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鼎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5K大章……话说我真心羡慕3K党,妒嫉2K党。】
晌午刚过,一个背着褡裢,大袖飘飘的儒衫少年沿着田埂小道上了官道,向十里渡行去。这少年身影看似峻逸,可每一落步,哗哗的金铁相磨声就伴着响起,也扯得他一对稍嫌细柔的剑眉跳个不停。
一贯二百文的压力竟然这么大啊……
少年正是王冲,正为肩上的负担叫苦不迭,可想到昨日新得的表字,又觉得庆幸不已。若是真成了王守仁,怕心头要压上万贯大钱般沉重的巨石了。
王守仁是谁?王阳明……
王阳明是谁?还需要解释吗?
昨日王彦中道出“守仁”二字,王冲反应过来后,当时就后背出汗。这个名字宛如长空皓月,高高挂在天穹上,真成了自己的表字,一辈子都得沐浴在它本有的光华之下,他还能过自己的日子吗?
长者赐,不敢辞,何况是老子给儿子取的名。要惹得王彦中恼了,非要死扣在身上,那就麻烦了。
因此王冲很“委婉”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儿子以后会事事以仁为先,这辈子再不吃荤,走路绝不踩着蚂蚁。别人啐我唾沫,我等它自己干,别人打我左脸,我转右脸让他继续打……”
王彦中发飙道:“不满意就直说!怎么还是不走正道!”
于是,王冲的表字变成了“守正”。
自今而后,长辈和同辈在正式场合都会叫他王守正。
尽管王守正听起来跟王守仁差不了太多,但王冲总算是避开了这一记天降陨石,而由新得的表字,王冲的人生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这话可不是虚词,王冲现在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大口吃肉,顿顿香油的日子没过几天,就这么告别了。原因很简单,家里没钱了。
王彦中收了王世义和邓衍为徒,取回了王冲之前写给何三耳的假契,又特意打点了于保正。一番收拾,擦干净了王冲的屁股,也将钱引用得精光,连王冲从王何氏那揩下的油也被榨干。
今日王彦中去广都县找二舅和程四叔,王冲负责到十里渡置办酒菜。仅剩的十贯钱引要还给邓衍的三叔,只能背着钱币去买东西。
北宋时勿论钱引钱币,都是分区域使的。蜀地专用铁钱,王冲背着的褡裢里就全是这玩意,而且还不止一种。有“绍圣元宝”、“皇宋通宝”、“绍圣通宝”、“政和重宝”四种大铁钱,还有小铁钱“崇宁通宝”。其中的“皇宋通宝”还是陕西钱,据说是为解决大观年时蔡京在陕西铸夹锡钱惹出的乱子,让陕西铁钱回升到原值,才把这种钱引人蜀地流通。
此时大宋钱币之乱,非王冲所能想象。他还得庆幸自己是在蜀地,要是在陕西河东,什么折三、折五、折十,外加铜钱铁钱、夹锡铜钱夹锡铁钱之分,即便他是理科出身,也要被折腾得脑袋发晕。
铁钱在蜀地还有大小之分,两个小铁钱当一个大铁钱,王冲的褡裢里有四百小铁钱,一千大铁钱,折合一贯二百文大钱。昨日按类别收拾好,几串钱绑在一根长麻绳上,兜进了褡裢。搁上桌子时,轰的一声闷响,桌子腿都晃了一下。
大铁钱一贯重十二斤十两(宋斤),接近八公斤,小铁钱一贯重六斤八两,接近四公斤,这一贯二百文就有将近十公斤重,弄出这动静也不出奇。
背着这些铁钱步行好几里路,对未经磨练,还只是少年的王冲来说,确实有点吃力。这感觉让他回忆起了上一世里,背着老板、小蜜加自己总共三台笔记本电脑满城跑的时光。
这还算好的,若是背着百年前蜀地的大钱,那就是背一台服务器了,那时候大钱可是现在的两倍重。蜀人为什么用交子?不就是这重量闹的么。
眼见十里渡在望,王冲脚下也轻快了一分,要解脱了……
《禹贡》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岷江在李冰所开的都江堰宝瓶口分流出内江,由此奠定了天府之国的根基。
内江再分出郫江和检江,郫江绕成都北面和东面,因唐时建成都府,引为护城河,也名府江。检江走西面和南面,唐时蜀锦闻名天下,织女们在江中濯锦,也称濯锦江,简称锦江。两江汇于合江亭,文人习惯把绕着成都的江河泛称为锦江,两江合流而下的大江也叫锦江。
十里渡正是合江亭之南这段锦江的一处渡口,若干年后,这段锦江又名府南河。不过在此时,即便已近冬日,水面也宽两三百步,远非后世能比。
十里渡实际在成都府城南面十五里处,只有去东面灵泉县和简州的零星行人商旅会从这里过江。这个地方作为渡口的知名度,远不如它作为风景地的知名度,在城里人的口里,十里渡有个更雅的名字:海棠渡。
三合土铺成的官道尽头就是渡口,两旁零零星星立着十来座屋舍,但即便是紧靠着江边的那座两层木楼,也都掩在深深花木中,几乎找不到存在感。
这就是海棠渡,只可惜眼下是十月,要到春时二月,才能见到海棠花开,这姹紫嫣红正是芙蓉,在冬日来临前正努力绽放着最后一抹绚丽。
官道上行人寥寥,颇为荒凉,王冲心说这样的景色,在九百年后就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休闲地,而在此时的宋人眼里,也只比荒野僻地高过一线。
终究已是宋人,王冲按下无谓的感慨,举步向江边木楼走去。
那是座酒楼,海棠渡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正店,也就是可以自己酿酒售卖的酒户。楼名海棠楼,酒名海棠春。买酒占了王冲此行采购的大头,海棠春该是四十文一升,十升一斗,买两斗就得八百文大钱。
王冲此行可不是光买东西,他还想卖东西。辛苦十来天,躲过了破家之灾,王彦中又料理好了首尾,现在他总算能以正值状态面对这个时代,从头开始。
读书是必由之路,而靠着后一世的知识挣出第一桶金,也是为今后打下物质基础。卖什么还不知道,但王冲确信总能卖出点什么。
一路走一路看,一片老槐树林下是一个茶馆,茶博士,估计也就是老板,两张竹椅并在一处,伸腿枕臂,睡得正香。
茶馆对面那片海棠树下,一丛丛芙蓉裹住几间木屋,花色中的破败倒另有一番韵味。屋子里立着若干货架,粮米、布帛、药材甚至锅碗瓢盆,是个杂货铺,什么都有,就是没客人。
挨着杂货铺的是一溜简陋棚子,蔬菜瓜果、粗瓷陶器、黄纸香烛,东西比杂货铺还杂。穿着短褐,头裹布巾的卖家也没老实蹲在棚子里等候生意,而是聚在一个棚子里,嘀嘀咕咕着什么,像是在赌博。
王冲蹬蹬走过,身上的铁钱哗哗直响,却没一人抬头打量,更谈不上招呼买卖。趴在人群边那只老得毛都脱了好几块的中华田园犬懒懒看了看王冲,再转头继续盯着人群,尾巴缓缓甩着,节奏没变半分。
棚子对面,跟茶馆隔着一大片荒地的屋子相对整洁一些,门前一根丈高的杆子挑起一面幌子,正是店招,上书一个“解”字,这就是质库,民人办的质库叫解库。
这个荒凉的市集没给王冲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他原本是想作作市场调查、客户分析、业务象限定位……
直到“解决方案”、“营销模式”、“渠道推广”等一连串东西无可抑止地在脑子里喷涌时,王冲不得不狠狠拍了拍额头,将这些不合时宜的玩意赶走。这些东西是上一世充分到毛细血管里的商业竞争催生出来的,在这个时代何必这么大费周折,只要拿出能令宋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就能数钞票,不,数钱引数到手抽筋了吧。
&nbs... -->>
【5K大章……话说我真心羡慕3K党,妒嫉2K党。】
晌午刚过,一个背着褡裢,大袖飘飘的儒衫少年沿着田埂小道上了官道,向十里渡行去。这少年身影看似峻逸,可每一落步,哗哗的金铁相磨声就伴着响起,也扯得他一对稍嫌细柔的剑眉跳个不停。
一贯二百文的压力竟然这么大啊……
少年正是王冲,正为肩上的负担叫苦不迭,可想到昨日新得的表字,又觉得庆幸不已。若是真成了王守仁,怕心头要压上万贯大钱般沉重的巨石了。
王守仁是谁?王阳明……
王阳明是谁?还需要解释吗?
昨日王彦中道出“守仁”二字,王冲反应过来后,当时就后背出汗。这个名字宛如长空皓月,高高挂在天穹上,真成了自己的表字,一辈子都得沐浴在它本有的光华之下,他还能过自己的日子吗?
长者赐,不敢辞,何况是老子给儿子取的名。要惹得王彦中恼了,非要死扣在身上,那就麻烦了。
因此王冲很“委婉”地提出了反对意见,“儿子以后会事事以仁为先,这辈子再不吃荤,走路绝不踩着蚂蚁。别人啐我唾沫,我等它自己干,别人打我左脸,我转右脸让他继续打……”
王彦中发飙道:“不满意就直说!怎么还是不走正道!”
于是,王冲的表字变成了“守正”。
自今而后,长辈和同辈在正式场合都会叫他王守正。
尽管王守正听起来跟王守仁差不了太多,但王冲总算是避开了这一记天降陨石,而由新得的表字,王冲的人生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这话可不是虚词,王冲现在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大口吃肉,顿顿香油的日子没过几天,就这么告别了。原因很简单,家里没钱了。
王彦中收了王世义和邓衍为徒,取回了王冲之前写给何三耳的假契,又特意打点了于保正。一番收拾,擦干净了王冲的屁股,也将钱引用得精光,连王冲从王何氏那揩下的油也被榨干。
今日王彦中去广都县找二舅和程四叔,王冲负责到十里渡置办酒菜。仅剩的十贯钱引要还给邓衍的三叔,只能背着钱币去买东西。
北宋时勿论钱引钱币,都是分区域使的。蜀地专用铁钱,王冲背着的褡裢里就全是这玩意,而且还不止一种。有“绍圣元宝”、“皇宋通宝”、“绍圣通宝”、“政和重宝”四种大铁钱,还有小铁钱“崇宁通宝”。其中的“皇宋通宝”还是陕西钱,据说是为解决大观年时蔡京在陕西铸夹锡钱惹出的乱子,让陕西铁钱回升到原值,才把这种钱引人蜀地流通。
此时大宋钱币之乱,非王冲所能想象。他还得庆幸自己是在蜀地,要是在陕西河东,什么折三、折五、折十,外加铜钱铁钱、夹锡铜钱夹锡铁钱之分,即便他是理科出身,也要被折腾得脑袋发晕。
铁钱在蜀地还有大小之分,两个小铁钱当一个大铁钱,王冲的褡裢里有四百小铁钱,一千大铁钱,折合一贯二百文大钱。昨日按类别收拾好,几串钱绑在一根长麻绳上,兜进了褡裢。搁上桌子时,轰的一声闷响,桌子腿都晃了一下。
大铁钱一贯重十二斤十两(宋斤),接近八公斤,小铁钱一贯重六斤八两,接近四公斤,这一贯二百文就有将近十公斤重,弄出这动静也不出奇。
背着这些铁钱步行好几里路,对未经磨练,还只是少年的王冲来说,确实有点吃力。这感觉让他回忆起了上一世里,背着老板、小蜜加自己总共三台笔记本电脑满城跑的时光。
这还算好的,若是背着百年前蜀地的大钱,那就是背一台服务器了,那时候大钱可是现在的两倍重。蜀人为什么用交子?不就是这重量闹的么。
眼见十里渡在望,王冲脚下也轻快了一分,要解脱了……
《禹贡》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岷江在李冰所开的都江堰宝瓶口分流出内江,由此奠定了天府之国的根基。
内江再分出郫江和检江,郫江绕成都北面和东面,因唐时建成都府,引为护城河,也名府江。检江走西面和南面,唐时蜀锦闻名天下,织女们在江中濯锦,也称濯锦江,简称锦江。两江汇于合江亭,文人习惯把绕着成都的江河泛称为锦江,两江合流而下的大江也叫锦江。
十里渡正是合江亭之南这段锦江的一处渡口,若干年后,这段锦江又名府南河。不过在此时,即便已近冬日,水面也宽两三百步,远非后世能比。
十里渡实际在成都府城南面十五里处,只有去东面灵泉县和简州的零星行人商旅会从这里过江。这个地方作为渡口的知名度,远不如它作为风景地的知名度,在城里人的口里,十里渡有个更雅的名字:海棠渡。
三合土铺成的官道尽头就是渡口,两旁零零星星立着十来座屋舍,但即便是紧靠着江边的那座两层木楼,也都掩在深深花木中,几乎找不到存在感。
这就是海棠渡,只可惜眼下是十月,要到春时二月,才能见到海棠花开,这姹紫嫣红正是芙蓉,在冬日来临前正努力绽放着最后一抹绚丽。
官道上行人寥寥,颇为荒凉,王冲心说这样的景色,在九百年后就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休闲地,而在此时的宋人眼里,也只比荒野僻地高过一线。
终究已是宋人,王冲按下无谓的感慨,举步向江边木楼走去。
那是座酒楼,海棠渡方圆几十里内唯一的正店,也就是可以自己酿酒售卖的酒户。楼名海棠楼,酒名海棠春。买酒占了王冲此行采购的大头,海棠春该是四十文一升,十升一斗,买两斗就得八百文大钱。
王冲此行可不是光买东西,他还想卖东西。辛苦十来天,躲过了破家之灾,王彦中又料理好了首尾,现在他总算能以正值状态面对这个时代,从头开始。
读书是必由之路,而靠着后一世的知识挣出第一桶金,也是为今后打下物质基础。卖什么还不知道,但王冲确信总能卖出点什么。
一路走一路看,一片老槐树林下是一个茶馆,茶博士,估计也就是老板,两张竹椅并在一处,伸腿枕臂,睡得正香。
茶馆对面那片海棠树下,一丛丛芙蓉裹住几间木屋,花色中的破败倒另有一番韵味。屋子里立着若干货架,粮米、布帛、药材甚至锅碗瓢盆,是个杂货铺,什么都有,就是没客人。
挨着杂货铺的是一溜简陋棚子,蔬菜瓜果、粗瓷陶器、黄纸香烛,东西比杂货铺还杂。穿着短褐,头裹布巾的卖家也没老实蹲在棚子里等候生意,而是聚在一个棚子里,嘀嘀咕咕着什么,像是在赌博。
王冲蹬蹬走过,身上的铁钱哗哗直响,却没一人抬头打量,更谈不上招呼买卖。趴在人群边那只老得毛都脱了好几块的中华田园犬懒懒看了看王冲,再转头继续盯着人群,尾巴缓缓甩着,节奏没变半分。
棚子对面,跟茶馆隔着一大片荒地的屋子相对整洁一些,门前一根丈高的杆子挑起一面幌子,正是店招,上书一个“解”字,这就是质库,民人办的质库叫解库。
这个荒凉的市集没给王冲提供多少有用的信息,他原本是想作作市场调查、客户分析、业务象限定位……
直到“解决方案”、“营销模式”、“渠道推广”等一连串东西无可抑止地在脑子里喷涌时,王冲不得不狠狠拍了拍额头,将这些不合时宜的玩意赶走。这些东西是上一世充分到毛细血管里的商业竞争催生出来的,在这个时代何必这么大费周折,只要拿出能令宋人趋之若鹜的东西就能数钞票,不,数钱引数到手抽筋了吧。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