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四 召对 上 (2/2)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日月宏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破沫横飞的讲解让皇帝沉醉其中,听到百姓遭戮,山河破碎时,皇帝泣不成声,听闻大军得胜,斩首无算时,皇帝喜极而泣。
皇帝感叹周士奇不仅是治世之臣,还颇具文采,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却不知道,周士奇在来京的路上,因为吃了巴豆,屡屡如厕,畅快淋漓之余,便是在打腹稿,才有了这说书一般的讲解。
“周先生劳苦功高,但杨督师在奏折之中却未曾全书先生之功劳,怕也有是有些失察了。”听完了周士奇的故事,在皇帝心中,他足以和杨嗣昌相提并论了,不由的感叹到。
周士奇早就知道,因为孙伯纶的关系,杨嗣昌对自己颇有打压之意,却也明白不可乱进谗言,相反还要为杨嗣昌解释,博得谦虚和胸怀宽广的美名。
“宣大御虏,涉及十余州县,更有四镇参战,杨督师虽有大才,却分身乏术,皇上切勿怪罪,微臣得皇上信任,担任延绥巡抚,已是大恩,如何再敢贪天之功啊。”周士奇轻声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又问:“这几日,有御史弹劾杨先生不恤百姓,役使灾民,乃是酷吏,朕想问问周先生,是否是真的?”
周士奇当然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虽说杨嗣昌督师,朝廷在钱粮之上给了极大支持,但无法照顾四镇二十余万官兵,更无法安顿因东虏入寇流离失所的百姓,杨嗣昌以工代赈不说,还把从东虏那边缴获的骡马钱粮尽数挪用,却也杯水车薪,但杨嗣昌为了北伐归化城,依旧留下大批钱粮,所以才有御史弹劾,而周士奇更明白,皇帝如此问,便是让周士奇这位御虏功臣为杨嗣昌说话。
周士奇沉声说道:“诸御史所说,并非空穴来风!”
皇帝脸色微变,王承恩更是连忙使眼色,心中暗怪周士奇不懂事。
周士奇却又说道:“皇上,微臣身为臣子,不得不据实相告,但微臣却也要说,杨督师没错,杨督师这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啊!”
“此话何解?”皇帝出言问道。
周士奇昂首说道:“微臣说句冒犯天威的话,一份粮救不了两个人,粮食给了士卒宣府依旧是大明的宣府,若粮食给了灾民,连灾民带宣府二镇,怕都成了鞑虏的了!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若是微臣坐在杨督师那个位置上,也会一样做!”
“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好好好,周先生微言大义,朕明白了。”皇帝沉思许久,终究还是低声说道。
殿内一时沉寂了下来,忽然皇帝对王承恩微微点头,王承恩便让殿内侍奉的太监宫女连通酒宴一道撤下,周士奇看到这阵势,忽然意识到,这是天子要询问自己重大国事,未免内阁多心,朝臣议论,才有这般安排。
说白了,周士奇只是外臣,而讨论国事是天子和内阁及六部大臣的事情。
周士奇明白这一点后,心中却是欢喜,他想起孙伯纶常对自己开的玩笑,入阁真的是不远了,今日便提早享受一把阁臣的待遇。
“虽说杨先生未竟全功,朕却早已属意他为内阁巡抚,原本是等他凯旋之后,但听了周先生的讲述,朕着实是等不及了,明日便会下旨,升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以尚书衔督师,出塞北伐。”皇帝率先说道。
周士奇说道:“杨大人当有此恩赏啊。”
皇帝微微点头,说:“周先生,朕尚有一事,想请教于你,只是不希望旁人知晓,特别是杨先生”
周士奇连忙跪下,说:“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圣人之言,微臣岂会不知!”
皇帝听了这话,眼角挂上笑意,说:“周先生,昨日杨督师递上奏折,献上平虏策,其中有二,加税与练兵,声言践行二策,荡平鞑虏不过是等闲事,。虽说此事尚未公开讨论,周先生与杨督师在宣大共同御虏,想来也知道一些。”
这事也算不得什么机密,实际上杨嗣昌已经开始做准备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宣大总督这个位置上安排自己最信任的陈新甲,更不会罢免宣大二镇的将官。
“百官之中,若论知兵,唯有先生与杨督师可信任,朕想听听你的看法。”皇帝轻声说道。
周士奇抬头看了看,皇帝的那双眼睛里全是希冀,颇为跃跃欲试,然而却犹豫未下定决心,他细细一琢磨,便明白了个中原委,皇帝的操切和好大喜功是出了名的,但这个年轻的天子也被当年同样信重的督师袁崇焕坑害过,那五年平辽策的提出,让皇帝欣喜若狂,但无情的现实将他打醒,却也明白,当年的五年平辽,不过是袁崇焕诓骗自己罢了。
有了前车之鉴,面对杨嗣昌,皇帝不免留了个心眼。
然而,这个问题却是让周士奇为难了,他来之前与孙伯纶没有商议过此事,而且周士奇也不想得罪杨嗣昌,更不想见罪于天子。
“周先生似有难言之隐?”皇帝见周士奇久久不言,又问道。
周士奇无奈跪下,说道:“启禀皇上,此乃军国大事,绝非微臣.......。”
皇帝脸色微变,问:“难道是朕德薄,先生不愿赐教吗?”
周士奇这才明白,这事儿敷衍不得了,他咬咬牙,索性说道:“皇上,那微臣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未完待续)
破沫横飞的讲解让皇帝沉醉其中,听到百姓遭戮,山河破碎时,皇帝泣不成声,听闻大军得胜,斩首无算时,皇帝喜极而泣。
皇帝感叹周士奇不仅是治世之臣,还颇具文采,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却不知道,周士奇在来京的路上,因为吃了巴豆,屡屡如厕,畅快淋漓之余,便是在打腹稿,才有了这说书一般的讲解。
“周先生劳苦功高,但杨督师在奏折之中却未曾全书先生之功劳,怕也有是有些失察了。”听完了周士奇的故事,在皇帝心中,他足以和杨嗣昌相提并论了,不由的感叹到。
周士奇早就知道,因为孙伯纶的关系,杨嗣昌对自己颇有打压之意,却也明白不可乱进谗言,相反还要为杨嗣昌解释,博得谦虚和胸怀宽广的美名。
“宣大御虏,涉及十余州县,更有四镇参战,杨督师虽有大才,却分身乏术,皇上切勿怪罪,微臣得皇上信任,担任延绥巡抚,已是大恩,如何再敢贪天之功啊。”周士奇轻声说道。
皇帝微微点头,又问:“这几日,有御史弹劾杨先生不恤百姓,役使灾民,乃是酷吏,朕想问问周先生,是否是真的?”
周士奇当然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虽说杨嗣昌督师,朝廷在钱粮之上给了极大支持,但无法照顾四镇二十余万官兵,更无法安顿因东虏入寇流离失所的百姓,杨嗣昌以工代赈不说,还把从东虏那边缴获的骡马钱粮尽数挪用,却也杯水车薪,但杨嗣昌为了北伐归化城,依旧留下大批钱粮,所以才有御史弹劾,而周士奇更明白,皇帝如此问,便是让周士奇这位御虏功臣为杨嗣昌说话。
周士奇沉声说道:“诸御史所说,并非空穴来风!”
皇帝脸色微变,王承恩更是连忙使眼色,心中暗怪周士奇不懂事。
周士奇却又说道:“皇上,微臣身为臣子,不得不据实相告,但微臣却也要说,杨督师没错,杨督师这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啊!”
“此话何解?”皇帝出言问道。
周士奇昂首说道:“微臣说句冒犯天威的话,一份粮救不了两个人,粮食给了士卒宣府依旧是大明的宣府,若粮食给了灾民,连灾民带宣府二镇,怕都成了鞑虏的了!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若是微臣坐在杨督师那个位置上,也会一样做!”
“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好好好,周先生微言大义,朕明白了。”皇帝沉思许久,终究还是低声说道。
殿内一时沉寂了下来,忽然皇帝对王承恩微微点头,王承恩便让殿内侍奉的太监宫女连通酒宴一道撤下,周士奇看到这阵势,忽然意识到,这是天子要询问自己重大国事,未免内阁多心,朝臣议论,才有这般安排。
说白了,周士奇只是外臣,而讨论国事是天子和内阁及六部大臣的事情。
周士奇明白这一点后,心中却是欢喜,他想起孙伯纶常对自己开的玩笑,入阁真的是不远了,今日便提早享受一把阁臣的待遇。
“虽说杨先生未竟全功,朕却早已属意他为内阁巡抚,原本是等他凯旋之后,但听了周先生的讲述,朕着实是等不及了,明日便会下旨,升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以尚书衔督师,出塞北伐。”皇帝率先说道。
周士奇说道:“杨大人当有此恩赏啊。”
皇帝微微点头,说:“周先生,朕尚有一事,想请教于你,只是不希望旁人知晓,特别是杨先生”
周士奇连忙跪下,说:“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圣人之言,微臣岂会不知!”
皇帝听了这话,眼角挂上笑意,说:“周先生,昨日杨督师递上奏折,献上平虏策,其中有二,加税与练兵,声言践行二策,荡平鞑虏不过是等闲事,。虽说此事尚未公开讨论,周先生与杨督师在宣大共同御虏,想来也知道一些。”
这事也算不得什么机密,实际上杨嗣昌已经开始做准备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宣大总督这个位置上安排自己最信任的陈新甲,更不会罢免宣大二镇的将官。
“百官之中,若论知兵,唯有先生与杨督师可信任,朕想听听你的看法。”皇帝轻声说道。
周士奇抬头看了看,皇帝的那双眼睛里全是希冀,颇为跃跃欲试,然而却犹豫未下定决心,他细细一琢磨,便明白了个中原委,皇帝的操切和好大喜功是出了名的,但这个年轻的天子也被当年同样信重的督师袁崇焕坑害过,那五年平辽策的提出,让皇帝欣喜若狂,但无情的现实将他打醒,却也明白,当年的五年平辽,不过是袁崇焕诓骗自己罢了。
有了前车之鉴,面对杨嗣昌,皇帝不免留了个心眼。
然而,这个问题却是让周士奇为难了,他来之前与孙伯纶没有商议过此事,而且周士奇也不想得罪杨嗣昌,更不想见罪于天子。
“周先生似有难言之隐?”皇帝见周士奇久久不言,又问道。
周士奇无奈跪下,说道:“启禀皇上,此乃军国大事,绝非微臣.......。”
皇帝脸色微变,问:“难道是朕德薄,先生不愿赐教吗?”
周士奇这才明白,这事儿敷衍不得了,他咬咬牙,索性说道:“皇上,那微臣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