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穿到明朝考科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看电影的标配不就是可乐、爆米花么?
崔燮这辈子是等不到可乐发明出来了, 可玉米都传到京里了,要吃个爆米花又有何难?
这玉米却不是从欧洲直运来的, 而是由西班牙人传到牙度, 再从印度传到云南,先由当地土人种起来的。只是当地人惯吃稻米, 不爱玉米晒干后干硬粗糙的口感,百姓们都不正经种这样的粗粮,只随便洒在薄田里,甚至就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些, 一亩就能收上五六石来。
云南布政熊禄知道有这种新粮之后, 拣选了几个会种植的老农, 便将其当作祥瑞献给了天子。
一根棒上满满结着数百粒籽,不是祥瑞又是什么?
如今大明军士西驱套虏,东复开平卫,朵颜三卫与辽东女直亦低头顺服,海外朝鲜与安南、占城等国年年朝贡, 亦效法琉球送来官生到国子监书, 又有泰西传教士、学者随大明海船来朝, 不正是四海升平之际?
有此盛世,又从外邦得此良谷,这是大明国泰民安, 四夷宾服的明证!
不只熊布政, 弘治天子也是这么想的, 直接给这西番来的新麦赐名“御麦”, 每位御前侍奉的官人都发了几篓。
以玉米的产量,这可就不是当初发番薯的小篓了,而是一篓能盛数十斤的大竹篓。
崔燮找匠人订做了街头爆米花那种带摇把的锅盖,又问意大利传教士们要了几块黄油和两桶鲜奶油。
黄油下锅烧化了,加进广州的白砂糖、大勺奶油,一小杯玉米粒,握着锅盖上的把手用力摇晃,不多时就能闻见奶油香香甜甜的味道,听见玉米噼噼啪啪爆开的声音。
锅边渐渐有爆开的米花顶上来,他就略揭开一点盖子,把爆好的倒在一旁竹浅里,一边接着摇摇把一边拿起米花品尝。
甜!香!
爆得真好。
他已经不记得前世的爆米花是什么味道的了,现在吃的这个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盘爆米花,必须正宗!
这种玉米不是后世改良过的品种,能爆开的不多,爆裂声渐消后,锅底下还剩着许多粘满油脂和糖的硬粒。他就多爆了几锅,叫人把剩下的玉米粒磨成粉做点心,自己拎着一篮子爆米花去请高邻谢指挥共相参研。
研究研究怎么把米花爆得更大,什么样的甜度更适口,好请费学士来写菜谱。
在家里研究着御麦面吃法的费学士万万想不到,某些人自己吃着爆米花、约着会,竟还想着让他干活。
崔主编也不是那种一味压榨作者的人。他自己爆了米花,还用剩下的奶油掺上白糖,搁在窗外冻成冰淇淋,用盛满碎冰的盒子保鲜,送给手下作者们当福利。
唯有李老师一家天生体虚,崔燮不敢给他们吃冷饮,只送了些爆米花和掺了糖、奶油的栗子面窝头。
乳制品不经吃,而且吃起来容易上瘾。崔燮好不总去要传教士的东西,索性用自己新研究出来的爆米花和冰淇淋方子,和传教士们换了做奶油、黄油的方子。
正月十五黄家花园的园游会上,就让清茶铺子在园里卖爆米花、冰淇淋、鲜橙汁,他跟谢瑛可以像后世的情人那样浪漫一把。
元宵节灯火不禁夜,男男女女都可以出门赏花灯,黄家花园的戏票也卖出了新高。这是崔学士被曝光就是崔美人之后第一次办园游会,演的又是抱石居士睽违已久的新作,两位名人合作的大戏,岂能不叫锦衣卫系列的老读者魂牵梦萦?
崔燮怕园子盛不下,索性像卖电影票一样,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几家戏班轮流唱,分流开人群。
即便这么着,每场也得有数千客人在,崔燮这个做主人的自然要从头到尾地盯着园游会,不能和家人团聚。崔衡、崔和本来都想陪他来这...边游园,崔燮却摆起长兄的架子教训了他们几句,不许他们在这人最多的一天过来。
都是有儿有女的人,还不稳重!家里孩子还小呢,能带到游园会上吗,不怕丢吗?就是丢不了,叫人传上病怎么办!
什么,不带孩子来?你们做大人的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出门玩,大节下把小孩子孤零零丢在家里,是做家长的样子吗!
他把两个弟弟数落得抬不起头来,又许诺了来日把画影取到家里,再请艺人来家里单唱一场,终于把他们按在了家里。
谢瑛那里倒没他这么麻烦。
因谢家有寡嫂在堂,他这个小叔子一向不大往那边去。就是后来侄儿娶妻生子,顶门立户了,他也只在元旦回去祭祖,平常多是把侄子和侄孙叫到这边宅子里教导,元宵那边儿一家团圆,他只须去点个卯,早早就能回来干自己的事。
元宵节这天,京里到处都是鳌山灯会,晚上有太多花灯可看,出城来看戏的反而较别的时候少,不再像21世纪的旅游景点,挤得转都转不开身了。
崔、谢二人也不陪朋友、同僚,只戴着个宽毡笠帽略遮容貌,各拿着一竹筒果子汁、一纸包爆米花,边吃边闲适地随着人流在园中游玩。
园子里花灯累垂,也有不少人家带了女眷来观灯、观戏。那一身身艳色绸缎斗篷,一句句清婉娇俏的声音,把游客的目光都引了过去,如谢瑛、崔燮这样的男人,别说只是并肩而行,就是挽手搭背,都没人肯屈尊看上一眼。
他们索性也就大大方方地同行同坐,路过灯谜摊子时,还猜了几幅灯谜。
谢瑛是天生的风流人物,崔燮虽然不擅长别的字谜,四书五经谜面的却无所不通。连那灯摊主... -->>
看电影的标配不就是可乐、爆米花么?
崔燮这辈子是等不到可乐发明出来了, 可玉米都传到京里了,要吃个爆米花又有何难?
这玉米却不是从欧洲直运来的, 而是由西班牙人传到牙度, 再从印度传到云南,先由当地土人种起来的。只是当地人惯吃稻米, 不爱玉米晒干后干硬粗糙的口感,百姓们都不正经种这样的粗粮,只随便洒在薄田里,甚至就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种些, 一亩就能收上五六石来。
云南布政熊禄知道有这种新粮之后, 拣选了几个会种植的老农, 便将其当作祥瑞献给了天子。
一根棒上满满结着数百粒籽,不是祥瑞又是什么?
如今大明军士西驱套虏,东复开平卫,朵颜三卫与辽东女直亦低头顺服,海外朝鲜与安南、占城等国年年朝贡, 亦效法琉球送来官生到国子监书, 又有泰西传教士、学者随大明海船来朝, 不正是四海升平之际?
有此盛世,又从外邦得此良谷,这是大明国泰民安, 四夷宾服的明证!
不只熊布政, 弘治天子也是这么想的, 直接给这西番来的新麦赐名“御麦”, 每位御前侍奉的官人都发了几篓。
以玉米的产量,这可就不是当初发番薯的小篓了,而是一篓能盛数十斤的大竹篓。
崔燮找匠人订做了街头爆米花那种带摇把的锅盖,又问意大利传教士们要了几块黄油和两桶鲜奶油。
黄油下锅烧化了,加进广州的白砂糖、大勺奶油,一小杯玉米粒,握着锅盖上的把手用力摇晃,不多时就能闻见奶油香香甜甜的味道,听见玉米噼噼啪啪爆开的声音。
锅边渐渐有爆开的米花顶上来,他就略揭开一点盖子,把爆好的倒在一旁竹浅里,一边接着摇摇把一边拿起米花品尝。
甜!香!
爆得真好。
他已经不记得前世的爆米花是什么味道的了,现在吃的这个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盘爆米花,必须正宗!
这种玉米不是后世改良过的品种,能爆开的不多,爆裂声渐消后,锅底下还剩着许多粘满油脂和糖的硬粒。他就多爆了几锅,叫人把剩下的玉米粒磨成粉做点心,自己拎着一篮子爆米花去请高邻谢指挥共相参研。
研究研究怎么把米花爆得更大,什么样的甜度更适口,好请费学士来写菜谱。
在家里研究着御麦面吃法的费学士万万想不到,某些人自己吃着爆米花、约着会,竟还想着让他干活。
崔主编也不是那种一味压榨作者的人。他自己爆了米花,还用剩下的奶油掺上白糖,搁在窗外冻成冰淇淋,用盛满碎冰的盒子保鲜,送给手下作者们当福利。
唯有李老师一家天生体虚,崔燮不敢给他们吃冷饮,只送了些爆米花和掺了糖、奶油的栗子面窝头。
乳制品不经吃,而且吃起来容易上瘾。崔燮好不总去要传教士的东西,索性用自己新研究出来的爆米花和冰淇淋方子,和传教士们换了做奶油、黄油的方子。
正月十五黄家花园的园游会上,就让清茶铺子在园里卖爆米花、冰淇淋、鲜橙汁,他跟谢瑛可以像后世的情人那样浪漫一把。
元宵节灯火不禁夜,男男女女都可以出门赏花灯,黄家花园的戏票也卖出了新高。这是崔学士被曝光就是崔美人之后第一次办园游会,演的又是抱石居士睽违已久的新作,两位名人合作的大戏,岂能不叫锦衣卫系列的老读者魂牵梦萦?
崔燮怕园子盛不下,索性像卖电影票一样,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几家戏班轮流唱,分流开人群。
即便这么着,每场也得有数千客人在,崔燮这个做主人的自然要从头到尾地盯着园游会,不能和家人团聚。崔衡、崔和本来都想陪他来这...边游园,崔燮却摆起长兄的架子教训了他们几句,不许他们在这人最多的一天过来。
都是有儿有女的人,还不稳重!家里孩子还小呢,能带到游园会上吗,不怕丢吗?就是丢不了,叫人传上病怎么办!
什么,不带孩子来?你们做大人的打扮得光鲜亮丽的出门玩,大节下把小孩子孤零零丢在家里,是做家长的样子吗!
他把两个弟弟数落得抬不起头来,又许诺了来日把画影取到家里,再请艺人来家里单唱一场,终于把他们按在了家里。
谢瑛那里倒没他这么麻烦。
因谢家有寡嫂在堂,他这个小叔子一向不大往那边去。就是后来侄儿娶妻生子,顶门立户了,他也只在元旦回去祭祖,平常多是把侄子和侄孙叫到这边宅子里教导,元宵那边儿一家团圆,他只须去点个卯,早早就能回来干自己的事。
元宵节这天,京里到处都是鳌山灯会,晚上有太多花灯可看,出城来看戏的反而较别的时候少,不再像21世纪的旅游景点,挤得转都转不开身了。
崔、谢二人也不陪朋友、同僚,只戴着个宽毡笠帽略遮容貌,各拿着一竹筒果子汁、一纸包爆米花,边吃边闲适地随着人流在园中游玩。
园子里花灯累垂,也有不少人家带了女眷来观灯、观戏。那一身身艳色绸缎斗篷,一句句清婉娇俏的声音,把游客的目光都引了过去,如谢瑛、崔燮这样的男人,别说只是并肩而行,就是挽手搭背,都没人肯屈尊看上一眼。
他们索性也就大大方方地同行同坐,路过灯谜摊子时,还猜了几幅灯谜。
谢瑛是天生的风流人物,崔燮虽然不擅长别的字谜,四书五经谜面的却无所不通。连那灯摊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