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四十回 耿兰远嫁再返北 (2/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民间春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土豆种下去三个多月后,原先碧绿的叶子开始慢慢黄,说明生长在地下的土豆已经成熟了。于是,尚武和哥哥高高兴兴地把一大窝一大窝的土豆刨出来用大箩筐装了,赶着家里的那两头大骡子一趟又一趟地驮了回来。耿兰惊喜地现,这些土豆和老家“三六九镇”上的土豆竟然长得一模一样!
家里储存得足够多了,兄弟俩就将多余的土豆或送人或推销出去。每当送人或推销时,他们都会如数家珍一般地告诉对方怎么种植、怎么食用……
姐姐尚英一家人也很喜欢吃土豆,于是,姐夫就在自家的坡地上也种了好几亩。姐夫越来越会种这种来自北方的作物了,他家土豆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一日晚饭后姐姐一家人过来闲聊,耿兰听到姐夫跟大舅哥和小舅子在一旁商量,准备合伙开一个粉坊,专门制作纯土豆粉条呢!
赶那年的年底之前,他们合伙开的粉坊果然开展了!虽然说是初学制作,但按照耿老爹那本小册子上写得制作程序和方法,他们试做得第一批粉条居然象模象样的!以后,他们就在每年的农闲时节,利用自家种的土豆制作一些。一开始制作时,成品只作为自家人食用。以后做得多了,也会挑到镇上销售一些。当地的人们对这种质地白净而又非常精道好吃的稀罕吃食很是喜欢,总是供不应求。
为已故娘亲守孝年满三年后,李尚武决定举家北上去了。尚武打心眼儿里认为,爹娘的临终嘱托很对,自己是应该把家安在“三六九镇”上的。这样一来,不但能让爱妻耿兰在免去思念亲人之苦的同时,还可以继续去圆她的那个培养故乡小学童之梦,而且自己也能有机会在义父的身边好好儿地尽尽孝道。再则,尚武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够为岳父家的“耿家小学堂”尽一份力量。尚武相信,义父传授给自己的文化知识,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教授小学童了。更何况,在教授小学童的同时,自己还可以再不断地继续深造呢!
那一年秋末,李尚武带着耿兰和一双儿女去爹娘的坟上隆重祭扫之后,手足兄姐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离别饭。然后,乘着江南雨水稀少的季节,兄姐两家人共同乘坐一挂大骡车,一起将弟弟一家送至鄱阳湖边,双方挥泪告别不做细述。
载着李尚武和耿兰一家四口的大骡车途径武昌镇时,正好是一个晴朗初冬日的半下午时分。西斜的暖阳照在武昌镇的大街小巷上,一派闲静祥和的惬意景象。大骡车来到白家宽敞的大门口了,李尚武带着耿兰和一双儿女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进白家看望乔氏母女。耿兰当面谢过娘娘亲自为她精心刺绣的“五色甜菊”绣品。五年多之前,“五色甜菊”作为耿兰弥足珍贵的嫁妆随她远赴江南小镇的李家;而如今,这件绣品又要随同李尚武一家人北上回到“三六九镇”去了!
乔氏仍然还是象以前那样生活,不过身体尚好。小青已经是四个娃儿的母亲了,两双儿女都很好,但耿兰和尚武那天只见到了三个娃儿。大儿子小东伢已经成了爹的得力助手,父子俩那天正好赶了大骡车过江去汉阳镇上卖土豆去了。小青告诉尚武和耿兰,东伢子一共种了三十多亩菜地。由于土豆不但好种植好管理,而且产量高、好储存,又能卖得好价钱,加之还可以一年两头种,不耽误夏秋季节种植其它一些当地的蔬菜,所以东伢子每年都将一半的菜地轮换着用来种土豆!
耿兰将嫂子酿的米酒和大姑子新打的月饼给乔氏母女留了一些,说“娘娘,姐姐,俺俩是准备在‘耿家小学堂’教书的。学堂里不会有太长的休假期。这往返一趟,实在是太遥远了。以后,只怕是不太可能再回来的了。这次来,俺很遗憾没有见到姐夫和小东伢!”
乔氏母女俩自然不免感慨落泪唏嘘一番。尚武则对爱妻说:“你不用遗憾的,这个姐夫和咱家的那个姐夫几乎就好像是一个人一样呢,就连说话举止也很像。你也很像咱姐,让娘娘和姐姐转告就是了!”
乔氏也说:“这兰丫头和当年的英丫头实在是太像了,几乎就没有不像的地方!”
小青真诚地挽留,说:“你们多住几天再走吧,小东伢和他爹大概明儿个傍晚就回来了!”
耿兰抱歉地说:“不麻烦娘娘和姐姐了,俺现在是归家心切啊!”
大家又说了一些话。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尚武对乔氏母女说:“我这拖家带口的,过了江还得早点安置他娘儿几个入住客栈呢。咱们就此告别吧!”
乔氏母女送出门来,请带话向耿兰的爹娘、兄嫂、姐姐姐夫和二哥问好,云云。
次年的正月十六,“耿家小学堂”新学年的钟声庄严而洪亮地敲响了,不同年级的男女学童们高高兴兴地重返学堂。
从这一天开始,耿兰和李尚武同时成为“耿家小学堂”的第二对夫妻教书先生。
后来,李尚武再也没有回去过生他养他的那个美丽的江南小镇。二哥耿直一家另建宅院住出去之后,耿兰和尚武带着儿女们一直和爹娘一起住在耿家的老宅院里。夫妻俩人教书之余,格外细心地照料着两位老人,倒也使大哥、二哥和姐姐省了不少心。当“耿家小学堂”放假期间,尚武就帮着岳父精心地伺弄那些稻田。望着眼前绿油油,亦或黄澄澄的稻田,他仿佛回到了故乡……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
p; 土豆种下去三个多月后,原先碧绿的叶子开始慢慢黄,说明生长在地下的土豆已经成熟了。于是,尚武和哥哥高高兴兴地把一大窝一大窝的土豆刨出来用大箩筐装了,赶着家里的那两头大骡子一趟又一趟地驮了回来。耿兰惊喜地现,这些土豆和老家“三六九镇”上的土豆竟然长得一模一样!
家里储存得足够多了,兄弟俩就将多余的土豆或送人或推销出去。每当送人或推销时,他们都会如数家珍一般地告诉对方怎么种植、怎么食用……
姐姐尚英一家人也很喜欢吃土豆,于是,姐夫就在自家的坡地上也种了好几亩。姐夫越来越会种这种来自北方的作物了,他家土豆的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一日晚饭后姐姐一家人过来闲聊,耿兰听到姐夫跟大舅哥和小舅子在一旁商量,准备合伙开一个粉坊,专门制作纯土豆粉条呢!
赶那年的年底之前,他们合伙开的粉坊果然开展了!虽然说是初学制作,但按照耿老爹那本小册子上写得制作程序和方法,他们试做得第一批粉条居然象模象样的!以后,他们就在每年的农闲时节,利用自家种的土豆制作一些。一开始制作时,成品只作为自家人食用。以后做得多了,也会挑到镇上销售一些。当地的人们对这种质地白净而又非常精道好吃的稀罕吃食很是喜欢,总是供不应求。
为已故娘亲守孝年满三年后,李尚武决定举家北上去了。尚武打心眼儿里认为,爹娘的临终嘱托很对,自己是应该把家安在“三六九镇”上的。这样一来,不但能让爱妻耿兰在免去思念亲人之苦的同时,还可以继续去圆她的那个培养故乡小学童之梦,而且自己也能有机会在义父的身边好好儿地尽尽孝道。再则,尚武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够为岳父家的“耿家小学堂”尽一份力量。尚武相信,义父传授给自己的文化知识,已经完全可以胜任教授小学童了。更何况,在教授小学童的同时,自己还可以再不断地继续深造呢!
那一年秋末,李尚武带着耿兰和一双儿女去爹娘的坟上隆重祭扫之后,手足兄姐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离别饭。然后,乘着江南雨水稀少的季节,兄姐两家人共同乘坐一挂大骡车,一起将弟弟一家送至鄱阳湖边,双方挥泪告别不做细述。
载着李尚武和耿兰一家四口的大骡车途径武昌镇时,正好是一个晴朗初冬日的半下午时分。西斜的暖阳照在武昌镇的大街小巷上,一派闲静祥和的惬意景象。大骡车来到白家宽敞的大门口了,李尚武带着耿兰和一双儿女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进白家看望乔氏母女。耿兰当面谢过娘娘亲自为她精心刺绣的“五色甜菊”绣品。五年多之前,“五色甜菊”作为耿兰弥足珍贵的嫁妆随她远赴江南小镇的李家;而如今,这件绣品又要随同李尚武一家人北上回到“三六九镇”去了!
乔氏仍然还是象以前那样生活,不过身体尚好。小青已经是四个娃儿的母亲了,两双儿女都很好,但耿兰和尚武那天只见到了三个娃儿。大儿子小东伢已经成了爹的得力助手,父子俩那天正好赶了大骡车过江去汉阳镇上卖土豆去了。小青告诉尚武和耿兰,东伢子一共种了三十多亩菜地。由于土豆不但好种植好管理,而且产量高、好储存,又能卖得好价钱,加之还可以一年两头种,不耽误夏秋季节种植其它一些当地的蔬菜,所以东伢子每年都将一半的菜地轮换着用来种土豆!
耿兰将嫂子酿的米酒和大姑子新打的月饼给乔氏母女留了一些,说“娘娘,姐姐,俺俩是准备在‘耿家小学堂’教书的。学堂里不会有太长的休假期。这往返一趟,实在是太遥远了。以后,只怕是不太可能再回来的了。这次来,俺很遗憾没有见到姐夫和小东伢!”
乔氏母女俩自然不免感慨落泪唏嘘一番。尚武则对爱妻说:“你不用遗憾的,这个姐夫和咱家的那个姐夫几乎就好像是一个人一样呢,就连说话举止也很像。你也很像咱姐,让娘娘和姐姐转告就是了!”
乔氏也说:“这兰丫头和当年的英丫头实在是太像了,几乎就没有不像的地方!”
小青真诚地挽留,说:“你们多住几天再走吧,小东伢和他爹大概明儿个傍晚就回来了!”
耿兰抱歉地说:“不麻烦娘娘和姐姐了,俺现在是归家心切啊!”
大家又说了一些话。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尚武对乔氏母女说:“我这拖家带口的,过了江还得早点安置他娘儿几个入住客栈呢。咱们就此告别吧!”
乔氏母女送出门来,请带话向耿兰的爹娘、兄嫂、姐姐姐夫和二哥问好,云云。
次年的正月十六,“耿家小学堂”新学年的钟声庄严而洪亮地敲响了,不同年级的男女学童们高高兴兴地重返学堂。
从这一天开始,耿兰和李尚武同时成为“耿家小学堂”的第二对夫妻教书先生。
后来,李尚武再也没有回去过生他养他的那个美丽的江南小镇。二哥耿直一家另建宅院住出去之后,耿兰和尚武带着儿女们一直和爹娘一起住在耿家的老宅院里。夫妻俩人教书之余,格外细心地照料着两位老人,倒也使大哥、二哥和姐姐省了不少心。当“耿家小学堂”放假期间,尚武就帮着岳父精心地伺弄那些稻田。望着眼前绿油油,亦或黄澄澄的稻田,他仿佛回到了故乡……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您喜欢本章,请加入书架书签!也请您投推荐票、投评价票、+关注、做评论,多谢多谢!您的支持,将是我继续努力写下去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