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从万历到永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呼声很高”的洪承畴用实践证明了这个道理。
崇祯八年上半年,洪承畴损兵折将,不但没有完成“六个月平贼”的任务,民军反而越剿越多,形势更加恶化,实在是“大负委任”。
这位三边总督兼五省总督连陕西一省都应付不了,这让他名誉扫地。
被寄予厚望的洪承畴也吃不了几碗干饭,崇祯对此很失望,深感“倚任非人”。不过这只能怪他自己,他之前大刀阔斧的整顿把有经验的大臣都清理得差不多了。
朝堂上早己不见森林,也不见树木,只剩下一堆枯枝败叶。
好在这堆枯枝败叶的下面还有个别新芽崭露头角,郧阳抚治卢象升就是其中之一。
卢象升是江苏宜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己巳事变时,他募兵万人入卫,从此走上从军的道路。第二年,被提拔为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
崇祯六年,民军从山西流窜到畿南,与卢象升发生接触,在与民军的战斗中,卢象升及其天雄军表现勇猛,被民军称为卢阎王。不久之后,卢象升又被委任为郧阳抚治,协助奇瑜剿杀民军,卢像升能吃苦耐劳,表现可圈可点,进入了崇祯的视线。
崇祯八年,洪承畴被民军折腾的手忙脚落、狼狈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决定启用卢象升。
崇祯用人心切,不惜拔苗助长。于是卢象升坐着火箭就上来了。
六月,卢象升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
八月,又提升为五省总理,提督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省军务,与洪承畴协同征剿。
卢象升上任以后,民军主力开始从陕西向河南转移。
崇祯八年底至九年上半年,卢象升与闯王高迎祥为首的民军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广,洪承畴与李自成、蝎子块、过天星等战于陕西和三边地区,形成了“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的战略格局。
民军中实力较强的有闯王高迎祥部、老回回马守应部以及八大王张献忠部等,其中又以闯王高迎祥最强。高迎祥的队伍总人数有七万,其中骑兵三、四万,有许多人是叛变的职业军人,他们装备精良,懂得排兵布阵,有正规部队的样子,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可以比拟的。
卢象升手里除了地方部队以外,还有一张王牌——关宁铁骑。关宁军是大明花巨资打造的精锐部队,本来是用来对付后金的,为了早日结束民变,崇祯不惜动用牛刀,指示兵部调来祖大乐、祖宽、李重镇三营关宁铁骑随同卢象升征剿民军。
民军的战略是避实就虚,官军的战略是避虚击实。卢象升干活很实在,从不拈轻怕重耍花架子,而是先捡硬骨头啃。
经过分析,他认为高迎祥是安禄山、史思明似的人物,危害特别巨大,因此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思想,重点打击高迎祥部。
关宁铁骑虽然打不过后金,但是对付土贼还是绰绰有余的。
崇祯八年十一月,闯王高迎祥等围攻洛阳,在洛阳龙门被前来救援的祖宽击败。
九年正月,闯王等东下安徽,围攻滁州,卢象升领兵来救,经过一番激战,官军大获全胜,斩杀民军首领摇动天,民军阵营崩溃,闯王损失两千精骑。
此后,官军又在朱仙镇、汝州杨家楼、裕州七顶山等地多次受打击闯王,闯王手下精骑损失贻尽,无法在平原立足,只好向大山寻求庇护。
三月,闯王从光化县羊皮滩渡过汉水,进入郧阳山区。闯王败逃后,其余各部民军也招架不住官军的疯狂进攻,纷纷躲入河南、湖广交界的山区。
卢象升治军有方,不是简单的依靠命令驱使将士卖命,而是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他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有时还亲自投入战斗。在卢象升的带领下,关宁铁骑纵横驰骋,地方部队密切配合,三下五去二就把民军打得稀里哗拉,抱头鼠窜。中原一时风平浪静。
朝廷不可能让官军白吃粮不干活,命令卢象升率主力入山围剿,这可难为了卢象升,因为祖宽、祖大乐和李重镇所率北方骑兵惯于平原驰骋,不善于爬山,而且入山围剿后勤保障也很成问题,因此,关宁军磨蹭不前,甚至制造变乱,反对进山。
一向不畏艰难的卢象升也没有办法,不得不向崇祯大吐苦水。
关宁铁骑发挥不了作用,只能白白消耗粮饷,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各地方都不欢迎,拒绝接纳。朝廷想把关宁铁骑调回,却又怕军心动摇,几经商讨,最后决定以换班的名义,将关宁兵逐步调回。
在陕西与民军作战的洪承畴正苦于缺兵少将,得知朝廷要将关宁军调回的消息,立即向朝廷提出调关宁兵入陕。
五月,他亲自出关找到卢象升,利用先斩后奏的特权,在朝廷答复之前,将祖宽、李重镇二军调往陕西。
然而就在这时,后金于六月底突破长城,朝廷急调各地援军,祖宽、李重镇和祖大乐所率部队也赴京勤王,没有在陕西剿灭民军的战斗中发挥作用。(未完待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呼声很高”的洪承畴用实践证明了这个道理。
崇祯八年上半年,洪承畴损兵折将,不但没有完成“六个月平贼”的任务,民军反而越剿越多,形势更加恶化,实在是“大负委任”。
这位三边总督兼五省总督连陕西一省都应付不了,这让他名誉扫地。
被寄予厚望的洪承畴也吃不了几碗干饭,崇祯对此很失望,深感“倚任非人”。不过这只能怪他自己,他之前大刀阔斧的整顿把有经验的大臣都清理得差不多了。
朝堂上早己不见森林,也不见树木,只剩下一堆枯枝败叶。
好在这堆枯枝败叶的下面还有个别新芽崭露头角,郧阳抚治卢象升就是其中之一。
卢象升是江苏宜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己巳事变时,他募兵万人入卫,从此走上从军的道路。第二年,被提拔为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
崇祯六年,民军从山西流窜到畿南,与卢象升发生接触,在与民军的战斗中,卢象升及其天雄军表现勇猛,被民军称为卢阎王。不久之后,卢象升又被委任为郧阳抚治,协助奇瑜剿杀民军,卢像升能吃苦耐劳,表现可圈可点,进入了崇祯的视线。
崇祯八年,洪承畴被民军折腾的手忙脚落、狼狈不堪,在这种情况下,崇祯决定启用卢象升。
崇祯用人心切,不惜拔苗助长。于是卢象升坐着火箭就上来了。
六月,卢象升被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兼湖广巡抚。
八月,又提升为五省总理,提督直隶、河南、山东、四川、湖广等省军务,与洪承畴协同征剿。
卢象升上任以后,民军主力开始从陕西向河南转移。
崇祯八年底至九年上半年,卢象升与闯王高迎祥为首的民军转战于河南、安徽、湖广,洪承畴与李自成、蝎子块、过天星等战于陕西和三边地区,形成了“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的战略格局。
民军中实力较强的有闯王高迎祥部、老回回马守应部以及八大王张献忠部等,其中又以闯王高迎祥最强。高迎祥的队伍总人数有七万,其中骑兵三、四万,有许多人是叛变的职业军人,他们装备精良,懂得排兵布阵,有正规部队的样子,不是一般的乌合之众可以比拟的。
卢象升手里除了地方部队以外,还有一张王牌——关宁铁骑。关宁军是大明花巨资打造的精锐部队,本来是用来对付后金的,为了早日结束民变,崇祯不惜动用牛刀,指示兵部调来祖大乐、祖宽、李重镇三营关宁铁骑随同卢象升征剿民军。
民军的战略是避实就虚,官军的战略是避虚击实。卢象升干活很实在,从不拈轻怕重耍花架子,而是先捡硬骨头啃。
经过分析,他认为高迎祥是安禄山、史思明似的人物,危害特别巨大,因此制定了擒贼先擒王的战略思想,重点打击高迎祥部。
关宁铁骑虽然打不过后金,但是对付土贼还是绰绰有余的。
崇祯八年十一月,闯王高迎祥等围攻洛阳,在洛阳龙门被前来救援的祖宽击败。
九年正月,闯王等东下安徽,围攻滁州,卢象升领兵来救,经过一番激战,官军大获全胜,斩杀民军首领摇动天,民军阵营崩溃,闯王损失两千精骑。
此后,官军又在朱仙镇、汝州杨家楼、裕州七顶山等地多次受打击闯王,闯王手下精骑损失贻尽,无法在平原立足,只好向大山寻求庇护。
三月,闯王从光化县羊皮滩渡过汉水,进入郧阳山区。闯王败逃后,其余各部民军也招架不住官军的疯狂进攻,纷纷躲入河南、湖广交界的山区。
卢象升治军有方,不是简单的依靠命令驱使将士卖命,而是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他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有时还亲自投入战斗。在卢象升的带领下,关宁铁骑纵横驰骋,地方部队密切配合,三下五去二就把民军打得稀里哗拉,抱头鼠窜。中原一时风平浪静。
朝廷不可能让官军白吃粮不干活,命令卢象升率主力入山围剿,这可难为了卢象升,因为祖宽、祖大乐和李重镇所率北方骑兵惯于平原驰骋,不善于爬山,而且入山围剿后勤保障也很成问题,因此,关宁军磨蹭不前,甚至制造变乱,反对进山。
一向不畏艰难的卢象升也没有办法,不得不向崇祯大吐苦水。
关宁铁骑发挥不了作用,只能白白消耗粮饷,从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山芋,各地方都不欢迎,拒绝接纳。朝廷想把关宁铁骑调回,却又怕军心动摇,几经商讨,最后决定以换班的名义,将关宁兵逐步调回。
在陕西与民军作战的洪承畴正苦于缺兵少将,得知朝廷要将关宁军调回的消息,立即向朝廷提出调关宁兵入陕。
五月,他亲自出关找到卢象升,利用先斩后奏的特权,在朝廷答复之前,将祖宽、李重镇二军调往陕西。
然而就在这时,后金于六月底突破长城,朝廷急调各地援军,祖宽、李重镇和祖大乐所率部队也赴京勤王,没有在陕西剿灭民军的战斗中发挥作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