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霜冷长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同学,都不太成功,现在都在为有他这么一个同窗而高兴他用一句假话点燃了一种广泛的社会需要,烈火已燃遍四周,他已无力扑灭了。
剩下能做的事情,是一条黑道走到底,明知总会揭穿,且让这种事情发生得晚一点。这是一个怯弱者的选择,而不是像报道所写的那样,属于"胆大妄为"。
他凭着极有限的知识,想象着一个科技成功者可能遇到的事情,然后笨拙地一一效仿。一效仿就出现了漏洞,他只得立即想出新的谎言去堵漏。新谎言的漏洞更大,于是再去编造更新的谎言这简直是一种没有丝毫喘息机会的苦役,就像驮着越来越重的石块,在攀援峭壁悬崖。
这里出现了一个谎言的膨胀公式:谎言只能在滚动中完成自己的"圆满",但越滚动,它的着力面就越大,体积膨胀也越快,膨胀了的体积需要有更大的体积来覆盖表面,因此必然以几何级数疯狂扩张。这就像从山上向山下滚雪球,完全无法想象它的最终结果。
特定的社会需要,是谎言滚动的"势",是扩充体积的积雪,是顺坡下溜的速度。因此我觉得不应该过多地责怪这位热处理技工。我仔细地分析了有关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发现这个人其实并不坏,谎言构建起来之后也没有乘机做什么坏事,谋什么财物,相反,倒是为补漏花费了不少冤枉钱,而他的经济情况一直很不好。直到谎言揭穿,他仍然生活在贫寒之中。揭穿之后很多报刊嘲笑他,但我认为这些报刊不应如此轻松,当年一有风声就把他推上危险高坡的,还不是报刊?报刊对他,应有巨大的亏欠。
报刊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是只求轰动,不求实证。这是当代很多报刊的共同毛病。一有新奇的消息,就急匆匆地赶发出来,一阵爆炒,然后紧紧追随。在我看来,这是谎言发生机制和扩张机制的关键。这件事的最后揭穿,居然也不是记者,这实在是一种职业性的失职。
由此联想,待些年来,我曾近距离地目睹过很多谎言的扩张过程。都或多或少与传媒有关。前些年,有人转告我一家报纸的报道,一个中年作者刚发表一个作品,就受到海外五所大学的联合邀请,他正在准备演讲稿云云。我当时一听就为这位老兄着急,心想你说一所大学邀请,旁人还能马虎过去,怎么扩充到了五所?大话由媒体说,收场还得靠自己,这个场怎么收?世界上的大学校长都是很高傲的,他们很少联手做一件什么事,据我本人对海外的了解,好像不大可能出现五所大学联合邀请一个人讲学的事,哪怕他是一代宗师,或退休总统。幸好这位先生聪明,没再就这件事弥补和延伸。更惨的是一些老人,不小心进入了谎言系统,传媒一加播扬,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当众继续把谎说圆,只得随口乱说,实在让人同情。例如我曾见到两个老人,开始只是出于一点小小的虚荣,编造了一个创作上的谎言,后来就越吹越大,也越来越说不明白了,让听的人都为他们着急。记得我当时就托人转告那些报刊,饶了这两位老人家吧,但报刊不依,仍然以声援的方法捉弄他们,直到最后不得不"大音希声"。
我想,天底下最劳累的事情之一,就是编造谎言。因此谎言揭穿,对他们是一种解脱。从报道看,江西这位当事人终于败露的时候,他正在外地,当地领导紧急传唤他回来。在一间会议室,他刚进门,领导就问了一句:"你到过美国吗?"他连停顿也没有,立即急不可待地说:"假的,我全是假的!"然后和盘托出。
他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全身放松地坐了一会儿,终于慢慢地站立起来。
我猜,他当时心中想的一定是:好了,这次可怕的"热处理"总算完工了。
街道已经不是昨日的模样,他摇摇晃晃,回家了。
同学,都不太成功,现在都在为有他这么一个同窗而高兴他用一句假话点燃了一种广泛的社会需要,烈火已燃遍四周,他已无力扑灭了。
剩下能做的事情,是一条黑道走到底,明知总会揭穿,且让这种事情发生得晚一点。这是一个怯弱者的选择,而不是像报道所写的那样,属于"胆大妄为"。
他凭着极有限的知识,想象着一个科技成功者可能遇到的事情,然后笨拙地一一效仿。一效仿就出现了漏洞,他只得立即想出新的谎言去堵漏。新谎言的漏洞更大,于是再去编造更新的谎言这简直是一种没有丝毫喘息机会的苦役,就像驮着越来越重的石块,在攀援峭壁悬崖。
这里出现了一个谎言的膨胀公式:谎言只能在滚动中完成自己的"圆满",但越滚动,它的着力面就越大,体积膨胀也越快,膨胀了的体积需要有更大的体积来覆盖表面,因此必然以几何级数疯狂扩张。这就像从山上向山下滚雪球,完全无法想象它的最终结果。
特定的社会需要,是谎言滚动的"势",是扩充体积的积雪,是顺坡下溜的速度。因此我觉得不应该过多地责怪这位热处理技工。我仔细地分析了有关这个事件的调查报告,发现这个人其实并不坏,谎言构建起来之后也没有乘机做什么坏事,谋什么财物,相反,倒是为补漏花费了不少冤枉钱,而他的经济情况一直很不好。直到谎言揭穿,他仍然生活在贫寒之中。揭穿之后很多报刊嘲笑他,但我认为这些报刊不应如此轻松,当年一有风声就把他推上危险高坡的,还不是报刊?报刊对他,应有巨大的亏欠。
报刊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是只求轰动,不求实证。这是当代很多报刊的共同毛病。一有新奇的消息,就急匆匆地赶发出来,一阵爆炒,然后紧紧追随。在我看来,这是谎言发生机制和扩张机制的关键。这件事的最后揭穿,居然也不是记者,这实在是一种职业性的失职。
由此联想,待些年来,我曾近距离地目睹过很多谎言的扩张过程。都或多或少与传媒有关。前些年,有人转告我一家报纸的报道,一个中年作者刚发表一个作品,就受到海外五所大学的联合邀请,他正在准备演讲稿云云。我当时一听就为这位老兄着急,心想你说一所大学邀请,旁人还能马虎过去,怎么扩充到了五所?大话由媒体说,收场还得靠自己,这个场怎么收?世界上的大学校长都是很高傲的,他们很少联手做一件什么事,据我本人对海外的了解,好像不大可能出现五所大学联合邀请一个人讲学的事,哪怕他是一代宗师,或退休总统。幸好这位先生聪明,没再就这件事弥补和延伸。更惨的是一些老人,不小心进入了谎言系统,传媒一加播扬,他们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当众继续把谎说圆,只得随口乱说,实在让人同情。例如我曾见到两个老人,开始只是出于一点小小的虚荣,编造了一个创作上的谎言,后来就越吹越大,也越来越说不明白了,让听的人都为他们着急。记得我当时就托人转告那些报刊,饶了这两位老人家吧,但报刊不依,仍然以声援的方法捉弄他们,直到最后不得不"大音希声"。
我想,天底下最劳累的事情之一,就是编造谎言。因此谎言揭穿,对他们是一种解脱。从报道看,江西这位当事人终于败露的时候,他正在外地,当地领导紧急传唤他回来。在一间会议室,他刚进门,领导就问了一句:"你到过美国吗?"他连停顿也没有,立即急不可待地说:"假的,我全是假的!"然后和盘托出。
他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全身放松地坐了一会儿,终于慢慢地站立起来。
我猜,他当时心中想的一定是:好了,这次可怕的"热处理"总算完工了。
街道已经不是昨日的模样,他摇摇晃晃,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