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大明英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府后宅,实际上对二房的弟媳陆氏,再到侄儿顾寿潜,颇为冷淡,甚至都不等二弟回来见一面,更懒得参加顾寿潜与韩希孟的亲迎婚礼,就以公务繁忙为借口,由小妾服侍着,又回任上去了。
而原本与沈氏在内宅交好的三房媳妇李氏,素来妒忌陆氏给顾家生了头一个嫡孙,她更是个碎嘴子,与家中下人们说起这桩奇案,话里话外地暗示,若非老太太不肯传艺于沈氏,何至于惹出这轩然大波、令堂堂顾府在松江成了笑话,让顾府的女眷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在名媛们的雅集上,抬不起头来。
缪阿太将家中情形看得分明,有一日披上诰命的穿戴,去见了顾氏的族长,带回族长的许可:将顾家的另一处产业,文哲书院,分出一半,另开大门,作为二房子孙的独立庭院。顾寿潜与韩希孟,带着婆婆陆氏,从顾家现在的露香园大宅中搬出来,住到文哲书院。
这个决定,不但令顾氏小夫妻深感获得自由小天地的欢愉,更让郑海珠兴奋。
文哲书院和自己的守宽学校,离得不算远。松江三县的穷困生员,常来文哲书院交流科举经验,里面不乏思想开阔、不泥古的人才。
如果说,守宽学校是针对儿童与少年的义务制基础教育,那么,文哲书院则可以帮助郑海珠接近松江籍贯的未来文官们。
更重要的是,文哲书院靠近上海县,四周有许多在籍的抛荒田地。如果以招募护院为由,从外地陆续弄来几批青壮,韩希孟和郑海珠,就可以渐渐拥有自己的武装了。
在明末,公帑被贪,军费到了地方所剩无几,所以朝廷养的卫所军,很多是废物,即使后来的国家正规军“关宁铁骑”,也属于买家还图对不起卖家商吹。
纵观真正能打的队伍,军阀们都是吃朝廷空饷,然后添上自己的一部分家当,豢养家丁精锐,作为自己的武力资本。
就算四川白杆兵,秦良玉和马祥麟虽不吃空饷,靠自己石砫土司的内部经济支持,但本质上也是样家丁模式。
郑海珠的理念则不同。
她以上海县为基地,想尝试的,不仅仅是建立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不仅仅是现代金融保险总部,还有不单纯停留在屯田兵或雇佣军层次的现代武装力量。
将来的事,可以顺势而为、随时修整。
眼下,既然郑海珠提出的由头是招护院,顾氏小两口当然同意,头一批五十人的员额,一年花费千两左右,朝廷给顾府、韩府这样的官绅人家免的税,都不止这些。
缪阿太更是支持。
姜还是老的辣,缪阿太叮嘱郑海珠,务必挑光棍回来,在松江本地娶媳妇、生仔,将血脉后代逐渐本地化。
于是,顾氏夫妇和范破虏回松江后,留下来的卢象升和郑海珠,前者往丹阳寻访与铸造铜器铁器有关的匠人,后者则带着这些时日明察暗访的信息调研,由吴邦德陪同,面试选人。
从纤夫里挑人,是郑海珠一开始就定下的方案。
纤夫这个群体,很像戚继光当年相中的矿工,身体素质好,协作性更突出,个人表现欲不强,服从指挥,在集体中就像工蚁似的吃苦耐劳。
而选择纤夫队伍里的山东流民,则是那日河边茶摊一席谈后,吴邦德给郑海珠出的主意。
吴邦德告诉郑海珠,大明的东部沿海各省,山东的天灾烈度,远胜南直隶和浙江福建。
受灾的山东人,主要出路有三条,一是往登莱方向去投奔亲友做买卖,甚至出海走私贩货,二是南下,来到江南卖苦力,三就是学着陕西那边造反。
因此,大概率来讲,在镇江做纤夫的山东人,既没有经商牟利的活络心思,脑后也没长反骨,不会给主人带来危险。况且,这些人在极度的饥饿与疲累中,能一路撑到江南,本身也说明,身体皮实得很,不会因生病而白吃主家的粮食、干不了活。
郑海珠觉得,吴邦德这番分析,很有道理,简言之,这是个非常适合进入体制规训的群体。
经过三天的面试,最终,选定了五十个结实憨厚的年轻纤夫。
给落选的人发完误工费后,郑海珠望着纤夫们陆续远去的背影,转过头看着吴邦德,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吴公子,那另外十个人,你都记下了?”
“姑娘放心,人多的话,我不好吹牛,但区区十张面孔,在下还是能做到过目不忘的。”
二人说的,是十个有媳妇和娃娃的纤夫。
与由顾、韩两家出钱养作护院的五十个光棍不同,这十个人,郑海珠准备让自己的航运保险社出钱,养在镇江。
他们没有拉保险的业绩指标,他们的任务,除了看看出险的货主和船老大有没有串通骗保险金的猫腻外,主要由吴邦德作为间谍人员培养。
“吴公子,在女真人的老巢里刺探各种讯息,乃至杀人,光靠硬弓硬马的斥候,或者心不在焉的商队,可不行。既然戚总兵和你都觉着,几年里就会被朝廷调往辽东,我们值得花点钱,养自己的情报兄弟。一年一百多两银子,我好好卖丝货、棉布衣裤,卖保险,一定能出得起。”
这是那天在江边喝绿豆汤时,郑海珠给吴邦德交的底。
吴邦德选的人,和郑海珠选的人不同,都是有家小在镇江的,好比从前的西域小国有人质在长安。
“逃难的时候还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没叫其他流民抓去吃了,说明本事挺大,不是废物。家小呢,是他们的软肋,吴公子好掌控。”
郑海珠淡淡道。
吴邦德瞥她一眼。
这女子挺奇怪,连义父戚金都能说她有菩萨心肠,可有时候,她吐出的话,又透着冷酷。
二人正准备离开河滩,却听身后一叠声的呼唤。
“姑娘,公子,留步,留步。”
回头瞧去,是五六个女子。
她们面庞黝黑,眼白特别明显。
头发干枯凌乱,衣衫脏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从紧致的皮肤质地来看,倒都是和郑海珠同龄的女子。
领头的女子上前来,怯生生地问:“两位贵人,我们也是纤夫,气力不比男子小,吃得还不多,我们只要五钱月银,三钱也行,我们能去松江吗?”
(本章完)
府后宅,实际上对二房的弟媳陆氏,再到侄儿顾寿潜,颇为冷淡,甚至都不等二弟回来见一面,更懒得参加顾寿潜与韩希孟的亲迎婚礼,就以公务繁忙为借口,由小妾服侍着,又回任上去了。
而原本与沈氏在内宅交好的三房媳妇李氏,素来妒忌陆氏给顾家生了头一个嫡孙,她更是个碎嘴子,与家中下人们说起这桩奇案,话里话外地暗示,若非老太太不肯传艺于沈氏,何至于惹出这轩然大波、令堂堂顾府在松江成了笑话,让顾府的女眷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在名媛们的雅集上,抬不起头来。
缪阿太将家中情形看得分明,有一日披上诰命的穿戴,去见了顾氏的族长,带回族长的许可:将顾家的另一处产业,文哲书院,分出一半,另开大门,作为二房子孙的独立庭院。顾寿潜与韩希孟,带着婆婆陆氏,从顾家现在的露香园大宅中搬出来,住到文哲书院。
这个决定,不但令顾氏小夫妻深感获得自由小天地的欢愉,更让郑海珠兴奋。
文哲书院和自己的守宽学校,离得不算远。松江三县的穷困生员,常来文哲书院交流科举经验,里面不乏思想开阔、不泥古的人才。
如果说,守宽学校是针对儿童与少年的义务制基础教育,那么,文哲书院则可以帮助郑海珠接近松江籍贯的未来文官们。
更重要的是,文哲书院靠近上海县,四周有许多在籍的抛荒田地。如果以招募护院为由,从外地陆续弄来几批青壮,韩希孟和郑海珠,就可以渐渐拥有自己的武装了。
在明末,公帑被贪,军费到了地方所剩无几,所以朝廷养的卫所军,很多是废物,即使后来的国家正规军“关宁铁骑”,也属于买家还图对不起卖家商吹。
纵观真正能打的队伍,军阀们都是吃朝廷空饷,然后添上自己的一部分家当,豢养家丁精锐,作为自己的武力资本。
就算四川白杆兵,秦良玉和马祥麟虽不吃空饷,靠自己石砫土司的内部经济支持,但本质上也是样家丁模式。
郑海珠的理念则不同。
她以上海县为基地,想尝试的,不仅仅是建立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不仅仅是现代金融保险总部,还有不单纯停留在屯田兵或雇佣军层次的现代武装力量。
将来的事,可以顺势而为、随时修整。
眼下,既然郑海珠提出的由头是招护院,顾氏小两口当然同意,头一批五十人的员额,一年花费千两左右,朝廷给顾府、韩府这样的官绅人家免的税,都不止这些。
缪阿太更是支持。
姜还是老的辣,缪阿太叮嘱郑海珠,务必挑光棍回来,在松江本地娶媳妇、生仔,将血脉后代逐渐本地化。
于是,顾氏夫妇和范破虏回松江后,留下来的卢象升和郑海珠,前者往丹阳寻访与铸造铜器铁器有关的匠人,后者则带着这些时日明察暗访的信息调研,由吴邦德陪同,面试选人。
从纤夫里挑人,是郑海珠一开始就定下的方案。
纤夫这个群体,很像戚继光当年相中的矿工,身体素质好,协作性更突出,个人表现欲不强,服从指挥,在集体中就像工蚁似的吃苦耐劳。
而选择纤夫队伍里的山东流民,则是那日河边茶摊一席谈后,吴邦德给郑海珠出的主意。
吴邦德告诉郑海珠,大明的东部沿海各省,山东的天灾烈度,远胜南直隶和浙江福建。
受灾的山东人,主要出路有三条,一是往登莱方向去投奔亲友做买卖,甚至出海走私贩货,二是南下,来到江南卖苦力,三就是学着陕西那边造反。
因此,大概率来讲,在镇江做纤夫的山东人,既没有经商牟利的活络心思,脑后也没长反骨,不会给主人带来危险。况且,这些人在极度的饥饿与疲累中,能一路撑到江南,本身也说明,身体皮实得很,不会因生病而白吃主家的粮食、干不了活。
郑海珠觉得,吴邦德这番分析,很有道理,简言之,这是个非常适合进入体制规训的群体。
经过三天的面试,最终,选定了五十个结实憨厚的年轻纤夫。
给落选的人发完误工费后,郑海珠望着纤夫们陆续远去的背影,转过头看着吴邦德,露出意味深长的笑。
“吴公子,那另外十个人,你都记下了?”
“姑娘放心,人多的话,我不好吹牛,但区区十张面孔,在下还是能做到过目不忘的。”
二人说的,是十个有媳妇和娃娃的纤夫。
与由顾、韩两家出钱养作护院的五十个光棍不同,这十个人,郑海珠准备让自己的航运保险社出钱,养在镇江。
他们没有拉保险的业绩指标,他们的任务,除了看看出险的货主和船老大有没有串通骗保险金的猫腻外,主要由吴邦德作为间谍人员培养。
“吴公子,在女真人的老巢里刺探各种讯息,乃至杀人,光靠硬弓硬马的斥候,或者心不在焉的商队,可不行。既然戚总兵和你都觉着,几年里就会被朝廷调往辽东,我们值得花点钱,养自己的情报兄弟。一年一百多两银子,我好好卖丝货、棉布衣裤,卖保险,一定能出得起。”
这是那天在江边喝绿豆汤时,郑海珠给吴邦德交的底。
吴邦德选的人,和郑海珠选的人不同,都是有家小在镇江的,好比从前的西域小国有人质在长安。
“逃难的时候还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没叫其他流民抓去吃了,说明本事挺大,不是废物。家小呢,是他们的软肋,吴公子好掌控。”
郑海珠淡淡道。
吴邦德瞥她一眼。
这女子挺奇怪,连义父戚金都能说她有菩萨心肠,可有时候,她吐出的话,又透着冷酷。
二人正准备离开河滩,却听身后一叠声的呼唤。
“姑娘,公子,留步,留步。”
回头瞧去,是五六个女子。
她们面庞黝黑,眼白特别明显。
头发干枯凌乱,衣衫脏得看不出本来的颜色。
从紧致的皮肤质地来看,倒都是和郑海珠同龄的女子。
领头的女子上前来,怯生生地问:“两位贵人,我们也是纤夫,气力不比男子小,吃得还不多,我们只要五钱月银,三钱也行,我们能去松江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