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无限之三国风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折家将!”
“折家将?”
“对,折家将!”王猛、岳飞同时点头。
限于历史记忆,岳飞也不好过多解释,只要求王轩仔细查看补充说明。
“真正的将帅世家?杨家、呼家的原型?”王轩边看边呢喃,系统资料还挺齐全,顺便给历史知识匮乏的王轩上了一课。
原来折氏家族于宋朝世袭府州刺史三百年,十几代折家男子几乎参加了北方抗击契丹、消灭北汉、抵御西夏等几乎所有军事行动。
而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他们大多充当先锋与统帅,尤其西夏崛起后,折氏家族更是陷入与西夏李氏漫长的苦战之中,前仆后继,血洒疆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折家名将。
这个家族中,每一代都有多个出色的统帅或悍勇,一代代折家男子,既继承了父辈优良的战斗基因,又从小在战斗中学习,直令同期胡族闻风丧胆!
然而驰骋疆场,牺牲在所难免,折家将一代代人浴血奋战,可歌可泣,大多年纪轻轻即战死沙场,后世有人统计,英勇无敌的众折家男儿平均寿命竟然只有三十。
学者分析,折氏家族传袭府州,多为弟继兄位,并非传子,因为他们年寿不高,很多战死的时候亲子还小,而知州与皇位不同,需要有统率蕃汉各部抗击辽、夏的能力,年龄太小是无法胜任的。
然而,虽然世代抵抗辽、西夏、金等异族,折家向上追溯竟然也是来自于少数民族。
是的,作为北宋西北长城,为中原汉族王朝忠心耿耿投入一场场卫国战争的折家,也是少数民族。
折氏源于党项,其时党项族势力最强的两支便是拓跋氏与折氏,这无疑是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历史,拓跋氏后来成为党项李氏,建立西夏王朝,频频威胁中原,而党项折氏则替中原汉族王朝与契丹、西夏、金国连年血战,独据府州,控扼西北。
这应该是中国民族迁移发展的一个特点,汉族先进文化对少数民族具有巨大吸引力,很多民族其实很愿意融入汉族,而汉族也会展开怀抱热心包容他们。
事实也是如此,从秦汉以来,由北方进入黄河流域的大量民族,一部分又迁回了原地或迁到中国以外,但相当大一部分选择加入了汉族,而且很快完全融入汉人之中不分彼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正是来自组成他的各个民族。
折氏家族选择顺应历史潮流,但他们的融合有些砍砍,因为那并非是一个大一统的年代,而是处于分裂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宋、辽、夏共同逐鹿于黄河上游,风云激荡、狼烟四起,折家的选择是毅然的,但融入过程却注定是悲壮的。
这是在国家悲剧之下的家族悲剧,后来金兵大举南下,灭掉北宋,制造了惨不忍睹的“靖康之耻”,中原沦陷,南宋与金国的西部界线被调整至大散关及今秦岭以南,折家被抛弃了,他们世代镇守的府州从此孤悬海外。
金将娄宿来攻,府州陷入粮尽援绝的处境,折可求降金,成为折家将的一大污点,后人至今无不扼腕叹息。也是,历史又怎么可能总是完美的?
折可求也是一员猛将,曾跟童贯先平方腊,再擒宋江,他降金后,仍然掌重兵镇守府州,却终究不被金国信任,最终更被金人设计毒死,折可求的儿子折彦文苦苦支撑到第二年三月,这才抵抗不住西夏的猛攻,携家人奔河东,自此府州彻底沦陷。
折彦文离城而去的时候,应该是热泪长流的,因为折家先辈三百年来世代守护的府州在他手里丢失了。
折家同代“彦”字辈的杰出人物名叫折彦质,也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
金军攻打开封时,他与姚古、种师中率兵勤王,在南关、黄河等地与金兵血战,后在南宋朝廷任职,曾与岳飞、韩世忠等协力抗金,一度进入南宋朝廷最高领导集团。
但是在南宋初年投降派当权的年代,折彦质这种无时无刻不拼命想打回老家的将领,其遭遇可想而知。他因为谴责秦桧的投降行径,连遭贬逐,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复出,但已垂垂老矣!
折彦质和他的后代再也没有回到府州,国土沦陷,祖辈陵墓已被捣毁,家园再也回不去了。
身为武将的折彦质同时擅长诗文,这在以往折氏家族中是不多见的,他的后人留在南方开枝散叶,逐渐开始以文为生。
但流淌武将血脉的折家人始终不擅长舞文弄墨,他们在历史上无法以文著名,从此终于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是无情的,杨家将通过民间演义家喻户晓的时候,列传十一世,名将数十员,堪称中国之最的折家将却默然无闻。是因为折姓原来属于党项族吗?还是因为折氏最后一任府州知州折可求降金的污点?这些不得而知,折家湮没,仅留的折太君也被改成了“佘太君”,虽然大名鼎鼎,却被永远抹去了她所骄傲的家族印记。
了解折家的激情与悲壮,王轩忍不住仰天长叹,同时内心骤然放松,因为突然想通一个困扰好久的问题:“天命至强,但并不一定非要与命运抗争,实际上自第一日起风云早已提醒,命运不必一定要改,因为正在重新创造,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就拭目以待!”王轩奋奋状。
(未完待续)
PS:对不起,补课了解此段历史作者过于激动,以我的水平已经无法写出心中对折家先烈的崇敬惋惜之情,在此致以诚挚的歉意,表达一下,有可能过了,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谢谢!(未完待续)
折家将!”
“折家将?”
“对,折家将!”王猛、岳飞同时点头。
限于历史记忆,岳飞也不好过多解释,只要求王轩仔细查看补充说明。
“真正的将帅世家?杨家、呼家的原型?”王轩边看边呢喃,系统资料还挺齐全,顺便给历史知识匮乏的王轩上了一课。
原来折氏家族于宋朝世袭府州刺史三百年,十几代折家男子几乎参加了北方抗击契丹、消灭北汉、抵御西夏等几乎所有军事行动。
而在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中,他们大多充当先锋与统帅,尤其西夏崛起后,折氏家族更是陷入与西夏李氏漫长的苦战之中,前仆后继,血洒疆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折家名将。
这个家族中,每一代都有多个出色的统帅或悍勇,一代代折家男子,既继承了父辈优良的战斗基因,又从小在战斗中学习,直令同期胡族闻风丧胆!
然而驰骋疆场,牺牲在所难免,折家将一代代人浴血奋战,可歌可泣,大多年纪轻轻即战死沙场,后世有人统计,英勇无敌的众折家男儿平均寿命竟然只有三十。
学者分析,折氏家族传袭府州,多为弟继兄位,并非传子,因为他们年寿不高,很多战死的时候亲子还小,而知州与皇位不同,需要有统率蕃汉各部抗击辽、夏的能力,年龄太小是无法胜任的。
然而,虽然世代抵抗辽、西夏、金等异族,折家向上追溯竟然也是来自于少数民族。
是的,作为北宋西北长城,为中原汉族王朝忠心耿耿投入一场场卫国战争的折家,也是少数民族。
折氏源于党项,其时党项族势力最强的两支便是拓跋氏与折氏,这无疑是一段很耐人寻味的历史,拓跋氏后来成为党项李氏,建立西夏王朝,频频威胁中原,而党项折氏则替中原汉族王朝与契丹、西夏、金国连年血战,独据府州,控扼西北。
这应该是中国民族迁移发展的一个特点,汉族先进文化对少数民族具有巨大吸引力,很多民族其实很愿意融入汉族,而汉族也会展开怀抱热心包容他们。
事实也是如此,从秦汉以来,由北方进入黄河流域的大量民族,一部分又迁回了原地或迁到中国以外,但相当大一部分选择加入了汉族,而且很快完全融入汉人之中不分彼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正是来自组成他的各个民族。
折氏家族选择顺应历史潮流,但他们的融合有些砍砍,因为那并非是一个大一统的年代,而是处于分裂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复杂,宋、辽、夏共同逐鹿于黄河上游,风云激荡、狼烟四起,折家的选择是毅然的,但融入过程却注定是悲壮的。
这是在国家悲剧之下的家族悲剧,后来金兵大举南下,灭掉北宋,制造了惨不忍睹的“靖康之耻”,中原沦陷,南宋与金国的西部界线被调整至大散关及今秦岭以南,折家被抛弃了,他们世代镇守的府州从此孤悬海外。
金将娄宿来攻,府州陷入粮尽援绝的处境,折可求降金,成为折家将的一大污点,后人至今无不扼腕叹息。也是,历史又怎么可能总是完美的?
折可求也是一员猛将,曾跟童贯先平方腊,再擒宋江,他降金后,仍然掌重兵镇守府州,却终究不被金国信任,最终更被金人设计毒死,折可求的儿子折彦文苦苦支撑到第二年三月,这才抵抗不住西夏的猛攻,携家人奔河东,自此府州彻底沦陷。
折彦文离城而去的时候,应该是热泪长流的,因为折家先辈三百年来世代守护的府州在他手里丢失了。
折家同代“彦”字辈的杰出人物名叫折彦质,也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名将。
金军攻打开封时,他与姚古、种师中率兵勤王,在南关、黄河等地与金兵血战,后在南宋朝廷任职,曾与岳飞、韩世忠等协力抗金,一度进入南宋朝廷最高领导集团。
但是在南宋初年投降派当权的年代,折彦质这种无时无刻不拼命想打回老家的将领,其遭遇可想而知。他因为谴责秦桧的投降行径,连遭贬逐,秦桧死后他才得以复出,但已垂垂老矣!
折彦质和他的后代再也没有回到府州,国土沦陷,祖辈陵墓已被捣毁,家园再也回不去了。
身为武将的折彦质同时擅长诗文,这在以往折氏家族中是不多见的,他的后人留在南方开枝散叶,逐渐开始以文为生。
但流淌武将血脉的折家人始终不擅长舞文弄墨,他们在历史上无法以文著名,从此终于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是无情的,杨家将通过民间演义家喻户晓的时候,列传十一世,名将数十员,堪称中国之最的折家将却默然无闻。是因为折姓原来属于党项族吗?还是因为折氏最后一任府州知州折可求降金的污点?这些不得而知,折家湮没,仅留的折太君也被改成了“佘太君”,虽然大名鼎鼎,却被永远抹去了她所骄傲的家族印记。
了解折家的激情与悲壮,王轩忍不住仰天长叹,同时内心骤然放松,因为突然想通一个困扰好久的问题:“天命至强,但并不一定非要与命运抗争,实际上自第一日起风云早已提醒,命运不必一定要改,因为正在重新创造,一切皆有可能!”
“那么就拭目以待!”王轩奋奋状。
(未完待续)
PS:对不起,补课了解此段历史作者过于激动,以我的水平已经无法写出心中对折家先烈的崇敬惋惜之情,在此致以诚挚的歉意,表达一下,有可能过了,再次感谢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谢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