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大汉奸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今拖延了这么久,敌军早就重整旗鼓了,现在再想击败他们,晚了!"
张温听了顿时不满道:"周将军此言何意?难道你是说老夫延误了战机吗?"
"不敢,末将可没这么说。"董卓抱拳拱手说道,言语间却没多少客气。
一旁周慎站起来大声道:"董将军,当初司空大人不许我等出兵,这也是出于稳妥起见,那时候敌军虽然兵败,但韩遂手中至少还有三万多大军,而我军的兵力虽然稍占优势,却并非绝对优势,若是贸然出兵的话,说不得就会大败而回,这份责任你担当得起吗?"
董卓怒道:"我军刚刚取得大胜,士气高昂,而敌军却刚刚大败,士气正低迷;这种情况下,你却说我军会大败而回,简直荒谬。老夫不知你这将军之位到底靠什么得来的!"
"你..."周慎听了顿时脸色一黑,董卓的话就好像是在暗讽他升官靠的不是功劳,而是靠其他本事一般。
张温摆了摆手,开口制止两人的冲突:"够了,你二人都位居将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们却如此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周慎连忙抱拳道:"大人,末将刚才失礼了!"
董卓却是冷哼一声,没有半点表示。
张温眯着眼睛看了董卓一眼,接着便转头看向段增道:"段校尉,当初你曾领兵解了临泾之围,上次攻破敌军营垒时,你也是亲历者之一,想来你对叛军应该很有了解。就由你来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段增听了连忙起身道:"大人,末将驽钝,哪有什么好的意见?还是先听听其他几位将军的意见吧!"
张温摆摆手道:"不必了,让你说你就直说便是。当初老夫从洛阳出发时,曾与大将军详谈过一次,大将军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
段增听了有些无奈,军中是最重上下之别的,段增虽然能独领一军,但论起官职来却只是个校尉,在场人里面比他高的有不少,所以他原本是不想这么早站出来的。
但如今张温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好起身答道:"回禀大人,属下觉得我军现在兵力要多于敌军,士气也比敌军要高,主动权在我军手中。"
"不过敌军的优势却在于骑兵较多,机动性强,且敌军多以羌胡为主,士卒勇悍,若是现在与他们决战,恐怕胜败难以预料。不如以持重为主,先以小股兵力与敌交战,慢慢积累优势,等待战机。"
张温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却不怎么满意。
这一次皇甫嵩之所以被免去统帅之职,除了有张让、赵忠二人的谗言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皇甫嵩与叛军相持了几个月,久久没能取得胜利,期间反而打了一场大败仗,所以引起天子的不满。
而等到后来董卓等人击败北宫伯玉时,那时免去皇甫嵩的诏令已经下达,难以更改了。
如今张温担任大军统帅,他可不希望自己也因为迟迟不能取得胜利而被免职。
所以段增的建议显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这时,陶谦站出来道:"段校尉所言不妥。诸位都知道,朝廷为了平定去年的黄巾贼之乱,已经花费钱粮无算,如今朝廷八万大军汇聚在此,每一天人吃马嚼都不知要消耗多少钱粮。若是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朝廷的压力也就越大啊!"
张温、袁滂等人听了纷纷点头,他们都是文官出身,当初朝中那场是否要放弃凉州的辩论,他们也曾参加。
虽然他们都属于主战派,反对放弃凉州的提议,不过对于朝廷面临的困难他们却知之甚详;以朝廷如今的局势,根本就拖不起,拖得越久,越容易出现变数。
段增却道:"陶大人所言有理,不过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越是想尽快击败敌军,就越不能心急,否则容易为敌所趁。"
"更何况,我军固然拖不起,但敌军同样拖不起,如今三辅地区大旱,又出现大面积的蝗灾,各地残破,庄稼颗粒无收,叛军难以从当地获取足够军粮,又能坚持多久呢?"
"此外,敌军远道而来,若是拖延日久,其士卒必然思归。等到敌军撤兵之时,我军再奋力反击,必能轻易取得大胜。"
陶谦依旧摇头道:"但若是按照你所说的,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敌军才会撤兵呢?而朝廷又将花费多少钱粮?八万大军汇聚于此,又有什么意义?天子那边若是见我等迟迟没有动静,又该何等失望?这些段校尉难道就没考虑吗?"
段增听了一时间也有些哑然。
对于陶谦当初为何那么敌视他,段增在向夏育请教后也算搞明白了,原来当初段颎担任司隶校尉期间,曾经帮助王甫等人打击士人,陶谦那时候就曾遭到牵连,所以对段颎极为不满,连带着对段增也没什么好脸色。
当然,陶谦这人还算正派,虽然敌视段增,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使手段报复他,此时提出反对意见,也完全是出于公心,并非故意与他作对。
这时,右扶风鲍鸿站起来道:"大人,末将觉得是否要立即与敌军决战,这个还不好确定;不过将大军主力调到美阳来,这一点却势在必行。"
"当初我军兵力较少,而敌军兵多将广,势大难敌,所以皇甫将军选择避敌锋芒的策略,将主力留在槐里,只以少量兵力牵制敌军。但如今我军的实力要超过敌军,若是还将主力留在美阳,这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此言有理!"张温点了点头。
槐里距离敌军太远,将主力留在这里,很难把握敌军动向,所以张温原本就打算将主力都调集到第一线去,此时听了鲍鸿所言,顿时大为赞同。
接下来,周慎等人都各自说了一下自己的意见,大部分人都更加认同陶谦的意见,觉得应该趁着现在汉军占有优势的时候,与敌军展开决战,而不是靠坚守来退敌。
唯有董卓依旧一言不发,张温也懒得再询问他。(未完待续)
今拖延了这么久,敌军早就重整旗鼓了,现在再想击败他们,晚了!"
张温听了顿时不满道:"周将军此言何意?难道你是说老夫延误了战机吗?"
"不敢,末将可没这么说。"董卓抱拳拱手说道,言语间却没多少客气。
一旁周慎站起来大声道:"董将军,当初司空大人不许我等出兵,这也是出于稳妥起见,那时候敌军虽然兵败,但韩遂手中至少还有三万多大军,而我军的兵力虽然稍占优势,却并非绝对优势,若是贸然出兵的话,说不得就会大败而回,这份责任你担当得起吗?"
董卓怒道:"我军刚刚取得大胜,士气高昂,而敌军却刚刚大败,士气正低迷;这种情况下,你却说我军会大败而回,简直荒谬。老夫不知你这将军之位到底靠什么得来的!"
"你..."周慎听了顿时脸色一黑,董卓的话就好像是在暗讽他升官靠的不是功劳,而是靠其他本事一般。
张温摆了摆手,开口制止两人的冲突:"够了,你二人都位居将军,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们却如此争吵不休,成何体统?"
周慎连忙抱拳道:"大人,末将刚才失礼了!"
董卓却是冷哼一声,没有半点表示。
张温眯着眼睛看了董卓一眼,接着便转头看向段增道:"段校尉,当初你曾领兵解了临泾之围,上次攻破敌军营垒时,你也是亲历者之一,想来你对叛军应该很有了解。就由你来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段增听了连忙起身道:"大人,末将驽钝,哪有什么好的意见?还是先听听其他几位将军的意见吧!"
张温摆摆手道:"不必了,让你说你就直说便是。当初老夫从洛阳出发时,曾与大将军详谈过一次,大将军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
段增听了有些无奈,军中是最重上下之别的,段增虽然能独领一军,但论起官职来却只是个校尉,在场人里面比他高的有不少,所以他原本是不想这么早站出来的。
但如今张温都这么说了,他也只好起身答道:"回禀大人,属下觉得我军现在兵力要多于敌军,士气也比敌军要高,主动权在我军手中。"
"不过敌军的优势却在于骑兵较多,机动性强,且敌军多以羌胡为主,士卒勇悍,若是现在与他们决战,恐怕胜败难以预料。不如以持重为主,先以小股兵力与敌交战,慢慢积累优势,等待战机。"
张温闻言点了点头,心里却不怎么满意。
这一次皇甫嵩之所以被免去统帅之职,除了有张让、赵忠二人的谗言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皇甫嵩与叛军相持了几个月,久久没能取得胜利,期间反而打了一场大败仗,所以引起天子的不满。
而等到后来董卓等人击败北宫伯玉时,那时免去皇甫嵩的诏令已经下达,难以更改了。
如今张温担任大军统帅,他可不希望自己也因为迟迟不能取得胜利而被免职。
所以段增的建议显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这时,陶谦站出来道:"段校尉所言不妥。诸位都知道,朝廷为了平定去年的黄巾贼之乱,已经花费钱粮无算,如今朝廷八万大军汇聚在此,每一天人吃马嚼都不知要消耗多少钱粮。若是拖延的时间越长,对朝廷的压力也就越大啊!"
张温、袁滂等人听了纷纷点头,他们都是文官出身,当初朝中那场是否要放弃凉州的辩论,他们也曾参加。
虽然他们都属于主战派,反对放弃凉州的提议,不过对于朝廷面临的困难他们却知之甚详;以朝廷如今的局势,根本就拖不起,拖得越久,越容易出现变数。
段增却道:"陶大人所言有理,不过正所谓欲速则不达,越是想尽快击败敌军,就越不能心急,否则容易为敌所趁。"
"更何况,我军固然拖不起,但敌军同样拖不起,如今三辅地区大旱,又出现大面积的蝗灾,各地残破,庄稼颗粒无收,叛军难以从当地获取足够军粮,又能坚持多久呢?"
"此外,敌军远道而来,若是拖延日久,其士卒必然思归。等到敌军撤兵之时,我军再奋力反击,必能轻易取得大胜。"
陶谦依旧摇头道:"但若是按照你所说的,又要等到什么时候敌军才会撤兵呢?而朝廷又将花费多少钱粮?八万大军汇聚于此,又有什么意义?天子那边若是见我等迟迟没有动静,又该何等失望?这些段校尉难道就没考虑吗?"
段增听了一时间也有些哑然。
对于陶谦当初为何那么敌视他,段增在向夏育请教后也算搞明白了,原来当初段颎担任司隶校尉期间,曾经帮助王甫等人打击士人,陶谦那时候就曾遭到牵连,所以对段颎极为不满,连带着对段增也没什么好脸色。
当然,陶谦这人还算正派,虽然敌视段增,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使手段报复他,此时提出反对意见,也完全是出于公心,并非故意与他作对。
这时,右扶风鲍鸿站起来道:"大人,末将觉得是否要立即与敌军决战,这个还不好确定;不过将大军主力调到美阳来,这一点却势在必行。"
"当初我军兵力较少,而敌军兵多将广,势大难敌,所以皇甫将军选择避敌锋芒的策略,将主力留在槐里,只以少量兵力牵制敌军。但如今我军的实力要超过敌军,若是还将主力留在美阳,这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此言有理!"张温点了点头。
槐里距离敌军太远,将主力留在这里,很难把握敌军动向,所以张温原本就打算将主力都调集到第一线去,此时听了鲍鸿所言,顿时大为赞同。
接下来,周慎等人都各自说了一下自己的意见,大部分人都更加认同陶谦的意见,觉得应该趁着现在汉军占有优势的时候,与敌军展开决战,而不是靠坚守来退敌。
唯有董卓依旧一言不发,张温也懒得再询问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