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朕的大明朕做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8章 这人真活得不耐烦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件事了。”
度支司的事定下来了,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将东西端上来。
待每个人都给发了一大一小两枚银币后,朱由校给众人说道。
“白银折色,这是昔年张居正变法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官府的税收物折银,这个不是张居正的首倡。
历朝历代都有折变,折色玩的最花的是宋朝。
老赵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老百姓把缴税之物,折换成政府需要之物,称为折变。
本来按照规定,折变时候的价格要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但官府嘛,怎么可能给你那么操作,在收税时必然会压低百姓所缴纳税物的价格,抬高折变目的物的价格。
一高一低,就压榨了一笔。
比如,宋徽宗大观二年,京西路将民户应纳的杂钱和盐钱折成小麦交纳,而小麦的市价为每斗120文,官府按每斗53文折变。
当然,还有玩的更花的,比如在折变过程中,管理并不会按照规定进行,而是人为的延长这个过程,增加折变次数。
比如,原本应该是直接交铜钱的,但官府却要求先折变成绢帛,然后再把绢帛折变成丝绵,再把丝绵折为现钱。
这样一来,收到的钱经过三次翻倍,已经是原来的8倍以上。
也难怪有人感叹,宋朝的苛敛方法超过历代了。
“朕翻阅库档,万历十年,太仓有粮一千九百万石,银四百万两。京城粮价,一石值银二三钱。”
“时至今日,京城粮价,值银一两。”
“诸君,以为缘何?”
“这?”
听到皇帝的话,一群人对视一眼后,都说不出话来。
总不能说是因为神宗皇帝怠政,导致天下民不聊生吧?
“张居正变法,驰我大明金银之禁,朝廷以白银收税,民间也就以白银为货币。”
“然自隆庆开关至今,已有五十三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不知凡几。”
“我大明如今情况,与朕那日所言,百万两犒赏银至辽东,有何异?”
“焉不知,此时此刻,就如那彼时彼刻?”
“陛下睿见。”
早在南海子中见识过了皇帝所铸的银币,毕自严当即说到。
“朕早有铸银为币,方便我大明天下百姓称量使用之念,今日就让大家一起来看看。”
说着,朱由校拿起手中大的银币,对着众人示意道。
“大的这枚,银八钱九厘,白金五钱,铜六钱,值银一两,朕称之为银元。”
“小的这枚,四钱四分五厘,白金二钱五分,铜六钱,值银五钱,朕称之为银分。”
说白了就是一块和五毛。
“最主要的,这两枚银币,都能吹的响。”
说着,朱由校拿着银币吹了吹,顿时就是一阵轻鸣。
见状,众大臣也学着皇帝的样子做了起来,满脸惊异。
开始大规模生产后,宝泉局的工匠很快就找到了铸银币的技巧,现在朱由校手中的银币,花纹已经是经过工匠升级过了。
比朱由校画出的还要精美。
将近九成的含银量,就算是有那个本事盗铸,也要考虑风险和回报划不划算了。
“这铸银币,还有例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天下百姓交易,不用再出行随身带个绞剪了。”
毕竟银币重量、成色都有统一要求,按数使用较为方便。
要知道,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就有“元丝”、“青丝”、“白丝”、“水丝”、“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单倾”、“双倾”等多种名色。
“陛下英明。”
听到了皇帝这么说,一众大臣一边拍着皇帝的马屁,一边仔细的打量着手中的银币。
“陛下,臣请陛下广开天恩,令天下各省开炉铸银,免我大明百姓钱荒之苦。”>
第48章 这人真活得不耐烦了
“接下来,就是第二件事了。”
度支司的事定下来了,朱由校挥了挥手,示意将东西端上来。
待每个人都给发了一大一小两枚银币后,朱由校给众人说道。
“白银折色,这是昔年张居正变法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官府的税收物折银,这个不是张居正的首倡。
历朝历代都有折变,折色玩的最花的是宋朝。
老赵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让老百姓把缴税之物,折换成政府需要之物,称为折变。
本来按照规定,折变时候的价格要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但官府嘛,怎么可能给你那么操作,在收税时必然会压低百姓所缴纳税物的价格,抬高折变目的物的价格。
一高一低,就压榨了一笔。
比如,宋徽宗大观二年,京西路将民户应纳的杂钱和盐钱折成小麦交纳,而小麦的市价为每斗120文,官府按每斗53文折变。
当然,还有玩的更花的,比如在折变过程中,管理并不会按照规定进行,而是人为的延长这个过程,增加折变次数。
比如,原本应该是直接交铜钱的,但官府却要求先折变成绢帛,然后再把绢帛折变成丝绵,再把丝绵折为现钱。
这样一来,收到的钱经过三次翻倍,已经是原来的8倍以上。
也难怪有人感叹,宋朝的苛敛方法超过历代了。
“朕翻阅库档,万历十年,太仓有粮一千九百万石,银四百万两。京城粮价,一石值银二三钱。”
“时至今日,京城粮价,值银一两。”
“诸君,以为缘何?”
“这?”
听到皇帝的话,一群人对视一眼后,都说不出话来。
总不能说是因为神宗皇帝怠政,导致天下民不聊生吧?
“张居正变法,驰我大明金银之禁,朝廷以白银收税,民间也就以白银为货币。”
“然自隆庆开关至今,已有五十三年,流入大明的白银,不知凡几。”
“我大明如今情况,与朕那日所言,百万两犒赏银至辽东,有何异?”
“焉不知,此时此刻,就如那彼时彼刻?”
“陛下睿见。”
早在南海子中见识过了皇帝所铸的银币,毕自严当即说到。
“朕早有铸银为币,方便我大明天下百姓称量使用之念,今日就让大家一起来看看。”
说着,朱由校拿起手中大的银币,对着众人示意道。
“大的这枚,银八钱九厘,白金五钱,铜六钱,值银一两,朕称之为银元。”
“小的这枚,四钱四分五厘,白金二钱五分,铜六钱,值银五钱,朕称之为银分。”
说白了就是一块和五毛。
“最主要的,这两枚银币,都能吹的响。”
说着,朱由校拿着银币吹了吹,顿时就是一阵轻鸣。
见状,众大臣也学着皇帝的样子做了起来,满脸惊异。
开始大规模生产后,宝泉局的工匠很快就找到了铸银币的技巧,现在朱由校手中的银币,花纹已经是经过工匠升级过了。
比朱由校画出的还要精美。
将近九成的含银量,就算是有那个本事盗铸,也要考虑风险和回报划不划算了。
“这铸银币,还有例外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天下百姓交易,不用再出行随身带个绞剪了。”
毕竟银币重量、成色都有统一要求,按数使用较为方便。
要知道,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就有“元丝”、“青丝”、“白丝”、“水丝”、“西鏪”、“石鏪”、“柳鏪”、“茶花”、“茴香”、“单倾”、“双倾”等多种名色。
“陛下英明。”
听到了皇帝这么说,一众大臣一边拍着皇帝的马屁,一边仔细的打量着手中的银币。
“陛下,臣请陛下广开天恩,令天下各省开炉铸银,免我大明百姓钱荒之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