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70后的青葱岁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横滨港又待了两天,我们的德胜轮拔锚起航了,离开了日本。

    我们的第一个航程是从日本横滨港,去韩国的仁川港。

    横滨港到仁川港很近,两天多就到了。但也是我乘船在海上航行时间最长的一次。

    上一次乘坐轮船在海上航行还是从烟海到大连,去找王辉玩。

    那次是旅客,需要花钱买船票,但这次我是轮船上的船员,不仅不用花钱买船票了,而且还挣钱,挣工资了。

    想起这些就开心。

    上次坐客轮没有机会去到甲板欣赏轮船在海上航行时的景致,这次不同了,两三天持续地在海上航行,令我有好多机会可以去到甲板上看看大海,确切地说是太平洋。

    我可以从船舱侧面出去,到侧面的甲板远眺船头劈波斩浪的英姿。

    也可以从厨房的后舱门出去,站在后甲板的上层看巨轮航行过后,拖着的长长的尾迹。

    有时也会跟二厨一起下到尾部甲板,一个人把住栏杆,探出身子,极力伸着头,向船尾底部看去,可以看到硕大的螺旋桨在翻江倒海,有力搅动着,推动着这艘巨轮前进。

    这时,另一个人会一手把住尾部挂国旗的桅杆,另一只手搂住对方的腰,起到保险的作用。

    那是第一次去仁川,因为刚刚上船,对船上工作和人员都还不是太熟悉,本来不想下船了。

    但在仁川港靠泊的时间长,加上这几天我也熟悉了船上的工作环境了,最重要的是刚发了伙食费一百美金。腰间有钱了,腰杆就硬实了许多。

    正好,二厨也早急不可耐地想下去看看韩国什么样子,于是我俩就结伴一起下地了。

    1989年,那时我们与韩国还未建交,我们还称:南朝鲜或南韩。

    仁川港是我跑过的唯一一个带有船闸的港口,仁川港位于带有制约极高潮差船闸的汉江河口,距韩国首都首尔(那时叫汉城)只有30公里,是首尔的海上门户,是韩国第二大港。

    那时的韩国也是在发展期,城市发达程度跟美国和日本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后来跟着船也去过广州、此前跟美东去过上海和北京,对比一下?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仁川其实跟当时广州差不多。

    商业街也是有些脏乱? 远不如日本干净整洁。倒能看出非常有活力,正在高速发展期。

    印象比较深刻的仁川有条地下商业街,好像后来去过的哈尔滨那条商业街,卖服装的比较多。

    记得那年韩国比较流行格子阔腿裤? 男人都穿着一条上下一样宽的格子裤。腿显得更加粗短。

    说实话看商业街的女孩,真没发现有跟现在韩国女孩那样漂亮的。其中必有奥妙? 不懂。

    我的伙食费不用上交? 跟着管事和大厨吃? 所以节省的伙食费一百美金。揣在兜里? 下地出去逛。

    其实没想都花? 我那条船工资九百多港币? 差不多也一百多美金? 加起来每月会有二百美金收入,还要攒着回国买大件呢。

    这一百美金就是压压裤兜? 增添点底气。

    因为第一次来仁川,前几天一直没下地? 这是第一次在仁川下地,还不太熟悉。

    打听了半天? 好容易找到一个说着同样蹩脚英语的韩国人,打听到有条商业街? 地下的,感谢他,提供信息,可以坐公共汽车过去。

    商业街也没啥太好的装修,比那会儿烟台的海防营条件好一点,也是一个个摊位,也有些简单装修的小门店。

    看到一家卖手表的,我过去看,那会虽小,但还是已经感觉应该拥有一只手表了。也快下船回国了,想给父亲带一只。对手表没有品牌概念,没有价格概念。

    那时是中日蜜月期,电视广告上经常出现“精工表”,“西铁城”,我认为这可能就是最好的表。

    我指着一只金色的手表问“How much?”

    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也穿着格子宽腿裤,叼着根烟,不屑地看着我,打量半天问:“where are? u from?”

    “a,”我回到。

    明显能看出他脸上加重的不屑:“Taiwan?”

    “No,ese mainland。”

    看到他马上开始不耐烦了,挥挥手让我离开。

    我也开始有些恼怒,正是血气方刚,打架比过年还开心的年纪。我伸手抓起那只表,伸到他面前,“Tell me ,How much!”

    语气也明显加重,也开始有些不友好了。

    他有些愣,可能以前赶中国人时没这么费事。下意识地说:“Fifty dollar。”

    我拿起来一看,表上镶嵌的牌子是:“ROLEX”,心里话:不认识,肯定不是啥好牌子。

    又开始找,找了半天看到那个熟悉的名牌“SEIKO”,顺手拿起来,又伸到他眼前:“How much?”

    “Fifty too”那家伙喃喃地说。

    我接着问:“这是叫精工吧?”

    他懵了,“What?I dont know。”

    他听不懂了,我很得意,又找了一只金色的“SEIKO”,把一金一银两只精工表抓在手里,一只手从后屁股兜里掏出两张美金,递给他一张,“Two,我都要了。”

    那家伙马上不一样了,换上笑脸,不停地“OK”,不停地“Thank you”。

    而且很殷勤地马上给我找了两个挺漂亮的手表盒子,帮我把表放进去。还仔细地用软布把手表表面又擦了擦,才恭恭敬敬地递给我。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不会再有这样赶中国人的韩国人。除非脑子秀逗了。

    国家实力决定你在外边的待遇,这是基本道理。

    回国后,那只金色的“精工”送给了父亲,那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件礼物,父亲一直戴了二十多年。

    而那只银色的精工表就替代了我戴了两年多的“上海牌”,还记得“上海牌”是我那年转学回河东高中时,父亲临走时给我的,伴随了我两年多的青葱岁月。

    本来买了新表很开心,戴上后自己比量看了半天,又是那时电视上经常做广告的,我想肯定是名牌,大牌子。

    但是,放看了一段时间后,无意中看到摘下来放在写字台角落里那只上海牌,忽然间心情却沉重起来了。

    这只上海牌手表,寄托了我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