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巨流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讲授“浪漫时期”文学,我可以投入大量心力,但是到了“维多利亚时期”我就得全部投入脑力了。文学的境界好似从布雷克的天真之歌)到了经验之歌),曲热情奔放回到冷静沉稳。英国文学史进入了以思维论辩的散文和小说为主流形式的理性时期。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长达六十四年。自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揭开工业革命序幕后,生产力大增,为寻求新市场,大规模向海外殖民,造就了他们颇感骄傲光荣的“日不落帝国”国家财富增加。面对的人生问题更趋复杂,人文思辨随之加深,科学与宗教的互相质疑,人道的关怀,艺术品味的提升和思想的宽容等,所有大时代的课题都激荡着有识之士的文化观。这时期的散文家,如卡莱尔、密尔、拉斯金、沃尔特佩特和王尔德等,他们的代表作今日读来,几乎篇篇都是精采的知识分子充满使命感的论辩,他们的听众是中产阶级,共同关怀的是国家甚至人类的心灵。二十世纪的三0年代是现代主义的高xdx潮,在自由思想主流中,英美的文学界对维多利亚时代语多嘲弄,批评他们讲究礼法(respectability)和拘谨的道德观是伪善;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饱经风霜,大英帝国的日头渐渐落了,英国人回首维多利亚盛世,对它重新评估。重生敬意与认同。

    我四十多岁时,在种种困难之中前往美国读书,而且不选容易得学位的科系而直攻文学,全选重课,因为我已教书多年,深知文学史与批评是台湾所需,而我在读大学时,此课因抗战胜利复原,老师只教至十七世纪,以后的文学史,无法自己摸索寻路。所以到印大进修时,尽量修断代史及重要核心课程。这也是我一生诚意。那些课程的“必读书目”是我后半生做学问的开始,培养有系统、有深度选书读的能力。除了为教书备课,也发展出自己对史诗与乌托邦文学的兴趣。英国文学自穆尔的乌托邦以后,直到十九世纪,各种观点,形形色色的作品成为文学一大支流。我对这时期博特拉乌有之乡曾做了些研究。书名“erehwon“实际上是“nowhere”的反写,这本书是受缓夫特格理弗游记后二章启发所写的讽刺文学。那个位于渺茫海隅属于英国殖民地纽西兰的乌托邦,一切典章制度、语言行为皆是新创,反讽当时被热烈争辩的达尔文学说。许多新颖的创见。如对疾病的惩罚、未诞生者的世界、生命与死亡以及何者为始何者为终等等,都是极有越的探讨,对二十世纪初剧作家萧伯纳和写时间机器闻名于世的科幻文学先驱赫伯特乔治韦尔斯影响很大。

    漫长文学史的发展演变中,诗风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维多利亚时期被尊为“桂

    冠诗人”(poetlaureate)近半世纪的丁尼荪身上。可看到所谓“声名”的兴衰。饱受现代派嘲弄的丁尼荪,声誉之起伏反映不同时代的品味,是英国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题材之涵盖面。文字之精湛,在当时和后世,都可以无愧于桂冠诗人的荣衔。因为写作时间长达半世纪,对人生的观照比他崇仰的济慈更为宽广,牛津英国文学史认为他可媲美拉丁诗人味吉尔。味吉尔的更诗伊尼亚德比荷马的史诗更多人性的关怀。我上课时当然不偏不倚导读各家代表作,指出诗风的变化和文学批评的时代特征。但是个人内心感触更深者,如丁尼荪的食莲者、尤利西斯、提桑纳斯等篇,取材自史诗和神话,以现代人的心思意念,精心琢磨的诗句,吟咏出新的情境,不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