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仕途长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闻同是农村出身的苦孩子,焉能不懂?近些年农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绝大部分家庭靠传统圈养肉猪换来现钱,却远远满足不了家庭支出。
基层各种乱收费,子女繁重的学费,繁多的人情往来等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碰上子女考上大学、儿子结婚这样的大事,那更是象大山一样的经济负担。至于不幸重病,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等死基本上是唯一的无奈选择。
闻同心里明镜似的,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更不敢深问。农村的现状积重已久,岂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他自认怀有一颗忧民之心,却绝不愿意莽撞地当出风头的“清官”。
农民苦,农民穷,关键是要想办法为农民增收,帮农民脱贫,而不是单方面地强行压制、取消各种收费。形形色色的收费积重难返,是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无法根除的。
如果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发展了地方经济,老百姓收入增加了,财政宽裕了,那时再治理整顿各种乱收费才是时机,但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你说的是不是刚才扯西瓜藤的何嫂子?”李兴民问道。他作为驻村干部,多少还是有些耳闻的。
王大槐回答道:“就是,她在村里是顶能干的妇女,只是被生病的公公婆婆拖累了,可惜了!”
闻同有些疑惑,何嫂子长期干农活,就是面相显老,最多也不过四十岁上下,王大槐五十多的人,也称她为何嫂子?
胡林见他神色,在旁笑道:“我们这里乡下重辈分,何嫂子的爱人在族里的辈分是不是高的?”他后一句话问的是王大槐。
“就是,我和老王是一辈的。何嫂子持家里里外外样样服行(音hang,望水方言,“服行”意即“在行”),对公公、婆婆真是没有话说,很得人尊敬,我也随了年轻人一样喊。”王大槐解释说。
闻同出身于农村,很容易理解这些习惯和礼数,脑子里对这个何嫂子更有印象了,说道:“王主任,王家垄今年早稻收成还行吧?往年的余粮还有没有?能不能足数交上公粮?吃饭的粮有没有问题?”
王大槐张了张嘴,没敢说话,拿眼望向李兴民。李兴民一直在旁观察年轻的镇长,心里有些矛盾,有想看他笑话的不良心理,又对他的成熟稳重暗自赞许。后来他见到闻同不断询问村民粮食、西瓜问题,格外关心村民吃饭问题,心下也随着闻同对这些问题慢慢重视起来。
当初镇党委决定搞西瓜基地,是经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表决的。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十分了解实际情况,对这个基地并不赞同。但一把手下力推动,他当然只能和众人一起迎合,在会议表决时同意了西瓜基地的事情。可惜事与愿违,现在西瓜基地成了镇里的严重问题和禁忌,谁也不敢更不愿出头积极解决。
他今天随着新镇长下乡,感觉出了镇长名为调研,实际上目光盯着西瓜基地问题,就认为自己已经沾上了,未免会得罪一把手,再不能越陷越深了。
可是他转念一想,自己是红岗的驻村干部,村民完不成公粮任务,没饭可吃,自己这个驻村干部只怕会责任更大,弄不好就成了替罪羊。
见王大槐拿眼望自己,他踌躇片刻,一狠心决定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说道:“老王,你有啥说啥,照实回答闻镇长。”
他想反正是闻同出头,就是老周有意见也不能公开冲着自己来。况且问题解决了皆大欢喜,解决不了也有借口,镇长亲自过问了的嘛!怎么说,自己的责任也会被化解许多吧?
得了李兴民的话,王大槐才说道:“早稻收成还算正常,就是收不了几担谷,只有三成的水田种着稻谷,有的户还全部种上西瓜。往年的余粮,绝大部分户已经吃完了,很多户早两个月就到别村的亲戚朋友家借粮了,也有去镇上买米吃的。差的户已经顿顿炒西瓜皮当菜,清煮南瓜、冬瓜当饭,一家老老小小吃得吐清水,拉肚子。公粮我看很难了,到现在还没有一户交的。不是不交,实在是没粮又缺钱。镇上能不能把今年的公粮免了?我也愁得头痛,觉都睡不榻实,又是没粮食吃,又是交公粮……”(未完待续)
闻同是农村出身的苦孩子,焉能不懂?近些年农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绝大部分家庭靠传统圈养肉猪换来现钱,却远远满足不了家庭支出。
基层各种乱收费,子女繁重的学费,繁多的人情往来等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果碰上子女考上大学、儿子结婚这样的大事,那更是象大山一样的经济负担。至于不幸重病,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等死基本上是唯一的无奈选择。
闻同心里明镜似的,面上却是不动声色,更不敢深问。农村的现状积重已久,岂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他自认怀有一颗忧民之心,却绝不愿意莽撞地当出风头的“清官”。
农民苦,农民穷,关键是要想办法为农民增收,帮农民脱贫,而不是单方面地强行压制、取消各种收费。形形色色的收费积重难返,是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无法根除的。
如果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发展了地方经济,老百姓收入增加了,财政宽裕了,那时再治理整顿各种乱收费才是时机,但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你说的是不是刚才扯西瓜藤的何嫂子?”李兴民问道。他作为驻村干部,多少还是有些耳闻的。
王大槐回答道:“就是,她在村里是顶能干的妇女,只是被生病的公公婆婆拖累了,可惜了!”
闻同有些疑惑,何嫂子长期干农活,就是面相显老,最多也不过四十岁上下,王大槐五十多的人,也称她为何嫂子?
胡林见他神色,在旁笑道:“我们这里乡下重辈分,何嫂子的爱人在族里的辈分是不是高的?”他后一句话问的是王大槐。
“就是,我和老王是一辈的。何嫂子持家里里外外样样服行(音hang,望水方言,“服行”意即“在行”),对公公、婆婆真是没有话说,很得人尊敬,我也随了年轻人一样喊。”王大槐解释说。
闻同出身于农村,很容易理解这些习惯和礼数,脑子里对这个何嫂子更有印象了,说道:“王主任,王家垄今年早稻收成还行吧?往年的余粮还有没有?能不能足数交上公粮?吃饭的粮有没有问题?”
王大槐张了张嘴,没敢说话,拿眼望向李兴民。李兴民一直在旁观察年轻的镇长,心里有些矛盾,有想看他笑话的不良心理,又对他的成熟稳重暗自赞许。后来他见到闻同不断询问村民粮食、西瓜问题,格外关心村民吃饭问题,心下也随着闻同对这些问题慢慢重视起来。
当初镇党委决定搞西瓜基地,是经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表决的。他长期在基层工作,十分了解实际情况,对这个基地并不赞同。但一把手下力推动,他当然只能和众人一起迎合,在会议表决时同意了西瓜基地的事情。可惜事与愿违,现在西瓜基地成了镇里的严重问题和禁忌,谁也不敢更不愿出头积极解决。
他今天随着新镇长下乡,感觉出了镇长名为调研,实际上目光盯着西瓜基地问题,就认为自己已经沾上了,未免会得罪一把手,再不能越陷越深了。
可是他转念一想,自己是红岗的驻村干部,村民完不成公粮任务,没饭可吃,自己这个驻村干部只怕会责任更大,弄不好就成了替罪羊。
见王大槐拿眼望自己,他踌躇片刻,一狠心决定还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说道:“老王,你有啥说啥,照实回答闻镇长。”
他想反正是闻同出头,就是老周有意见也不能公开冲着自己来。况且问题解决了皆大欢喜,解决不了也有借口,镇长亲自过问了的嘛!怎么说,自己的责任也会被化解许多吧?
得了李兴民的话,王大槐才说道:“早稻收成还算正常,就是收不了几担谷,只有三成的水田种着稻谷,有的户还全部种上西瓜。往年的余粮,绝大部分户已经吃完了,很多户早两个月就到别村的亲戚朋友家借粮了,也有去镇上买米吃的。差的户已经顿顿炒西瓜皮当菜,清煮南瓜、冬瓜当饭,一家老老小小吃得吐清水,拉肚子。公粮我看很难了,到现在还没有一户交的。不是不交,实在是没粮又缺钱。镇上能不能把今年的公粮免了?我也愁得头痛,觉都睡不榻实,又是没粮食吃,又是交公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