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李钊之心 (1/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老身聊发少年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上朝,江南来的使臣将南方大臣的意思在朝上说了出来,引起轩然大波。
就如齐邵和李茂所想的,满朝几乎是一面倒的不想少帝出京。
一场动乱,到现在说太子杀了先皇的有,说二皇子杀了先皇的有,说项城王杀了先皇的也有,局势这么繁乱,出京便成了一件有大危险的事。
勋贵派则是刚刚高兴与世族派都滚去了江南,如今这些人一说,他们倒成了“保护太后”有功的功臣,不送太后入京,却想着皇帝亲自去迎。
皇帝到底是去迎太后,还是迎他们?
再把这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请到长安来唱对台戏吗?
齐邵和李茂早就想到了这些问题,对反对的大臣也有对策。
他们召了应该埋首于户部的李钊上朝。
户部官员大多数都是江南世族,一起和太后回了江南,如今户部是由许多其他也擅长地方财政的官员在顶着,其中还包括管着皇帝私库的陈家人和已经渐渐在户部崭露头角的李钊。
李钊是蒙荫入官,其祖是原来老国公李硕身边的后勤官。但他蒙荫是蒙的陈四清老大人的推荐,由圣上亲自以“擅算”点进的户部,任从六品的度支。度支主管去了江南,他如今便代着度支主管的职位。
户部原本就事务繁杂,作为如同“出纳”一样部门的户部度支司,更是兼具统计、核算、支出等各种工作。
李钊天才的计算能力和统筹能力很快就压服众人,成为其他几部欣赏的新人。
“李度支,你和众位大人算算如今的钱粮。”
“是,齐大人。如今户部还有赋税八千七百四十二万贯,粮仓储粮三万二千石。如今粮价高涨,每石已三贯七百文。而就在三年前,每石只要两贯三百文左右。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江南的粮商……”
李钊在朝上开始说着各种“生意经”,什么物价波动,什么囤积居奇,什么民间粮食难以储藏,给江南的世族可乘之机等等说了一通。
勋贵派许多大臣不精于计算,更不通财政,这也是李钊为什么这么快冒头的原因。很多大臣听得直打哈欠,又不敢御前失仪,只好忍着小口打,憋出两眼热泪。
李钊神情肃穆的将事态说的很严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若是继续支持十万中军作战,并且供养西军、南边水军、还在幽州收复失地的北军,连同补给路上的消耗,我们的粮食只能坚持十六个月左右。这不包括赈济战争中的灾民的。而以后情况只会越来越艰难。因为关北正在征战,春耕秋收全部耽误,战乱地区还要减免赋税,战时囤粮是各地的习惯,不光是大族,就连百姓也囤积,市面上粮食越来越少,银钱越来越贱,比之市直高抬价例,赢落官钱……”
“各位大人,小官是以最低限度算的粮食消耗,这还不包括各位的俸禄。”李钊低头一笑,有些幸灾乐祸。
大楚支付官员的薪水是禄米加禄银,禄米才是最大的组成部分,官员吃不掉的就拿出去约掉,换成银钱。但大部分人家禄米都留下了,自己吃不掉,还有下人不是嘛。
如果官员禄米发不下来了,他们就得花银子出去买,可如今银贱米贵,无形中就等于工资降了。
达官贵人当然不在乎那点俸禄,可是大部分中等品级的官员还是指望着俸禄过活的。若是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谁站在他们身后支持?
李钊的话一出,朝中一片静寂。
顾卿站在楚承平的身侧,感慨于李钊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
想当初他替自己算账的时候,她还想着他若是能凭借算学在朝中谋一个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吏,凭着李茂的地位和影响,也能让他当个小官,总算不辜负他家人希望他“当官”的厚望。
想不到跟了一个名师以后,这个孩子连通货膨胀和市场规律都学会了,甚至还有些后世精算师的影子。
这些古人并不重视商业,也认为这些事情“有辱斯文”,所以看不到李钊的能耐。李钊的本事在乱世和动荡的时期只会越来越被人需要,陈四清确实是个好老师,教会了这个孩子足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难怪李锐放心把自己外面的铺子都交给李钊“练手”。只是可惜洛阳东西二市尽毁于大火,李家想来财产也是缩水不少,毕竟原来李蒙买的都是京城的商铺。
啊哈哈哈,这么一想,自己真是个机智的老奶奶哇!
他们家在齐云山里放的金银珠宝可以派上用场了!还有当初要求抄录的微霜堂的书!
也不知道张素衣陪嫁那些抄了没有!
李茂见大家已经察觉出南北对峙严重的一面了,立刻趁机提出昨日和齐邵的盘算。
齐邵分析了江南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安危,相反还会拼死保护皇帝的一二三四五条,李茂则提出沿路有多少兵马可以随同一起护驾,羯人的三万骑兵也可以暂作禁军护卫等等。
当然,少帝和李湄一明一暗这种事自然不会在大众广庭之下诉诸于口,但对于皇帝的安危,他们也少不了保证一番,并且想法子说服那些反对派松口。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议论,不管是江南的世族还是长安的朝臣都知道不会那么快定下。朝堂上众臣议论纷纷,大兴宫里官员来往络绎不绝,就连民间都在剧烈争吵着是该皇帝亲自去接回太后,还是不该。
但这一切和户部都无关。
因为李钊忙的快疯了。
十九岁的李钊长得并不出众。和他的庶兄一样,李钊是四方脸庞,皮肤也不白,因为经常东奔西走,常年晒成脸黑身上黄的情况。但他和李家的大部分男丁一样,继承了一张人畜无害,一看就是忠厚样子的脸。
在户部,管着钱粮,长着这样的脸,实在是有优势。
只是顶着这样的脸拒绝别人的时候,再有优势也有限。
尤其和工部的“木头脑袋”们折腾的时候。
“不行。”李钊摇了摇头,指了指工部绿衣官员的图册。“如今内库空虚,大臣们住在大兴宫不是也很好吗?现在不是修建内城官邸区的时候。”
“也不要多么奢侈,只要能独门独户就行了。长安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内城也没有太多的宅子可以用,现在长安租一间房子的月钱都快超过一位官员的俸禄了,如果朝廷再不新建宅子,难不成都住进大兴宫不成?”
能住进宫里的都是位高的大臣,五品以下的官员还是得在外面住的。
洛阳一场大火烧得许多官员赤贫,长安物价也是暴涨,灾民安置都快弄疯了户部这些余下的官员,现在工部又要建房子,李钊自然不会松手的。
“我管不了大兴宫住哪位大人,我自己都借助在堂叔的地方,比你还想有自己的房子住。”李钊眉头都不抬一下的说。“我只是个小度支,又不是户部尚书,管不了修官邸的事。”
“谁不知道户部尚书在钱塘侍奉太后!你这个度支不盖章准许图纸出库,谁出钱盖!”
“你这造价也太高。和你说的独门独户不符。如今城中到处都在大兴土木,砖石树木价格都虚高,不是造官邸的时候。”李钊摇了摇头。
“可是你昨天才批了熊营造的图纸!”
“那是要修新的外城,和你这官邸不同。”
“李钊!谁不知道你是为了万宁县主拍熊仪宾的马屁!”那官员气的连拍桌子,和他一起来的工部官员吓得赶紧拉着他往后退。
“李度支,我这位同僚为了这张图纸费了不少心血,你勿怪,勿怪!”
李钊自从当了这个棘手的度支主管,被人当面甩耳光的时候都有的,这都不算什么,当下一挑眉,将那人图纸花费不合理的地方一一指出,又告诉他这个时候根本找不到湖石盆景,直说的那位工部官员冷汗淋漓,这才将图纸一推,送回他的面前。
“首先,我确实爱慕万宁县主已久,这事全天下都知道了,就陛下还没听见。你若有心帮我多传几回,在下感激不尽,最好传到陛下耳朵里,给我指了婚,那就万幸万幸。”
“其次,熊仪宾是营造大... -->>
第二天上朝,江南来的使臣将南方大臣的意思在朝上说了出来,引起轩然大波。
就如齐邵和李茂所想的,满朝几乎是一面倒的不想少帝出京。
一场动乱,到现在说太子杀了先皇的有,说二皇子杀了先皇的有,说项城王杀了先皇的也有,局势这么繁乱,出京便成了一件有大危险的事。
勋贵派则是刚刚高兴与世族派都滚去了江南,如今这些人一说,他们倒成了“保护太后”有功的功臣,不送太后入京,却想着皇帝亲自去迎。
皇帝到底是去迎太后,还是迎他们?
再把这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请到长安来唱对台戏吗?
齐邵和李茂早就想到了这些问题,对反对的大臣也有对策。
他们召了应该埋首于户部的李钊上朝。
户部官员大多数都是江南世族,一起和太后回了江南,如今户部是由许多其他也擅长地方财政的官员在顶着,其中还包括管着皇帝私库的陈家人和已经渐渐在户部崭露头角的李钊。
李钊是蒙荫入官,其祖是原来老国公李硕身边的后勤官。但他蒙荫是蒙的陈四清老大人的推荐,由圣上亲自以“擅算”点进的户部,任从六品的度支。度支主管去了江南,他如今便代着度支主管的职位。
户部原本就事务繁杂,作为如同“出纳”一样部门的户部度支司,更是兼具统计、核算、支出等各种工作。
李钊天才的计算能力和统筹能力很快就压服众人,成为其他几部欣赏的新人。
“李度支,你和众位大人算算如今的钱粮。”
“是,齐大人。如今户部还有赋税八千七百四十二万贯,粮仓储粮三万二千石。如今粮价高涨,每石已三贯七百文。而就在三年前,每石只要两贯三百文左右。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江南的粮商……”
李钊在朝上开始说着各种“生意经”,什么物价波动,什么囤积居奇,什么民间粮食难以储藏,给江南的世族可乘之机等等说了一通。
勋贵派许多大臣不精于计算,更不通财政,这也是李钊为什么这么快冒头的原因。很多大臣听得直打哈欠,又不敢御前失仪,只好忍着小口打,憋出两眼热泪。
李钊神情肃穆的将事态说的很严重,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若是继续支持十万中军作战,并且供养西军、南边水军、还在幽州收复失地的北军,连同补给路上的消耗,我们的粮食只能坚持十六个月左右。这不包括赈济战争中的灾民的。而以后情况只会越来越艰难。因为关北正在征战,春耕秋收全部耽误,战乱地区还要减免赋税,战时囤粮是各地的习惯,不光是大族,就连百姓也囤积,市面上粮食越来越少,银钱越来越贱,比之市直高抬价例,赢落官钱……”
“各位大人,小官是以最低限度算的粮食消耗,这还不包括各位的俸禄。”李钊低头一笑,有些幸灾乐祸。
大楚支付官员的薪水是禄米加禄银,禄米才是最大的组成部分,官员吃不掉的就拿出去约掉,换成银钱。但大部分人家禄米都留下了,自己吃不掉,还有下人不是嘛。
如果官员禄米发不下来了,他们就得花银子出去买,可如今银贱米贵,无形中就等于工资降了。
达官贵人当然不在乎那点俸禄,可是大部分中等品级的官员还是指望着俸禄过活的。若是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谁站在他们身后支持?
李钊的话一出,朝中一片静寂。
顾卿站在楚承平的身侧,感慨于李钊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
想当初他替自己算账的时候,她还想着他若是能凭借算学在朝中谋一个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吏,凭着李茂的地位和影响,也能让他当个小官,总算不辜负他家人希望他“当官”的厚望。
想不到跟了一个名师以后,这个孩子连通货膨胀和市场规律都学会了,甚至还有些后世精算师的影子。
这些古人并不重视商业,也认为这些事情“有辱斯文”,所以看不到李钊的能耐。李钊的本事在乱世和动荡的时期只会越来越被人需要,陈四清确实是个好老师,教会了这个孩子足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难怪李锐放心把自己外面的铺子都交给李钊“练手”。只是可惜洛阳东西二市尽毁于大火,李家想来财产也是缩水不少,毕竟原来李蒙买的都是京城的商铺。
啊哈哈哈,这么一想,自己真是个机智的老奶奶哇!
他们家在齐云山里放的金银珠宝可以派上用场了!还有当初要求抄录的微霜堂的书!
也不知道张素衣陪嫁那些抄了没有!
李茂见大家已经察觉出南北对峙严重的一面了,立刻趁机提出昨日和齐邵的盘算。
齐邵分析了江南不会威胁到皇帝的安危,相反还会拼死保护皇帝的一二三四五条,李茂则提出沿路有多少兵马可以随同一起护驾,羯人的三万骑兵也可以暂作禁军护卫等等。
当然,少帝和李湄一明一暗这种事自然不会在大众广庭之下诉诸于口,但对于皇帝的安危,他们也少不了保证一番,并且想法子说服那些反对派松口。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议论,不管是江南的世族还是长安的朝臣都知道不会那么快定下。朝堂上众臣议论纷纷,大兴宫里官员来往络绎不绝,就连民间都在剧烈争吵着是该皇帝亲自去接回太后,还是不该。
但这一切和户部都无关。
因为李钊忙的快疯了。
十九岁的李钊长得并不出众。和他的庶兄一样,李钊是四方脸庞,皮肤也不白,因为经常东奔西走,常年晒成脸黑身上黄的情况。但他和李家的大部分男丁一样,继承了一张人畜无害,一看就是忠厚样子的脸。
在户部,管着钱粮,长着这样的脸,实在是有优势。
只是顶着这样的脸拒绝别人的时候,再有优势也有限。
尤其和工部的“木头脑袋”们折腾的时候。
“不行。”李钊摇了摇头,指了指工部绿衣官员的图册。“如今内库空虚,大臣们住在大兴宫不是也很好吗?现在不是修建内城官邸区的时候。”
“也不要多么奢侈,只要能独门独户就行了。长安一下子涌入这么多人,内城也没有太多的宅子可以用,现在长安租一间房子的月钱都快超过一位官员的俸禄了,如果朝廷再不新建宅子,难不成都住进大兴宫不成?”
能住进宫里的都是位高的大臣,五品以下的官员还是得在外面住的。
洛阳一场大火烧得许多官员赤贫,长安物价也是暴涨,灾民安置都快弄疯了户部这些余下的官员,现在工部又要建房子,李钊自然不会松手的。
“我管不了大兴宫住哪位大人,我自己都借助在堂叔的地方,比你还想有自己的房子住。”李钊眉头都不抬一下的说。“我只是个小度支,又不是户部尚书,管不了修官邸的事。”
“谁不知道户部尚书在钱塘侍奉太后!你这个度支不盖章准许图纸出库,谁出钱盖!”
“你这造价也太高。和你说的独门独户不符。如今城中到处都在大兴土木,砖石树木价格都虚高,不是造官邸的时候。”李钊摇了摇头。
“可是你昨天才批了熊营造的图纸!”
“那是要修新的外城,和你这官邸不同。”
“李钊!谁不知道你是为了万宁县主拍熊仪宾的马屁!”那官员气的连拍桌子,和他一起来的工部官员吓得赶紧拉着他往后退。
“李度支,我这位同僚为了这张图纸费了不少心血,你勿怪,勿怪!”
李钊自从当了这个棘手的度支主管,被人当面甩耳光的时候都有的,这都不算什么,当下一挑眉,将那人图纸花费不合理的地方一一指出,又告诉他这个时候根本找不到湖石盆景,直说的那位工部官员冷汗淋漓,这才将图纸一推,送回他的面前。
“首先,我确实爱慕万宁县主已久,这事全天下都知道了,就陛下还没听见。你若有心帮我多传几回,在下感激不尽,最好传到陛下耳朵里,给我指了婚,那就万幸万幸。”
“其次,熊仪宾是营造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