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贞观攻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苏宁送给李二陛下的第一稿手稿写了十章,也就是写到了陶谦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和曹操一大家子,曹操为报父仇起兵一伐徐州那一章,在这之前,黄巾军作乱、董卓发迹、群英现身、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三英战吕布、王允连环计诛杀董卓等等,无一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故事。
这些经典故事大部分都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三国演义》对人们的影响太深了,若是没有了这些片段,三国的豪情奔放和多姿多彩将大打折扣,比如三英战吕布,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当时刘备三兄弟还在公孙瓒手下,公孙瓒还在辽东戍边,但是如果没有这段故事的渲染,十八路诸侯伐董卓的章节将黯然失色……
因为历史上,那就是一群诸侯在酸枣等地聚集了十万军队吃喝玩乐,真正愿意出兵攻打董卓的也就是曹操和孙坚寥寥数人,董卓放弃洛阳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一旦放弃了洛阳,诸侯联军将乱作一团,争权夺利,不战自解,后来的发展就是不出意料了。
但是一旦填上了三英战吕布的章节,不单单可以表现出吕布的英武无双,更可以将刘关张三兄弟渲染成时代的英雄这样的角色,为后续章节的铺设埋下伏笔,也是奠定了整部《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基调,把刘备捧成了圣人,把曹操弄成了奸贼。
苏宁在写这些章节的时候写了很久,因为一开始他发现无论怎么写。这些章节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尊刘贬曹而服务的,一旦抹掉了这个基调,这些章节的存在就显得不伦不类,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写,就是为了尊刘贬曹,但是实际上,刘备压根儿而就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这个情况一度让苏宁非常郁闷,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苏宁想通了,《三国演义》之所以是《三国演义》。就是因为它是一本小说。它就是演义故事,换言之,它可以看做是三国志的架空小说,把三国的历史背景运用起来。重新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历史的进程没有改变。但是按照罗贯中的中心思想在历史的基础上架空铺设了一些不存在的故事,那只是故事而已,和历史无关!
《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的脍炙人口广泛传播影响力巨大。不正是因为这种贴近民间的故事传奇吗?一板一眼的史书只有专门的大家才会去研究,这些东西和人民的生活太远了,苏宁写这本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扬名,将自己的名声再度扩大,若是不能让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认可,还扬个屁名?
对,小说,仅仅是小说,是故事,所以说,这个故事想如何写,那是苏宁自己的事情,和罗贯中那个太太太太太爷爷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家伙有个毛关系?那是自己的小说,就是自己的,没人可以说三到四!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就是唐朝的罗贯中,不对,没有罗贯中,三国的作者,就是苏宁!
故事是为情节推进而服务的,故事又是可以随时捏造的,罗贯中可以大肆宣扬三英战吕布,苏宁又为何不能大书特书曹孟德孤军追击董卓的壮举?至少在那个时候,曹操还是一个汉臣,他的目标,只是汉征西将军曹侯而已。
罗贯中对曹孟德孤军追击董卓军的作法只是略微描写了一下,并没有突出那种汉臣的意味,平铺直叙,没有感**彩,这就不像三英战吕布,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就是差距,苏宁不想把三英战吕布一笔带过,这个要写,但是更要突出曹孟德孤军追击董卓的壮烈,历史上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曹操有了屹立于诸侯之林的资本,曹操才得以改善自己宦官之后的处境。
苏宁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当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将已经深深受其影响的一本书里面的情感强行扭转更是不容易,但是凭着对于曹操和周瑜的欣赏,苏宁硬生生的做到了这一点,做完之后,苏宁不由的感叹自己对这两个人绝对是真爱……
所以李二陛下看到的《三国》并不是《三国演义》,而是苏宁自己写的三国故事,虽然也算是架空小说,但是比起《三国演义》那种三分真七分假对于历史人物甚为不公平的小说,苏宁到底还是秉持了一点点的中立态度,至少苏宁觉得曹孙刘三家都是一时英豪,可以击败那么多的诸侯而成为最后的赢家,他们都是一时英豪。
当然,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北方诸侯都是曹操扫灭的,这份功劳应该算给曹操,而不是其他人,所以《三国》里面,苏宁对曹操的态度还是比较良好的。
目前才写到这里,而讨伐徐州算得上是曹操人生的一个巨大污点,也是无数厌恶他的人所中伤他的好方法,就是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杀的徐州鸡犬不宁,数十万人为此丧命,一方乐土就此被毁,天下粮仓不复往日荣光,陶谦数十年的积累就此化为飞灰,这也是苏宁很不满意的地方,于是在苏宁已经写完的曹操诛杀吕布的章节之前,对于曹操讨伐徐州这一个史实,没有任何留情。
当然既然是小说,就要有故事情节,李二陛下读过三国志,但是三国志是人物传记,而非是历史演义,所以都是以讲述人物来附带历史,事实上大部分的史书也都是这样的,李二陛下还是头一回见到过以讲述故事为... -->>
苏宁送给李二陛下的第一稿手稿写了十章,也就是写到了陶谦部将张闿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和曹操一大家子,曹操为报父仇起兵一伐徐州那一章,在这之前,黄巾军作乱、董卓发迹、群英现身、十八路诸侯伐董卓、三英战吕布、王允连环计诛杀董卓等等,无一不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故事。
这些经典故事大部分都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三国演义》对人们的影响太深了,若是没有了这些片段,三国的豪情奔放和多姿多彩将大打折扣,比如三英战吕布,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当时刘备三兄弟还在公孙瓒手下,公孙瓒还在辽东戍边,但是如果没有这段故事的渲染,十八路诸侯伐董卓的章节将黯然失色……
因为历史上,那就是一群诸侯在酸枣等地聚集了十万军队吃喝玩乐,真正愿意出兵攻打董卓的也就是曹操和孙坚寥寥数人,董卓放弃洛阳也有他自己的打算,一旦放弃了洛阳,诸侯联军将乱作一团,争权夺利,不战自解,后来的发展就是不出意料了。
但是一旦填上了三英战吕布的章节,不单单可以表现出吕布的英武无双,更可以将刘关张三兄弟渲染成时代的英雄这样的角色,为后续章节的铺设埋下伏笔,也是奠定了整部《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基调,把刘备捧成了圣人,把曹操弄成了奸贼。
苏宁在写这些章节的时候写了很久,因为一开始他发现无论怎么写。这些章节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尊刘贬曹而服务的,一旦抹掉了这个基调,这些章节的存在就显得不伦不类,罗贯中之所以这么写,就是为了尊刘贬曹,但是实际上,刘备压根儿而就没有出现在战场上……
这个情况一度让苏宁非常郁闷,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苏宁想通了,《三国演义》之所以是《三国演义》。就是因为它是一本小说。它就是演义故事,换言之,它可以看做是三国志的架空小说,把三国的历史背景运用起来。重新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历史的进程没有改变。但是按照罗贯中的中心思想在历史的基础上架空铺设了一些不存在的故事,那只是故事而已,和历史无关!
《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的脍炙人口广泛传播影响力巨大。不正是因为这种贴近民间的故事传奇吗?一板一眼的史书只有专门的大家才会去研究,这些东西和人民的生活太远了,苏宁写这本小说的目的就是要扬名,将自己的名声再度扩大,若是不能让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百姓认可,还扬个屁名?
对,小说,仅仅是小说,是故事,所以说,这个故事想如何写,那是苏宁自己的事情,和罗贯中那个太太太太太爷爷还不知道在哪里的家伙有个毛关系?那是自己的小说,就是自己的,没人可以说三到四!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就是唐朝的罗贯中,不对,没有罗贯中,三国的作者,就是苏宁!
故事是为情节推进而服务的,故事又是可以随时捏造的,罗贯中可以大肆宣扬三英战吕布,苏宁又为何不能大书特书曹孟德孤军追击董卓的壮举?至少在那个时候,曹操还是一个汉臣,他的目标,只是汉征西将军曹侯而已。
罗贯中对曹孟德孤军追击董卓军的作法只是略微描写了一下,并没有突出那种汉臣的意味,平铺直叙,没有感**彩,这就不像三英战吕布,那叫一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这就是差距,苏宁不想把三英战吕布一笔带过,这个要写,但是更要突出曹孟德孤军追击董卓的壮烈,历史上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曹操有了屹立于诸侯之林的资本,曹操才得以改善自己宦官之后的处境。
苏宁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当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将已经深深受其影响的一本书里面的情感强行扭转更是不容易,但是凭着对于曹操和周瑜的欣赏,苏宁硬生生的做到了这一点,做完之后,苏宁不由的感叹自己对这两个人绝对是真爱……
所以李二陛下看到的《三国》并不是《三国演义》,而是苏宁自己写的三国故事,虽然也算是架空小说,但是比起《三国演义》那种三分真七分假对于历史人物甚为不公平的小说,苏宁到底还是秉持了一点点的中立态度,至少苏宁觉得曹孙刘三家都是一时英豪,可以击败那么多的诸侯而成为最后的赢家,他们都是一时英豪。
当然,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北方诸侯都是曹操扫灭的,这份功劳应该算给曹操,而不是其他人,所以《三国》里面,苏宁对曹操的态度还是比较良好的。
目前才写到这里,而讨伐徐州算得上是曹操人生的一个巨大污点,也是无数厌恶他的人所中伤他的好方法,就是曹操讨伐徐州的时候杀的徐州鸡犬不宁,数十万人为此丧命,一方乐土就此被毁,天下粮仓不复往日荣光,陶谦数十年的积累就此化为飞灰,这也是苏宁很不满意的地方,于是在苏宁已经写完的曹操诛杀吕布的章节之前,对于曹操讨伐徐州这一个史实,没有任何留情。
当然既然是小说,就要有故事情节,李二陛下读过三国志,但是三国志是人物传记,而非是历史演义,所以都是以讲述人物来附带历史,事实上大部分的史书也都是这样的,李二陛下还是头一回见到过以讲述故事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