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首辅家的傻儿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成十二年六月初。
兴洲大雨滂沱,雷电轰鸣。
夏国皇帝李思延在夏国大将李尚义和文武百官的逼迫下颁布退位诏书,向魏国称臣。
彼时,魏国大军已经拿下怀州、静州和顺州三处,将夏国国都兴州三面包围。
魏军中军大帐中。
西征主帅靖武侯杜海胜接见了夏国使者,夏国的内阁首辅席枞。
面对魏军主帅,席枞身段放得极低。
年过七旬的他看见杜海胜,便跪在地上行礼。
“罪臣席枞拜见上国将军。”
杜海胜的国字脸露出诧异之色,急忙上前去扶住席枞。
“老丈这是作甚?”
杜海胜也有五十多岁的年纪,虽是武将,但也是饱读诗书之士。
对于读书人,他也不会故意刁难。
将席枞扶起来后,他明知故问,“席大人这是来作甚?”
席枞拱手,郑重地说道:“罪臣是来替夏皇送退位诏书,夏国从即日起起愿意向大魏称臣!!”
他说着,从衣袖里取出一份卷好的帛书。
此刻静州城上空电闪雷鸣,狂风怒号,大雨倾盆而下,就像石子一般砸在屋顶的每一块瓦片上。
屋檐处的雨帘如瀑。
杜海胜伸手去接过席枞递过来的东西,此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夏皇突然就退位投降,这让他有些意料不到。
毕竟魏军还没这么发力。
“此事某要请示朝廷,席首辅可回去后和李尚义商定后派人去汴梁和朝廷谈。”
杜海胜合上帛书,面色平静地开口。
此事他不能做主,得看皇帝和内阁的态度。
席枞笑着拱手,“全凭杜将军决定,某告退!!”
看着席枞离开,杜海胜当即修书一封,连同夏国皇帝的退位诏书一同快马加鞭送到汴梁。
同时他还下令全军警戒,但也没继续在进攻兴州。
消息很快就传到汴梁。
夏国投降的消息就像旋风般席卷整个汴梁。
百姓们欢欣鼓舞,争相奔走相告。
朝会上。
皇帝同群臣正在就此事商议。
夏国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被他们解决。
不管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是容光焕发。
“陛下,夏国的李尚存和李从坷还在他处逍遥法外,当下令杜靖武侯把他们一家全部押送汴梁圈禁。”
内阁次辅胡岑出班拱手建议。
“臣等附议。”
其他人纷纷拱手附和。
皇帝颔首,旋即问道:“李尚义该如何处置?”
这话一出口,大殿便立马安静下来。
李尚义此人,你说他忠君爱国吧,但他却起兵造反。
你说他是奸佞权臣吧,皇帝禅位给他,他却拒绝了。
这样一个人真的很难让他们去评价。
“陛下,臣以为该杀,李尚义不忠不义,两面三刀,且手握重兵,不杀对大魏有着严重的威胁。”
有大臣出班建议。
但也有人开口反对,“不可,李尚义有大功,若杀之,日后还有谁愿意投降大魏,臣以为当赏,就算给一个国公也不过分。”
“杀!!”
“不杀!!”
......
一时间,关于李尚义怎么处置的问题上,文武百官产生了分歧。
这其中文臣主杀,而武将主不杀。
>
元成十二年六月初。
兴洲大雨滂沱,雷电轰鸣。
夏国皇帝李思延在夏国大将李尚义和文武百官的逼迫下颁布退位诏书,向魏国称臣。
彼时,魏国大军已经拿下怀州、静州和顺州三处,将夏国国都兴州三面包围。
魏军中军大帐中。
西征主帅靖武侯杜海胜接见了夏国使者,夏国的内阁首辅席枞。
面对魏军主帅,席枞身段放得极低。
年过七旬的他看见杜海胜,便跪在地上行礼。
“罪臣席枞拜见上国将军。”
杜海胜的国字脸露出诧异之色,急忙上前去扶住席枞。
“老丈这是作甚?”
杜海胜也有五十多岁的年纪,虽是武将,但也是饱读诗书之士。
对于读书人,他也不会故意刁难。
将席枞扶起来后,他明知故问,“席大人这是来作甚?”
席枞拱手,郑重地说道:“罪臣是来替夏皇送退位诏书,夏国从即日起起愿意向大魏称臣!!”
他说着,从衣袖里取出一份卷好的帛书。
此刻静州城上空电闪雷鸣,狂风怒号,大雨倾盆而下,就像石子一般砸在屋顶的每一块瓦片上。
屋檐处的雨帘如瀑。
杜海胜伸手去接过席枞递过来的东西,此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夏皇突然就退位投降,这让他有些意料不到。
毕竟魏军还没这么发力。
“此事某要请示朝廷,席首辅可回去后和李尚义商定后派人去汴梁和朝廷谈。”
杜海胜合上帛书,面色平静地开口。
此事他不能做主,得看皇帝和内阁的态度。
席枞笑着拱手,“全凭杜将军决定,某告退!!”
看着席枞离开,杜海胜当即修书一封,连同夏国皇帝的退位诏书一同快马加鞭送到汴梁。
同时他还下令全军警戒,但也没继续在进攻兴州。
消息很快就传到汴梁。
夏国投降的消息就像旋风般席卷整个汴梁。
百姓们欢欣鼓舞,争相奔走相告。
朝会上。
皇帝同群臣正在就此事商议。
夏国这个心腹大患终于被他们解决。
不管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是容光焕发。
“陛下,夏国的李尚存和李从坷还在他处逍遥法外,当下令杜靖武侯把他们一家全部押送汴梁圈禁。”
内阁次辅胡岑出班拱手建议。
“臣等附议。”
其他人纷纷拱手附和。
皇帝颔首,旋即问道:“李尚义该如何处置?”
这话一出口,大殿便立马安静下来。
李尚义此人,你说他忠君爱国吧,但他却起兵造反。
你说他是奸佞权臣吧,皇帝禅位给他,他却拒绝了。
这样一个人真的很难让他们去评价。
“陛下,臣以为该杀,李尚义不忠不义,两面三刀,且手握重兵,不杀对大魏有着严重的威胁。”
有大臣出班建议。
但也有人开口反对,“不可,李尚义有大功,若杀之,日后还有谁愿意投降大魏,臣以为当赏,就算给一个国公也不过分。”
“杀!!”
“不杀!!”
......
一时间,关于李尚义怎么处置的问题上,文武百官产生了分歧。
这其中文臣主杀,而武将主不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