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崇祯十三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平槿回到王府,已经是华灯初照的时分。李崇文已经恭候于阶下。
自从节前面试通过,李崇文的好日子就回来了。正旦一早,世子府便送来了一笔节礼。不算粮食、绸缎和其他物件,光是白银就有一百两。这笔钱不仅可以让他全家高高兴兴过个年,还足够他全家体面开销一整年。李崇文在世态炎凉中苦熬多年,靠着老师同学的施舍和几个童生的学资过活,虽不致于衣不遮体,但不时也要尝尝别人的白眼和鄙夷。想想惨死的爹娘,又看看现在的潦倒,愁苦之中的李崇文多次起了轻生的念头。好在他老婆懂事体贴,总是想法劝慰,他才坚持到了现在。殿上奏对时世子给他的肯定,以及接下来的慷慨接济,使李崇文不由对朱平槿感激涕零,曾在家中大呼三声:‘士为知己者死’!今日世子飞檄传他,他二话不说便动身离家。从上茶的王四忠口中,他知道了世子今天买人修路填庄的事。因此他判断,世子这么晚把他叫来,必定与这批人的使用有关。李崇文绞尽脑汁,试图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好应对世子的提问。当然他最想知道的,还是朱平槿对他的使用。
朱平槿坐在东阁的桌子边,正胡乱地往嘴里塞点心。忸怩不安的李崇文则坐在另一边,凳子只沾了半边屁股。朱平槿看在眼里,笑在心头。突然间,食物噎住了他的喉咙。李崇文比曹三保动作更快,已经把茶杯递了过来。朱平槿猛灌一口,食物不情愿地软化了,顺从地沿着食道滑了下去。
几块点心下肚,朱平槿拿起绢布抹抹嘴,对李崇文笑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本世子人前饮食,失礼之处,让李先生见笑了!”
李崇文连忙拱手道:“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一)?学生听闻世子广收饥民,不弃妇孺,人不食而己不食,真正的大仁大义,学生感佩至极!”
朱平槿摆摆手笑道:“圣贤之门,高若云巅。本世子不过是看着饥民可怜而已。今晚请李先生,倒有一件重要之事与这些饥民有关!”
一听正事开场,李崇文连忙坐直身体认真倾听。朱平槿却没有急着将事说出来,而是回到自己的正座,又使了个手势示意李崇文坐近些。待李崇文重新落座后,朱平槿这才皱眉道:
“上次与先生见面,先生陈说蜀人困苦,本世子亦心有戚戚焉。今日东门人市一行,见饥民众多,更是觉得人如蝼蚁命似草芥!今日先生是没有看到,那些饥民个个面黄肌瘦……”于是朱平槿将今日所见所闻与李崇文细细讲了一道。李崇文开始还保持着仪态,后来便忍不住双泪滑落,掩面抽泣起来,曹三保在旁边则陪着落泪。
朱平槿讲着讲着眼角也有点潮湿,拿衣袖擦了擦又道:“百官无能,致天下黎民生灵涂炭!想必本世子今日之所见,不过沧海一粟耳!本世子意欲拯救子民,却是有心无力!去年本世子的俸禄三千石,朝廷倒有两千石拖欠未发。王府陈年积贮,也是有限的很……这许多饥民要吃饭要穿衣,一年到头不是小数。先生有何良策,还望不吝教我!”
李崇文听到这儿,已经明白世子找他进府的原因了,连忙回道:“学生哪有什么良策?欲使民安,不过粮食而已!”
他接着道:“民无粮则饥,国无粮则乱。节前学生上街买粮,粮价已逾二两三钱。百姓传言,春荒将至,粮价可能突破三两,故而有银之家皆在屯粮防饥……放眼大明两直十三省,若论灾荒之重,莫过于陕西和河南。学生听闻,三秦与河南大旱无雨,草木焦黄。斗粮数两,仍是有价无市!”
李崇文所述之事,朱平槿知道一些历史背景。自大航海时代来临,因为中华的先进生产力,造成外贸连年出超。日本和南美的白银,大量涌入中国,造成巨额的白银沉淀,所以中国又称为世界白银的黑洞。这些骤增的存量货币与小冰期粮食严重减产的背景一碰头,便使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从万历末年开始,粮价便拼命往上涨。如目前成都府的粮价,已经比万历末年翻了两个跟头了。然而粮价的恶性通货膨胀,也不能过分强调其负面性。由于商品粮只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因此粮价的恶性通货膨胀主要影响的是城里人的生计。与少量城市人口相比,更多的人是农民,还居住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乡村。在乡村,农产品的商品化主要是依靠租税的形式被迫实现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商品率很低的四川广大农村的影响本身就不大,甚至对他们有好处。因为农民总是希望粮价上涨,用更少的粮食卖出更多的银子来完皇粮国税!
因此问题的关键,既不是什么恶性通货膨胀,也不是货币过度入超,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大减产!
大减产,必然会导致大饥荒!也必然会导致大动乱!
想到这儿,朱平槿对李崇文道:“蜀地叠经丧乱,以致粮价腾贵,民不聊生。官府征银征粮本世子管不着,我王府征粮,宜用本色。本世子不日将就此上奏父王母妃!民间有谚曰,‘有粮在仓,心头不慌’。家事如此,国事亦如此。本世子现在忧心的便是:如何增加庄子的粮食产量!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李崇文把腰一低道:“学生不过在乡间教书两三年而已,于农事只是些粗鄙见识。若说... -->>
朱平槿回到王府,已经是华灯初照的时分。李崇文已经恭候于阶下。
自从节前面试通过,李崇文的好日子就回来了。正旦一早,世子府便送来了一笔节礼。不算粮食、绸缎和其他物件,光是白银就有一百两。这笔钱不仅可以让他全家高高兴兴过个年,还足够他全家体面开销一整年。李崇文在世态炎凉中苦熬多年,靠着老师同学的施舍和几个童生的学资过活,虽不致于衣不遮体,但不时也要尝尝别人的白眼和鄙夷。想想惨死的爹娘,又看看现在的潦倒,愁苦之中的李崇文多次起了轻生的念头。好在他老婆懂事体贴,总是想法劝慰,他才坚持到了现在。殿上奏对时世子给他的肯定,以及接下来的慷慨接济,使李崇文不由对朱平槿感激涕零,曾在家中大呼三声:‘士为知己者死’!今日世子飞檄传他,他二话不说便动身离家。从上茶的王四忠口中,他知道了世子今天买人修路填庄的事。因此他判断,世子这么晚把他叫来,必定与这批人的使用有关。李崇文绞尽脑汁,试图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好应对世子的提问。当然他最想知道的,还是朱平槿对他的使用。
朱平槿坐在东阁的桌子边,正胡乱地往嘴里塞点心。忸怩不安的李崇文则坐在另一边,凳子只沾了半边屁股。朱平槿看在眼里,笑在心头。突然间,食物噎住了他的喉咙。李崇文比曹三保动作更快,已经把茶杯递了过来。朱平槿猛灌一口,食物不情愿地软化了,顺从地沿着食道滑了下去。
几块点心下肚,朱平槿拿起绢布抹抹嘴,对李崇文笑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本世子人前饮食,失礼之处,让李先生见笑了!”
李崇文连忙拱手道:“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一)?学生听闻世子广收饥民,不弃妇孺,人不食而己不食,真正的大仁大义,学生感佩至极!”
朱平槿摆摆手笑道:“圣贤之门,高若云巅。本世子不过是看着饥民可怜而已。今晚请李先生,倒有一件重要之事与这些饥民有关!”
一听正事开场,李崇文连忙坐直身体认真倾听。朱平槿却没有急着将事说出来,而是回到自己的正座,又使了个手势示意李崇文坐近些。待李崇文重新落座后,朱平槿这才皱眉道:
“上次与先生见面,先生陈说蜀人困苦,本世子亦心有戚戚焉。今日东门人市一行,见饥民众多,更是觉得人如蝼蚁命似草芥!今日先生是没有看到,那些饥民个个面黄肌瘦……”于是朱平槿将今日所见所闻与李崇文细细讲了一道。李崇文开始还保持着仪态,后来便忍不住双泪滑落,掩面抽泣起来,曹三保在旁边则陪着落泪。
朱平槿讲着讲着眼角也有点潮湿,拿衣袖擦了擦又道:“百官无能,致天下黎民生灵涂炭!想必本世子今日之所见,不过沧海一粟耳!本世子意欲拯救子民,却是有心无力!去年本世子的俸禄三千石,朝廷倒有两千石拖欠未发。王府陈年积贮,也是有限的很……这许多饥民要吃饭要穿衣,一年到头不是小数。先生有何良策,还望不吝教我!”
李崇文听到这儿,已经明白世子找他进府的原因了,连忙回道:“学生哪有什么良策?欲使民安,不过粮食而已!”
他接着道:“民无粮则饥,国无粮则乱。节前学生上街买粮,粮价已逾二两三钱。百姓传言,春荒将至,粮价可能突破三两,故而有银之家皆在屯粮防饥……放眼大明两直十三省,若论灾荒之重,莫过于陕西和河南。学生听闻,三秦与河南大旱无雨,草木焦黄。斗粮数两,仍是有价无市!”
李崇文所述之事,朱平槿知道一些历史背景。自大航海时代来临,因为中华的先进生产力,造成外贸连年出超。日本和南美的白银,大量涌入中国,造成巨额的白银沉淀,所以中国又称为世界白银的黑洞。这些骤增的存量货币与小冰期粮食严重减产的背景一碰头,便使国内粮食市场产生了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从万历末年开始,粮价便拼命往上涨。如目前成都府的粮价,已经比万历末年翻了两个跟头了。然而粮价的恶性通货膨胀,也不能过分强调其负面性。由于商品粮只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小部分,因此粮价的恶性通货膨胀主要影响的是城里人的生计。与少量城市人口相比,更多的人是农民,还居住在祖祖辈辈生活过的乡村。在乡村,农产品的商品化主要是依靠租税的形式被迫实现的。恶性通货膨胀对商品率很低的四川广大农村的影响本身就不大,甚至对他们有好处。因为农民总是希望粮价上涨,用更少的粮食卖出更多的银子来完皇粮国税!
因此问题的关键,既不是什么恶性通货膨胀,也不是货币过度入超,而是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大减产!
大减产,必然会导致大饥荒!也必然会导致大动乱!
想到这儿,朱平槿对李崇文道:“蜀地叠经丧乱,以致粮价腾贵,民不聊生。官府征银征粮本世子管不着,我王府征粮,宜用本色。本世子不日将就此上奏父王母妃!民间有谚曰,‘有粮在仓,心头不慌’。家事如此,国事亦如此。本世子现在忧心的便是:如何增加庄子的粮食产量!不知先生有何良策?”
李崇文把腰一低道:“学生不过在乡间教书两三年而已,于农事只是些粗鄙见识。若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