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政变考据 (1/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汉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八月政变,即是灵帝死后以张让、段珪为首的宦官和以何进、袁绍为首的党人相互攻伐的一次争斗,这次争斗直接导致了董卓进京,拉开了三国序幕。不过奇怪的是这次政变的具体细节却在基本主流史书中互相乖离,出入极大,为了还原真实情况,在此加以考据,以下主要内容摘自知乎用户臭咸鱼的《八月政变细节考据》一文,因作者考据极佳,笔者不在做重复工作,仅整理编排,也特此向臭咸鱼表示感谢:
一、关于“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一事时间
范书《灵帝纪》记载:
(中平六年)八月戊辰(25日),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诸宦者。
庚午(27日),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幸北宫德阳殿。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苗战于朱雀阙下,苗败斩之。
辛未(28日),司隶校尉袁绍勒兵收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长皆斩之。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尚书卢植追让、珪等,斩数人,其余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
辛未(28日),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
在这段史料中的一个明显错误就是:“辛未(28日)”连续出现了两次。《后汉书集解》引陈景云谓:上文已书“辛未”,不应复书。
又按范书《何进传》:明日,公卿百官乃奉迎天子(刘辩)还宫。——以“明日”可证刘辨出宫和回宫不为同一天事。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张璠《汉纪》:帝(刘辩)以八月庚午(27日)为诸黄门所劫,步出谷门,走至河上……辛未(28日),公卿以下与(董)卓共迎帝于北芒阪下。——此文可证刘辨于27日出宫,28日回宫。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范书《灵帝纪》中的四个时间记载应该是“戊辰(25日)、己巳(26日)、庚午(27日)、辛未(28日)”四天连续下来。
那么“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一事就发生于庚午(27日)、辛未(28日)两日之间,大概是庚午(27日)晚上张让、段珪二人劫持两位殿下出宫,夜晚间被追上,然后辛未(28日)拂晓或是白日诸公卿迎二位殿下回宫。
二、追杀张让、段珪二人的追兵
范书《何进传》: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谷门,奔小平津。公卿并出平乐观,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夜驰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剑斩数人,余皆投河而死。
《袁纪·卷25》:是时宫中乱,百官无从者,惟河南部掾闵贡将十余人从。会尚书卢植至,按剑责(段)珪,珪等涕泣谢罪。又追兵至,珪等白上曰:“臣等死,天下大乱矣。”乃自投于河。
范书是说卢植先追,王允派闵贡紧随其后;袁纪则是说闵贡十余人跟随张让,卢植后到。但无论是闵贡和卢植谁先谁后,整个事件的大体轮廓还是一致的:满朝公卿中只有卢植和闵贡先反应过来率先追出,然后满朝公卿随后而来。至于为什么范书、袁书二书关于闵贡、卢植二人的先后顺序为什么不一,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二人带的部曲不一样,范书说卢植先发,闵贡后至,而袁纪则只是说卢植从闵贡后来,综合起来的一种可能推测即是:卢植带步卒先发,闵贡领骑兵后发先至。至于笔者在小说中描绘的情况,仅仅是单纯的小说家言,为了让事情更具传奇性。
至于在范书《灵帝纪》李贤注引《献帝春秋》【《献帝春秋》作者为袁晔,生卒年不祥,晋代广陵人。原本失传,仅存于各书注、引文中。】的这段文字:
河南中部掾闵贡见天子出,率骑追之,比晓到河上。天子饥渴,贡宰羊进之,厉声责让等曰:“君以阉宦之隶,刀锯之残,越从洿泥,扶侍日月,卖弄国恩,阶贱为贵,劫迫帝主,荡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自亡新以来,奸臣贼子未有如君者。今不速死,吾射杀汝。”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天子辞曰:“臣等死,陛下自爱。”遂投河而死。
显然是极其谬误的。引臭咸鱼的考证说:
第一,“比晓”是“拂晓”之意,而据其他史书,都提及“刘辨等人赶夜路返回”之事,所以这个“比晓”是不成立的,改成“比夜”倒是差不多。
第二,袁晔说“天子(刘辩)饥渴,(闵)贡宰羊进之。”大家不觉得可笑吗?闵贡去追天子,追到皇帝,皇帝说饿了,闵贡就让皇帝在河边等着,自己去附近民家找羊去了?!可能吗?
闵贡将羊宰杀之后,肯定不是生吃,而做成熟食必然需要时间。大家想想一下这样“和谐美丽”的画面:闵贡等人气势汹汹的追到河边,两拨人因为皇帝一句“朕饿了”,于是放弃了生死对决,不打不闹,闵贡等人转职成“厨师”,宰羊去毛,架锅生火,另一边宦官们则安安静静地陪着皇帝在河边等着吃羊肉?!
第三,闵贡痛骂张让,说要“射杀”张让,两人近在咫尺,随身的配剑不用,却要用弓箭?这完全是扯淡嘛!
并且笔者本人完全赞同臭咸鱼的结论:裴松之在陈志《荀彧传》中就曾痛批袁晔“虚罔”,果然事出有因。事实上,裴注三国志中引用的《献帝春秋》大多是些传奇故事,用以突出主人公的怪诞传说。
三、劫而复返
关于八月政变最离奇的一事就是刘辨、刘协二人“独夜步行欲还宫”一事,显得极不合理。据臭咸鱼考据:
在陈志《董卓传》中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说在宦官们投河自尽之后:
兄弟(刘辨、刘协)独夜步行欲还宫,暗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露车:《资治通鉴·卷59》胡三省注:露车者,上无巾盖,四旁无帷裳,盖民家以载物者耳。... -->>
八月政变,即是灵帝死后以张让、段珪为首的宦官和以何进、袁绍为首的党人相互攻伐的一次争斗,这次争斗直接导致了董卓进京,拉开了三国序幕。不过奇怪的是这次政变的具体细节却在基本主流史书中互相乖离,出入极大,为了还原真实情况,在此加以考据,以下主要内容摘自知乎用户臭咸鱼的《八月政变细节考据》一文,因作者考据极佳,笔者不在做重复工作,仅整理编排,也特此向臭咸鱼表示感谢:
一、关于“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一事时间
范书《灵帝纪》记载:
(中平六年)八月戊辰(25日),中常侍张让、段珪等杀大将军何进,于是虎贲中郎将袁术烧东西宫,攻诸宦者。
庚午(27日),张让、段珪等劫少帝(刘辩)及陈留王(刘协)幸北宫德阳殿。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苗战于朱雀阙下,苗败斩之。
辛未(28日),司隶校尉袁绍勒兵收伪司隶校尉樊陵、河南尹许相及诸阉人,无少长皆斩之。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尚书卢植追让、珪等,斩数人,其余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协夜步逐荧光行数里,得民家露车,共乘之。
辛未(28日),还宫。大赦天下,改“光熹”为“昭宁”。
在这段史料中的一个明显错误就是:“辛未(28日)”连续出现了两次。《后汉书集解》引陈景云谓:上文已书“辛未”,不应复书。
又按范书《何进传》:明日,公卿百官乃奉迎天子(刘辩)还宫。——以“明日”可证刘辨出宫和回宫不为同一天事。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张璠《汉纪》:帝(刘辩)以八月庚午(27日)为诸黄门所劫,步出谷门,走至河上……辛未(28日),公卿以下与(董)卓共迎帝于北芒阪下。——此文可证刘辨于27日出宫,28日回宫。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范书《灵帝纪》中的四个时间记载应该是“戊辰(25日)、己巳(26日)、庚午(27日)、辛未(28日)”四天连续下来。
那么“让、珪等复劫少帝、陈留王走小平津”一事就发生于庚午(27日)、辛未(28日)两日之间,大概是庚午(27日)晚上张让、段珪二人劫持两位殿下出宫,夜晚间被追上,然后辛未(28日)拂晓或是白日诸公卿迎二位殿下回宫。
二、追杀张让、段珪二人的追兵
范书《何进传》:张让、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谷门,奔小平津。公卿并出平乐观,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夜驰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闵贡随植后。贡至,手剑斩数人,余皆投河而死。
《袁纪·卷25》:是时宫中乱,百官无从者,惟河南部掾闵贡将十余人从。会尚书卢植至,按剑责(段)珪,珪等涕泣谢罪。又追兵至,珪等白上曰:“臣等死,天下大乱矣。”乃自投于河。
范书是说卢植先追,王允派闵贡紧随其后;袁纪则是说闵贡十余人跟随张让,卢植后到。但无论是闵贡和卢植谁先谁后,整个事件的大体轮廓还是一致的:满朝公卿中只有卢植和闵贡先反应过来率先追出,然后满朝公卿随后而来。至于为什么范书、袁书二书关于闵贡、卢植二人的先后顺序为什么不一,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二人带的部曲不一样,范书说卢植先发,闵贡后至,而袁纪则只是说卢植从闵贡后来,综合起来的一种可能推测即是:卢植带步卒先发,闵贡领骑兵后发先至。至于笔者在小说中描绘的情况,仅仅是单纯的小说家言,为了让事情更具传奇性。
至于在范书《灵帝纪》李贤注引《献帝春秋》【《献帝春秋》作者为袁晔,生卒年不祥,晋代广陵人。原本失传,仅存于各书注、引文中。】的这段文字:
河南中部掾闵贡见天子出,率骑追之,比晓到河上。天子饥渴,贡宰羊进之,厉声责让等曰:“君以阉宦之隶,刀锯之残,越从洿泥,扶侍日月,卖弄国恩,阶贱为贵,劫迫帝主,荡覆王室,假息漏刻,游魂河津。自亡新以来,奸臣贼子未有如君者。今不速死,吾射杀汝。”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天子辞曰:“臣等死,陛下自爱。”遂投河而死。
显然是极其谬误的。引臭咸鱼的考证说:
第一,“比晓”是“拂晓”之意,而据其他史书,都提及“刘辨等人赶夜路返回”之事,所以这个“比晓”是不成立的,改成“比夜”倒是差不多。
第二,袁晔说“天子(刘辩)饥渴,(闵)贡宰羊进之。”大家不觉得可笑吗?闵贡去追天子,追到皇帝,皇帝说饿了,闵贡就让皇帝在河边等着,自己去附近民家找羊去了?!可能吗?
闵贡将羊宰杀之后,肯定不是生吃,而做成熟食必然需要时间。大家想想一下这样“和谐美丽”的画面:闵贡等人气势汹汹的追到河边,两拨人因为皇帝一句“朕饿了”,于是放弃了生死对决,不打不闹,闵贡等人转职成“厨师”,宰羊去毛,架锅生火,另一边宦官们则安安静静地陪着皇帝在河边等着吃羊肉?!
第三,闵贡痛骂张让,说要“射杀”张让,两人近在咫尺,随身的配剑不用,却要用弓箭?这完全是扯淡嘛!
并且笔者本人完全赞同臭咸鱼的结论:裴松之在陈志《荀彧传》中就曾痛批袁晔“虚罔”,果然事出有因。事实上,裴注三国志中引用的《献帝春秋》大多是些传奇故事,用以突出主人公的怪诞传说。
三、劫而复返
关于八月政变最离奇的一事就是刘辨、刘协二人“独夜步行欲还宫”一事,显得极不合理。据臭咸鱼考据:
在陈志《董卓传》中裴松之注引张璠《汉纪》,说在宦官们投河自尽之后:
兄弟(刘辨、刘协)独夜步行欲还宫,暗暝,逐萤火而行数里,得民家以露车载送。露车:《资治通鉴·卷59》胡三省注:露车者,上无巾盖,四旁无帷裳,盖民家以载物者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