳,权当感谢宋默然给他耳朵带来的享受。
宋默然同样抱拳回了一礼,如同对知己的酬谢,从始至终两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字。
难得知音,相逢何必相认?
所以,宋默然离开后,姜尚离又感受了一阵空气中似乎还没有散尽的余韵,便继续开始在沙滩上笔走龙蛇了起来。
“沙沙”的声音响了起来,姜月回来了。
姜虎迎面朝着姜月小跑而去,姜尚离持树枝的动作却没有停,依旧在认真的写着字,一笔一划。
安抚下小家伙,姜月走到姜尚离身后,看着姜尚离将一句话写完,踌躇了一下,这才问道:“哥,你会吹笛子吗?”
“嗯?”姜尚离的动作停滞了一下,有些不解。
“刚才有个人在我面前吹笛子,吹的挺好听的,我也想学吹……”姜月话语之中带着一丝兴奋。
“咔嚓”,姜尚离手里的木棍被握断了,姜月诉说的声音也戛然而止,看着脸色有些难看的姜尚离,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是说,刚才船上那人是对你吹曲子的?”姜尚离眉头跳了一下,道。
“是啊,有问题吗?”姜月有些奇怪的问道,那么好听的曲子,不应该有问题啊。
当然有问题!没问题才怪了!
当年司马相如以《凤求凰》追求卓文君,后人依此事编曲,流传至今,这曲子就是用来表白的曲子,若是吹曲的是青年才俊还好,姜尚离就当这是才子佳人的故事了,可是吹曲的偏偏是一个看起来五六十的小老头,比姜大维年纪还大!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曲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凤求凰》吹的那么好,要说彼时小老头没有别的心思的话,打死姜尚离都不信。
事实确实如此,不过宋默然只是思及往事罢了,没有姜尚离想的那么龌龊。
姜尚离可不知道宋默然只是触景生情,再加上宋默然是在姜月面前吹的曲子,姜尚离心下当即认定,宋默然对姜月动了小心思。
“登徒子!”姜尚离牙缝里挤出来几个字,随即想到宋默然的年纪,顿时觉得这几个字来骂宋默然有些太文雅了,嘴中立马跟着道:“君不如登徒子甚矣!堪堪一老**尔!”
第六章乡试开始
更新时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