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隆庆中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很显然嘉靖对于欧阳德推荐的程文德是不满意的显然嘉靖此刻已经想起来程文德是谁了。程文德乃是初学于金华府兰溪县章枫山,后从绍兴府余姚县王阳明游。嘉靖八年以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皖编修,后因与同年扬名一起弹劾不法权贵汪铉等人被贬为信宜典史。同时在书院讲学,各地名士翕然尊之。汪键被罢免后得以升迁,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
他为官期间曾多次上疏朝廷,力陈国家大计,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程文德为人耿直,敢于讽喻朝廷,抗论得失,又是当时名儒,文坛领袖,在大明文人中颇有威望。
令他出名的事情就是当然是三鼎甲弹劾汪鋐案。汪鋐是首开嘉靖朝祥瑞之风的人。嘉靖七年汪鋐上奏说:“今年元旦,甘露降于福建长泰、龙溪等县。”嘉靖回复说:“看奏折,把甘露当作祥瑞,是我仁孝感动上天的征兆,我怎么敢承受?我并非喜好祥瑞,然而天意难违,人不敢违背。我只有奉天求保佑百姓万物,来答谢神灵赐福,所进献的甘露,恭敬地荐举到祖庙。”于是,嘉靖赏赐给汪鋐白银、文币。
嘉靖八年,汪鋐回都察院管事,改任刑部右侍郎,又以首进丹药献媚世宗,升右都御史。嘉靖十一年,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三年,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权倾一时。
而且汪鋐上位也颇令人不齿,汪鋐原先在广东任职时间最久,因为得以结交方献夫、霍韬二位议礼大臣,由他们引进张璁之门,更成为生死之交。汪鋐掌管都察院,担任都察院长官,又以吏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都是张璁出的力。此后,偶然因为小小的原因失去张璁的欢心,张璁命令守门人拒绝汪鋐,不许他求见。汪鋐没有办法,于是租赁张璁住宅邻近的空房子,在墙上挖了一个洞穴而进入张璁的庭院,伺候张璁将要出门时,拉着张璁衣服流着眼泪跪在台阶下磕头。张璁惊骇而笑,虽然对待汪鋐仍和以前一样,然而内心鄙薄他。
打响弹劾汪鋐第一枪的是王守仁的学生,徐阶的老乡,冯恩,这位仁兄直言敢谏,弹劾张孚敬、方献夫、汪鋐,人称“四铁御史”。即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冯恩早就看不惯汪鋐了,于是率先上疏弹劾汪鋐,这是奇文一篇,冯恩的上疏称: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汪鋐,鄙夫壬人,敢于为恶,巧排正士,明报私讐,纳款佯诚,文奸饰险,此方今天下第一恶毒小人也。上来就把汪鋐打成了天下第一恶毒小人。
而后冯恩继续说道:臣待罪留都,每读其辩讦章十一,闻其行事奇怪,如鬼如蜮,不可测度,每欲求面陛下一辩其奸。但臣尝特疏论劾,指其阿附权门、纵子纳贿之状矣,遂以小人疾之已甚,恐生厉阶而止。今鋐之奸愈肆,臣亦何惜一死而负陛下也。且鋐动言人以私怨,欲倾陷之以欺陛下。臣于鋐非有私怨也,顾天下公义决不可掩君父,决不可负君子小人,决不可并立于明时耳。
冯恩还明说了,之所以弹劾你汪鋐,不是因为我和他有私怨,乃是因为我和他有公愤,就是看不惯他一个奸邪小人,故而弹劾他。
然后冯恩继续说明汪鋐的奸邪:夫都察院为纪纲之首,陛下不早易之以忠厚正直之人,万一各差御史,求合称职,效尤刻薄,以败坏天下,輘轹小民,其为邪乱之彗,顾不大哉!此鋐尤当急黜者也。夫左右大臣,邪正得失,大略如此。
最后冯恩还把方献夫、张璁拉到一起骂了:此非臣一人之私也,天下共闻共见之公也。但张孚敬之奸久露,汪鋐、方献夫之奸不测。奸不可测,乃奸之深者。自古大奸能不使上知其奸,然后得肆其奸。使知其奸,去之何难。臣见三人声势相倚,而献夫、汪鋐近来威福声势尤不可当。陛下欲去张孚敬而不去此二人,天下之事未可知也。臣谓张孚敬根本之彗也,汪鋐腹心之彗也,方献夫门庭之彗也。三彗不去,百官不和。
将汪鋐、方献夫、张璁三人比作彗星,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彗星是极不吉利的征兆,所谓孛星现,灾祸起,古人将彗星作是不祥的征兆。而冯恩将他们三人比作彗星,还颇有新意的给他们三位各自取了外号,张璁是根本之彗,汪鋐是腹心之彗,方献夫是门庭之彗。
方阁老肯定气哭在厕所,自己堂堂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居然还不如汪鋐,更可笑的事情就是方献夫的老师也是王守仁,这算是友军伤害了。
本来当年他在当吏部员外郎时,他同主事王守仁谈论学问,喜欢上了王守仁的学术,就请求王守仁将自己收为学生。经此一事,方献夫开始与霍韬等人过从论学,学问功夫大有长进,逐渐形成独得的理学思想,对王阳明的学术观点亦开始有所质疑,他后来甚至怀疑王阳明“不疑佛老”,要求湛若水与之辩明异同。
方献夫余生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驳倒王学,没有其他事。方献夫为此写了《大学原》加以阐释。朱熹认为通过格物是获致事物之理,由格物而获得真知,方献夫认为“格物”与“致知”是同时进行的,不是两截功夫;天下之理皆有本,须格物之本。在这点上,他无疑受阳明格物新说的影响,他与王的分歧在于:王阳明认为,“格”是“正”之意,“物”即“事”之意,而“事”即意之所在,所以格物就是正念头。
方献夫则认为,《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来又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自天子以至于底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显然,“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格物就是知本,这个本就是明德。“知本”“知止于至善”就成为方氏为学的宗旨。方献夫认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强怨而行”,即反求诸己,推己及人。
很显然嘉靖对于欧阳德推荐的程文德是不满意的显然嘉靖此刻已经想起来程文德是谁了。程文德乃是初学于金华府兰溪县章枫山,后从绍兴府余姚县王阳明游。嘉靖八年以一甲第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皖编修,后因与同年扬名一起弹劾不法权贵汪铉等人被贬为信宜典史。同时在书院讲学,各地名士翕然尊之。汪键被罢免后得以升迁,累官至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事。
他为官期间曾多次上疏朝廷,力陈国家大计,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程文德为人耿直,敢于讽喻朝廷,抗论得失,又是当时名儒,文坛领袖,在大明文人中颇有威望。
令他出名的事情就是当然是三鼎甲弹劾汪鋐案。汪鋐是首开嘉靖朝祥瑞之风的人。嘉靖七年汪鋐上奏说:“今年元旦,甘露降于福建长泰、龙溪等县。”嘉靖回复说:“看奏折,把甘露当作祥瑞,是我仁孝感动上天的征兆,我怎么敢承受?我并非喜好祥瑞,然而天意难违,人不敢违背。我只有奉天求保佑百姓万物,来答谢神灵赐福,所进献的甘露,恭敬地荐举到祖庙。”于是,嘉靖赏赐给汪鋐白银、文币。
嘉靖八年,汪鋐回都察院管事,改任刑部右侍郎,又以首进丹药献媚世宗,升右都御史。嘉靖十一年,任吏部尚书。嘉靖十三年,授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权倾一时。
而且汪鋐上位也颇令人不齿,汪鋐原先在广东任职时间最久,因为得以结交方献夫、霍韬二位议礼大臣,由他们引进张璁之门,更成为生死之交。汪鋐掌管都察院,担任都察院长官,又以吏部尚书兼任兵部尚书,都是张璁出的力。此后,偶然因为小小的原因失去张璁的欢心,张璁命令守门人拒绝汪鋐,不许他求见。汪鋐没有办法,于是租赁张璁住宅邻近的空房子,在墙上挖了一个洞穴而进入张璁的庭院,伺候张璁将要出门时,拉着张璁衣服流着眼泪跪在台阶下磕头。张璁惊骇而笑,虽然对待汪鋐仍和以前一样,然而内心鄙薄他。
打响弹劾汪鋐第一枪的是王守仁的学生,徐阶的老乡,冯恩,这位仁兄直言敢谏,弹劾张孚敬、方献夫、汪鋐,人称“四铁御史”。即口如铁,其膝、其胆、其骨皆铁也!
冯恩早就看不惯汪鋐了,于是率先上疏弹劾汪鋐,这是奇文一篇,冯恩的上疏称: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汪鋐,鄙夫壬人,敢于为恶,巧排正士,明报私讐,纳款佯诚,文奸饰险,此方今天下第一恶毒小人也。上来就把汪鋐打成了天下第一恶毒小人。
而后冯恩继续说道:臣待罪留都,每读其辩讦章十一,闻其行事奇怪,如鬼如蜮,不可测度,每欲求面陛下一辩其奸。但臣尝特疏论劾,指其阿附权门、纵子纳贿之状矣,遂以小人疾之已甚,恐生厉阶而止。今鋐之奸愈肆,臣亦何惜一死而负陛下也。且鋐动言人以私怨,欲倾陷之以欺陛下。臣于鋐非有私怨也,顾天下公义决不可掩君父,决不可负君子小人,决不可并立于明时耳。
冯恩还明说了,之所以弹劾你汪鋐,不是因为我和他有私怨,乃是因为我和他有公愤,就是看不惯他一个奸邪小人,故而弹劾他。
然后冯恩继续说明汪鋐的奸邪:夫都察院为纪纲之首,陛下不早易之以忠厚正直之人,万一各差御史,求合称职,效尤刻薄,以败坏天下,輘轹小民,其为邪乱之彗,顾不大哉!此鋐尤当急黜者也。夫左右大臣,邪正得失,大略如此。
最后冯恩还把方献夫、张璁拉到一起骂了:此非臣一人之私也,天下共闻共见之公也。但张孚敬之奸久露,汪鋐、方献夫之奸不测。奸不可测,乃奸之深者。自古大奸能不使上知其奸,然后得肆其奸。使知其奸,去之何难。臣见三人声势相倚,而献夫、汪鋐近来威福声势尤不可当。陛下欲去张孚敬而不去此二人,天下之事未可知也。臣谓张孚敬根本之彗也,汪鋐腹心之彗也,方献夫门庭之彗也。三彗不去,百官不和。
将汪鋐、方献夫、张璁三人比作彗星,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彗星是极不吉利的征兆,所谓孛星现,灾祸起,古人将彗星作是不祥的征兆。而冯恩将他们三人比作彗星,还颇有新意的给他们三位各自取了外号,张璁是根本之彗,汪鋐是腹心之彗,方献夫是门庭之彗。
方阁老肯定气哭在厕所,自己堂堂武英殿大学士、内阁次辅,居然还不如汪鋐,更可笑的事情就是方献夫的老师也是王守仁,这算是友军伤害了。
本来当年他在当吏部员外郎时,他同主事王守仁谈论学问,喜欢上了王守仁的学术,就请求王守仁将自己收为学生。经此一事,方献夫开始与霍韬等人过从论学,学问功夫大有长进,逐渐形成独得的理学思想,对王阳明的学术观点亦开始有所质疑,他后来甚至怀疑王阳明“不疑佛老”,要求湛若水与之辩明异同。
方献夫余生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驳倒王学,没有其他事。方献夫为此写了《大学原》加以阐释。朱熹认为通过格物是获致事物之理,由格物而获得真知,方献夫认为“格物”与“致知”是同时进行的,不是两截功夫;天下之理皆有本,须格物之本。在这点上,他无疑受阳明格物新说的影响,他与王的分歧在于:王阳明认为,“格”是“正”之意,“物”即“事”之意,而“事”即意之所在,所以格物就是正念头。
方献夫则认为,《大学》开篇即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来又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自天子以至于底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显然,“格物”之“物”,即“物有本末”之“物”,格物就是知本,这个本就是明德。“知本”“知止于至善”就成为方氏为学的宗旨。方献夫认为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强怨而行”,即反求诸己,推己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