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造化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老丈, 听闻国债就要出了, 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啊?”茶馆里, 有个汉子问身边老者。
前几天, 《日新报》开始频繁提及国债将出的消息, 还转载了《京报》的告示。虽然时间还没定下, 但是购买的方法和厘金多少,都已公之于众。对于这些喜欢在茶馆里听报的人而言, 可是件大事。难免要寻些相熟的人,问上一问。
“买啊!为何不买?那不需质田的,一年都有六厘的息钱呢!”那老者立刻一拍桌, 高声说道, “若是买个十贯的, 一年就能得六百文啊, 不比搁在家里划算?”
六百文说多不多, 说少也不是很少。东京城里的寻常人家,一月辛苦劳作, 除了吃用外, 能省下的也不过这个数字了。若是家中有钱的,放在哪里不是放着?这等闲钱,还是借给朝廷, 吃些利息更划算啊。
对桌有个员外打扮的男子,闻言连连摇头:“在下总觉得这国债不妥啊。堂堂天子, 何必跟百姓借钱?当真是荒唐!”
这话立刻引来了不少人反驳。
“怎能说荒唐呢?这是为了边郡修城啊, 还不是为了秦凤路安稳?”
“河湟都被人占了, 还不修城?你是不想光复汉唐故地了?”
“咱们大宋,就是缺苏老令公那般的人物啊!边郡定要看重才行!”
面对众人呵斥,那员外有些慌神,却仍旧咬死了不放:“连这点修城的钱都没有,晚些修不就成了?若总是借钱,国库早晚要出入不敷!”
他也是听家中账房读过《明德报》的。这国库跟人借了钱,不就欠债了?若是还不起,简直要天下大乱的。哪能不当回事?
那老者哼了一声:“国库空虚,是因地震大水。官家不增赋税,赈济灾民,才无钱可用。况且修城守边,是能拖的吗?你家房子坏了,不赶紧借钱修缮,难不成也等到来年再说?”
他说的话朴质,引得一众听客都连连点头。那员外顿时语塞,他只听过《明德报》的说法,又不会背,哪能辩得过对方?
又有人问道:“那质田的国债呢?还能买吗?”
报上说,国债分两种。一种没有质本,十贯一劵,钱息六厘,为期一年。另一种有质本,十五贯一券,钱息五厘,为期两年。前者到期只能取息钱,后者到期,可以用券换秦凤路的一顷荒地。那可是一顷地啊!谁不心动?
听到这话,刚刚气焰低了些的员外,赶忙开口:“那可是边地!周遭不是羌人就是贼匪,就算买了地,也未必能种啊!”
秦凤路北有西夏,南有吐蕃,周遭又有羌人群居,只想想就让人心惊。听到这话,茶馆里顿时一阵嗡嗡,有不少人都摇起了头。
那老者倒是不慌不慌,捋了捋须:“话虽如此,也可以不要地嘛。十五贯借给官家两年,就能得一贯半的息钱呢,还是颇划算的……”
那员外嗤笑一声:“寻个行人放贷,何止五厘息钱?”
谁料他话一出口,立时惹怒了众人。有人骂道:“你们这些放贷的,最是可恶!报上都说了,那些放高利贷的贼子,一年就要取几十倍的利息。这不是趁人病,要人命吗?到时候抢人田地,夺人妻女,简直该遭天谴!”
茶馆里喝茶的,就算身家不差,也罕少有能够放贷的人。往日不知也就算了,在报上看过几篇高利贷的案子后,听到这话,哪个还能忍住?
“就是!老子有钱也不拿去放贷!还不如借给官家修城。官家这是为国为民,还给咱们息钱,哪有不借的道理?!”
“说的在理!”
“不就是十贯十五贯吗?俺家里也有余钱哩!”
被人骂的抬不起头,那员外哪敢多留,掩面逃了。
老者见搅事的离去,才继续道:“若是家有秦凤路的亲戚,买质田的国债,应当也是划算的。只是百亩地,种起来终归有些费力,还当家中丁口多些才行。”
“若是有那田老汉用的大犁就好了……”有个人想起了当初报上故事,连连感慨。一百亩地啊,用个大犁几日就能耕完,想想就爽利。
“那田老汉家中应当也是个富庶的。”那老者倒是知晓其中弯弯绕绕,摇头道,“家中原本就有三头牛,地能少了吗?这起码也是个二等上户了,你个穷汉,也敢跟人家员外比吗?”
此话顿时引来一片哄笑。说话人尴尬的搔了搔头:“这不是地贱... -->>
“刘老丈, 听闻国债就要出了, 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啊?”茶馆里, 有个汉子问身边老者。
前几天, 《日新报》开始频繁提及国债将出的消息, 还转载了《京报》的告示。虽然时间还没定下, 但是购买的方法和厘金多少,都已公之于众。对于这些喜欢在茶馆里听报的人而言, 可是件大事。难免要寻些相熟的人,问上一问。
“买啊!为何不买?那不需质田的,一年都有六厘的息钱呢!”那老者立刻一拍桌, 高声说道, “若是买个十贯的, 一年就能得六百文啊, 不比搁在家里划算?”
六百文说多不多, 说少也不是很少。东京城里的寻常人家,一月辛苦劳作, 除了吃用外, 能省下的也不过这个数字了。若是家中有钱的,放在哪里不是放着?这等闲钱,还是借给朝廷, 吃些利息更划算啊。
对桌有个员外打扮的男子,闻言连连摇头:“在下总觉得这国债不妥啊。堂堂天子, 何必跟百姓借钱?当真是荒唐!”
这话立刻引来了不少人反驳。
“怎能说荒唐呢?这是为了边郡修城啊, 还不是为了秦凤路安稳?”
“河湟都被人占了, 还不修城?你是不想光复汉唐故地了?”
“咱们大宋,就是缺苏老令公那般的人物啊!边郡定要看重才行!”
面对众人呵斥,那员外有些慌神,却仍旧咬死了不放:“连这点修城的钱都没有,晚些修不就成了?若总是借钱,国库早晚要出入不敷!”
他也是听家中账房读过《明德报》的。这国库跟人借了钱,不就欠债了?若是还不起,简直要天下大乱的。哪能不当回事?
那老者哼了一声:“国库空虚,是因地震大水。官家不增赋税,赈济灾民,才无钱可用。况且修城守边,是能拖的吗?你家房子坏了,不赶紧借钱修缮,难不成也等到来年再说?”
他说的话朴质,引得一众听客都连连点头。那员外顿时语塞,他只听过《明德报》的说法,又不会背,哪能辩得过对方?
又有人问道:“那质田的国债呢?还能买吗?”
报上说,国债分两种。一种没有质本,十贯一劵,钱息六厘,为期一年。另一种有质本,十五贯一券,钱息五厘,为期两年。前者到期只能取息钱,后者到期,可以用券换秦凤路的一顷荒地。那可是一顷地啊!谁不心动?
听到这话,刚刚气焰低了些的员外,赶忙开口:“那可是边地!周遭不是羌人就是贼匪,就算买了地,也未必能种啊!”
秦凤路北有西夏,南有吐蕃,周遭又有羌人群居,只想想就让人心惊。听到这话,茶馆里顿时一阵嗡嗡,有不少人都摇起了头。
那老者倒是不慌不慌,捋了捋须:“话虽如此,也可以不要地嘛。十五贯借给官家两年,就能得一贯半的息钱呢,还是颇划算的……”
那员外嗤笑一声:“寻个行人放贷,何止五厘息钱?”
谁料他话一出口,立时惹怒了众人。有人骂道:“你们这些放贷的,最是可恶!报上都说了,那些放高利贷的贼子,一年就要取几十倍的利息。这不是趁人病,要人命吗?到时候抢人田地,夺人妻女,简直该遭天谴!”
茶馆里喝茶的,就算身家不差,也罕少有能够放贷的人。往日不知也就算了,在报上看过几篇高利贷的案子后,听到这话,哪个还能忍住?
“就是!老子有钱也不拿去放贷!还不如借给官家修城。官家这是为国为民,还给咱们息钱,哪有不借的道理?!”
“说的在理!”
“不就是十贯十五贯吗?俺家里也有余钱哩!”
被人骂的抬不起头,那员外哪敢多留,掩面逃了。
老者见搅事的离去,才继续道:“若是家有秦凤路的亲戚,买质田的国债,应当也是划算的。只是百亩地,种起来终归有些费力,还当家中丁口多些才行。”
“若是有那田老汉用的大犁就好了……”有个人想起了当初报上故事,连连感慨。一百亩地啊,用个大犁几日就能耕完,想想就爽利。
“那田老汉家中应当也是个富庶的。”那老者倒是知晓其中弯弯绕绕,摇头道,“家中原本就有三头牛,地能少了吗?这起码也是个二等上户了,你个穷汉,也敢跟人家员外比吗?”
此话顿时引来一片哄笑。说话人尴尬的搔了搔头:“这不是地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