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徐九经升官记》为丑角正名 (1/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我的国风百艺系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大名旦同场献艺”。
这个名头一出,电视的收视率自然不必说了,就连网络的收视率也是大涨了一块。
而且这种形式也是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新鲜。
毕竟很多从来没有听过京剧的人,也知道四大名旦的名号,但是却从来没有在舞台上领略过。
这一次,一下让大家看了个够。
四大名旦的传人分别登场,虽然只是一小段的展示,但是已经让他们都看出来,这四大名旦的不同之处。
往年的京剧,让很多观众不想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这出戏唱的是啥,上面那个人是哪一派的,两眼一抹黑。
但是,今年可不一样了,十三位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每一位出场,一旁都会出现贴心的介绍,不但介绍这出戏的名字,连演员的名字和流派都会分别介绍出来,让大家对这个节目有一些了解。
有些人也听说过四大名旦,什么梅尚程荀,但是究竟每个流派的唱腔是什么样子的,还真是不清楚。
今天,算了让大家大饱耳福了。
这次林桐是有些打着“同光十三绝”的羊头卖狗肉,毕竟“同光十三绝”上所画的那些前辈,跟四大名旦还真没太大的关系。
唯一一个跟梅兰芳先生有关系的梅巧玲先生,那也和现在梅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不过,林桐还是按照当年的“同光十三绝”的配置来的,四个青衣,四个老生,一个武生,一个小生,一个老旦,一个花脸,一个丑角。
当年的“同光十三绝”中并没有花脸的出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无奈的事情,并不是说当初没有好的花脸演员。
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徐宝成、庆春圃、黄润甫、金秀山等人都是当时名动一时的好净角儿。
主要就是当初“同光十三绝”的作者,晚清画师沈容圃他不擅长画花脸,所以,才没有把花脸演员画入其中。
其实,这就是一种无奈,毕竟画笔在人家的手里,不会画,你也没办法。
而“同光十三绝”并非是沈容圃的首创,这幅作品也是他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的画师贺世魁所创作的《京腔十三绝》的灵感所画。
不过,这京腔和京剧并不是一回事。
京腔就是现在的高腔,在清初的时候,京城人酷爱高腔艺术,集庆、萃庆、宜庆等京腔六大名班,在京城各剧场轮流上演,盛极一时。
廊房头条一南纸店请贺世魁绘制了13位京腔演员的图像匾额,悬于门首以招徕顾客。所绘人物纸上传神,栩栩如生,“京腔十三绝”由是得名。
而这十三位京腔演员中,就有花脸演员。
林桐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花脸演员从十三绝中摘出去,毕竟现在华夏京剧的标志就是脸谱,也就是花脸。
花脸,老旦,丑角,都只有一个名额,这个竞争力度就非常大了。
四大名旦的传人唱完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花脸,老旦和丑角的表演了。
首先灯光直接打到了一位黑脸满髯的花脸演员的身上。
这位正是有着华夏第一花脸之称的孟璐先生。
一段让人拍案叫绝的《铡美案》,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听得酣畅淋漓。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把良心丧……”
“他逼死韩琦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台下的观众们一阵叫好声四起。
孟璐先生不愧是华夏第一花脸,这一段唱,嗓音又高又亮,这一段西皮快板让人听起来都觉得真痛快。
接下来,出场的是老旦名家袁慧老师。
一出《打龙袍》中的经典唱段,将深厚功底给展现了出来。
“龙车凤撵——进皇城——”
一声响彻云霄的西皮导板,引得全场观众叫好声四起。
“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
“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
“看不见汴梁城文武公卿……”
“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
“耳边厢又听得接驾声音……”
“王延龄在我朝忠心秉正……”
“老陈琳是哀家救命的恩人……”
“好一个忠良小包拯——”
“你为哀家巧扮花灯……”
“待等大事安排定……”
“我保你的官职就往上升——”
袁慧老师的声音又高又亮,让大家领略到了老旦艺术的风采。
最后,灯光来到了丑角的身上。
要知道,丑角是很少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的,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也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这一次出场的丑角,是有着京剧第一丑的朱慧师先生。
今天他要演出的这一段就是成就他京剧第一丑名号的《徐九经升官记》。
这出戏是1980年湘省京剧院根据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的单口相声《姚家井》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而朱慧师先生则是开创了“丑生”这门艺术形式。
一直以来,虽然京剧界中丑角的地位最高,但是你几乎找不到一出以丑角为主的大戏。
朱慧师先生作为京剧第一丑,梅兰方艺术奖,梅花奖(二度梅),文华奖,白玉兰奖等等,可谓是丑角中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唱、念、做、舞施展周到,嗓音嘹亮、念白清楚,唱腔抑扬顿挫,从容自如,出情出戏功底好,表演上既符合人物个性,又发挥了丑角特长。
在这出《徐九经升官记》中,他既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也有丑角的幽默,即丑行的表演化入了许多生行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创造了一种似生非生,似丑非丑的角色,丑中有生,生中有丑,两者贯通,兼而有之,大大拓展、挖掘了丑角这个行当的表现幅度和层次。
灯光打在朱慧师先生的身上,伴奏的声音变的低沉了下来。
一身红色的官衣穿在他的身上,但是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当官难——”
“难当官——”
一开口,朱慧师先生那独特的嗓音,绝对不亚于当家老生的嗓音。
朱慧师先生的嗓音中,略带... -->>
“四大名旦同场献艺”。
这个名头一出,电视的收视率自然不必说了,就连网络的收视率也是大涨了一块。
而且这种形式也是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新鲜。
毕竟很多从来没有听过京剧的人,也知道四大名旦的名号,但是却从来没有在舞台上领略过。
这一次,一下让大家看了个够。
四大名旦的传人分别登场,虽然只是一小段的展示,但是已经让他们都看出来,这四大名旦的不同之处。
往年的京剧,让很多观众不想看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这出戏唱的是啥,上面那个人是哪一派的,两眼一抹黑。
但是,今年可不一样了,十三位京剧演员在舞台上,每一位出场,一旁都会出现贴心的介绍,不但介绍这出戏的名字,连演员的名字和流派都会分别介绍出来,让大家对这个节目有一些了解。
有些人也听说过四大名旦,什么梅尚程荀,但是究竟每个流派的唱腔是什么样子的,还真是不清楚。
今天,算了让大家大饱耳福了。
这次林桐是有些打着“同光十三绝”的羊头卖狗肉,毕竟“同光十三绝”上所画的那些前辈,跟四大名旦还真没太大的关系。
唯一一个跟梅兰芳先生有关系的梅巧玲先生,那也和现在梅派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不过,林桐还是按照当年的“同光十三绝”的配置来的,四个青衣,四个老生,一个武生,一个小生,一个老旦,一个花脸,一个丑角。
当年的“同光十三绝”中并没有花脸的出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无奈的事情,并不是说当初没有好的花脸演员。
何桂山、穆凤山、钱宝峰、徐宝成、庆春圃、黄润甫、金秀山等人都是当时名动一时的好净角儿。
主要就是当初“同光十三绝”的作者,晚清画师沈容圃他不擅长画花脸,所以,才没有把花脸演员画入其中。
其实,这就是一种无奈,毕竟画笔在人家的手里,不会画,你也没办法。
而“同光十三绝”并非是沈容圃的首创,这幅作品也是他根据清代乾隆年间的画师贺世魁所创作的《京腔十三绝》的灵感所画。
不过,这京腔和京剧并不是一回事。
京腔就是现在的高腔,在清初的时候,京城人酷爱高腔艺术,集庆、萃庆、宜庆等京腔六大名班,在京城各剧场轮流上演,盛极一时。
廊房头条一南纸店请贺世魁绘制了13位京腔演员的图像匾额,悬于门首以招徕顾客。所绘人物纸上传神,栩栩如生,“京腔十三绝”由是得名。
而这十三位京腔演员中,就有花脸演员。
林桐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花脸演员从十三绝中摘出去,毕竟现在华夏京剧的标志就是脸谱,也就是花脸。
花脸,老旦,丑角,都只有一个名额,这个竞争力度就非常大了。
四大名旦的传人唱完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花脸,老旦和丑角的表演了。
首先灯光直接打到了一位黑脸满髯的花脸演员的身上。
这位正是有着华夏第一花脸之称的孟璐先生。
一段让人拍案叫绝的《铡美案》,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听得酣畅淋漓。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上写着秦香莲她三十二岁……”
“状告当朝驸马郎……”
“欺君王,瞒皇上,悔婚男儿招东床……”
“杀妻灭子把良心丧……”
“他逼死韩琦在庙堂……”
“将状纸押至在某的大堂上——”
台下的观众们一阵叫好声四起。
孟璐先生不愧是华夏第一花脸,这一段唱,嗓音又高又亮,这一段西皮快板让人听起来都觉得真痛快。
接下来,出场的是老旦名家袁慧老师。
一出《打龙袍》中的经典唱段,将深厚功底给展现了出来。
“龙车凤撵——进皇城——”
一声响彻云霄的西皮导板,引得全场观众叫好声四起。
“御街上来了我讨饭人……”
“眼不明观不见花花美景……”
“看不见汴梁城文武公卿……”
“叫皇儿搀为娘忙下车轮……”
“耳边厢又听得接驾声音……”
“王延龄在我朝忠心秉正……”
“老陈琳是哀家救命的恩人……”
“好一个忠良小包拯——”
“你为哀家巧扮花灯……”
“待等大事安排定……”
“我保你的官职就往上升——”
袁慧老师的声音又高又亮,让大家领略到了老旦艺术的风采。
最后,灯光来到了丑角的身上。
要知道,丑角是很少能够登上春晚的舞台的,为数不多的出场机会,也没有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这一次出场的丑角,是有着京剧第一丑的朱慧师先生。
今天他要演出的这一段就是成就他京剧第一丑名号的《徐九经升官记》。
这出戏是1980年湘省京剧院根据相声大师张寿臣先生的单口相声《姚家井》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而朱慧师先生则是开创了“丑生”这门艺术形式。
一直以来,虽然京剧界中丑角的地位最高,但是你几乎找不到一出以丑角为主的大戏。
朱慧师先生作为京剧第一丑,梅兰方艺术奖,梅花奖(二度梅),文华奖,白玉兰奖等等,可谓是丑角中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
他的唱、念、做、舞施展周到,嗓音嘹亮、念白清楚,唱腔抑扬顿挫,从容自如,出情出戏功底好,表演上既符合人物个性,又发挥了丑角特长。
在这出《徐九经升官记》中,他既有小生的儒雅、老生的稳健,也有丑角的幽默,即丑行的表演化入了许多生行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创造了一种似生非生,似丑非丑的角色,丑中有生,生中有丑,两者贯通,兼而有之,大大拓展、挖掘了丑角这个行当的表现幅度和层次。
灯光打在朱慧师先生的身上,伴奏的声音变的低沉了下来。
一身红色的官衣穿在他的身上,但是给人一种消沉的感觉。
“当官难——”
“难当官——”
一开口,朱慧师先生那独特的嗓音,绝对不亚于当家老生的嗓音。
朱慧师先生的嗓音中,略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