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大穿越时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七十七章、福建暗流(上)
崇祯五年夏,福州城,福建巡抚衙门
点燃了熏香的后衙小书房里,大明福建巡抚邹维琏正睡在一张竹制躺椅上,满脸疲惫地闭目养神。
今年刚过了五十大寿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大明的诸位封疆大吏之中,论年龄最多只能算是中等。与之地位相当的辽东督师孙承宗,年已六十九岁,依然奋战于对抗女真兵的第一线……然而,此时这位邹巡抚的气色之晦暗、面容之憔悴,还有那满头的白发,却让人乍一看之下,简直能误认为是七旬老翁了。
——没办法,他的前任巡抚熊文灿,实在是给邹维琏留下了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以邹维琏的见识和能力,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收拾,只得捏着鼻子从此尸位素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每每想到这一节,邹维琏就忍不住想要长叹一声:老夫为啥就这般命苦呢?
※※※※※※※※※※※※※※※※※※※※※※※
自从崇祯元年,熊文灿就任福建巡抚以来,为了配合朝廷中枢“清剿阉党余孽”的政治任务,他一直对福建省内最强的军头,昔年曾孤身刺杀努尔哈赤,挥师横扫辽东无敌手的福宁卫指挥使,福建北路参将黄石将军,进行全方位的百般打压(因为黄石曾经得到天启先帝的重用,跟九千岁魏忠贤也比较亲近)——虽然在朝堂之上,有帝师孙承宗等人极力抗辩,声称当前国家战乱不断,绝不可无故而斩大将,所以没有让黄石落到了跟魏忠贤一样的下场,但在东林党全面反攻倒算的浪潮之中,福建官府也不甘落后,不仅完全停发福宁军的饷银和口粮,甚至纵容缙绅侵吞福宁卫的耕地,企图一步步将这支“阉党爪牙”摧垮。
孰料曾经屡破建奴的福宁军,并非内地卫所那种可以让文官随意揉捏的软柿子,而是一支无法无天的骄兵悍将。面对巡抚衙门的公然迫害,福宁军迅速展开了最激烈的武力对抗——官府的衙役、缙绅的家丁和熊文灿的“抚标”(巡抚直属卫队),都被黄石轻而易举地打得大败。亲自带队去霞浦找黄石麻烦的熊文灿,甚至因为有内鬼告密的缘故,居然很倒霉地成了俘虏,最后被迫签下了一大堆文书才给放了回去。
——熊文灿固然可以上奏朝廷说黄石谋反,但问题是福宁军就驻扎在霞浦,内部又是水泼不进,个个都对福建官府恨得咬牙切齿,随时可以攻破福州,来个先下手为强。更别提黄石还是曾经孤身入辽阳格杀努尔哈赤的“天下第一高手”,熊文灿实在不敢赌自己的脑袋比努尔哈赤的头颅更难割……
痛定思痛之下,熊文灿认为自己之所以会遭受如此的奇耻大辱,都是因为自己手里缺乏武装力量的缘故,于是便开出极为优厚的待遇,招抚了之前长期劫掠福建沿海的郑芝龙等多股“海主”,封赏郑芝龙为“海防游击”,其余海主也各自得了官职,还划闽南为郑家军的防区,企图借郑家之力,对付黄石的彪悍战兵。
同时熊文灿又积极派人在朝廷之中活动,弹劾了黄石和福宁军的一大堆罪状,然后声称为了招抚海贼,平定闽海,需要用黄石的脑袋来立威和给一干“海主”们出气……按照熊文灿的打算,是希望能够一口气把黄石打成逆贼,然后像之前袁崇焕在辽东设局斩杀毛文龙一样,想办法刺杀黄石,让福宁军变得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如果刺杀不成,便索性动员南方兵马,来个六省会剿,一口气彻底拔掉这颗眼中钉。
但问题是,熊文灿这份奏折送到北京的时候,已是崇祯三年了,当时的崇祯皇帝刚刚经历了一次建奴围城的悲剧,而且眼看着似乎马上还要经历第二次,京师西边的宣府、大同一带,烽火狼烟已是一处连着一处……前次鞑子南下的时候,由于关宁军的哗变叛乱,北京城都差一点陷落,最后崇祯皇帝只能千刀万剐了袁督师出气。面对着鞑虏的破关南下,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此时看到熊文灿又要违反体制擅杀大将,顿时吓了一跳——袁崇焕号称“五年平辽”,擅自斩杀了毛文龙立威,然后就把建奴放到了北京城下。熊文灿现在说是为了平定海疆,需要斩杀名气更大的黄石来统一事权,天晓得会搞出什么乱子?
而且北方都乱成这副模样了,你还要在南方挑起战火——你居然还敢说自己是忠臣,有谁肯信啊?
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的崇祯皇帝,立刻把熊文灿的这个荒诞建议给驳了回去,回头想想不放心,唯恐熊文灿一不做二不休,学着之前的袁崇焕干脆伪造圣旨去杀人,又赶紧往福建发了一道密旨,声色俱厉地恐吓了熊文灿一通,让他不要忘了袁崇焕被千刀万剐的下场……眼看着皇帝居然非但不支持自己,还发密旨过来恐吓,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熊文灿也只好暂时熄了杀黄石的心思,但小动作依然接二连三,比如暗示地方官府处处优待郑芝龙等一干投诚海盗,煽动福建的士绅乡民,不断侮辱和苛待黄石的部下。
这种全方位的打压和冷暴力,实在是相当之难熬,全靠台湾张伟和临高方面的暗中输血,黄石才得以勉强维持住福宁军不至于崩溃——于是,恼火的黄石对明朝再无半分留恋,从此变成了琼州“髡贼”的急先锋。而饱受欺负的福宁军上下,也对福建官府义愤填膺,彻底投了“髡贼”。(邹维琏的个人理解)
如此折腾到崇祯三年秋,船坚炮利的琼州“髡贼”继横扫珠江、炮打广州,逼迫广州官府签订城下之盟以后,又在福宁军的协助之下,旋即乘胜继续奇袭厦门、泉州,一口气大破盘踞闽南的郑家兵马,斩杀郑芝龙全家。接下来,黄石率领福宁军佯装从霞浦南下救援,实则是为了绞杀郑军残部,企图独霸福建。
眼看着自己辛苦豢养的这些彪悍海盗,居然一夜覆灭,气急败坏的熊文灿顿时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带上抚标卫队出来找黄石的麻烦,结果却是再次一败涂地,第二次沦为俘虏……面对黄石的无敌强兵和郑家舰队已然覆灭的现实,丢光了筹码的熊文灿最终被迫低头,跟黄石达成妥协,联手糊弄朝廷——黄石因“战功”晋升福建总兵,熊文灿搬家改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到岭南去收拾髡贼入侵之后的烂摊子。
※※※※※※※※※※※※※※※※※※※※※※※
等到前来接替熊文灿的新任福建巡抚邹维琏,终于走马上任的时候,整个福建的局势已经败坏得不可收拾——闽南的泉州、安平、厦门等富饶商港,全都变成了福宁军的禁脔。闽南的地方官府则被髡贼的“工作队”完全架空,衙役小吏不是投了髡贼,就是被强制遣散甚至逮捕下狱,不合作的县官甚至会“被病亡”!福建水师和闽南的地方卫所,也都被髡贼收编,除了还披着一张大明的皮之外,早已宛如异国了。
而在省府福州所在的闽北,福宁军也留下了霞浦的老营这么一颗大钉子,时刻监视着省府福州的一举一动,警告福州城内的巡抚衙门不准乱说乱动,也让邹维琏食不甘味、睡难安寝……
身为一位传统的文官士大夫,邹维琏当然不能容忍这些下贱武夫倒行逆施,凌驾于清贵文人之上作威作福,问题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福建省内的其它官军,之前早已被福宁军彻底打垮、遣散或收编,等到他上任的时候,巡抚衙门手里已经是既无兵也无财,只能控制着以福州为中心的巴掌大一块地方——最富饶的闽南自然是成了黄石的地盘,至于闽西的广大内陆山区么,更是“不服王化”已久了……
——史家研究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往往只会把目光放在西北山陕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身上,却不知在号称相对富庶的东南各省,在明末崇祯年间,同样也是民怨四起,起义不断,战火频频: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动辄就是几十万人的武装大游行,但几千人、几万人围攻县城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
早在崇祯元年四月十一日,一支南赣起义军就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宣布开朝立国(很多农民军就喜欢这样过家家玩立国)。在被江西官军击溃之后,余部又窜入福建,当即就掀起了一片燎原大火。
当时的福建虽然没有遭到非常严重的天灾,但却被朝廷的苛捐杂税、尤其是新增的“辽饷”、“剿饷”给硬是逼得民不聊生——事实上,以明末的工商业大繁荣景象,这么一点捐税不过是九牛一毛,但问题是,朝廷收税完全着落在农户身上,搜刮他们的粮食银子,还要驱使他们去做劳役,一切的苦难都要落在他们身上。而和拼命压榨农民相反,朝廷却基本不收商税。结果就是有钱的绅商不交税,缴税的农户没有钱。而且以明末官场之腐败,朝廷定下一两银子的税额,层层加码下来,到最后就会变成十两银子的实收,这样的压榨,本就处境艰难的农户们怎么可能顶过去?偏偏福建的土地贫瘠,一亩水田出产的稻子也不过能卖出一两多的银子而已,可官府的捐税却要收到每亩二两甚... -->>
第七十七章、福建暗流(上)
崇祯五年夏,福州城,福建巡抚衙门
点燃了熏香的后衙小书房里,大明福建巡抚邹维琏正睡在一张竹制躺椅上,满脸疲惫地闭目养神。
今年刚过了五十大寿的福建巡抚邹维琏,在大明的诸位封疆大吏之中,论年龄最多只能算是中等。与之地位相当的辽东督师孙承宗,年已六十九岁,依然奋战于对抗女真兵的第一线……然而,此时这位邹巡抚的气色之晦暗、面容之憔悴,还有那满头的白发,却让人乍一看之下,简直能误认为是七旬老翁了。
——没办法,他的前任巡抚熊文灿,实在是给邹维琏留下了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烂摊子。以邹维琏的见识和能力,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收拾,只得捏着鼻子从此尸位素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每每想到这一节,邹维琏就忍不住想要长叹一声:老夫为啥就这般命苦呢?
※※※※※※※※※※※※※※※※※※※※※※※
自从崇祯元年,熊文灿就任福建巡抚以来,为了配合朝廷中枢“清剿阉党余孽”的政治任务,他一直对福建省内最强的军头,昔年曾孤身刺杀努尔哈赤,挥师横扫辽东无敌手的福宁卫指挥使,福建北路参将黄石将军,进行全方位的百般打压(因为黄石曾经得到天启先帝的重用,跟九千岁魏忠贤也比较亲近)——虽然在朝堂之上,有帝师孙承宗等人极力抗辩,声称当前国家战乱不断,绝不可无故而斩大将,所以没有让黄石落到了跟魏忠贤一样的下场,但在东林党全面反攻倒算的浪潮之中,福建官府也不甘落后,不仅完全停发福宁军的饷银和口粮,甚至纵容缙绅侵吞福宁卫的耕地,企图一步步将这支“阉党爪牙”摧垮。
孰料曾经屡破建奴的福宁军,并非内地卫所那种可以让文官随意揉捏的软柿子,而是一支无法无天的骄兵悍将。面对巡抚衙门的公然迫害,福宁军迅速展开了最激烈的武力对抗——官府的衙役、缙绅的家丁和熊文灿的“抚标”(巡抚直属卫队),都被黄石轻而易举地打得大败。亲自带队去霞浦找黄石麻烦的熊文灿,甚至因为有内鬼告密的缘故,居然很倒霉地成了俘虏,最后被迫签下了一大堆文书才给放了回去。
——熊文灿固然可以上奏朝廷说黄石谋反,但问题是福宁军就驻扎在霞浦,内部又是水泼不进,个个都对福建官府恨得咬牙切齿,随时可以攻破福州,来个先下手为强。更别提黄石还是曾经孤身入辽阳格杀努尔哈赤的“天下第一高手”,熊文灿实在不敢赌自己的脑袋比努尔哈赤的头颅更难割……
痛定思痛之下,熊文灿认为自己之所以会遭受如此的奇耻大辱,都是因为自己手里缺乏武装力量的缘故,于是便开出极为优厚的待遇,招抚了之前长期劫掠福建沿海的郑芝龙等多股“海主”,封赏郑芝龙为“海防游击”,其余海主也各自得了官职,还划闽南为郑家军的防区,企图借郑家之力,对付黄石的彪悍战兵。
同时熊文灿又积极派人在朝廷之中活动,弹劾了黄石和福宁军的一大堆罪状,然后声称为了招抚海贼,平定闽海,需要用黄石的脑袋来立威和给一干“海主”们出气……按照熊文灿的打算,是希望能够一口气把黄石打成逆贼,然后像之前袁崇焕在辽东设局斩杀毛文龙一样,想办法刺杀黄石,让福宁军变得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如果刺杀不成,便索性动员南方兵马,来个六省会剿,一口气彻底拔掉这颗眼中钉。
但问题是,熊文灿这份奏折送到北京的时候,已是崇祯三年了,当时的崇祯皇帝刚刚经历了一次建奴围城的悲剧,而且眼看着似乎马上还要经历第二次,京师西边的宣府、大同一带,烽火狼烟已是一处连着一处……前次鞑子南下的时候,由于关宁军的哗变叛乱,北京城都差一点陷落,最后崇祯皇帝只能千刀万剐了袁督师出气。面对着鞑虏的破关南下,崇祯皇帝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此时看到熊文灿又要违反体制擅杀大将,顿时吓了一跳——袁崇焕号称“五年平辽”,擅自斩杀了毛文龙立威,然后就把建奴放到了北京城下。熊文灿现在说是为了平定海疆,需要斩杀名气更大的黄石来统一事权,天晓得会搞出什么乱子?
而且北方都乱成这副模样了,你还要在南方挑起战火——你居然还敢说自己是忠臣,有谁肯信啊?
已经有了心理阴影的崇祯皇帝,立刻把熊文灿的这个荒诞建议给驳了回去,回头想想不放心,唯恐熊文灿一不做二不休,学着之前的袁崇焕干脆伪造圣旨去杀人,又赶紧往福建发了一道密旨,声色俱厉地恐吓了熊文灿一通,让他不要忘了袁崇焕被千刀万剐的下场……眼看着皇帝居然非但不支持自己,还发密旨过来恐吓,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熊文灿也只好暂时熄了杀黄石的心思,但小动作依然接二连三,比如暗示地方官府处处优待郑芝龙等一干投诚海盗,煽动福建的士绅乡民,不断侮辱和苛待黄石的部下。
这种全方位的打压和冷暴力,实在是相当之难熬,全靠台湾张伟和临高方面的暗中输血,黄石才得以勉强维持住福宁军不至于崩溃——于是,恼火的黄石对明朝再无半分留恋,从此变成了琼州“髡贼”的急先锋。而饱受欺负的福宁军上下,也对福建官府义愤填膺,彻底投了“髡贼”。(邹维琏的个人理解)
如此折腾到崇祯三年秋,船坚炮利的琼州“髡贼”继横扫珠江、炮打广州,逼迫广州官府签订城下之盟以后,又在福宁军的协助之下,旋即乘胜继续奇袭厦门、泉州,一口气大破盘踞闽南的郑家兵马,斩杀郑芝龙全家。接下来,黄石率领福宁军佯装从霞浦南下救援,实则是为了绞杀郑军残部,企图独霸福建。
眼看着自己辛苦豢养的这些彪悍海盗,居然一夜覆灭,气急败坏的熊文灿顿时好了伤疤忘了痛,再次带上抚标卫队出来找黄石的麻烦,结果却是再次一败涂地,第二次沦为俘虏……面对黄石的无敌强兵和郑家舰队已然覆灭的现实,丢光了筹码的熊文灿最终被迫低头,跟黄石达成妥协,联手糊弄朝廷——黄石因“战功”晋升福建总兵,熊文灿搬家改任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到岭南去收拾髡贼入侵之后的烂摊子。
※※※※※※※※※※※※※※※※※※※※※※※
等到前来接替熊文灿的新任福建巡抚邹维琏,终于走马上任的时候,整个福建的局势已经败坏得不可收拾——闽南的泉州、安平、厦门等富饶商港,全都变成了福宁军的禁脔。闽南的地方官府则被髡贼的“工作队”完全架空,衙役小吏不是投了髡贼,就是被强制遣散甚至逮捕下狱,不合作的县官甚至会“被病亡”!福建水师和闽南的地方卫所,也都被髡贼收编,除了还披着一张大明的皮之外,早已宛如异国了。
而在省府福州所在的闽北,福宁军也留下了霞浦的老营这么一颗大钉子,时刻监视着省府福州的一举一动,警告福州城内的巡抚衙门不准乱说乱动,也让邹维琏食不甘味、睡难安寝……
身为一位传统的文官士大夫,邹维琏当然不能容忍这些下贱武夫倒行逆施,凌驾于清贵文人之上作威作福,问题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福建省内的其它官军,之前早已被福宁军彻底打垮、遣散或收编,等到他上任的时候,巡抚衙门手里已经是既无兵也无财,只能控制着以福州为中心的巴掌大一块地方——最富饶的闽南自然是成了黄石的地盘,至于闽西的广大内陆山区么,更是“不服王化”已久了……
——史家研究明末农民大起义的时候,往往只会把目光放在西北山陕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身上,却不知在号称相对富庶的东南各省,在明末崇祯年间,同样也是民怨四起,起义不断,战火频频:虽然不像北方那样,动辄就是几十万人的武装大游行,但几千人、几万人围攻县城的事情,还是屡见不鲜。
早在崇祯元年四月十一日,一支南赣起义军就率众攻破安远县城,劫库放囚,宣布开朝立国(很多农民军就喜欢这样过家家玩立国)。在被江西官军击溃之后,余部又窜入福建,当即就掀起了一片燎原大火。
当时的福建虽然没有遭到非常严重的天灾,但却被朝廷的苛捐杂税、尤其是新增的“辽饷”、“剿饷”给硬是逼得民不聊生——事实上,以明末的工商业大繁荣景象,这么一点捐税不过是九牛一毛,但问题是,朝廷收税完全着落在农户身上,搜刮他们的粮食银子,还要驱使他们去做劳役,一切的苦难都要落在他们身上。而和拼命压榨农民相反,朝廷却基本不收商税。结果就是有钱的绅商不交税,缴税的农户没有钱。而且以明末官场之腐败,朝廷定下一两银子的税额,层层加码下来,到最后就会变成十两银子的实收,这样的压榨,本就处境艰难的农户们怎么可能顶过去?偏偏福建的土地贫瘠,一亩水田出产的稻子也不过能卖出一两多的银子而已,可官府的捐税却要收到每亩二两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