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中文网 www.92zw.net,全球三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擦之外,帝国军队基本上处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流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做为最强壮社会个体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强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欢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股减持”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春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与曹操发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部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欢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发财。
可是,他的出发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出很多钱,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个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出钱(他们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强迫他的公务员买股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眼泪鼻涕水一齐流),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股份,从而产生国有股。
高峰时期,国有股曾经占了股市总值的50%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股,国有股在股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股占股市总值的2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0%股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股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股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发动机,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长红,两市的流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股的市值为2500万两白银,按户部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春节前全面沽空国有股,清盘后,帝国政府双手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股份在手中。
这项工作在青武八年春节过后展开,掌管国有股的户部开始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
非常顺利,市场接盘的力量异常强大!一来百姓手中有钱,二来实际是大家来分国家的猪肉,国有股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当一间公司组成时,国有股和百姓购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样,例如购进1%的股份,政府出10两银子,那么百姓也是出10两银子,而不是购进1%股份时,政府出1两银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0两银子才能拿到。(这里要说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干股!不过李亦奇很少抛售股份,如果他抛售股份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动荡,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如果按后一种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给老百姓,按10两银子来计,那就是政府赚了9两,这样的事,老百姓当然不干!
现实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时,采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总投入+五年预期的分红-政府在股份上的总收益,这个差价,就是售价。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预期分红打入成本,是因为政府少了国有股的分红后,为了避免国家收入的震荡,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红。
例如1%股份,政府总投入20两白银+5两的五年预期分红,政府从股份中已经得到20两白银的收益,那么这1%股份的出售价为5两白银,如果当时股价为10两,则购买国有价者从中得利为5两(不一定有,股份可能会下跌)
总之,大部分的国有股十分低廉,现有持股人,可以优先得到购买,例如李亦奇控股10%,他能买进3百多万的股份。
当然,也有些国有股因企业经营不善,成本高,这部分国有股,大家不肯按价购买,那么就来竞拍,公开拍卖这部分股份,如果流标,就降低底价,直到拍卖出去为止,这些甚至是半卖半送的,不过这部分国有股很少。
相当一部分国有股因企业经营得好,甚至出现总投入和五年预期分红之和少于总收益,则仅收取少许手续费,等于送给投资者。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政策,主要还是股市的主流分配政策,是分红!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分给股民,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和铜钱。
大元的股市现金分红甚至超过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资额,为老百姓带来实利,而不是圈钱,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钱购买),也很少搞送转红股(不分收益)。
这样,投机程度不算高,圈钱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资金投入股市,也带来了长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们抱怨说每年股市太少的扩容,累他们有钱无处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国有股减持,就是满足老百姓们对于股市的热情支持。一减持,来多少,老百姓就吃进多少!
藏富于民,而不是想尽心机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国政府与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带来了子民对帝国政府的忠诚。
国有股减持,赶在青武九年春节前顺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终分红,本来就有大额分红的传统,今年更是为了粉饰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乐乎,按户部统计,出现了资金倒流的现象,不少购买了国有股的股民,所得现银分红比购买价还要多,等于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们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够现银(铜)分红,全在于帝国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够上市,必须经营良好,而不是靠弄虚作假、收买官员、搞假报表,上市之后,聘请最有能力的人去经营,努力为股东们挣钱,公司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帝国要求以分红为主,经营者少了许多想头,踏踏实实经营,不敢搞歪门邪道,这也是为什么大元帝国股市扩容速度不快的原因,每一间公司上市,要确保这间公司是能够盈利的,才能上市。
帝国政府积极推行儒家的“信”字,从小教育子民要做诚实的人。再推行法家的法律,一旦有人敢在股市上搞鬼搞怪,帝国政府会当仁不让站出来,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保护弱势团体,保护中小股民,保护全国子民,哪怕你是挣了股民的一个铜钱,也得吐出来,不吐?帝国法庭打得你吐出来,皇帝的政策就是“以民为本”!
在当时,百姓是纯朴的,就在他们可能被铜臭污染之前,李亦奇作了种种努力,他建立起信用的教育,让帝国有了确实保障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良好、诚实有信誉的政府,法庭独立,不受政府干拢、icac(廉政公署)直属中央,乡议局由百姓担任、舆论(报纸)监督。
预防机制远远比事后处理要好得多,让罪恶处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阳光下,就难以产生罪恶。基本上,帝国的股市运行非常良好,没有出现过股灾,百姓乐意投资入股市。
青武八年底,帝国内阁在呈交给皇帝的“政府年终工作报告”中指出,顺利完成了国有股减持,帝国岁入四千万两银子(或贯铜钱),人口达到三千八百万,经济运行良好,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首先是帝国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火车的应用、汽船的使用,蒸汽式纺织机的先后问世,使到物流运输,生产效率产生了空前的飞跃。
青武七年,有帝国工程史的一件大事!在许昌地区,利用黄河枯水期,帝国政府调来了五万南方铁道兵,连带十万军队、工程师、民工,硬生生地堵住黄河走临时的一条河道,接着,十五万人艰苦奋战,把黄河河底一直挖到见到坚固岩石,然后在岩石上浇灌水泥,建成桥墩,再以蒸汽机为动力,制作吊车吊运水泥板,硬生生地在黄河上架起二座桥,一座八车道公路桥,一座双轨道铁路桥,于青武八年实现通车,从此,黄河天险成为历史!
(ps:相对来说,机械上容易取得突破,化学则有难度,蒸汽机的技术,李小强回到过去三十年,还造不出来,不太可能。毕竟蒸汽能做功是任何人都懂的,而且中国人聪明,这里是以时间换技术,话说回来,黑火葯有希望实现,但黄色火葯,没有一百年是造不出来的,整个化学体系从公元200到1800年,跨度1600年,绝不是轻易能越过的!)
黄河贯通,很多河流也相继贯通,没有被征服的只有长江,在长江上造桥工程浩大无比,李亦奇唉叹:它x的,没事弄这么多水做什么!更糟糕的是,这水越来越多了,因为水土保养得实在太好,就连黄河,工部上报的奏折也都说黄河一年比一年的水多!不抓紧时间在黄河上搭桥,只怕日后成本更高!
建桥后带来了交通方便是难以估计的,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了。
煤炭的广泛使用,淮西、并州、冀州、豫州各地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既满足了蒸汽机的使用,又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因为炉温... -->>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擦之外,帝国军队基本上处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流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做为最强壮社会个体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强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欢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股减持”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春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与曹操发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部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欢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发财。
可是,他的出发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出很多钱,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个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出钱(他们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强迫他的公务员买股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眼泪鼻涕水一齐流),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股份,从而产生国有股。
高峰时期,国有股曾经占了股市总值的50%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股,国有股在股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股占股市总值的2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0%股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股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股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发动机,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长红,两市的流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股的市值为2500万两白银,按户部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春节前全面沽空国有股,清盘后,帝国政府双手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股份在手中。
这项工作在青武八年春节过后展开,掌管国有股的户部开始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
非常顺利,市场接盘的力量异常强大!一来百姓手中有钱,二来实际是大家来分国家的猪肉,国有股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当一间公司组成时,国有股和百姓购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样,例如购进1%的股份,政府出10两银子,那么百姓也是出10两银子,而不是购进1%股份时,政府出1两银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0两银子才能拿到。(这里要说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干股!不过李亦奇很少抛售股份,如果他抛售股份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动荡,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如果按后一种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给老百姓,按10两银子来计,那就是政府赚了9两,这样的事,老百姓当然不干!
现实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时,采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总投入+五年预期的分红-政府在股份上的总收益,这个差价,就是售价。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预期分红打入成本,是因为政府少了国有股的分红后,为了避免国家收入的震荡,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红。
例如1%股份,政府总投入20两白银+5两的五年预期分红,政府从股份中已经得到20两白银的收益,那么这1%股份的出售价为5两白银,如果当时股价为10两,则购买国有价者从中得利为5两(不一定有,股份可能会下跌)
总之,大部分的国有股十分低廉,现有持股人,可以优先得到购买,例如李亦奇控股10%,他能买进3百多万的股份。
当然,也有些国有股因企业经营不善,成本高,这部分国有股,大家不肯按价购买,那么就来竞拍,公开拍卖这部分股份,如果流标,就降低底价,直到拍卖出去为止,这些甚至是半卖半送的,不过这部分国有股很少。
相当一部分国有股因企业经营得好,甚至出现总投入和五年预期分红之和少于总收益,则仅收取少许手续费,等于送给投资者。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政策,主要还是股市的主流分配政策,是分红!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分给股民,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和铜钱。
大元的股市现金分红甚至超过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资额,为老百姓带来实利,而不是圈钱,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钱购买),也很少搞送转红股(不分收益)。
这样,投机程度不算高,圈钱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资金投入股市,也带来了长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们抱怨说每年股市太少的扩容,累他们有钱无处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国有股减持,就是满足老百姓们对于股市的热情支持。一减持,来多少,老百姓就吃进多少!
藏富于民,而不是想尽心机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国政府与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带来了子民对帝国政府的忠诚。
国有股减持,赶在青武九年春节前顺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终分红,本来就有大额分红的传统,今年更是为了粉饰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乐乎,按户部统计,出现了资金倒流的现象,不少购买了国有股的股民,所得现银分红比购买价还要多,等于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们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够现银(铜)分红,全在于帝国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够上市,必须经营良好,而不是靠弄虚作假、收买官员、搞假报表,上市之后,聘请最有能力的人去经营,努力为股东们挣钱,公司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帝国要求以分红为主,经营者少了许多想头,踏踏实实经营,不敢搞歪门邪道,这也是为什么大元帝国股市扩容速度不快的原因,每一间公司上市,要确保这间公司是能够盈利的,才能上市。
帝国政府积极推行儒家的“信”字,从小教育子民要做诚实的人。再推行法家的法律,一旦有人敢在股市上搞鬼搞怪,帝国政府会当仁不让站出来,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保护弱势团体,保护中小股民,保护全国子民,哪怕你是挣了股民的一个铜钱,也得吐出来,不吐?帝国法庭打得你吐出来,皇帝的政策就是“以民为本”!
在当时,百姓是纯朴的,就在他们可能被铜臭污染之前,李亦奇作了种种努力,他建立起信用的教育,让帝国有了确实保障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良好、诚实有信誉的政府,法庭独立,不受政府干拢、icac(廉政公署)直属中央,乡议局由百姓担任、舆论(报纸)监督。
预防机制远远比事后处理要好得多,让罪恶处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阳光下,就难以产生罪恶。基本上,帝国的股市运行非常良好,没有出现过股灾,百姓乐意投资入股市。
青武八年底,帝国内阁在呈交给皇帝的“政府年终工作报告”中指出,顺利完成了国有股减持,帝国岁入四千万两银子(或贯铜钱),人口达到三千八百万,经济运行良好,百姓富裕,生活安定。
首先是帝国进入了“蒸汽机时代”火车的应用、汽船的使用,蒸汽式纺织机的先后问世,使到物流运输,生产效率产生了空前的飞跃。
青武七年,有帝国工程史的一件大事!在许昌地区,利用黄河枯水期,帝国政府调来了五万南方铁道兵,连带十万军队、工程师、民工,硬生生地堵住黄河走临时的一条河道,接着,十五万人艰苦奋战,把黄河河底一直挖到见到坚固岩石,然后在岩石上浇灌水泥,建成桥墩,再以蒸汽机为动力,制作吊车吊运水泥板,硬生生地在黄河上架起二座桥,一座八车道公路桥,一座双轨道铁路桥,于青武八年实现通车,从此,黄河天险成为历史!
(ps:相对来说,机械上容易取得突破,化学则有难度,蒸汽机的技术,李小强回到过去三十年,还造不出来,不太可能。毕竟蒸汽能做功是任何人都懂的,而且中国人聪明,这里是以时间换技术,话说回来,黑火葯有希望实现,但黄色火葯,没有一百年是造不出来的,整个化学体系从公元200到1800年,跨度1600年,绝不是轻易能越过的!)
黄河贯通,很多河流也相继贯通,没有被征服的只有长江,在长江上造桥工程浩大无比,李亦奇唉叹:它x的,没事弄这么多水做什么!更糟糕的是,这水越来越多了,因为水土保养得实在太好,就连黄河,工部上报的奏折也都说黄河一年比一年的水多!不抓紧时间在黄河上搭桥,只怕日后成本更高!
建桥后带来了交通方便是难以估计的,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使得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了。
煤炭的广泛使用,淮西、并州、冀州、豫州各地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既满足了蒸汽机的使用,又减少了树木的砍伐,因为炉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