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己巳事变对人们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军事上的破坏。向往明朝的人们失去了信心,敌对势力乘机活跃起来,中间分子更加摇摆,许多人产生了想法。
在所有产生想法的人中间,有一个人想法最多,他就是刘兴祚的五弟刘兴治。
刘兴祚离开皮岛后,刘兴治代管西协之军,己巳事变和刘兴祚战死这两件事对刘兴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己巳事变使刘兴治看到了明朝的虚弱与腐败无能,打回老家去,与众亲人团聚的梦想破灭。
刘兴祚的死使刘氏兄弟失去了顶梁柱,而他们的靠山袁崇焕也倒台,也使他们在未来的权力之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前途黯淡。
此时在皮岛上主持工作的是东协之军的首领陈继盛,陈继盛对于从敌营中投奔过来的刘氏兄弟始终持怀疑态度,担心他们中有奸细或者有变节的可能。刘兴祚战死后,陈继盛怀疑他是诈死,实际上己经重回到后金。而被后金俘获的刘兴贤被迫写给刘兴治的劝降信又被陈继盛查获,他对刘氏兄弟的忠贞更加怀疑。
陈氏的想法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刘氏兄弟毕竟与后金阵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亲属控制在后金手中,饱受奸细之苦的明朝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刘兴治控制皮岛的。
他们千辛万苦回归明朝,得到的只是死亡和没落,他们的忠心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思前想后,刘兴治的心理失衡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皇太极加大了对刘氏兄弟的招抚力度,不仅让刘兴贤写信招抚,皇太极还亲自两次写信给刘兴治,信中软硬兼施,一方面承诺保证他的荣华富贵和投降后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刘兴治亲人的性命相威胁,表示如果不归顺,“尔母弟子侄妻子全杀不留”。
在这种情况下,刘兴治只有控制皮岛,才能确保刘家在明朝的权力和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与后金谈判的筹码,从而将刘家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在后金与明朝的夹缝中左右逢源,占据主动。
刘兴治独霸皮岛以自重的目的与明朝的疑虑存在尖锐的矛盾,刘兴治只有发动兵变,才有达到独霸皮岛的目的。
正在这时,受到己巳事变的影响,明朝进行了战略收缩,对东江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兵部认为东江诸岛消耗大量军饷,却难以有效牵制后金,主张“撤岛”,将东江之兵陆续撤出,安插在宁远、锦州等地、并将关外精锐调回防守山海关至居庸关之长城。
这一政策刚付诸实施就遭到岛兵的强烈反对,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十日,南海口的龙武营发生了兵变,副总兵茅元仪险些被杀,后经新任副将周文郁和参将刘应龙劝救,才得脱险。
岛内人心惶惶给刘兴治发动兵变提供了契机,而龙武营的兵变也让他得到启发,增加了他的胆量。
仅仅两天之后,刘兴治发动兵变,杀死明东江镇副总兵陈继盛以及明朝官员二十一人,独据皮岛。
这次事变仍然是拿刘兴祚的死做文章,刘兴治以为刘兴祚治丧为名,邀请东江镇诸岛各将到皮岛吊唁,其中包括主持工作的陈继盛,他是这次政变的主要目标。
陈继盛等人来到后,刘兴治令“伏兵执之”,捉住陈继盛以后,刘兴治以他诬称刘兴祚诈死,诬陷自己谋叛为名将他杀死。
兵变虽然成功了,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由于兵变事发突然,刘氏兄弟未能达成充分的共识,旁人更不知情,下一步如何走,谁也不知道,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应该说刘兴治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绝对有叛变的打算。从事件的性质、当时的背景和兵变前后与后金频繁联系等情况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但是杀死陈继盛并不一定就能控制全岛,更谈不上带领岛内官兵叛明投金,刘兴治这个外来权贵在皮岛根基尚浅,还没有这个权威和号召力。
岛上官兵早己习惯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叛变投敌除了收获一个叛徒的罪名和明朝方面的军事打击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因此岛内的中层将领导和基层的实力派不会跟着刘兴治走。此外,刘兴治兄弟内部也大多不同意叛变明朝,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明朝,虽然有许多不如意,刘兴祚战死、刘兴贤被俘、大量亲属滞留在后金、明朝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对他们心存疑虑等等,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明朝方面待他们也不薄,兄弟几个都在明军中任职,享有一定的权力、地位。好马尚且不吃回头草,刘氏兄弟何必忍受讥笑,再回头吃后金这碗饭呢?
因此,兵变成功的刘兴治只有继续骑在墙头上继续观望,除此之外就是全力武装自己,以为下一步做打算。
兴治当时属下有降鞑七百名,但其中精壮勇猛者不过三百,披甲者只有五十余名,事变发生后,兴治立即开始打造兵器和护甲。
就在刘兴治观望的时候,明政府派周文郁前往东江安抚,处理缮后事宜。(未完待续)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
己巳事变对人们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军事上的破坏。向往明朝的人们失去了信心,敌对势力乘机活跃起来,中间分子更加摇摆,许多人产生了想法。
在所有产生想法的人中间,有一个人想法最多,他就是刘兴祚的五弟刘兴治。
刘兴祚离开皮岛后,刘兴治代管西协之军,己巳事变和刘兴祚战死这两件事对刘兴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己巳事变使刘兴治看到了明朝的虚弱与腐败无能,打回老家去,与众亲人团聚的梦想破灭。
刘兴祚的死使刘氏兄弟失去了顶梁柱,而他们的靠山袁崇焕也倒台,也使他们在未来的权力之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前途黯淡。
此时在皮岛上主持工作的是东协之军的首领陈继盛,陈继盛对于从敌营中投奔过来的刘氏兄弟始终持怀疑态度,担心他们中有奸细或者有变节的可能。刘兴祚战死后,陈继盛怀疑他是诈死,实际上己经重回到后金。而被后金俘获的刘兴贤被迫写给刘兴治的劝降信又被陈继盛查获,他对刘氏兄弟的忠贞更加怀疑。
陈氏的想法代表了朝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刘氏兄弟毕竟与后金阵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量亲属控制在后金手中,饱受奸细之苦的明朝无论如何是不会让刘兴治控制皮岛的。
他们千辛万苦回归明朝,得到的只是死亡和没落,他们的忠心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思前想后,刘兴治的心理失衡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皇太极加大了对刘氏兄弟的招抚力度,不仅让刘兴贤写信招抚,皇太极还亲自两次写信给刘兴治,信中软硬兼施,一方面承诺保证他的荣华富贵和投降后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刘兴治亲人的性命相威胁,表示如果不归顺,“尔母弟子侄妻子全杀不留”。
在这种情况下,刘兴治只有控制皮岛,才能确保刘家在明朝的权力和地位,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自己与后金谈判的筹码,从而将刘家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可以在后金与明朝的夹缝中左右逢源,占据主动。
刘兴治独霸皮岛以自重的目的与明朝的疑虑存在尖锐的矛盾,刘兴治只有发动兵变,才有达到独霸皮岛的目的。
正在这时,受到己巳事变的影响,明朝进行了战略收缩,对东江的政策进行了调整。
兵部认为东江诸岛消耗大量军饷,却难以有效牵制后金,主张“撤岛”,将东江之兵陆续撤出,安插在宁远、锦州等地、并将关外精锐调回防守山海关至居庸关之长城。
这一政策刚付诸实施就遭到岛兵的强烈反对,崇祯三年(1630年)四月十日,南海口的龙武营发生了兵变,副总兵茅元仪险些被杀,后经新任副将周文郁和参将刘应龙劝救,才得脱险。
岛内人心惶惶给刘兴治发动兵变提供了契机,而龙武营的兵变也让他得到启发,增加了他的胆量。
仅仅两天之后,刘兴治发动兵变,杀死明东江镇副总兵陈继盛以及明朝官员二十一人,独据皮岛。
这次事变仍然是拿刘兴祚的死做文章,刘兴治以为刘兴祚治丧为名,邀请东江镇诸岛各将到皮岛吊唁,其中包括主持工作的陈继盛,他是这次政变的主要目标。
陈继盛等人来到后,刘兴治令“伏兵执之”,捉住陈继盛以后,刘兴治以他诬称刘兴祚诈死,诬陷自己谋叛为名将他杀死。
兵变虽然成功了,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由于兵变事发突然,刘氏兄弟未能达成充分的共识,旁人更不知情,下一步如何走,谁也不知道,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应该说刘兴治采取如此极端的做法,绝对有叛变的打算。从事件的性质、当时的背景和兵变前后与后金频繁联系等情况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但是杀死陈继盛并不一定就能控制全岛,更谈不上带领岛内官兵叛明投金,刘兴治这个外来权贵在皮岛根基尚浅,还没有这个权威和号召力。
岛上官兵早己习惯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叛变投敌除了收获一个叛徒的罪名和明朝方面的军事打击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因此岛内的中层将领导和基层的实力派不会跟着刘兴治走。此外,刘兴治兄弟内部也大多不同意叛变明朝,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明朝,虽然有许多不如意,刘兴祚战死、刘兴贤被俘、大量亲属滞留在后金、明朝方面相当一部分人对他们心存疑虑等等,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明朝方面待他们也不薄,兄弟几个都在明军中任职,享有一定的权力、地位。好马尚且不吃回头草,刘氏兄弟何必忍受讥笑,再回头吃后金这碗饭呢?
因此,兵变成功的刘兴治只有继续骑在墙头上继续观望,除此之外就是全力武装自己,以为下一步做打算。
兴治当时属下有降鞑七百名,但其中精壮勇猛者不过三百,披甲者只有五十余名,事变发生后,兴治立即开始打造兵器和护甲。
就在刘兴治观望的时候,明政府派周文郁前往东江安抚,处理缮后事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