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发展,也能看出几十年间明代文化风气渐渐开放的过程。
当年复古运动推崇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一种对抗诗坛浮华风的进步,但是到了袁宏道、冯梦龙这一代,过度追求秦汉文风、唐宋格律右被看成是一种对于创作的限制。
于是由袁宏道等人领军,提出要创造明人自己的文学风格,不必只追求汉唐的诗风,以为明末的小说也是重要的文学体裁。 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年颇为新潮的复古派思想到这时又成为了更新一代文学家批判的对象。
胡应麟笑着说道:“听人说你要来苏州我也急忙赶来,就为一见。”
王文龙连说不敢当。
正在这时外头又报来客,不一会儿便见着冯梦龙笑着从外边走进来。
“元瑞先生,建阳,武子,我还道我来的早,不想伱们远道而来却先到了,失礼失礼。”
接着冯梦龙特别对胡应麟拱手,分外尊敬:“好久不见元瑞先生,小子有礼了。”
胡应麟笑着点点头。
胡应麟虽然是复古运动的末五子,和吴山社的思想相冲突,但是复古派的时代此时已经过去,后七子全部过世,末五子活着的只剩三个,胡应麟是年纪小就加入了时文运动,所以如今才不到五十,人年轻但辈份大,在文坛上实在是比在场众人长了一辈,众人在他面前都要执弟子礼的。
王文龙好奇问道:“冯兄哪里来,可曾接了袁中郎前来?”
冯梦龙闻言笑着摇头:“我本打算在江北等了他同道,却哪里想一等再等耽搁几日也不见他到来,多半那厮又在路上到哪里做客去了。”
“这倒是符合袁中郎的大名。”王文龙忍俊不禁。
袁弘道本来是被大哥袁宗道留在京城当官的,但别看这货懒懒散散,他却确实有从政才能,还有兄长帮助,官运亨通。
前几个月袁宏道已经从国子监助教补到了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
若是不看袁弘道的性格,只看他的履历背景会发现他的背景相当干净:进士出身,在地方上当过政务官,又从学道官员到翰林院清流镀过金,这时又从翰林院分到实际掌握职权的礼部去当主事——是非常标准的清流官员到实权官员的升迁过程。
礼部清吏司的职位可以管理官员升迁,而且袁弘道一去就是独掌大权的主事级别,这样的职位放在这时的党争之中也是极佳站位,如果袁宏道有心当官绝对能有大前程。
但是世事难料,几个月前他的兄长袁宗道在京城去世了,袁宏道当时正在外出差,他在回京的河船之上听闻消息,悲痛欲绝,心灰意冷,然后果断上《告病疏》祈求长期归隐,辞官的诏书还没准许,他人已经南归。
要不说富贵之家养文人,袁家的家庭背景太厚,这么好的单位说辞就辞。别说冯梦龙这种考不上举人的挣扎文人,就连王文龙都心中羡慕。
众人闲聊片刻,王文龙又将话锋转到自己的《旬报》之上。
“我应徐藩台之邀正在福州筹措办一份邸报,如今正在征稿,无论是小说、诗词还是散文如今都缺着呢,列位若是近日有佳作出来,还请不要吝惜,稿费从优。”
这正是王文龙北上苏州的重要目的,他的《旬报》想要征稿,而吴中社就是此时江南文人的窝子,自然没有比参加吴中社聚会更好的约稿机会。
闻言徐树丕却是有些好奇:“邸报还要征小说诗文吗?”
王文龙点点头:“福州因为油印快书的推广,现在邸报越写越厚,内容也越来越多,已经是一项新兴生意了。”
三吴一直是此时执文化传播之牛耳的地区,但是随着王文龙的油印技术在福建首先推广开来,以福州为中心,福建的书籍产业居然又走到了三吴前面。
这时的苏州还没有福州那样强的邸报文化,听了王文龙的解释,胡应麟说道:“油印快书的印刷质量颇低,只是图个快而已,我只道这是利欲熏心的商人新创的法子,将原本好好的书籍都整的劣了。如今听建阳说这油印快书也不是全无用处,用来印邸报倒还是一种好方法,只是不应该用来印正经书籍。”
就如同在福建发生的事情一样,随着油印技术的普及,三吴小作坊也开始大量印刷删减本的油印劣书。
胡应麟也是一位大藏书家,他最近颇为市面上充斥的劣本油印书籍所苦恼,对于油印技术还持着负面态度。
但他说完这话就见王文龙三人都是忍俊不禁。
(本章完)
发展,也能看出几十年间明代文化风气渐渐开放的过程。
当年复古运动推崇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一种对抗诗坛浮华风的进步,但是到了袁宏道、冯梦龙这一代,过度追求秦汉文风、唐宋格律右被看成是一种对于创作的限制。
于是由袁宏道等人领军,提出要创造明人自己的文学风格,不必只追求汉唐的诗风,以为明末的小说也是重要的文学体裁。 一代新人换旧人,当年颇为新潮的复古派思想到这时又成为了更新一代文学家批判的对象。
胡应麟笑着说道:“听人说你要来苏州我也急忙赶来,就为一见。”
王文龙连说不敢当。
正在这时外头又报来客,不一会儿便见着冯梦龙笑着从外边走进来。
“元瑞先生,建阳,武子,我还道我来的早,不想伱们远道而来却先到了,失礼失礼。”
接着冯梦龙特别对胡应麟拱手,分外尊敬:“好久不见元瑞先生,小子有礼了。”
胡应麟笑着点点头。
胡应麟虽然是复古运动的末五子,和吴山社的思想相冲突,但是复古派的时代此时已经过去,后七子全部过世,末五子活着的只剩三个,胡应麟是年纪小就加入了时文运动,所以如今才不到五十,人年轻但辈份大,在文坛上实在是比在场众人长了一辈,众人在他面前都要执弟子礼的。
王文龙好奇问道:“冯兄哪里来,可曾接了袁中郎前来?”
冯梦龙闻言笑着摇头:“我本打算在江北等了他同道,却哪里想一等再等耽搁几日也不见他到来,多半那厮又在路上到哪里做客去了。”
“这倒是符合袁中郎的大名。”王文龙忍俊不禁。
袁弘道本来是被大哥袁宗道留在京城当官的,但别看这货懒懒散散,他却确实有从政才能,还有兄长帮助,官运亨通。
前几个月袁宏道已经从国子监助教补到了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
若是不看袁弘道的性格,只看他的履历背景会发现他的背景相当干净:进士出身,在地方上当过政务官,又从学道官员到翰林院清流镀过金,这时又从翰林院分到实际掌握职权的礼部去当主事——是非常标准的清流官员到实权官员的升迁过程。
礼部清吏司的职位可以管理官员升迁,而且袁弘道一去就是独掌大权的主事级别,这样的职位放在这时的党争之中也是极佳站位,如果袁宏道有心当官绝对能有大前程。
但是世事难料,几个月前他的兄长袁宗道在京城去世了,袁宏道当时正在外出差,他在回京的河船之上听闻消息,悲痛欲绝,心灰意冷,然后果断上《告病疏》祈求长期归隐,辞官的诏书还没准许,他人已经南归。
要不说富贵之家养文人,袁家的家庭背景太厚,这么好的单位说辞就辞。别说冯梦龙这种考不上举人的挣扎文人,就连王文龙都心中羡慕。
众人闲聊片刻,王文龙又将话锋转到自己的《旬报》之上。
“我应徐藩台之邀正在福州筹措办一份邸报,如今正在征稿,无论是小说、诗词还是散文如今都缺着呢,列位若是近日有佳作出来,还请不要吝惜,稿费从优。”
这正是王文龙北上苏州的重要目的,他的《旬报》想要征稿,而吴中社就是此时江南文人的窝子,自然没有比参加吴中社聚会更好的约稿机会。
闻言徐树丕却是有些好奇:“邸报还要征小说诗文吗?”
王文龙点点头:“福州因为油印快书的推广,现在邸报越写越厚,内容也越来越多,已经是一项新兴生意了。”
三吴一直是此时执文化传播之牛耳的地区,但是随着王文龙的油印技术在福建首先推广开来,以福州为中心,福建的书籍产业居然又走到了三吴前面。
这时的苏州还没有福州那样强的邸报文化,听了王文龙的解释,胡应麟说道:“油印快书的印刷质量颇低,只是图个快而已,我只道这是利欲熏心的商人新创的法子,将原本好好的书籍都整的劣了。如今听建阳说这油印快书也不是全无用处,用来印邸报倒还是一种好方法,只是不应该用来印正经书籍。”
就如同在福建发生的事情一样,随着油印技术的普及,三吴小作坊也开始大量印刷删减本的油印劣书。
胡应麟也是一位大藏书家,他最近颇为市面上充斥的劣本油印书籍所苦恼,对于油印技术还持着负面态度。
但他说完这话就见王文龙三人都是忍俊不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